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蘇2019年江蘇有哪些有影響力的自媒體?
貴於江蘇方面的自媒體發展情況不怎麼了解。
2、請問江蘇鹽城有哪些較有影響力的媒體記者的記者站?在線等
鹿鳴亭是鹽城最大的網路論壇
3、大家對新媒體這個行業有什麼見解沒
=
今天來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內容、形式、社交,而且是強關系社交,比如說微信、微博,可以轉發,可以零距離接觸到明星等各種人。過去,大眾媒體獨大,輿論是它們說了算。現在,許多微小的聲音,被迅速串連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大眾媒體的影響力慢慢在下降,而新媒體的影響力在不斷地加深,這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徵特別簡單——叫顛覆性,也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新的思路、規則來顛覆之前的玩法。當每一個個體都具有傳播能力時,傳統的媒體結構就開始瓦解,消費者得知訊息的管道也不再大幅度地依賴大眾媒體,「自媒體」年代誕生。所以這是一個普通人可以創造奇跡的時代,也是消費者獲得主權的時代,所以也是大家尤其是媒體人機會最多的時代 。;下面總結了幾個新媒體的發展趨勢趨勢一,碎片化.碎片化不是媒體的特徵,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徵。媒體的碎片化其實給很多自媒體帶來了機遇。我認為它的出路就是專業、精細、特色加個性。
趨勢二,全媒體時代;大家會發現其實不存在誰死誰活的問題,就相當於廣播沒有顛覆報紙,電視也沒有顛覆廣播。所有的媒體未來就只有一種形態,就是社會化媒體,即我在NewMedia聯盟定義的全媒體時代。比如說提到人民日報,原來就是一張報紙,但今天的人民日報是什麼?它是一份報紙,是一個微博,一個微信,是一個全媒體平台,這構成了人民日報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立體的全面化的影響力。
趨勢三,垂直細分受眾;大而全的公司是沒有前途的,小而美才有前途。比如說中華英才網不行了,拉勾網行了。很多獵頭公司甚至都上市了,這就叫垂直細分。所以,這個時代真正的標志應該是從消費、心理、行為這幾個角度去細分受眾,發現受眾真正的特徵。這也是新媒體非常難得的一個機會,可以直接和消費者接觸。我認為中國的門戶或者這種傳統的大眾媒體,會朝著真正垂直化或者是生活解決方案發展,也就是功能化的角度會呈現。現在傳統媒體都在拚命地做自媒體或者新媒體,之所以他們做得不太好,並不是因為他們做不好,只是他們思維上還沒有真正解放。但是,我到今天始終堅持認為傳統媒體人是最優秀的人才。傳統媒體的人如果真正解放思想去做自媒體,一定會比別的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會有更大的優勢。比如說他的文字功底、他的視野、他的人脈、他在社會上的這種靈活度都非常強。
趨勢四,媒體出現並購潮;雖然中國的媒體管制比較嚴,但是在財經領域已經出現阿里巴巴在並購很多傳統的媒體,然後會發現藍鯨財經記者聯盟在拿到五千萬的風投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去招募二百個一線的傳統的記者。所以我的理解,是說這個時代並不是報紙死了,而是那個紙死了,那個載體死了,但換個平台或方式傳播,依然有生命力。
趨勢五,價值擴張;什麼叫價值擴張,就是媒體也要自媒體化,你會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你會輸出你的價值觀,輸出你的平台,輸出你個人的影響力,媒體也會出現擬人化。有這種個性化的標簽,媒體才能走得更遠,而不能像傳統的那樣,把幾家媒體合通過行政手段做到更那是沒用的。
4、雲堆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是什麼
是雲堆新媒體業內首創的自媒體排行榜單,根據總閱讀量、均閱讀量、最高閱讀量、總點贊數、均點贊數、最高點贊數、點贊率、評論數等公開指標,進行加權指數運算得出,科學且全面地反映出新媒體的綜合影響力。以方便廣告主投放廣告,方便讀者選擇最適合的自媒體進行閱讀。
5、新媒體發展四大趨勢
6、原創自媒體影響力綜合排名前100
自媒體是指在某個垂直領域擁有一定的粉絲積累、人氣積累、影響力積累,並且有固定載體的人/團體,當然,還有一個附屬條件是,內容得是原創的,視頻、音頻、文字,這三種介質皆是如此,大影響力的自媒體皆是原創。人,從來不會為同樣的東西雀躍,人,只有對不一樣且感覺高大上的東西崇拜,因為人是向前看的。
原創自媒體影響力綜合排名前10:
1.『葛甲』。葛甲身上的標簽太多,不過在所有自媒體當中,葛甲是脾氣最和藹的人,而且,葛甲的文字朴實、平和,道理和邏輯主線都很清晰。
2. 『超先聲』。運營者是王超,多年老記者,超先聲的文字逼格比較高,做記者期間所積累的視野和知識度,讓其文字具有要比普通自媒體人的高度高很多,記者的專業視野很重要。代表作有《2016傳統媒體:求生本能的覺醒》、《從吳軍《矽谷之謎》看中國互聯網國際化路徑》
3.『小道消息』。馮大輝運營的自媒體,業內自媒體大咖之一,個性超級獨立,經常語出驚人,做技術出身的馮大輝寫的東西很深,畢竟技術不是人人能動滴。代表作有《關於「閱讀」和「信息獲取」的錯誤認知》、《去了大公司就一定能學到很牛的技術么?》
4. 『郭靜的互聯網圈』。郭靜做自媒體的時間比較早,是2013年左右,自媒體剛起來,郭靜的互聯網圈渠道非常廣,從PC端到移動端,多個渠道都能看到他的號,也是寫原創的。代表作有《地圖的世界,那麼近那麼遠》、《網路視頻:涅槃後的重生》。
