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部電影是怎樣營銷的?從哪些點切入
1、電影本身永遠是最先考慮的。
說到營銷,總不免有些所謂的成功學灌輸類似於」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營銷與產品無關」這樣的論調,從道德層面講,這是很可惡的。把不好的產品賣給人們享用這種事本身就不僅僅是忽悠那麼簡單,那是實實在在的危害消費者。所以,在談到電影營銷時,作為產品的電影本身,永遠都應該放在首先要考慮的位置。我們在做電影營銷時,第一步不是談怎麼做,預算多少,而是在簡短寒暄後直接看電影成片。認真看完之後,不管客戶講得如何,心中都已經有個標尺,好與壞先做判斷,然後再決定是否進行營銷推廣。在這一點上,金錢誘惑往往起到很大阻礙的作用,但為了對觀眾負責,我們基本上只選電影質量至少合格的做,這是原則,對觀眾負責,很重要。
2、選擇營銷平台,主要以新媒體為主。
由於無法和4A公司競爭,也不好和公共機構拼,傳統的預告片和廣告鋪蓋以及發布會等公關活動都不參與,專注於新媒體領域,以微博、微信以及社交網路平台為主陣地,展開創意策劃,執行營銷戰略。目前選擇的主要平台為新浪微博、微信、豆瓣小站以及部分論壇。這些被稱為新媒體的平台很適合主體觀影人群的接受品味。
3、研究電影本身,挑亮點和槽點。
你經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某部電影的精彩片段、台詞、幕後故事等之類的,都是有經過精心挑選和策劃的。比如我們在挖掘出一部好萊塢大片中諸多富有哲理的台詞後,通過製作話題以及長微博,集聚所有打動人心的台詞,在微博上擴散傳播。在影響力沒有到位的時候,通過微博意見領袖的輔助發聲,迅速讓話題得到迅速擴散,實現大量的曝光,增加了電影曝光後,直接讓票房大幅提升。當然,也不局限於亮點,電影不是十全十美,必然有不足之處,把它揪出來,通過策劃以及完美的文案表現,將槽點製作成全民討論和吐槽對象,輔之以微博大號的協助推廣,形成廣泛傳播。總之,所有的料都圍繞電影本身挖掘,不管電影內容還是主創還是幕後甚至競品,有料就有聊,策劃和創意跟進後,進行平台傳播。
4、事件營銷熱點跟進,讓電影大面積亮相。
微博上每天都有層出不窮的熱點事件,有正能量的有負能量的有無可奈何的有輕松搞笑的,這些熱點吸引著網友的眼球,是一個巨人。我們的工作就是巧妙的把自電影元素和熱點事件結合,站在巨人肩膀上。類似於郭美美這樣的娛樂事件,是電影最好結合的對象。站好位置取好角度後,積極參與到網友討論中,發出有特點的聲音,從而吸引眼球。實在沒有合適的事件結合時,那就創造事件,製造輿論討論。比如在推廣某大片時,同事模仿電影人物造型,形成有趣的模仿熱潮,再通過大號的助推,形成自製的微博熱點。
5、有節奏的配合電影上映和發行安排,藉助資源進行助推。
在關鍵節點,一定要配合電影整體的宣傳計劃,大量微博意見領袖和微博大帳號草根大號微博紅人等資源的運用,往往使營銷事半功倍,覆蓋粉絲比廣告位更具效果。
6、關於水軍和僵屍粉。
不是不用,但一定是有節操的使用,這是一種必需,微博和豆瓣等平台的屬性決定了某些策略的產生。當然,所有的前提都是電影本身質量過硬。如前所說,一切都要建立在電影本身。
先回答這么多吧,才疏學淺,資歷不深,不到位之處,請多拍磚指正!
