1、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怎麼樣?謝謝!
好是好,關鍵是要能進得去。
2、本人是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新生,想提前了解與學習此專業,求推薦一些軟體、書籍之類的以便入門,謝謝!
《數字化生存》,尼葛洛龐帝,Vintage,1996年,0679762906
《沉默的螺旋·輿論:我們的社會皮膚》,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9787301200346
《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陳力丹,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B00MA15F4S
《社會心理學(第11版)》,戴維·邁爾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9787115410047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圖修訂第14版)》,羅納德·B·阿德勒,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5年,9787510077463
《物種起源(全新修訂版)》,查理·達爾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1年,9787214067173
《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9787213052545
《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舍基,浙江人民出版,2015年,9787213067211
《鑲嵌:社會網與經濟行動》,馬克·格蘭諾維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9787509742280
《群體性孤獨》,雪莉·特克爾,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9787213059841
《數據新聞大趨勢:釋放可視化報道的力量》,西蒙·羅傑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0681
《可視化未來:數據透視下的人文大趨勢》,埃雷茲·艾登,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9787213068508
《精確新聞報道:記者應掌握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第四版),菲利普.邁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189239
《大數據雲圖》,大衛.芬雷布,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9787213058424
《數據之美》,邱南森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9787300186122
《引爆社群: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4C法則》,唐興通,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9787111493600
《社群經濟:移動互聯網時代未來商業驅動力》,孔劍平,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9787111500308
《優化:高效的SEO、社交媒體和內容整合營銷實踐及案例》,奧登,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9787121181337
《最簡單的圖形與最復雜的信息》,黃慧敏,浙江人民出版,2013年,9787213058219,
《大連接:社會網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對人類現實行為的影響》,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7300166350
《媒介平台論:新興媒體的組織形態研究》,譚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9787300209470
《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生產》,邵平,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3年,9787811409062
《社會化媒體》,彭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2555
《數據新聞概論操作理念與案例解析》,方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新數字秩序的革命》,戴維·溫伯格,中信出版社,2008年,9787508612928
《融合文化》,亨利·詹金斯,商務印書館,2012年,9787100083133
《認知盈餘》,克萊·舍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9787300148120
《數據新常態》,克里斯托弗·蘇達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9787213065323
《互聯網政治學》,安德魯·查德威克,華夏出版社,2010年,9787508057316
《攝影必修課(套裝共2冊)》,鍾山、史林平,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年,978712200286A
《數據新聞概論操作理念與案例解析》,方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2555
《平面設計與製作:突破平面Photoshop CS6設計與製作深度剖析》,李金蓉,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9787302308058
《配色設計原理》,奧博斯科編輯部、暴鳳明 (譯者),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9787500690351
管理學(美) 斯蒂芬·P·羅賓斯, 瑪麗·庫爾特;
長尾理論 (美) 克里斯·安德森
大數據時代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
媒介形態變化 (美)羅傑·菲德勒
新媒體壟斷 (美) Ben H.Bagdikian
與50位網站主編面對面 董江勇, 李博明;
《手機媒體:新媒體中的新革命》
匡文波
資料庫營銷(英.塔普)
新媒體拯救報業(陳國權)
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羅以澄2013)
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崔保國2015)
新媒體前沿(胡正榮2012)
媒介融合: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丹.延森)
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馬化騰)
3、新媒體的研究機構
<
4、網路新媒體技術是學術性期刊嗎?
很差勁,不是核心期刊,服務還很差,投稿系統中論文顯示終審狀態一個多月了,不給投稿人一個確切的答復,既不說錄用也不說拒絕,投這個期刊純粹浪費時間。
5、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主幹課程
新聞學與傳播學
本專業文理科招生,部分學校實行「新聞傳播」和「信息技術」的「雙學位」培養模式,修業年限四年,畢業後授予雙學位,第一學位:文學學士(傳播學),第二學位:工學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專業以傳播學為基礎,以網路產品策劃和設計為核心,以數字媒體技術為特色,培養「通傳播、懂技術、精設計」的文理交叉復合型傳播人才,是未來首席信息執行官(CIO)搖籃。
因學校不同而略有差異
傳播學原理、新媒體與社會、網路傳播導論、傳播心理學、傳播統計學、新媒體用戶分析、網路與新媒體應用模式、網路策劃與編輯、網路信息管理、網路傳播功能設計、資料庫系統原理、C++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計算機網路、人機交互技術及應用、軟體工程、WEB信息框架、網頁設計、媒介經營管理等(華中科技大學)。
策劃學概論、專業通識、新媒體數據分析與應用、新媒體技術與運用、數字圖像採集與製作、視頻合成與剪輯、數字時代著作導讀、新聞采訪與寫作、媒體活動策劃、新媒體創意與策劃、新媒體產品設計與運營、網頁策劃與編輯、互動營銷、微電影創作、整合營銷傳播、電子商務、媒介經營管理概論、網路與新媒體實務、新媒體輿情監測與分析、新媒體前沿等。(浙江傳媒學院)
