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從一維到十一維空間短視頻

從一維到十一維空間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0-08-20 22:24:41

1、求一維到十二維空間的解釋

一維:一個點或是兩個點的連線(無面 積無大小)
二維:兩條線相交在一起或者是移動 就形成了平面 可以說有長度寬度(也 就是所謂長寬 可以這樣理解 就有了面 積大小)
三維:由面移動所掃過處或是面捲起的 內部能形成三維 也就是我們所生活 的:空間 有長度寬度深度(長寬高) 到了三維給「穿越」的可能提出了依據 二 維的物體在三維里可以由一處消失出現 在另一處
四維:在三維的基礎上加上時間延續性 就是某物存在這個空間用某種狀態會維 持多久 就是四維的概念 在不同時刻的 同一物體(也可以就想像成是你)之間 可以看作是兩個點其中可以有連線(為 理解更高維的作一下小小鋪墊 這連線就可為更高維的想像為一維空間)
五維:(從這里開始比較難用語言描述 了 我盡量)五維跟四維就似二維跟一 維的關系 在描述四維時已經說過了在 不同時段的同一物能有連線 把這條連 線彎曲後就形成了所謂的五維空間 概 念到了五維之後給穿越時間理論依據 但是穿越過程時間超過你壽命有很長很 長時間
六維:六維與五維的關系也與三維與二 維的關系相似 六維理論的提出讓我們 能夠瞬間「穿越」任何時間 讓時間也變成 了一個無頭無尾的整體 了解宇宙的看 這(宇宙最後的混沌=新的醞釀宇宙大 爆炸的開始)
七維:到了第七維概念 開始提出了有 其他的宇宙 每個宇宙把它認為是一個 無限體 但到了七維任何一個宇宙都只 是一個點 且每個宇宙可能引力光速都不同
八維:七維中各個宇宙之點相互連線 連線 就會出現另一個點 並且這些點也 有連線
九維:把八維中連線捲起 就能形成九 維「空間」
十維:把九維形成的空間認為成一個點 OVER 有人可能問 為什麼最多就是十維再沒 有了呢? 因為到了十維之後根據我們 的認識已經再也沒有空間來容納其他任 何物體

2、有一個關於維度空間的是1維到20多維的視頻,求這個視頻

有個叫 dimensions 紀錄片 是關於維度的

3、我很難理解一維空間到十一維空間的原理,誰能簡單解釋一下啊,(偶只是初二學生)

