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供應鏈信息流注意

供應鏈信息流注意

發布時間:2020-08-20 13:10:58

1、為什麼要使用供應鏈,供應鏈管理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

所謂供應鏈,其實就是由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的物流網路同一企業可能構成這個網路的不同組成節點,但更多的情況下是由不同的企業構成這個網路中的不同節點比如,在某個供應鏈中,同一企業可能既在製造商倉庫節點,又在配送中心節點等佔有位置在分工愈細,專業要求愈高的供應鏈中,不同節點基本上由不同的企業組成在供應鏈各成員單位間流動的原材料在製品庫存和產成品等就構成了供應鏈上的貨物流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從單一的企業角度來看,是指企業通過改善上下游供應鏈關系,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
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的有效性管理,表現了企業在戰略和戰術上對企業整個作業流程的優化整合並優化了供應商製造商零售商的業務效率,使商品以正確的數量正確的品質在正確的地點以正確的時間最佳的成本進行生產和銷售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在20世紀70年代晚期,Keith
Oliver通過和SkfHeinekenHoechstCadbury-SchweppesPhilips等客戶接觸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
於1985年由Michael
E.Porter提出,有多種不同的定義就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製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
並在1982年金融時代雜志的一篇文章里闡述了供應鏈管理(SCM)的意義,Keith
Oliver曾經認為這個詞會很快消失,但SCM不僅沒有消失,還很快地進入了公眾領域,這個概念對管理者的采購物流操作銷售和市場活動意義匪淺
供應鏈至今尚無一個公認的定義,在供應鏈管理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專家和學者提出大量的定義,反映了不同的時代背景,是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可以把這些定義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1早期的觀點認為供應鏈是製造企業中的一個內部過程
2後來供應鏈的概念注意了與其他企業的聯系
3最近供應鏈的概念更加註重圍繞核心企業的網鏈關系,如核心企業與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乃至與一切前向的關系,與用戶用戶的用戶及一切後向的關系
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到四個領域:供應生產計劃物流需求職能領域主要包括產品工程產品技術保證采購生產控制庫存控制倉儲管理分銷管理輔助領域主要包括客戶服務製造設計工程會計核算人力資源市場營銷。

2、我想咨詢下供應鏈管理中,影響信息流和實物流一致性的因素有哪些

the current or a certain

3、如何優化供應鏈信息流?它對業務流程有什麼影響?

信息流管理

目前,幾乎全部製造過程都不能獨立於計算機應用,信息集成技術在供應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企業內部SCM需要與包括工程、質量和生產計劃等非後勤學功能進行集成。產品工程決定產品的功能和構形,它以前完全與後勤學/SCM功能無關。為了快速向市場的提供特定的顧客化產品,最近並行工程技術要求企業同時考慮以前被串列處理的問題。將上下游的功能合並在一個工作階段時,人們發現需要將產品工程與後勤/SCM進行集成。在設計者和後勤人員之間建立介面和合作,可以在並行工程環境中使後勤學參與產品設計和開發的早期階段(Dowlatshahi,1999)。產品方案不僅由工程和生產因素確定,而且必須考慮後勤學/SCM方面的因素(Hatch,1999)。後勤學和產品工程的集成允許後勤人員和工程師共享他們的知識並且從統一的角度考慮產品開發過程。它將幫助工程師從產品設計的開始考慮材料獲取、產品包裝、存儲和交通等問題。在另一方面,產品數據管理與SCM的集成支持SCM職員高效地與供應商和其他的夥伴進行合作。

SCM與質量控制的集成是另外一個重要方面。產品質量是有競爭力一個關鍵因素,並且質量控制在供應鏈中成為更重要的因素。在供應鏈的上游節點的質量問題將極大影響下游節點的產品質量。因此,質量改進要求精密的協作和全面的質量控制標准。這意味著在供應鏈中全部企業必須使用兼容的質量體系、模式和工具。ISO9000是在供應鏈中鞏固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最有希望的系統。今天,遵循ISO9000是評估和選擇一個第三方公司的服務時基本標准。實現ISO9000是一個公司在供應鏈中能提供可接受的產品或服務的基本保證。

