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前沿發展報告

新媒體前沿發展報告

發布時間:2020-08-21 10:23:59

1、本人是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新生,想提前了解與學習此專業,求推薦一些軟體、書籍之類的以便入門,謝謝!

《數字化生存》,尼葛洛龐帝,Vintage,1996年,0679762906

《沉默的螺旋·輿論:我們的社會皮膚》,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9787301200346

《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陳力丹,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B00MA15F4S

《社會心理學(第11版)》,戴維·邁爾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9787115410047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圖修訂第14版)》,羅納德·B·阿德勒,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5年,9787510077463

《物種起源(全新修訂版)》,查理·達爾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1年,9787214067173

《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9787213052545

《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舍基,浙江人民出版,2015年,9787213067211

《鑲嵌:社會網與經濟行動》,馬克·格蘭諾維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9787509742280

《群體性孤獨》,雪莉·特克爾,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9787213059841

《數據新聞大趨勢:釋放可視化報道的力量》,西蒙·羅傑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0681

《可視化未來:數據透視下的人文大趨勢》,埃雷茲·艾登,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9787213068508

《精確新聞報道:記者應掌握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第四版),菲利普.邁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189239

《大數據雲圖》,大衛.芬雷布,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9787213058424

《數據之美》,邱南森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9787300186122

《引爆社群: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4C法則》,唐興通,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9787111493600

《社群經濟:移動互聯網時代未來商業驅動力》,孔劍平,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9787111500308

《優化:高效的SEO、社交媒體和內容整合營銷實踐及案例》,奧登,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9787121181337

《最簡單的圖形與最復雜的信息》,黃慧敏,浙江人民出版,2013年,9787213058219,

《大連接:社會網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對人類現實行為的影響》,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7300166350

《媒介平台論:新興媒體的組織形態研究》,譚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9787300209470

《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生產》,邵平,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3年,9787811409062

《社會化媒體》,彭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2555

《數據新聞概論操作理念與案例解析》,方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新數字秩序的革命》,戴維·溫伯格,中信出版社,2008年,9787508612928

《融合文化》,亨利·詹金斯,商務印書館,2012年,9787100083133

《認知盈餘》,克萊·舍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9787300148120

《數據新常態》,克里斯托弗·蘇達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9787213065323

《互聯網政治學》,安德魯·查德威克,華夏出版社,2010年,9787508057316

《攝影必修課(套裝共2冊)》,鍾山、史林平,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年,978712200286A

《數據新聞概論操作理念與案例解析》,方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2555

《平面設計與製作:突破平面Photoshop CS6設計與製作深度剖析》,李金蓉,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9787302308058

《配色設計原理》,奧博斯科編輯部、暴鳳明 (譯者),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9787500690351

管理學(美) 斯蒂芬·P·羅賓斯, 瑪麗·庫爾特;

長尾理論 (美) 克里斯·安德森

大數據時代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

媒介形態變化 (美)羅傑·菲德勒

新媒體壟斷 (美) Ben H.Bagdikian

與50位網站主編面對面 董江勇, 李博明;

《手機媒體:新媒體中的新革命》
匡文波

資料庫營銷(英.塔普)

新媒體拯救報業(陳國權)

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羅以澄2013)

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崔保國2015)

新媒體前沿(胡正榮2012)

媒介融合: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丹.延森)

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馬化騰)

2、中國新媒體融合發展報告 每年什麼時間出

好像是11月份,最新的還沒出來,新媒體融合方向可以先看看可視雲技術的報告,紅雲還是比較走在前列的。

3、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學習什麼課程

因學校不同而略有差異
策劃學概論、專業通識、新媒體數據分析與應用、新媒體技術與運用、數字圖像採集與製作、視頻合成與剪輯、數字時代著作導讀、新聞采訪與寫作、媒體活動策劃、新媒體創意與策劃、新媒體產品設計與運營、網頁策劃與編輯、互動營銷、微電影創作、整合營銷傳播、電子商務、媒介經營管理概論、網路與新媒體實務、新媒體輿情監測與分析、新媒體前沿等。(浙江傳媒學院)
數字媒體概論、新聞學概論、網路傳播、多媒體新聞製作、資料庫與媒體信息處理、專業網頁製作、網路新聞編輯與發布、英語新聞采訪與寫作、國際傳播、網路中英文新聞編譯、中外傳媒史、網路媒體經營與管理等。(上海外國語大學)
網路與新媒體導論、網路與傳播、網路新聞編輯、網頁設計製作、網路廣告、網路播音主持、網路媒體經營管理、網路營銷、網路與新媒體受眾行為分析、網路與新媒體數據分析、新聞制圖、移動媒體研究、手機媒體創意坊、融媒體創意坊等。(河南工業大學)
新媒體概論、傳播學、市場營銷、廣告學概論、信息網路傳播管理、新媒體藝術概論、強化寫作訓練、網頁設計與製作、計算機網路、信息網路互動技術與應用、信息網路法規倫理、數字媒體技術、新媒體業務策劃、新媒介數據分析與應用、新媒體調查方法、新媒體內容集成、攝影攝像技術、企業形象與品牌傳播。(合肥師范學院)
新媒體技術導論、新媒體概論、視聽語言、數字攝像、多媒體信息編輯、數字視頻編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數字攝影、新媒體信息策劃、手機媒體研究、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傳播心理學、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新聞寫作、中外新聞史等。

4、網路與新媒體考研,前景如何?

