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媒介對兒童的影響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電子媒介以不可抵擋之勢入侵童年,影響兒童成長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從兒童認知、道德、審美與童年進程四方面探討電子媒介的影響,使用得當,電子媒介會成為兒童知識淵博的朋友;使用不當,電子媒介會摧毀美好的童年。
電子媒介充斥在現代人生活與工作的每一個角落,以至於人類已經無法想像在沒有電的世界裡該怎樣生存。電腦、手機讓成人著迷的同時,也讓兒童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看看周圍,在餐廳的某個角落,成人吃飯聊天,兒童就沉浸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世界裡。在家中,孩子哭鬧無計可施時,家長會掏出手機,播放有趣的視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個人無法阻止歷史的進程,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個人很難避免兒童不接觸任何電子媒介。電子媒介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它們「隨風潛入夜」,逐漸滲透到兒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對兒童的成長造成利弊交加的影響。
一、對兒童認知的影響
皮亞傑認為:「認識上的適應,也像生物學上的對應物一樣,是由同化和順應之間的一種平衡所組成。」兒童通過同化和順應掌握外界信息,從而適應環境,學會生存。
電子媒介出現之前,人類通過紙質媒介來獲取信息。兒童通過學習才能尋覓到打開成人世界大門的鑰匙,這一過程是漫長的,伴隨著兒童的成長。電子媒介的出現,大量信息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呈現,使得現在兒童可以獲得從前兒童難以接觸的秘密。這一方面可以擴大兒童的視野,知道人的身體組成是什麼,世界的另一端有什麼,科技的前沿創造出了什麼……另一方面卻可能意外地讓兒童了解到暴力、性等從前對兒童封鎖的信息。是否因為電子媒介會造成惡的後果就阻止其進入兒童世界?當然不可能,同樣對兒童也不公平。如今,兒童如果從未看過某個動畫片,玩過電子游戲,那麼在同伴中間他會被排斥,因為他和他們沒有共同話題。從幼兒園小朋友集體被平板電腦誘拐的實驗,可以看到科技產品對小朋友有著無可抵擋的魅力。兒童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他們看見成人時不時看看手機或電腦,他們會好奇其中的奧秘,他們會探索如何使用成人的「玩具」。黑格爾認為文明的進程會使曾在歷史上顯得神秘的知識都成為兒童的玩具,「在知識領域里,我們就看見許多在從前曾為精神成熟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知識現在已經降低為兒童的知識,兒童的練習,甚至兒童的游戲。」曾經的計算機只有國家實驗室才擁有,如今兒童都會使用計算機聽音樂、看視頻。長時間沉迷在電子媒介營造的世界裡會對兒童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電子媒介絕不是也不應該成為唯一的途徑。兒童處於大自然中,可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聽,還可以用手去觸摸,用鼻子聞,用嘴巴嘗,他們感受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生動靈活的。兒童的每一天都是新鮮的,他們充滿好奇地觀察這個世界,世界呈現給他們的每一天也是充滿變化的。昨天天晴,今天下雨;昨夜漫天星星,今夜月朗星稀;昨天有雁飛過,今天小蝌蚪在找媽媽……兒童在大自然度過的每一天都是充滿生命力的。何必浪費大自然的恩賜?在大自然的庇護下,每一個兒童都能快快樂樂地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現在電子媒介無處不在。成人對電子媒介的態度是否應該如臨大敵,還是應該聽之任之?或者應該淡然處之,既不放任也不完全拒絕,就像周作人在其《兒童的文學》中所闡述的,成人可以「放膽供給」兒童所需要的、能夠滿足兒童的本能和興趣的一切精神食糧。成人「不必愁他有什麼壞的影響,但因此我們又更須細心斟酌,不要使他停滯,脫了正當的軌道……」電子媒介寓教於樂,合理的使用可以對於兒童的認知起到積極的作用。電子媒介的魔力讓很多成人都不可自拔的沉溺其中,但是成為父母後,成人必須承擔控制兒童使用電子媒介的時間與質量的責任,就像守護一朵帶著露水的玫瑰一樣,成人該有怎樣的小心翼翼,才能保護世間最純真最脆弱同時也是代表未來和希望的花朵。
二、對兒童道德的影響