另外一個顯著的發展方向是供應鏈管理與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的集成。ERP系統廣泛地用於製造企業的經營和生產管理,其安裝數量正在穩定地增加。供應鏈管理系統實施將不可避免地與存在的ERP系統發生沖突。如果SCM支持者和ERP支持者都採取「自我中心」的態度,在兩者之間就會產生一個障礙。目前的ERP系統膨脹覆蓋了許多後勤功能,因此一些企業認為SCM對他們的經營作用很小。在另一方面,SCM應用系統的供應商也貶低ERP作用,努力與ERP進行競爭。為了克服這個障礙,人們必須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保持一個更整體和全面的看法。盡管SCM和ERP在努力擴大業務范圍時,造成應用功能上的一些交叉,但是他們是兩個不同的互補的管理哲學。它們需要對方數據輸出,因此這兩個應用系統共享一致的信息視圖是很重要的。在未來也許人們將開發一個綜合的應用程序體系結構包括SCM和ERP功能。然而,目前的研究努力應該被導向到ERP和SCM之間的集成。

供應鏈中企業之間信息集成負責在合作夥伴,及供應商、製造商和顧客之間實現信息共享。信息集成保證對分布信息源的受控訪問以及支持對分散的功能活動協調。顯然,在運行良好的供應鏈中各企業組織的局部決策之間存在密切關聯。例如,在一個公司內部的生產計劃需要考慮對它的夥伴造成的影響。一個製造商的生產計劃需要與它的主要供應商、外協夥伴和經銷商進行協調。製造商應該與它的夥伴談判和一起決定供應和分發計劃以便保證自己的生產計劃的可行性。自然,包括供應商、製造商和經銷商在內的全部企業試圖進行可以優化它們自身性能的決策,這些決策有時會彼此矛盾。因此,必須對整個供應鏈內的活動進行協調。基於代理的模型和CORBA標準是供應鏈中進行信息集成和協調的主要方法。

4、什麼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並簡述三者之間的關系

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是電子商務活動的三個基本組成要素。在由原材料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等一系列企業組成的供應鏈中,物流從上游的供應商往下游的零售商流動,資金流從下游往上游流動,而信息流的流動則是雙向的在電子商務信息、物流、資金流中,信息流是核心,物流是保障,而資金流則是實現的手段。三者之間的有效互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電子商務模型。

5、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有那些?

1、配送網路的重構:

配送網路重構是指採用一個或幾個製造工廠生產的產品來服務一組或幾組在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渠道商時,當原有的需求模式發生改變或外在條件發生變化後引起的需要對配送網路進行的調整。這可能由於現有的幾個倉庫租賃合同的終止或渠道商的數量發生增減變化等原因引起。

2、配送戰略問題:

在供應鏈管理中配送戰略也非常關鍵。

所謂直接轉運戰略就是指在這個戰略中終端渠道由中央倉庫供應貨物,中央倉庫充當供應過程的調節者和來自外部供應商的訂貨的轉運站,而其本身並不保留庫存。而經典配送戰略則是在中央倉庫中保留有庫存。直接運輸戰略,則相對較為簡單,它是指把貨物直接從供應商運往終端渠道的一種配送戰略。

3、供應鏈集成與戰略夥伴:

由於供應鏈本身的動態性以及不同節點企業間存在著相互沖突的目標,因此對供應鏈進行集成是相當困難的。但實踐表明,對供應鏈集成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它能夠對節點企業的銷售業績和市場份額產生顯著的影響作用。集成供應鏈的關鍵是信息共享與作業計劃,什麼信息應該共享,如何共享,信息如何影響供應鏈的設計和作業;在不同節點企業間實施什麼層次的集成,可以實施哪些類型的夥伴關系等就成了最為關鍵的問題。

4、庫存控制問題:

庫存控制問題包括:一個終端渠道對某一特定產品應該持的庫存量、終端渠道的訂貨量是否應該大於、小於或等於需求的預測值、終端渠道應該採用多大的庫存周轉率、終端渠道的目標在於決定在什麼點上再訂購一批產品,以及為了最小化庫存訂購和保管成本,應訂多少產品等。

5、產品設計:

有效的產品設計在供應鏈管理中起著多方面的關鍵作用。那麼什麼時候值得對產品進行設計來減少物流成本或縮短供應鏈的周期,產品設計是否可以彌補顧客需求的不確定性,為了利用新產品設計,對供應鏈應該做什麼樣的修改等這些問題就非常重要。

6、信息技術和決策支持系統:

信息技術是促成有效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因素。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問題在於應該傳遞什麼數據、進行數據的分析和利用、Internet的影響、電子商務的作用、信息技術和決策支持系統能否作為企業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主要工具。

7、顧客價值的衡量:

