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主要是指什麼??
新媒體主要包括基於技術進步引起的媒體形態的變革,尤其是基於無線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電視、IPTV、手機終端等;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被應用於信息傳播的載體,例如樓宇電視、車載電視等。具體有:
1、手機媒體
藉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手機媒體真正跨越了地域和電腦終端的限制,擁有聲音和振動的提示,能夠做到與新聞同步;接受方式由靜態向動態演變,受眾的自主地位得到提高,可以自主選擇和發布信息,信息的及時互動或暫時延宕得以自主實現,使得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完滿結合。
2、數字電視
數字電視就是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信號或對該系統所有的信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和1數字串所構成的數字流來傳播的電視類型。數字信號的傳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位元組,如此大的數據流的傳遞保證了數字電視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擬電視的先天不足。
3、互聯網新媒體
互聯網新媒體包括網路電視、博客、播客、視頻、電子雜志等。網路電視以寬頻網路為載體,通過電視伺服器將傳統衛星電視節目經重新編碼成流媒體,經網路傳輸給用戶收看的視訊服務;電子雜志是用Flash的方式將音頻、視頻、圖片、文字及動畫等集成展示的一種新媒體。
4、戶外新媒體
戶外新媒體有別於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廣告牌、燈箱、車體等)的新型戶外媒體。戶外新媒體以液晶電視為載體,如樓宇電視、公交電視、地鐵電視、列車電視、航空電視、大型LED屏等,主要是新材料、新技術、新媒體、新設備的應用,或與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的相結合。
(1)新媒體主要類型擴展資料:
新媒體根據使用主體及受眾群體的變化,可劃分為精英媒體階段、大眾媒體階段以及個人媒體階段。
1、精英媒體階段
在新媒體誕生之初的相當一段時間內,僅有為數不多的群體有機會接觸新媒體,並使用新媒體傳播信息,這部分人多數是媒介領域的專業人士,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及社會階層身份,因此這一時期是精英媒體階段。
2、大眾媒體階段
當新媒體大規模發展並得到普及時,其發展歷程就進入到了大眾媒體階段。由精英媒體向大眾媒體發展,離不開媒介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傳播成本的下降,新媒體以更低廉的傳播成本、更便捷的傳播方式以及更豐富的信息傳播內容成為一種大眾媒體。
3、個人媒體階段
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普及,以往沒有占據媒體資源和平台,且具備媒介特長的個體,開始逐漸通過網路來發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通過平台展示給受眾,這是個人媒體階段到來的一個標志。
2、新媒體是什麼?包括哪些方面?
新媒體工作其本質上還是媒體,而傳播的媒介主要還是以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為主。就是指利用微信、微博和貼吧等新興的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通過策劃出與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以及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地推送消息,提高客戶的參與度,提高品牌、產品的知名度,從而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新媒體運營工作主要包括:
1、負責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平台(微信、微博、手機終端為主)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負責能夠獨立運營微信公眾號,為粉絲策劃與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
3、負責策劃並執行微信營銷線日常活動及跟蹤維護,根據項目發送各種微信內容;
4、負責增加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5、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緊跟微信發展趨勢,廣泛關注標桿性公眾號,積極探索微信運營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3、新媒體藝術的類型有哪些?(需要各分類詳細介紹)
就是網路媒體,也叫第四媒體
人們按照傳播媒介的不同,把新聞媒體的發展劃分為不同的階段——以紙為媒介的傳統報紙、以電波為媒介的廣播和基於電視圖像傳播的電視,它們分別被稱為第一媒體、第二媒體和第三媒體。
1998年5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聯合國新聞委員會上提出,在加強傳統的文字和聲像傳播手段的同時,應利用最先進的第四媒體——互聯網(Internet)。自此,「第四媒體」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將網路媒體稱為「第四媒體」,是為了強調它同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一樣,是能夠及時、廣泛傳遞新聞信息的第四大新聞媒介。從廣義上說,「第四媒體」通常就是指互聯網,不過,互聯網並非僅有傳播信息的媒體功能,它還具有數字化、多媒體、實時性和交互性傳遞新聞信息的獨特優勢。因此,從狹義上說,「第四媒體」是指基於互聯網這個傳輸平台來傳播新聞和信息的網路。「第四媒體」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傳統媒體的數字化,如人民日報的電子版,二是由於網路提供的便利條件而誕生的「新型媒體」,如新浪網。
4、1.什麼是媒體?媒體有哪些類型?
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介質,通俗的說就是宣傳平台,能為信息的傳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稱為媒體了。
傳統的四大媒體分別為:報紙、電視、廣播、雜志。此外,還應有戶外媒體、網路媒體、新媒體,如手機簡訊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衍生除新的媒體。例如:IPTV、電子雜志等。他們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但與傳統媒體又有著質的區別。
從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劃分:
a報紙刊物應為第一媒體;
b廣播應為第二媒體;
c電視應為第三媒體;
d互聯網則應被稱為第四媒體;
e移動網路應為第五媒體。
但是,就其重要性、適宜性、有效性而言,廣播的今天就是電視的明天。電視正逐步淪為第二媒體,而互聯網正在從第四媒體逐步上升為第一媒體。平面媒體已經涵概了報刊、雜志、畫冊、信封、掛歷、立體廣告牌、霓虹燈、空飄、LED看板、燈箱、戶外電視牆等等廣告宣傳平台;電波媒體也已經涵概了廣播、電視等廣告宣傳平台。
媒體應按其形式劃分為平面、電波、網路三大類,即:
a平面媒體:主要包括印刷類、非印刷類、光電類等。
b電波媒體:主要包括廣播、電視廣告(字幕、標版、影視)等。
c網路媒體:主要包括網路索引、平面、動畫、論壇等。
5、新媒體有哪些類型,傳播方面有什麼特徵?