首先是需要考研的問題。因為目前在讀大一所以沒什麼好的想法,回答的不好的話多多包涵哦!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屬於文學大類,一般認為是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分支,因為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一個是時代變革的產物,所以它非常新……像我們學校(北京體育大學)的話,本專業就是2018年新開設的,同時取消了廣告學專業,這樣看網路與新媒體也是廣告學的延伸。


所以它這個專業還在摸索發展階段,如果是以後單純想走學術研究的路,僅靠大學的學習是不夠的,所以選擇考研是有利的方向。不過就算不搞學術研究選擇考研也不一定是壞的選擇,當下這個社會學歷也還是很重要的,找工作經常會看到985,211優先,所以如果本科學校不是很滿意的話,也可以選擇考研深造。決定考研的話就面臨是否跨專業的問題,這就是個人興趣問題了,喜歡什麼學什麼叭。

如果是對本專業興趣沒那麼濃烈就可以選擇就業,選擇就業的話,前景應該是很廣闊的。本人潛水於某招聘軟體,找到一些相關專業的工作崗位。截圖如下。

這樣看來,網路與新媒體就業前景是非常廣闊的,但就圖片上來看(我添加的崗位是內容編輯崗位),就業必須有一技之長,像上了大學以後經常會用到的ps,pr,以及word,excel,ppt等辦公軟體的熟練掌握,還有製作推送……這些都會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是網路與新媒體考研的前景如何的問題。考研的話聽學姐說是,大二開始要找學校,因為不同學校關於網路與新媒體專業考研的具體設置是不一樣的,大三開始准備。不跨專業的前提下,這個專業考研的方向還是很多的。以下是我了解到的一些資料,本方向是計算機科學和新聞傳播的交叉學科,以新興媒體的集成、製作、管理、分發等支撐技術以及新興媒體產業鏈、經營模式等實務為主要研究對象,面向培養既具備突出計算機技術、相關技能又對新媒體產業有一定了解的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具有鮮明突出的交叉融合特點。從這個專業招生特點就可以看出其交叉融合的特點,文理兼容,也就是說如果個人偏向理科生,對計算機技術(電腦編程、動畫製作等)比較感興趣可以選擇廣告學或者跨專業考軟體工程。如果偏文科一點,喜歡文學歷史,就可以考新聞學,傳播學之類的。以上是一些小小的看法,其實前景什麼的都挺好的,畢竟是新興學科,方興未艾,所以還是找準定位看自己想做什麼叭。

5、為什麼要密切關注新媒體前沿變化

互聯網的信息更新的很快,今天一個樣,明天又是另一個樣,想不被時代拋棄就要不斷提升自己

6、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5在哪有

我已經在百度文庫里看到了 不過需要點券才能下載 要不我就給你上傳一份了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記者 趙光霞)以「國家新戰略 媒體新機遇」為主題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5)》發布暨新媒體發展研討會今日在京舉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自2010年來連續第6年發布《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李培林表示,本次發布會和研討會的主題「國家新戰略,媒體新機遇」較為准確地概括了當前新媒體在我國發展的基本態勢,促進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成為黨中央和國務院治國理政的新的國家戰略,在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和國家的強力推動下,我國新媒體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我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新媒體大國,並誕生了一批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李培林還強調,新媒體作為一種正在引發人類社會革命性變化的全新事物,在發展過程中也催生了大量極具挑戰性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7、談談你對視聽新媒體的變革前沿的新形態和新業態的認識

隨著技術的進步,視聽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媒介形態、業務模式和內容供應都會日益豐富多樣,視聽新媒體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
網路環境將不斷優化。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與網路的優化,互聯網的帶寬將得到大幅度提高,視聽新媒體業務發展面臨的帶寬瓶頸將得到明顯緩解。
產業規模將不斷擴大。視聽新媒體的產業規模即將步入高速發展期。據預測,2011年中國網路視頻的收入將達到30億元,比2010年增長50%。2012年公共視聽載體收入將超過10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而且,三網融合試點全面啟動後,IP電視的用戶規模將穩步擴大,手機電視用戶規模將快速增長,互聯網電視市場將形成規模,盈利模式也更加多樣。
發展環境將更加完善。視聽新媒體作為新生事物、新興產業,其發展環境將日益完善。「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構建寬頻、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些都將為視聽新媒體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作為主管視聽新媒體業務的行政部門,廣電總局已成立網路視聽節目管理司,專門負責視聽新媒體業務的規劃發展和行業管理,視聽新媒體發展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完善。在視聽新媒體產業內部,產業合作將更加廣泛深入,共同推動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走向新繁榮。

8、《中國新媒體藍皮書發展報告(2017)》的主編是誰

唐緒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1]牋,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系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院教授委員會委員。任中國報業協會會刊《中國報業》雜志執行主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業專家顧問團顧問,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團成員。曾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獎。主要研究領域:新聞業務,傳媒經營管理。

與新媒體前沿發展報告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