顧客價值是衡量一個企業對於其顧客的貢獻大小的指標,這一指標是根據企業提供的全部貨物、服務以及無形影響來衡量的。這個指標已經取代了質量和顧客滿意度等指標。

(5)供應鏈信息流注意擴展資料:

1、供應鏈管理的關鍵:

(1)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的拉動為原動力;

(2)強調企業應專注於核心業務,建立核心競爭力,在供應鏈上明確定位,將非核心業務外包;

(3)各企業緊密合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

(4)對工作流程、實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資金流程進行設計、執行、修正和不斷改進;

(5)利用信息系統優化供應鏈的運作;

(6)縮短產品完成時間,使生產盡量貼近實時需求;

(7)減少採購、庫存、運輸等環節的成本。

2、供應鏈管理的運作關鍵:

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全新的企業管理模式,為廣大中小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新的途徑,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去考慮企業的經營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老闆》雜志就簡單介紹一下企業管理者該如何做好企業供應鏈管理:

(1)加快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組織的學習能力:

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人才是成功實施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因素。由於中小企業在供應鏈管理意識方面的滯後,導致熟悉企業的生產工藝技術和企業管理知識、又懂得計算機知識和實務操作的人才在中小企業中極為缺乏。這就要求中小企業必須加快人才隊伍的建設,採用引進來培養、送出去進修、加強對在職員工的培訓等方式,形成一支既熟悉企業的生產工藝技術和企業管理知識、又懂得計算機知識和實務操作的人才隊伍,以滿足企業對進行供應鏈管理人才的需求。

(3)採用基於ASP的第三方供應鏈管理平台:

鑒於很多中小企業都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因此中小企業管理者在實施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可以採用基於ASP的供應鏈管理平台信息系一統。。

(4)加強信息化建設:

競爭激烈,市場、產品等競爭都離不開信息,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實質是通過企業間的互補實現快速開發和製造產品,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有現代信息通訊技術的支持。因此,中小企業管理者應把信息化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信息在供應鏈各成員之間的共享。