零維:點
一維:將點連接形成線(長度)直線,具有單向性,就像數軸
二維:將一條線穿過一維中的線(一維空間中的分支或重疊)形成寬度(平面)
三維:生存空間 長 寬 高(立體)曲折的二維空間,將二維空間形變,使之擁有高度(面的對折)形成三維
四維:時間,很簡單,也就是說宇宙中存在時間和空間,我們所生活的三維,相當於空間,因為種種原因,地球上的時間很慢(相對於高維度空間)這樣我們即使生活在四維空間也是感受不到的。但是相同的問題零、一、二維空間也是存在時間的。所以。我們無法斷定四維空間根本的定義,只是可以通過猜想得出四維是一個可以感受到時間的維度。在特定的條件下我們是可以感受到時間存在的,並且可以感受四維空間。根據相對論(被推翻的觀點證據不足所以不考慮其錯誤的方面)但一旦登上宇宙飛船或到達宇宙之中,使本身所在參照系的速度開始變快或開始接近光速時,我們能對比的找到時間的變化。如果你在時速接近光速的飛船里航行,你的生命會比在地球上的人要長很多。這里有一種勢場所在,物質的能量會隨著速度的改變而改變。所以時間的變化及對比是以物質的速度為參照系的。這就是時間為什麼是四維空間的要素之一,這里還有一個更通俗的例子,一個空姐,如果在飛機上工作五十年,那麼她的生命會延長1~2秒。數值小是因為速度不夠,但是這足以說明其實四維空間的時間和速度是有關系的。下面就是五維了,我為什麼要說這些呢,因為其實前四維是基礎,是我們所能達到的,而五維空間更像是一個抽象了無數倍的想像。
五維:現在我們不去考慮五維空間的組成,而是說對於第四維度,我們就是點,時間點,而在第五位度時間就像是線,一條延長線。這時兩條時間交錯形成第五維度。也就是說這時三維是點,四維是線,而五維不難猜測五維是面。這時根據前面零一二三維度的規律我們可以推測六維是體
而事實上如同視頻里解釋二維與三維的關系一樣,六維是扭曲的五維。也就是一個五維與另一個五維互相連接的關系。維度就是一個套一個,點與點的關系形成線,線與線的關系形成面,面與面的關系形成體,也就是空間。而時間存在的第四維度,就相當於一個新的點,一個存在宇時間中的點,就讓我們叫它時間點好了,參照空間關系,四維空間是時間點與時間點的關系,也就是時間軸,五維就是軸與軸的關系了,構成時間平面,而將五維曲折,形成六維也就構成了完整的時間。
六維:真正的時間
?七維:我們將整個時間與空間看作一個點,這時的第七維度就是結果,也可以說是所有第六維度的集合對我們來說的無限。第七維度就像我們所說的因果論。有因,就會有果。果不是唯一的,所以七維被稱作無限也是有根據的。這時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規律,那就是,無論是時間,空間,又或是二者組合的時空,也就是零維,四維,七維,都是無法有一個很正統又或是很明顯的界定。我們會發現其實點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因為我們無法解釋空間中點的存在,無法推斷時間中時間點的來源,更無法解釋七維空間中因果是否是無限。也就是說,零一二三是空間,三四五六是時間,而七八九十就是時空。
八維:第七維度是真正的無限嗎?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簡單,十個維度之中,第七維度是無限哪么第八維度,第九維度,甚至第十呢?第八維度就是線,由第七維度組成的線,時空的延長線,也就是時空線。
九維:根據推理第八維度中面的曲折與扭曲就構成了第九維度——時空面。
十維:如果九維是面,那麼十維就是體,時空體,而十維所代表的時空體,也就是真正的無限,但是現在我們假設,一個十維的時空體是無限的話,那麼,我們將無限再次抽象成點,而這個點,包含所有的時間與空間。也就是十維的結束十一維的開端。我們回頭看一下,零是空間標志點,三維是時間標志時間點,七維是時空標志無限(偽),那麼十一維的標志是什麼呢。速度,精神,又或者說是元素?這就不是我們所了解的了。因為我們生活的三維只能或是說只允許我們感受到時間與空間。而更高層次的標志,是我們所無法知道的。
整理一下
零維:點 三維:時間點 七維:無限(偽)
一維:線 四維:時間軸 八維:時空線
二維:面 五維:時間面 九維:時空面
三維:體(空間) 六維:時間體(時間) 十維:時空,無限,十一維中的點

4、從一維空間到十二維空間,太深奧了,你看得懂嗎?

1、一維空間:只有一條線內的點所組成的空間,它只有長度,沒有寬度和高度,只能向兩邊無限延展。

2、二維空間:僅由寬度→水平線和高度→垂直線(在幾何學中為X軸和Y軸)兩個要素所組成的平面空間,只在平面延伸擴展,同時也是美術上的一個術語,例如繪畫便是要將三維空間的事物,用二維空間來展現。

3、三維空間:日常生活中可指由長、寬、高三個維度所構成的空間,是我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空間。

4、四維空間:首先,錯誤的說法是把」四維空間定義為三維空間+時間軸」,而」三維空間+時間維」是另一種說法,四維空間指的是標准歐幾里德空間。

5、五維空間:類似蟲洞,捲曲的時間維度可以相接,但是在同一元宇宙中。

6、六維空間:多元宇宙,平行的時間線間的跳躍,六維由量子理論支撐,我們所看到的只能是其中的一種結果(五維)。

7、七維空間:各種可能的宇宙集合,因此在七維空間里一個點是六維以下的所有可能的集合,無限。

8、八維空間:八維的解釋是這個無限可能的狀態也由類似時間線的連接,是一個連續的無限可能的不同狀態。(回到四維之於三維,或者線之於點)。

9、九維空間:九維的存在是給出七維里一個無限點的初始狀態的不同信息,如光束萬有引力及各種常數,此時在九維里七維那個點可以這樣解釋,給出一個初始狀態的奇點創造的無限可能,八維是無限可能的不同時間(如果可以稱為時間的話)下的狀態。九維就是有無限個不同初始狀態的奇點。