【Ronnie Xiao的回答(5票)】:
我覺得電影營銷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營銷的產品本身,他是文化娛樂產品,但是他不同於類似唱片,書籍(不管是電子書亦或是實體書)或者影碟(影碟的營銷和電影營銷應該是區別開的)或者游戲,因為在影院看電影是一次性的消費,而上述的都還可以重復使用;同時他也不同於類似演唱會,話劇,音樂會或者戲曲等現場演出,因為除了首映會之外的多數演出都不具備在現場觀演所有的「看明星「或者是在演出同時你無法在其他演出場所看到的當下的專屬唯一性。
而電影產品一次性的消費特色,更讓購買沖動顯得重要,同時其中也暗藏著(只要把觀眾先騙進電影院,看過後悔不退票,錢也賺到的這種心態)。所以在做電影營銷的時候,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將影片的賣點,關注度,話題性,粉絲效應(針對導演、原著和明星)以及優勢無限放大。
目前針對電影營銷的主要渠道無外乎傳統的預告片(但是預告片的播放媒介選擇很重要),一些片花和具備病毒效應的視頻(主要通過視頻和社交網站傳播),傳統的平媒以及戶外的平面宣傳(主要就是海報和各色物料),影片的首映會,合適的新聞點製造和媒體公關稿,通過負面新聞製造關注度(類似緋聞、不和、意外等)。隨著現在國內專業化影迷網站和電影網站的成熟(類似時光網、豆瓣),以及社交類網站產生的新型信息傳播方式,所謂口碑營銷(就是水軍)在現下的一段時間也將是各大片方需要攻克的重點,不過由於被開發過渡,目前口碑營銷的作用在網民群體里的引起的反抗效應也頗強。
2、新媒體營銷方式有哪些
新媒體的方式有:
1、搜索引擎(SEO/SEM)搜索引擎並沒有失去價值,甚至永遠不會失去價值。目前的科學技術還只能依靠文字來進行精準的搜索,在海量的信息源面前,人們獲取信息必須基於搜素引擎,所以有需求搜索引擎就有價值,而基於搜索引擎的也必不可少。搜索引擎並不是傳統的方式,它同樣是基於互聯網的,而且移動互聯網的搜索引擎正在逐步發展,搜索引擎註定在新媒體環境下作用凸顯。
2、微信,微信是目前最流行的方式,沒有之一。並不是誇大微信的作用,甚至有不少觀點認為每一家企業都需要一個主編,微信是目前的主流方式。微信是天生的即時通訊工具又是天然的社交平台,微信所具備的開發潛能是非常大的,而微信官方也在雄心壯志的實現著「連接一切」的夢想,跟著大佬走肯定沒錯。至少,目前沒有一個更好的平台能夠代替微信的功能。
3、微博,微博具有及時性、傳播快的特點。微博是一個天然的信息港,網友能各抒己見,靈活性大,這是微信所不具備的優勢。很多新聞媒體將微博當做自己的第二平台,微博能夠迅速的傳播給大眾,一日要聞只要通過微博皆可獲悉。此外,微博信息流式的廣告能夠發揮不錯的傳播效果。
4、論壇,各種老牌網路社區論壇已經回不去當年的輝煌,各種關於天涯、貓撲等社區落寞的新聞,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論壇不過是一種網路媒體形式,它的作用可以千變萬化,有人的地方就有社區,只是現在的社區更加「小而美」。小米社區就是論壇價值最好的體現,論壇有很多劣勢,但只要做好用戶運營能帶來更多的價值。魅族社區、花粉俱樂部、360 OS社區等全都是一個模式,社區已經變成企業用戶運營平台,價值猶在。
5、其他社會化媒體平台,陌陌、美拍、人人等,這一類平台用戶更加精準,影響力歲不如微信微博,但傳播價值也是不錯的,畢竟都是用戶過億的大平台。這類平台需要公司產品的用戶習慣符合產品特性,比如人人網就是學生群體,那麼企業產品消費的主力一定要是學生,不然沒有任何意義。
3、十大電影娛樂營銷公司是哪些?
積極項↓
鏈接:diu.網路/www.ujust.cn?ruvd
主要原因有:
1、手機電池沒電導致關機,也開不了機,此時需要給手機充電,確保電量充足後再開機即可。
2、手機系統運行出錯導致死機,也開不了機,此時可以同時按住電源鍵和home鍵不放,強制重啟手機,重
啟後即可恢復正常。
3、手機系統崩潰導致關機而且開不了機,此時需要將手機連接到電腦的iTunes軟體,執行自動恢復系統,
完成系統恢復後就可以正常開機了。
4、手機硬體故障導致自動關機而且開不了機,比如電池故障、主板晶元故障、內部電路故障或者手機的其
他零部件故障等,需要聯系蘋果的官方售後進行檢修才能解決。
4、什麼是新媒體整合營銷?
一、媒體營銷總共分為五種:
1、傳統媒體:報紙、雜志、書刊等紙媒平媒
2、聲音媒體:廣播、電台類
3、視覺媒體:電視、電影、樓宇電視類通過視覺傳輸媒體展示
4、互聯網媒體:主要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
5、新媒體:移動互聯網,通過手機、移動網路達到終端媒體傳播目的
這是有關五大傳媒的分發,不是絕對定論,是按照平時營銷操作進行的分類。
二、對於新媒體整合是通過第五傳媒新媒體營銷,達到富媒體效果,形成網路移動網路等其他傳播形式形成的整合營銷,在整合營銷中要注意自我產品以及客戶群的對稱性,切莫急於大量投入。
三、五種媒體中互聯網傳播是成本較低的,但是公信力不是最強的。
以上為個人一些想法和建議,如果需要可以深入一起探討。
5、新媒體環境下電影怎麼做網路營銷推廣
電影推廣,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也可以利用大流量的app來推薦。
6、新媒體營銷是什麼?