6、關於供應鏈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控制研究的開題報告

供應鏈庫存管理淺探 供應鏈是指企業與j其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以5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應商,以5及k與i其銷售商、銷售商的銷售商,按此向後直到最終用戶2之k間的關系網鏈。供應鏈管理思想已r成為6當今0企業競爭的重要指導思想。著名管理學大o師德魯克曾說:28世紀不b再是企業與k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l供應鏈之c間的競爭。庫存管理是實現價值鏈增值的重要環節。傳統庫存管理模式下k,企業站在自身角度,從7存儲成本和訂5貨成本出發,確定經濟訂0貨量和訂7貨點,側重於h優化5單一j企業的庫存成本。供應鏈管理模式下u,企業庫存量的高低不u僅4會對自身成本產生影響,而且會制約整條供應鏈的性能。適當的庫存量既可以6降低庫存成本,又p不h至於f影響正常的產品生產和客戶5服務。建立與j市場不v確定性需求相對應的庫存,是企業管理者改善和優化1供應鏈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m、供應鏈管理下x的庫存管理特點 供應鏈管理下n的庫存管理的目標服從7於p整條供應鏈的目標,通過對整條供應鏈上u的庫存進行計3劃、組織、控制和協調,將各階段庫存控制在最小h限度,從7而削減庫存管理成本,減少7資源閑置與a浪費,使供應鏈上i的整體庫存降至最低。與s傳統庫存管理相比8,供應鏈管理下y的庫存管理不w再是作為4維持生產和銷售的措施,而是作為5一c種供應鏈的平衡機制。通過供應鏈管理,消除企業管理中1的薄弱環節,實現供應鏈的總體平衡。供應鏈管理理論是對現代管理思想的一t種發展,其特點主要表現為1:其一k,管理集成化3。供應鏈管理將供應鏈上i的所有節點看成一t個u有機的整體,以6供應鏈流程為3基礎,物流、信息流、價值流、資金流、工d作流貫穿於d供應鏈的全過程。因此,供應鏈管理是一b種集成化1管理。其二h,資源范圍擴大n。傳統庫存管理模式,管理者只需考慮企業內4部資源的有效利用。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導入g,企業資源管理的范圍擴大d,要求管理者將整條供應鏈上d各節點企業的資源全部納入c考慮范圍,使供應鏈上m的資源得到最佳利用。其三l,企業間關系夥伴化6。供應鏈管理以3最終客戶0為5中3心5,將客戶6服務、客戶4滿意與i客戶5成功作為5管理的出發點,並貫穿於q供應鏈管理的全過程。由於q企業主動關注整條供應鏈的管理,供應鏈上d各成員企業間的夥伴關系得到加強,企業間由原先的競爭關系轉變為8「雙3贏」關系。供應鏈的形成使供應鏈上q各企業間建立起戰略合作關系,通過對市場的快速反8應,致力u於s供應鏈總體庫存的降低。因此,庫存管理不t再是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措施,而是是供應鏈管理的平衡機制。 二e、供應鏈管理下n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 供應鏈管理下j的庫存管理不c是簡單的需求預測與j補給,而是要通過庫存管理,改善客戶7服務,提高收益水1平。供應鏈管理下m的庫存管理內0容主要包括,採用商業建模技術對企業的庫存策略、提前期和運輸變化3的准確度進行評價;測算存貨經濟訂8貨量時,考慮對供應鏈企業的影響;充分8了l解庫存狀態,確定適當的服務水5平。目前,供應鏈管理下g的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信息、供應鏈運作、供應鏈的戰略與z規劃三r方7面。這些問題表現為4以0下a幾y方2面內8容:(一p)未形成供應鏈管理要求的整體觀念。許多供應鏈管理系統沒有針對全局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各節點企業各行其道,導致供應的整體效率低下a。(二z)信息傳遞系統效率地下g。供應鏈庫存管理強調協作和信息共享,供應鏈各成員企業的需求預測、庫存狀態、生產計3劃等,都是供應鏈庫存管理的重要內5容。企業要對客戶7需求作出快速有效的反1應,必須實時准確傳遞分8布在供應鏈各成員企業的信息。目前,許多企業的信息傳遞系統尚未建立,供應商了n解到的客戶8需求信息常常是延遲的或不n准確的信息,使短期生產計2劃實施困難。因此,應建立高效的信息傳遞系統,有效傳遞供應鏈庫存管理信息,提高供應鏈庫存管理績效。(三n)供應鏈中5的不d確定性。供應鏈庫存的形成原因可分6為7兩類,一p類是出於s生產運作需要建立的一t般庫存,另一w類則是為8防範供應鏈上y的不a確定因素建立的保險庫存。