10、十維空間:十維就是把九維下無限個不同初始狀態的奇點的集合當成一個點,那麼它就囊括所有不同初始狀態的奇點,奇點的發展及奇點的並行,包含了所有可能可能!

根據弦理論的理解可以知道我們這個宇宙或者以上的所有理解都是基於基本粒子態來理解的,在弦理論下這個粒子被弦化了,最最基本的東西是弦,弦膜才構成基本粒子,所以以上的所有理解都被從底層加了兩維。以上所有理解依次加兩維,總共十二維。也就是說,如果接受弦理論,有12維,不接受,10維就是所有可能的可能。

(4)從一維到十一維空間短視頻擴展資料


維度總結:

一個簡單的說法:N維就是N條直線兩兩垂直所形成的空間。

因為,人類只能理解到3維,所以後面的維度可以通過數學理論構建,但要仔細理解就很難.在量子力學,仍在建立的膜理論,認為宇宙是11維的.

《宇宙哲學》對宇宙維度數的觀點在現實中,宇宙是五維的:

時間一維,空間三維,物質一維。共五維。

在精神中,是可以無限維的,因為精神是記憶於過去事物,在那裡可以天馬行空!

5、從一維空間到十維空間四維空間十維空間有什麼生物

十一維空間只是一個科學概念,包括我們世界的四維空間,那就有生物科學家們對我們已認知的四維與可能存在但未被認知的多維之間的區別是如何解釋的呢?他們打了一個比方:一隻螞蟻在一張紙上行走,它只能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後走。對它來說高與

6、從一維空間到十二維空間

一維:一個點或是兩個點的連線(無面積無大小)
二維:兩條線相交在一起或者是移動 就形成了平面 可以說有長度寬度(也就是所謂長寬 可以這樣理解 就有了面積大小)
三維:由面移動所掃過處或是面捲起的內部能形成三維 也就是我們所生活的:空間 有長度寬度深度(長寬高) 到了三維給「穿越」的可能提出了依據 二維的物體在三維里可以由一處消失出現在另一處
四維:在三維的基礎上加上時間延續性 就是某物存在這個空間用某種狀態會維持多久 就是四維的概念 在不同時刻的同一物體(也可以就想像成是你)之間可以看作是兩個點其中可以有連線(為理解更高維的作一下小小鋪墊 這連線就可為更高維的想像為一維空間)
五維:(從這里開始比較難用語言描述了 我盡量)五維跟四維就似二維跟一維的關系 在描述四維時已經說過了在不同時段的同一物能有連線 把這條連線彎曲後就形成了所謂的五維空間 概念到了五維之後給穿越時間理論依據 但是穿越過程時間超過你壽命有很長很長時間
六維:六維與五維的關系也與三維與二維的關系相似 六維理論的提出讓我們能夠瞬間「穿越」任何時間 讓時間也變成了一個無頭無尾的整體 了解宇宙的看這(宇宙最後的混沌=新的醞釀宇宙大爆炸的開始)
七維:到了第七維概念 開始提出了有其他的宇宙 每個宇宙把它認為是一個無限體 但到了七維任何一個宇宙都只是一個點 且每個宇宙可能引力光速都不同
八維:七維中各個宇宙之點相互連線、連線 就會出現另一個點 並且這些點也有連線
九維:把八維中連線捲起 就能形成九維「空間」
十維:把九維形成的空間認為成一個點
OVER
有人可能問 為什麼最多就是十維再沒有了呢? 因為到了十維之後根據我們的認識已經再也沒有空間來容納其他任何物體

7、誰能告訴我從一維到十維的具體內容

多維空間
關於多維空間

「維」是一種度量,在三維空間坐標上,加上時間,時空互相聯系,就構成四維時空。現在科學家的理論認為整個宇宙是十一維的,只是人類的理解只能理解到3維,打個比喻:一個智能生物生活在我們周圍,但只能理解二維,那它就處在二維世界了嗎?但在它們周圍的我們卻分明認為是三維,雙方都是智能生物,誰對誰錯!??