電子媒介雖然會向兒童宣傳道德規范,但同時暴力、爭斗、爾虞我詐也會出現在電子媒介上,造成兒童道德認知的迷茫。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不無憂慮地指出:「很顯然,媒介已經削弱了家庭在塑造年輕人的價值觀和情感發展上的作用。」電子媒介給兒童創造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兒童會認同虛擬世界的規則。例如家長說打其他小朋友會痛,欺負別人的小朋友將沒有人和他玩。但是兒童看見貓和老鼠成天打架,看見喜羊羊和灰太狼總在爭斗。兒童會發現這個過程充滿樂趣,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時也會產生同樣的邏輯。怎樣知道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不對的呢?當兒童看到別的小朋友受傷哭泣,當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負感到痛苦時,兒童這才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和理解問題,才會對別人產生同情心。休謨認為「廣泛的同情是我們的道德感所依靠的根據。」在虛擬空間中,兒童身體的存在被抽離,於是應該形成的常識和同情心也被抽離。正常兒童會了解人被火烤的後果,並同情被烤者的痛苦。而連雲港9歲男童竟然模仿灰太狼用火烤羊的情節,將兩名同伴綁在樹上點火,造成了嚴重的燒傷。這樣極端的事例說明該男童沉溺虛擬世界中,在動畫片中,小羊並不會受到真正實質性的傷害;現實中,他認為他的行為只是游戲並不會造成嚴重後果。兒童的道德觀正在形成中,電子媒介的矛盾讓兒童困惑。一方面,兒童會得益於電子媒介宣傳的真善美;另一方面,兒童會受困於電子媒介透露的假丑惡。家長所要做的是控制和解釋電子媒介所傳播的信息,讓兒童在與人交往中形成被社會認可的道德觀。
三、對兒童審美的影響
審美是兒童的天性。經驗告訴人們,兒童喜歡漂亮的夥伴、漂亮的衣服、玩具,喜歡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環境。畢加索認為每一個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不受功力目的支配,他們憑著純粹的心表達稚嫩的情感。美是秩序的感性表達,兒童天生有一種對規律性的強烈需要,兒童通過審美表達自己對於世界的觀感和對於規律的把握。正如莊子所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老子指出聖人的精神狀態 「復歸於嬰孩」。聖人通達天地之美,兒童也在通過自己天真無邪的雙眼觀察世界,試圖尋找世界的規律。自然是美的,處於大自然中的兒童是快樂的,他們有著無窮的問題需要探索,他們也有著無數的藝術作品亟待完成。電子媒介同樣也會試圖向兒童傳播美,通過電子媒介,兒童可以看見平時很難看到的海底世界、非洲大草原、熱帶雨林……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兒童通過電子媒介認識的世界是不全面的,潔凈的城市生活會讓兒童詫異「臟」為什麼存在。有的兒童看見自己的排泄物會惡心,當污泥濺到皮膚上時甚至會嘔吐;任何人想到污泥由動物排泄物構成,都有點不舒服。而鄉村的兒童或許此時正開心地玩泥巴,單調的生活和傳媒讓人無法想像另一種生活方式。真正的美是一種和諧,自然中不僅有高大雄偉、光鮮亮麗,自然也包括各種奇形怪狀,經常接觸大自然的兒童,會明白可愛的貓咪是美,同樣老鼠的存在也是和諧的;會明白蝴蝶是美的,明白雖然毛毛蟲不起眼,可正是它變成了美麗的蝴蝶;自然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而且美好的。如果兒童接受相似的傳媒,那麼他們長大後會怎樣?是否會依照相似的審美過著與他人無差異的生活?他們未來的生活是否會豐富多彩,充滿創造力? 四、對童年進程的影響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電子媒介不應該讓童年走向逐漸消逝的道路。達爾文、愛因斯坦等人皆因為童年的好奇心而激發了他們成年後的探索。電子媒介是人類科技的成果,使用得當可以增光添彩。現在,每天,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和各個領域的信息通過電視或互聯網傳播,兒童可以快捷地從中獲得所求。這些信息可以是有益的、寓教於樂的,有的兒童探索了科技的力量,學習的捷徑,努力的結果使得他們成為神童或者少年大學生,在這之後,他們依然會對童年的玩具念念不舍,在學識方面,他們超出了正常的兒童,在生活和心理需求方面,他們仍是孩子。電子媒介也會為兒童打開一扇窗,讓兒童窺見成人世界的秘密。有的兒童過早了解了性知識,甚至早早有了性行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媽媽是一位五歲女孩,這個兒童或許會在哺育方面多一些知識,可是並不會一下子擁有成人的思想和經驗。