企業在制定計5劃時,無t法顧及d不s確定因素的影響,如市場變化1而引0起的需求波動,供應商的意外變故導致的缺貨,企業內6突發事件引0起的生產中2斷等,都會對庫存產生影響。不e確定因素是企業建立保險庫存的主要原因。研究和追蹤不c確定性對庫存的影響,是供應鏈庫存管理面臨的一x大j挑戰。(四)缺乏0合作與q協調性。供應鏈是一f個x整體,需要各成員企業的協調合作才k能取得最佳的運作效果。但企業間如果缺乏3相互7信任,就會增加企業間協調與p合作的困難。企業間缺乏4相互2信任,是供應鏈企業之y間合作關系不k穩固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在各成員企業之w間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促進企業間的溝通與m合作。與c建立企業內6部針對各部門a的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相比3,建立企業間的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困難要大j得多。(五o)產品設計3未考慮供應鏈庫存的影響。現代製造技術使企業的產品生產效率大x幅度提高,毛2利率較高。但是,供應鏈庫存的復雜性常常被忽略,使產品生產過程中6節省下z來的成本都被供應鏈上i的分3銷與x庫存成本給抵消。因此,在供應鏈結構設計4中5,需要考慮庫存的影響。 三t、解決供應鏈庫存管理問題的途徑 首先,必須樹立供應鏈整體觀念。要在保證供應鏈整體績效的條件下v,實現供應鏈各成員企業間的庫存管理合作,需要對各種直接或間接影響因素進行分4析,如供應鏈企業的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價值追求等。要在信息充分7共享的條件下u,通過協調各企業的效益指標和評價方5法,使供應鏈各成員企業達成共識,從4大t局出發,樹立「共贏」的經營理念,自覺協調相互7需求,進而建立一q套供應鏈庫存管理體系,使供應鏈庫存管理的所有參與b者在績效評價內7容和方7法上m取得一d致,充分3共享庫存管理信息。其次,要精簡供應鏈結構。供應鏈結構對供應鏈庫存管理有著重要影響。供應鏈過長6、各節點之y間關系過於h復雜,是造成信息在供應鏈傳遞不j暢、供應鏈庫存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之g一m。優化2供應鏈結構,是保證供應鏈各節點信息傳遞協調順利的關鍵,是搞好供應鏈庫存管理的基礎。因此,應盡量使供應鏈結構朝扁平控化3方2向發展,精簡供應鏈的節點數,簡化1供應鏈上x各節點之v間的關系。再次,將供應鏈上s各環節有效集成。集成供應鏈上p各環節,就是在共同目標基礎上m,將各環節組成一z個e「虛擬組織」,通過使組織內8成員信息共享、資金和物質相互2調劑,優化5組織目標和整體績效。通過將供應鏈上v各環節集成,可以1在一i定程度上v克服供應鏈庫存管理系統復雜性對供應鏈庫存管理效率的影響,使供應鏈庫存管理數據能夠實時、快速地傳遞到各個r節點,從7而大a大i降低供應鏈庫存成本,對顧客需求做出快速的響應,提高供應鏈庫存管理的整體績效。 四、供應鏈庫存管理運行機制 供應鏈庫存管理強調各節點企業的長2期合作,需要一s種明確的制度安排來強化5各節點企業合作的持久m性,以3抑制各節點企業的機會主義r行為6。諾思曾經證明:當交易成本為3正時,制度是重要的。建立合理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機制,是保持供應鏈的庫存管理系統運行穩定健康的重要方3法。供應鏈庫存管理機制的建立應主要從2以8下k三x個p層次著手5:第一w層次,建立供需計1劃協調管理機制。包括建立共同合作目標、庫存優化1計2劃和協調控制方2法、信息溝通渠道,建立利益的分4配和激勵約束機制、風4險分3擔機制,以2保證信息在供應鏈上r傳遞的准確性和及n時性。第二e層次,建立供應鏈庫存運行機制。主要包括制定合同規則、協作交易規則、庫存信息共享規則、訂8單處理規則以2及k應收、應付賬款財務結算規則等與z供應鏈中0庫存物流運作相關的各種規則章程,以7保證供應鏈上w各節點企業相互1合作的良性循環和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第三k層次,建立供應鏈庫存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如運用財務指標、內7部流程評價指標考核企業間的合作程度與l經營狀況。通過對考核結果的分2析比0較,發現庫存管理中7存在的問題,及l時採取改進措施。 僅3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l鉛蕙y^ejЪgl鉛蕙z〃ǎjЪmホt螗