數字媒體概論、新聞學概論、網路傳播、多媒體新聞製作、資料庫與媒體信息處理、專業網頁製作、網路新聞編輯與發布、英語新聞采訪與寫作、國際傳播、網路中英文新聞編譯、中外傳媒史、網路媒體經營與管理等。(上海外國語大學)
網路與新媒體導論、網路與傳播、網路新聞編輯、網頁設計製作、網路廣告、網路播音主持、網路媒體經營管理、網路營銷、網路與新媒體受眾行為分析、網路與新媒體數據分析、新聞制圖、移動媒體研究、手機媒體創意坊、融媒體創意坊等。(河南工業大學)
新媒體概論、傳播學、市場營銷、廣告學概論、信息網路傳播管理、新媒體藝術概論、強化寫作訓練、網頁設計與製作、計算機網路、信息網路互動技術與應用、信息網路法規倫理、數字媒體技術、新媒體業務策劃、新媒介數據分析與應用、新媒體調查方法、新媒體內容集成、攝影攝像技術、企業形象與品牌傳播。(合肥師范學院)
新媒體技術導論、新媒體概論、視聽語言、數字攝像、多媒體信息編輯、數字視頻編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數字攝影、新媒體信息策劃、手機媒體研究、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傳播心理學、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新聞寫作、中外新聞史等。
6、如何當好新媒體時代的記者
一是必須以先進技術創新為支撐,緊盯技術前沿,瞄準發展趨勢,不斷以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
從傳播技術角度看,媒體的發展總是與技術的創新緊密聯系在一起。新興媒體誕生和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網路技術和信息內容相互結合與發展的過程。技術與內容互為支撐、相互融合,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共同構成核心競爭力。傳統媒體要生存發展,必須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趨勢,積極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推進新聞生產,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超越,利用微博微信技術拓寬社會化傳播渠道,把當今可用的技術都囊括到我們視野中來,進入到我們的項目設計,把長期積累起來的內容生產優勢、傳播公信力優勢與新興媒體的數字技術、多媒體傳播、多元交互等技術優勢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二是必須以內容建設為根本,進一步增強媒體信息內容的核心競爭力。
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內容永遠是根本,是決定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在強調技術引領和驅動的同時,要始終把內容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要在品質上追求專業權威。傳統媒體在信息採集核實、分析解讀等方面,有著新興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必須最大限度地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延伸和拓展到新興媒體。要在傳播上注重快捷精簡,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得先機。要在服務上注重分眾化互動化,認真研究用戶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生產特色信息產品,點對點推送到用戶手中,做到量身定做、精準傳播,提高新聞宣傳的實效性。同時,加強媒體與用戶間的互動交流,吸引用戶提供新聞線索、報道素材和意見建議,提高用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在互動中參與,在參與中傳播。要在展示上實現多媒體化,以多樣化的展示、多介質的推送,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使我們的新聞報道動起來、活起來。
三是必須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為融合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7、新媒體與自媒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的新媒體就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概念比較寬泛,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等終端,為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二、什麼是自媒體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等網路平台。
自媒體的技術是互聯網時代必不可少的技術。互聯網+最重要的就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上缺的不是產品,而是銷產品的人。如果你要把自己的產品在互聯網上銷售,就必須用到營銷這種技術,可以給你的產品帶來大量的精準流量。我聯合互聯網上的一些網路營銷大牛,組建了這個群,前面是1 5 3中間是六 五 九,後面是 九 三 4,把他們串聯起來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想學習最前沿的網路營銷,不要加。不是真心想進步的,不要加。如果你希望玩轉互聯網+,成為營銷大神,那麼歡迎。
三、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
1、被動與主動: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用戶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權:自媒體與同樣以網路為依存的新媒體相比,它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另外,有人會問 自媒體屬於新媒體嗎 ?小編覺得自媒體繼承了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是對新媒體的升華,也在新媒體的范疇之內。
8、網路與新媒體考研,前景如何?
首先是需要考研的問題。因為目前在讀大一所以沒什麼好的想法,回答的不好的話多多包涵哦!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屬於文學大類,一般認為是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分支,因為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一個是時代變革的產物,所以它非常新……像我們學校(北京體育大學)的話,本專業就是2018年新開設的,同時取消了廣告學專業,這樣看網路與新媒體也是廣告學的延伸。
所以它這個專業還在摸索發展階段,如果是以後單純想走學術研究的路,僅靠大學的學習是不夠的,所以選擇考研是有利的方向。不過就算不搞學術研究選擇考研也不一定是壞的選擇,當下這個社會學歷也還是很重要的,找工作經常會看到985,211優先,所以如果本科學校不是很滿意的話,也可以選擇考研深造。決定考研的話就面臨是否跨專業的問題,這就是個人興趣問題了,喜歡什麼學什麼叭。
但如果是對本專業興趣沒那麼濃烈就可以選擇就業,選擇就業的話,前景應該是很廣闊的。本人潛水於某招聘軟體,找到一些相關專業的工作崗位。截圖如下。
這樣看來,網路與新媒體就業前景是非常廣闊的,但就圖片上來看(我添加的崗位是內容編輯崗位),就業必須有一技之長,像上了大學以後經常會用到的ps,pr,以及word,excel,ppt等辦公軟體的熟練掌握,還有製作推送……這些都會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是網路與新媒體考研的前景如何的問題。考研的話聽學姐說是,大二開始要找學校,因為不同學校關於網路與新媒體專業考研的具體設置是不一樣的,大三開始准備。不跨專業的前提下,這個專業考研的方向還是很多的。以下是我了解到的一些資料,本方向是計算機科學和新聞傳播的交叉學科,以新興媒體的集成、製作、管理、分發等支撐技術以及新興媒體產業鏈、經營模式等實務為主要研究對象,面向培養既具備突出計算機技術、相關技能又對新媒體產業有一定了解的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具有鮮明突出的交叉融合特點。從這個專業招生特點就可以看出其交叉融合的特點,文理兼容,也就是說如果個人偏向理科生,對計算機技術(電腦編程、動畫製作等)比較感興趣可以選擇廣告學或者跨專業考軟體工程。如果偏文科一點,喜歡文學歷史,就可以考新聞學,傳播學之類的。以上是一些小小的看法,其實前景什麼的都挺好的,畢竟是新興學科,方興未艾,所以還是找準定位看自己想做什麼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