5. 『郝聞郝看』。名字略奇怪,不過郝智偉也是多年的老記者,在IT經理世界雜志多了七八年,電商、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金融方面的稿子寫的特別深。代表作有《烤箱也「殺人」,智能體質「易黑」》、《IP「琅琊榜」,誰主沉浮?》
6. 『科技不吐不快』。王利陽寫自媒體的時間也較早,常住在浙江嘉善,離西塘古鎮比較近,越是安靜的地方,寫稿子越是拋離了浮躁,其專注的主要是社區O2O和電商。
7. 『ItTalks』。比馮大輝還要有個性,身兼多職,上海交大的教授,某基金的合夥人,同時也是某知名企業的顧問,文字而功底超級超級強。
8. 『caoz的夢囈』。技術大牛曹政的自媒體,算是和馮大輝起名,科技方面的心靈雞湯寫的非常贊,很多互聯網創業者都視其為珍寶。
9. 『黑馬良駒』。張俊良童鞋是比較早就開始專注社會化營銷了,經常在各種大會上都能看到他的分享,所以有關營銷方面的知識,看黑馬良駒就沒錯。
10.『劉琪的商業觀察』。劉琪之前也是IT經理世界的知名記者,之後進了小米,在商業模式的分析上較為熟稔。
正如馮大輝曾提到的一樣,信息獲取能力也是一種新的競爭力,「世界是平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低,個性化閱讀時代的到來,越多越多的人被機器綁架,自以為機器推薦的就是整個世界,其實,每個人所獲取到信息的不同,就決定著自身能力的多少,上面推薦的這些2016年值得關注的自媒體,2016年最值得關注的自媒體就是一些比較好的自媒體內容,非常值得關注。
7、現在新媒體發展那麼迅猛,傳統媒體有什麼優勢與之抗衡
1、可信度和公信力
雖然說大家現在幾乎都是通過手機APP,或者微博微信等渠道去獲取最新資訊,了解新聞,但其實大多數人對於網路上的新聞依舊存在著半信半疑的狀態。新媒體的消息傳播速度快,但也恰恰是因為快,才導致了審查力度不夠,在消息還沒得到證實的時候就PO上網,但其實這樣是會導致很多虛假消息傳播的。
但是傳統媒體就不一樣,特別是在我國這種特殊的體制下,每一條新聞,無論是廣播的,報紙的,還是電視上的,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和考證。而民眾對於電視上看到的新聞,在新聞事實上,基本不會持懷疑的態度,並且對於電視上的一些募捐信息,或者一些生活百科,也都是非常相信的,這就是新媒體所不具有的公信力和可信度,這也源於傳統媒體對於新聞的審查還有長時間以來民眾對於傳統媒體的信任。
2、專業性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有一個很大區別就是新媒體的門檻較低,只要是傳媒專業的同學,都可以運營自己的公眾號,也可以拍攝自己感興趣的視頻開設自己的頻道,門檻的降低的確是給大量的熱愛媒體的同學帶來很多的機會和展現自己的平台,但正因為這樣,導致質量也是良莠不齊。我們可以拿新聞類來進行對比,現在網路上有很多也是做實時新聞的網路綜藝,但是這些網路綜藝都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將新聞娛樂化。
我們反觀傳統媒體的新聞類節目,無論是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新聞30分》,還是各大衛視或者是地方電視台的新聞節目,從新聞選取,畫面拍攝,記者訪問,主持人講說上,都顯得無比的嚴謹和專業。現在網路化的語言已經慢慢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導致很多嚴肅的事件都通過網路語言而娛樂化,但真正從專業性上來說,傳統媒體一定是強過新媒體的。傳統媒體都是經過層層嚴格篩選和審查的,特別是中央電視台的節目,是不容許出意思差錯的,所以就算是從事新媒體方向的大多數人,也是從傳統媒體出去的,因為在傳統媒體中掌握好了專業性,才能更好的發展新媒體。
3、輿論影響力
其實這一點還是存在著爭議的,因為現在網路媒體的輿論影響力實在是太大太大,很多我們容易忽略的事情,都是因為網路輿論的力量,才得以解決,新媒體的網路輿論力量真的是不能小瞧的。但是,從輿論影響力來說,新媒體還是遠遠不如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大的。
新媒體的受用群眾基本上還是年輕人為主,所以輿論都是集中在年輕人群體里,但是發生什麼大事,我們還是會同一時間打開電視去看新聞。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每年春節的時候,在微博上微信上可以看到一大片吐槽春晚的,甚至很多人都說根本不看春晚,春晚還沒有刷微博好玩,但是實際上春晚的影響力在國內外還是不容小覷的。傳統媒體的輿論影響力大,也是因為傳統媒體的平台大,地位高,就像外國友人要了解我們,也是會打開電視,而不是打開微博。
4、政府依託
這一點想必是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我國的傳統媒體基本上都是國有的,所以大方向的輿論都是政府在引導,就連新媒體上的一些官媒,也是傳統媒體衍生出來的分支。我國的電視台也好,報紙也好,幾乎都是國有的,或者是在國家的管控之下的,所以政府一定是會支持傳統媒體的發展的。
其實很多重大事件,都是通過傳統媒體來傳播的,比如我國的閱兵儀式,各大新聞發布會都是通過中央電視台所傳播的,網路基本上是不會第一手拿到播放權的,所以傳統媒體有政府的支持,它的主流地位就不會被新媒體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