7、我國供應鏈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有哪些

所謂供應鏈,其實就是由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的物流網路同一企業可能構成這個網路的不同組成節點,但更多的情況下是由不同的企業構成這個網路中的不同節點比如,在某個供應鏈中,同一企業可能既在製造商倉庫節點,又在配送中心節點等佔有位置在分工愈細,專業要求愈高的供應鏈中,不同節點基本上由不同的企業組成在供應鏈各成員單位間流動的原材料在製品庫存和產成品等就構成了供應鏈上的貨物流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從單一的企業角度來看,是指企業通過改善上下游供應鏈關系,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
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的有效性管理,表現了企業在戰略和戰術上對企業整個作業流程的優化整合並優化了供應商製造商零售商的業務效率,使商品以正確的數量正確的品質在正確的地點以正確的時間最佳的成本進行生產和銷售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在20世紀70年代晚期,Keith Oliver通過和SkfHeinekenHoechstCadbury-SchweppesPhilips等客戶接觸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
於1985年由Michael E. Porter提出,有多種不同的定義就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製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
並在1982年金融時代雜志的一篇文章里闡述了供應鏈管理(SCM)的意義,Keith Oliver曾經認為這個詞會很快消失,但SCM不僅沒有消失,還很快地進入了公眾領域,這個概念對管理者的采購物流操作銷售和市場活動意義匪淺
供應鏈至今尚無一個公認的定義,在供應鏈管理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專家和學者提出大量的定義,反映了不同的時代背景,是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可以把這些定義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1早期的觀點認為供應鏈是製造企業中的一個內部過程
2後來供應鏈的概念注意了與其他企業的聯系
3最近供應鏈的概念更加註重圍繞核心企業的網鏈關系,如核心企業與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乃至與一切前向的關系,與用戶用戶的用戶及一切後向的關系
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到四個領域:供應生產計劃物流需求職能領域主要包括產品工程產品技術保證采購生產控制庫存控制倉儲管理分銷管理輔助領域主要包括客戶服務製造設計工程會計核算人力資源市場營銷
供應鏈管理的實施步驟:
1分析市場競爭環境,識別市場機會,
2分析顧客價值,
3確定競爭戰略,
4分析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5評估選擇合作夥伴
對於供應鏈中合作夥伴的選擇,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夥伴必須擁有各自的可資利用的核心競爭力
2擁有相同的企業價值觀及戰略思想
3合作夥伴必須少而精
作為中國最大的IT分銷商,神州數碼在中國的供應鏈管理領域處於第一的地位在IT分銷模式普遍被質疑的環境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與CISCOSUNAMDNECIBM等國際知名品牌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e-Bridge交易系統2000年9月開通,截至2003年3月底,實現64億元的交易額這其實就是神州數碼從傳統分銷向供應鏈服務轉變的最好體現本著分銷是一種服務的理念,神州數碼通過實施渠道變革產品擴張服務運作,不斷增加自身在供應鏈中的價值,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經營,在滿足上下遊客戶需求的過程中,使供應鏈系統能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具備越來越多的IT服務色彩
從上述定義中,我們能夠解讀出供應鏈管理包含的豐富內涵
首先,供應鏈管理把產品在滿足客戶需求的過程中對成本有影響的各個成員單位都考慮在內了,包括從原材料供應商製造商到倉庫再經過配送中心到渠道商不過,實際上在供應鏈分析中,有必要考慮供應商的供應商以及顧客的顧客,因為它們對供應鏈的業績也是有影響的
其次,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在於追求整個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和整個系統費用的有效性,總是力圖使系統總成本降至最低因此,供應鏈管理的重點不在於簡單地使某個供應鏈成員的運輸成本達到最小或減少庫存,而在於通過採用系統方法來協調供應鏈成員以使整個供應鏈總成本最低,使整個供應鏈系統處於最流暢的運作中
第三,供應鏈管理是圍繞把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有機結合成一體這個問題來展開的,因此它包括企業許多層次上的活動,包括戰略層次戰術層次和作業層次等
盡管在實際的物流管理中,只有通過供應鏈的有機整合,企業才能顯著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務水平,但是在實踐中供應鏈的整合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因為:首先,供應鏈中的不同成員存在著不同的相互沖突的目標比如,供應商一般希望製造商進行穩定數量的大量采購,而交貨期可以靈活變動;與供應商願望相反,盡管大多數製造商願意實施長期生產運轉,但它們必須顧及顧客的需求及其變化並作出積極響應,這就要求製造商靈活地選擇采購策略因此,供應商的目標與製造商追求靈活性的目標之間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
其次,供應鏈是一個動態的系統,隨時間而不斷地變化事實上,不僅顧客需求和供應商能力隨時間而變化,而且供應鏈成員之間的關系也會隨時間而變化比如,隨著顧客購買力的提高,供應商和製造商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來生產更多品種更具個性化的高質量產品,進而最終生產定製化的產品
研究表明,有效的供應鏈管理總是能夠使供應鏈上的企業獲得並保持穩定持久的競爭優勢,進而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統計數據顯示,供應鏈管理的有效實施可以使企業總成本下降20%左右,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按時交貨率提高15%以上,訂貨到生產的周期時間縮短20%~30%,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生產率增值提高15%以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實施供應鏈管理所帶來的巨大好處,比如HPIBMDELL等在供應鏈管理實踐中取得的顯著成績就是明證
供應鏈管理:它從戰略層次和整體的角度把握最終用戶的需求,通過企業之間有效的合作,獲得從成本時間效率柔性等最佳效果包括從原材料到最終用戶的所有活動,是對整個鏈的過程管理
SCM(供應鏈管理)是使企業更好地采購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所需原材料生產產品和服務並將其遞送給客戶的藝術和科學的結合供應鏈管理包括五大基本內容
計劃: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你需要有一個策略來管理所有的資源,以滿足客戶對你的產品的需求好的計劃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監控供應鏈,使它能夠有效低成本地為顧客遞送高質量和高價值的產品或服務
采購:選擇能為你的產品和服務提供貨品和服務的供應商,和供應商建立一套定價配送和付款流程並創造方法監控和改善管理,並把對供應商提供的貨品和服務的管理流程結合起來,包括提貨核實貨單轉送貨物到你的製造部門並批准對供應商的付款等
製造:安排生產測試打包和准備送貨所需的活動,是供應鏈中測量內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質量水平產品產量和工人的生產效率等的測量
配送:很多"圈內人"稱之為"物流",是調整用戶的定單收據建立倉庫網路派遞送人員提貨並送貨到顧客手中建立貨品計價系統接收付款
退貨:這是供應鏈中的問題處理部分建立網路接收客戶退回的次品和多餘產品,並在客戶應用產品出問題時提供支持

與供應鏈信息流注意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