新媒體的類型主要有門戶網站、搜索引擎、電子郵箱、虛擬社區、網路游戲、博客、播客、維客、手機簡訊、網路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電視、手機報、網路雜志等等。
傳播特徵是傳播速度比舊媒體快,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客戶端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簡訊等都可以進行信息發布。
6、新媒體種類有哪些
新媒體種類有:
門戶網站、電子郵箱、搜索引擎、虛擬社區、網路游戲、博客、維客、播客、手機簡訊、
手機電視、網路電視、數字電視、手機報、網路雜志等等。
它們之中有的屬於新的媒體形態、有的屬於新的媒體軟體、新的媒體硬體和新的媒體服務方式。
新媒體的傳播方式都具備以下特點:
1.全時傳播。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有四個發展階段:定時、即時、實時、全時,全時傳播指的是信息隨時可以進行發布。
2.全域傳播。地域和空間限制越來越少,只需要設備和傳輸信號,就可以發布信息。
3.全民傳播。傳播不再是機構、媒體單位的事情,每一位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誰都可能是記者、編輯。
4.全速傳播。傳播速度比舊媒體快,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
5.全媒體傳播。傳播信息不單是文字或者圖片,還附有音頻、視頻等多觸覺通道。
6.全渠道傳播。客戶端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簡訊等都可以進行信息發布。
7.全互動傳播。新聞的線索搜集、采訪、發行等一系列活動,所有用戶都有機會參與進去,並且在事後可以發表評論。
8.去中心化傳播。不存在類似於「頭版頭條」這樣的狀況,不同受眾可以選擇出很多主題進行討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新媒體使新聞多元化。
9.去議程設置傳播。信息傳播不再是比較固定的用詞模式,不同的消息發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語言的習慣進行傳播。
10.自凈化傳播。雖然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會有相關人員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誤會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7、新聞主要包括哪幾種類型?
新聞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1、按事實發生狀態分:突發性新聞、持續性新聞、周期性新聞;
2、按事實發生與報道的時間差距分:事件性新聞與非事件性新聞;
3、按新聞發生的地區與影響范圍分:國際性新聞、國內性新聞、地方性新聞;
4、按新聞事實的材料組合分:典型新聞、綜合新聞、系列新聞;
5、按傳播渠道與信息載體分:文字新聞、圖片新聞、電聲新聞、音像新聞;
6、按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分:政治新聞、經濟新聞、法律新聞、軍事新聞、科技新聞、文教新聞、體育新聞、社會新聞。
(7)新媒體主要類型擴展資料: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7年8月29日通報4個通知要求:
1、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新聞采編管理制度,用「一個標准、一把尺子、一條底線」統一嚴格管理所辦報刊、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各類媒體及其采編人員。
要嚴格執行「三審三校」、新聞采編與經營兩分開等制度,進一步規范采、編、發工作流程,堅持實地采訪、現場采訪、直接采訪,建立新聞消息來源核實核准機制,多方核實新聞事實,確保新聞報道真實、全面、客觀、公正。
2、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內容審核把關制度,明確審核把關重點和環節,加強對所辦報刊、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各類媒體刊發內容的審核把關。
刊發新聞報道必須履行采訪核實和審核簽發程序,確保新聞報道准確客觀、導向正確後方可刊發,不得刊發未經核實的新聞報道,不得直接使用、刊發未經核實的網路信息,不得直接轉載沒有新聞發布資質的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發布的新聞信息;
不得刊發淫穢、賭博、暴力以及其他危害社會公德和違背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文字、語音、圖片和視頻;轉載其他新聞單位的新聞報道,不得對原稿進行實質性修改,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和稿件原意,並應當註明原稿作者及出處。
要建立健全社會自由來稿審核制度,不得直接使用未經核實的社會自由來稿,涉及重大選題備案的,要依法依規履行報備程序。
3、通知要求製作新聞標題應遵循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的基本規范,遵守文題相符的基本要求,審慎使用網路語言,不得使用不合邏輯、不合規范的網路語言,不得使用「網曝」「網傳」等不確定性詞彙。
確保新聞標題客觀、准確地表達新聞事實,傳達正確的立場、觀點、態度,嚴防扭曲事實、虛假誇大、無中生有、迎合低級趣味的各類「標題黨」行為。
4、通知要求報刊出版單位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新聞從業人員職務行為信息管理辦法》《關於加強新聞采編人員網路活動管理的通知》等有關規定。
設立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按規定向主管單位報備,並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強監督管理,嚴禁將網站及網站頻道的新聞采編業務對外承包、出租或轉讓。
新聞從業人員以職務身份開設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或在其他媒體上發布職務行為信息的,須事先經本單位同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