○維:沒有長寬高,單純的一個點,如奇點。

一維 只有長度

二維 平面世界 只有長寬

三維 長寬高 立體世界 我們肉眼親身感覺到看到的世界 三維空間是點的位置由三個坐標決定的空間。客觀存在的現實空間就是三維空間,具有長、寬、高三種度量。數學、物理等學科中引進的多維空間概念,是在三維空間基礎上所作的科學抽象。

四維 一個時空的概念 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維空間」,大多數都是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中提及的「四維時空」概念。我們的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時空的關系,是在空間的架構上比普通三維空間的長、寬、高三條軸外又加了一條時間軸,而這條時間的軸是一條虛數值的軸。根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所說:我們生活中所面對的三維空間加上時間構成所謂四維空間。

一維是線,二維是面,三維是靜態空間,四維是動態空間(因為有了時間)。

我們在物理學中描述某一變化著的事件時 所必須的變化的參數。這個參數就叫做維。幾個參數就是幾個維。比如描述「門」的位置就只需要角度所以是一維的 而不是二維

簡單地說:0維是點,沒有長、寬、高。一維是由無數的點組成的一條線,只有長度,沒有寬、高。二維是由無數的線組成的面,有長、寬沒有高。三維是由無數的面組成的體,有長寬高。維可以理解成方向。

因為人的眼睛只能看到三維,所以三維以上很難解釋。正如一個智力正常,先天沒有一隻眼睛,一隻耳朵的人(太悲哀了.這樣就沒有雙眼效應,雙耳效應),他就很難理解距離了,他很可能認為這個世界是2維的.

一個簡單的說法:N維就是N條直線兩兩垂直所形成的空間

因為,人類只能理解到3維,所以後面的維度可以通過數學理論構建,但要仔細理解就很難.在量子力學,目前仍在建立的膜理論,認為世界是11維的.

為什麼需要多維空間?

理解了宇宙的空間有更多維存在,再回過來看相對論與量子理論是如何產生矛盾的,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了:這兩個理論在日常的三維空間里是不可能統一的,它們的矛盾是必然的,只有在高維空間里才能得到統一。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舉一個三維世界和二維世界的例子。我們首先假設有一些生活在二維平面世界的生命,它們的世界裡只有長和寬,根本無法理解第三維——「高」這一維。因此,它們對三維世界的感知只限於三維物體在平面世界的投影,或者三維物體與平面世界的接觸面,試想一想,一個平面生命怎麼能夠通過投影來想像三維物體的豐富性和完整性呢?當三維物體與平面世界接觸時,三維物體在平面世界上的零碎片段,比如一張桌子的四根腳柱、人印在地面上的兩雙鞋印,更讓平面生命摸不著頭腦——這些拼不到一起的碎片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它們不能想像,四片互不相連的印跡怎麼會構成一張完整的桌子呢?那斷斷續續的鞋印上怎麼會有一雙完整的鞋呢?而且,鞋的上面竟然還有一個更加完整的人!用二維的眼光來打量這些碎片,你永遠不可能將它們拼成一個整體。

於是有一天,一個足智多謀的平面生命偶然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它宣布,平面世界之外還有一個「向上」的第三維,如果順著這些碎片「向上」看,其實碎片是一個完整的整體!這真是個驚人的見解,大多數平面生命都困惑不解。

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遭遇與這種情況非常相似,在我們的三維空間里,它們就像兩塊互不相乾的碎片,永遠也拼合不到一起。但把空間「向上」抬一抬,把宇宙變為十維空間,相對論和量子理論這兩塊看似互不相乾的碎片就會令人震驚地結合得天衣無縫,成為一個更完整的理論大廈的兩根互相依存的支柱!雖然我們在三維空間中無法想像和描述一個多維的空間,但我們卻能通過復雜的數學方程推導出它的存在。

多維空間如何裂開?