要想搞清楚新媒體營銷,首先要明白新媒體和新媒體營銷是什麼。網路上寫道:新媒體是相對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的新的媒體形態,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例如我們現在常見的微信、微博、貼吧等社交平台,嗶哩嗶哩彈幕網、優酷、快手、秒拍這類視頻平台,豆瓣、天涯這類社區,都屬於新媒體的范疇。所謂新媒體營銷就是利用新媒體的手段,以內容為核心,去獲取有利於企業盈利的潛在銷售線索。
新媒體營銷
舉個例子來說說什麼是潛在銷售線索。在現有的競爭情況下,用戶從知道產品到最後轉化為付費用戶不是瞬間就能夠完成的,特別對於在線工具的 Saas 產品來說,一個用戶的轉化周期有時候長達 6 個月,所以如果你缺乏能夠和用戶直接溝通的「橋梁」,我們就很難繼續和他們針對性溝通,更不用談及最後的轉化了。
這個橋梁就是銷售線索,目前最常見的銷售線索包括:用戶的手機號碼、微信號、郵箱地址、QQ 號、公眾號粉絲、微博粉絲等等信息,當然最直接、優質的還是前面三種線索。
總結下來,我們把新媒體營銷定義為:一系列以新媒體為主要手段,圍繞著獲取現在銷售線索為主要目的的市場活動。
7、新媒體營銷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1、通過新媒體,原本的碎片時間,經過整合後,我們可以看一部電影,閱讀一篇短篇小說,長期的積累甚至可以讓我們看完一篇長篇。如果沒有新媒體,這些時間很有可能是被浪費掉的。雖說在碎片化時間內人們的閱讀多是碎片化的,但是在零散的時間內的閱讀即使是碎片的,那畢竟也是一種閱讀,相較於浪費時間,碎片的閱讀我認為也是有益的。
新媒體營銷
2、新媒體的應用正和我們的生活接軌,通過一個僅有課本厚度的無線終端,住戶輕點高清液晶屏,便可實現家居生活的大部分功能,男主人足不出戶也能當參謀,為逛街的家人選定滿意的商品。當意外失火、煤氣泄露等危機狀況出現時,信息機就會把報警信息發送到預先設置的手機上,讓主人及時獲悉最新情況並報警、通知物業公司。不僅如此,萬一家中來了竊賊,信息機還可以根據主人指令拍攝下家中的實時視頻畫面,並迅速發到主人手機中,以供公安機關取證追查。
3、在新媒體時代,盈利法則已經發生改變,獲取利潤的方法和途徑也隨之要改變。傳統媒體的盈利法寶是用內容來吸引受眾,閱讀率和收視率決定了廣告投放量。而在新媒體時代,這種法則已經行不通了。新媒體內容價值、傳播模式、傳播效果和傳播特點等,使傳統媒體的弊端凸現,新媒體的傳播優勢、精準性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廣告主、營銷機構的認同。
8、電影營銷到底有哪些門道
近幾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蓬勃發展,電影產業的一些基本規律也越發凸顯。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電影具有作品和產品的雙重屬性。作為產品,電影屬於「超快速消費品」,上映首周末或前四天的表現,往往就決定電影在市場上的最終命運。如何在影片上映前做好充分營銷,對一部電影來說至關重要。
「電影營銷的關鍵是做口碑。口碑不是指說好話,而是指討論量——提前幾個月把要傳播的內容話題化,不斷吸引目標受眾參與。」伯樂營銷總裁張文伯說。
幾年前,廣告、海報、預告片幾乎就是一部國產影片營銷的全部內容。如今,新媒體話題互動、商品植入及資源置換、在線優惠購票等新形式的出現,使營銷方式愈發多元。
以商品植入及資源置換為例。2014年上映的《北京愛情故事》出品方負責人陳洪偉介紹,影片中植入了凱迪拉克、伊利、中國夢想秀、DQ冰淇淋、思念水餃等5個品牌,這些品牌再以多種形式和渠道對影片進行宣傳推廣。因此,通過商品植入和資源置換換算成的營銷成本,遠高於影片實際的營銷資金投入。
在《匆匆那年》的營銷中,某國產品牌手機除了在影片中植入廣告,還購買了一期熱門綜藝節目作電影宣傳特輯、購買大量廣告投放市場,這些營銷成本,也不在電影本身營銷預算內。
「這一年來,更多的電影開始明白如何與廣告品牌進行嫁接。從過去簡單的廣告植入,到現在的品牌聯合推廣、整合營銷,不僅電影廣告投放的力度越來越大,電影營銷的力度也越來越強,這是雙贏。」張文伯說。
「社會化傳播的形式是互動和分享,通常在影片官微建立的那一刻起,就建立了與潛在消費者的連接,這個連接比其他任何媒介渠道都更近、更直接。從發布第一張海報、第一支預告片起,就要給消費者提供『體驗』影片的機會。」張文伯認為,充分利用新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的優勢是實現這種「體驗式營銷」的關鍵所在,通過社交媒體的互動和分享,很快就能辨識出大眾對一部影片的興趣點,並進行深挖。「我們在做《匆匆那年》的時候,做了30個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了47億次,這說明營銷的認知覆蓋率是高的。」
9、如何做電影營銷?
坐電影一下,我看到了電影營銷基本上就是直接在這個網上發這個消息比如說各大平台網站還有嗯嗯,團購網站這些都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