在宇宙的極早期,它誕生的10-43秒內,它的直徑僅有10-33厘米,含有豐富的十維空間,所有的空間維都平等地卷縮在一起。在那樣的空間中,宇宙的能量極高、溫度極高,所有四種力都融為一體,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可以歸結為一個理論。

但是,這樣高維度、高能量、高溫度的空間是極不穩定的,就像脹氣太多的氣球,於是大爆炸發生了。維度被解散、能量發散、溫度降低。三維的空間和一維的時間無限延伸開來,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可感知的宇宙;而另外六維的空間則仍然卷縮在普朗克尺度(即10-33厘米)以內。

當宇宙處在1032K這樣極高的溫度(這溫度比我們得到的太陽的溫度高1026倍)時,引力與其他大統一力分離開來,引力隨著宇宙的膨脹而不斷延伸成長程力,。隨著宇宙進一步脹大和冷卻,其它三種力也開始破裂,強相互作用力和弱—電力剝離開來。

當宇宙產生10-9秒之後,它的溫度降低到了1015K,這時弱—電力破缺為電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在這一溫度,所有四種力都已相互分離,宇宙成了由自由誇克、輕子和光子組成的一鍋「湯」。稍後,隨著宇宙進一步冷卻,誇克組合成質子和中子。它們最終形成原子核。在宇宙產生3分鍾後,穩定的原子核開始形成。

當大爆炸發生30萬年後,最早的原子問世。宇宙的溫度降至3000K,氫原子可以形成,其不至於由碰撞而破裂。此時,宇宙終於變得透明,光可以傳播數光年而不被吸收。

在大爆炸發生100至200億年後的今天,宇宙驚人的不對稱,破缺致使四種力彼此間有驚人的差異。原來火球的溫度現在已被冷卻至3K,這已接近絕對零度。

這就是宇宙的演變史,隨著宇宙的漸漸冷卻,力將解除相互的糾纏,逐步分離出來。首先引力破裂出來,然後強相互作用力,接著弱力,最後只有電磁力保持不破缺。

空間中的裂縫

超弦理論還給我們帶來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結果:我們的空間結構居然是離散的,而不是連續的!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空間和時間總是無限可分的,但事實卻大謬不然。空間和時間都有自己的最小值:空間的最小尺度為10-33厘米,時間的最小值是10-43秒。因為當空間小到10-33厘米後,時間和空間就會融為一體,空間維度就會高達十維,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空間還能分割,那也是我們目前所不能了解的了。

事實上,量子理論就是關於「離散的量」理論,「量子」一詞的含意就是「一個量」或「一個離散的量」。早在1900年,量子理論剛誕生時,科學家們就發現,在微小的粒子世界,能量是一份一份發出的,而不是連續發出的。就像人民幣的最小單位是「分」,乒乓球只能一個一個地買,而不能半個半個地買,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關於事物不可無限分割的例子。

雖然當時科學家已經知道了粒子能量的不連續性,但他們卻不知道為何有這種不連續性,只是被迫接受而已。但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這與空間的不連續性密切相關。正是由於空間有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單位,才會影響到基本粒子的能量發射方式。

現在,我們基於時間和空間是連續的舊理論必須被拋棄,在普朗克尺度下,弦是一段一段的,開弦就是一段線,閉弦就是一個圓圈,每一個弦片攜帶的都是一份一份的動量和能量。

空間具有一個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值,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很容易想到:我們宏觀的空間結構是由一份份最小的空間包組合起來,在這一份份的空間包中間,極有可能存在著我們無法探測的空間裂縫!所謂「蟲洞理論」中在空間中鑿開一個洞口的設想,從理論上來說真的是可行的,這就是尋找相鄰空間包之間的裂縫,然後用難以想像的高能量轟開這個裂縫,一個蟲洞就出現了!可以說,小小的十維空間包以及它們之間的裂縫存在於我們空間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能量,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鑿開一個蟲洞。

大統一的宇宙

今天,我們深深知道,浩瀚宇宙中所有紛繁復雜的現象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源頭,人類發現的大大小小的規律最終都可以被一個根本的規律所囊括。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以地球生命的發展為例:我們人類不同的人種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起源,而人、猩猩、猿猴又可以追溯到同一個祖先,以此類推,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擁有相同的祖先,所有的動植物也都擁有相同的祖先,最後,所有的生命都起源於同一個細胞——生命只有一個源頭。

宇宙中所有星系的起源也同樣能夠追溯到同一個源頭,太陽系中的星體都起源於同一個星雲,所有的星雲都起源於相同的分子,所有的分子都由那幾百種基本粒子演變而來。這樣,順著時間之流一直向上溯源,我們終於來到了大爆炸開始的時刻,在這里,空間、時間和物質都是融為一體的,一切都歸結為一點。

宇宙從同一點出發,經過了100多億年的漫長歲月,進化出一個復雜多變的世界,但不管這個世界是如何千變萬化,在所有現象的背後,都有一個最根本的規律在運行,這就是宇宙起點時的源頭規律。這個規律就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規律——所謂「萬物至理」即是如此。

這個「萬物至理」的理論就是超弦理論,它建構了宇宙開始時刻的十維空間圖象,隨著十維空間的崩裂,超弦理論也分裂成兩個理論——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此後,隨著物質豐富性的增加,它們又分裂成更多的理論。今天,我們不斷向上回溯,終於描繪出了宇宙大統一的圖景——一個極具神秘色彩的十維宇宙。

8、一維空間到十二維空間的解釋?

科學家們對我們已認知的四維與可能存在但未被認知的多維之間的區別是如何解釋的呢?他們打了一個比方:一隻螞蟻在一張紙上行走,它只能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後走。對它來說高與低均無意義,這就是說,第3維的空間是存在的,但沒有被螞蟻所認識。同樣,我們的世界是由四維構成的(3維空間和1維時間),但我們沒有覺察到所有其他的多維。根據物理學家的看法:還應該有7個維。盡管有這么多的維,但這些維是看不見的,它們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稱為壓縮的維。為了弄清這種看法,讓我們再以螞蟻為例,展開我們的想像……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將螞蟻在上面行走的那張紙捲起來,直到捲成一個圓筒形,如果螞蟻沿著紙壁走,最後它又會回到出發點,這就是壓縮維的一個例子。如果能沿著著名的麥比烏斯帶走,也會發生上述現象,當然,它是3維的,但如果沿著它走過,總是會回到出發點的。麥比烏斯帶從維的角度講是壓縮的,按照物理學它有3個維,但誰在上面行走,都只能認知是一個維。如果螞蟻不是沿著紙筒彎曲的壁行走,它就永遠不會返回到原出發點。這就是2維(或者說被我們所感知的那種維)的例子,沿著它一直走,就不可能返回到原來的出發點。總結,十一維空間就是由10維空間加上時間構成,愛因斯坦認為時間是可以延伸的,且具有彈性的。超弦理論的十維空間之後,推出了十一維空間的超膜理論。

9、從一維空間到十一維空間都簡要的說一下

一維空間:一條直線
二維空間:平面
三維空間:我們所處的空間
四維空間:我們所處的空間加時間

四維空間與以上,屬於高維模型。高維模型,分數學與物理兩個概念。

在數學上,多維有很多模型。理論上,維數可以很高。模型很多。但是滿足交換不變性質的很少,所以,有人認為四維空間是物理上限。但是,也有人認為會有更高維數物理。去思考,有益智力,因為只受到數學條件約束。

在物理上,多維有很多模型。理論上,維數不可以很高。為了解釋,宇宙整體的有限無邊的性質,必須引入多維,一般是四維時空(一對相對組成性質),也有一些其它有限可數的維數,可能在物理上成立的模型不多。去思考難度很大,因為要受到物理現象的約束。

與從一維到十一維空間短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