電子媒介是否會加速童年的進程?木桶效應告訴我們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神童在某一方面可以卓爾不群,可是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可能平常甚至失常。英國來德爾克斯大學36年間跟蹤調查210名神童,結果3%的人最終功成名就。極端的個案可見塞達斯的事例,哈佛大學一名心理學教授,在自己兒子塞達斯身上進行「培養試驗」,塞達斯6個月時能讀出26個英文字母,2歲看懂中學課本,4歲發表4篇文章,6歲完成解剖學論文,12歲被哈佛大學錄取,14歲住進精神病院。精神的物質基礎是神經生理組織。兒童心理發展從一個階段到下一個階段過渡的最佳速率是由大腦等神經生理系統發育中相應階段過渡的速率決定的。只有符合自然的正常速率才能讓兒童健康地成長。盧梭認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長時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兒童有自己的大綱,尊重兒童的成長速率,滿足兒童對電子媒介的好奇,有選擇地讓兒童接受電子媒介傳播的信息,讓電子媒介成為生動有趣、知識淵博的朋友,讓童年更加美好。
結語
信息化時代,如何讓兒童快樂地成長是每個家長必須思考的問題。現在中國的年輕父母很多都曾經是獨生子女,可能他們兒時就與電視為伴,長大後又沉浸在網路世界裡。80後母親在家沉迷網路,讓8歲孩子洗衣做飯的新聞,說明80後父母曾經的生活重心就是電子世界,如果他們無法控制自己,那他們如何教育孩子?兒童是這個世界最美的花朵,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的時光,看看兒童天真無邪的笑臉,怎麼忍心兒童迷失在電子世界裡?兒童也是成人之父,當年輕父母無法控制自己時,請看看自己的孩子,想想自己的責任。如果年輕的父母童年的玩伴是冰冷的電視機,問問自己快樂嗎?問問自己是否想讓自己的孩子重復那樣的道路?電子媒介讓現在人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成人無法阻止兒童接觸電子媒介,成人所需做的是控制兒童接受電子媒介影響的內容和時間。盡量多陪陪孩子,讓孩子接觸大自然,讓孩子多交朋友,讓孩子融入真實而美好的生活。
2、中國網路電視台少兒台特別節目主要講述了什麼?
中國網路電視台少兒台是針對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及其家長開設的新媒體網路平台,以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的豐富資源為依託, 集視頻節目、游戲資訊與互動交流於一體,是目前國內視頻資源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少兒網路視頻平台。觀眾可收看到央視欄目、動漫、影視、科普、親子、游戲等六類視頻,節目總時長超過20000小時。少兒台根據中學生、小學生、幼兒園、親子家庭等不同用戶的需求,推出歡樂劇場、學習天地、益智游戲等產品,並不斷增加少兒欄目和動畫片等最新內容。台少兒頻道的月亮姐姐、金龜子和小鹿姐姐等著名主持人也會常常來到少兒台,與青少年朋友開展在線互動交流。
少兒台還充分發揮網路新媒體特色,應用線性定製輪播、綠色搜索、高清點播等創新技術,營造動感十足的視覺效果,為青少年用戶提供便捷、新穎的上網體驗。同時,少兒台推出原創網路視頻節目,並以論壇、博客、視頻上傳等互動形式為依託,打造小朋友溝通、學習和自我展示的新媒體平台。
中國網路電視台少兒台作為國家級重點網站,傳播符合當代少年兒童審美情趣的健康內容,打造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綠色空間,填補了目前互聯網少兒專業網站、特別是視頻內容與互動體驗相結合的市場空白。
3、誇父逐日(北京)兒童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誇父逐日(北京)兒童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中央編譯出版社少兒分社、世界兒童文化創意中國中心(籌),由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公司聯合中央編譯出版社、萃英文化發展(天津)有限公司、著名評論員曹保印先生共同出資設立。誇父逐日(北京)兒童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主要服務對象為3-12歲兒童及其父母,產品涉及兒童圖書、兒童雜志、兒童創意文化嘉年華、兒童影視與視頻節目、兒童大學、兒童教育新媒體系列平台、兒童公益類項目等,以追求美好、享受美好為核心價值觀,打造真正屬於中國兒童文化與教育需要的精品文化產品,培育真正的全球化人才,讓優秀的西方文化走進來,優秀的傳統文化走出去。
法定代表人:馬建平
成立時間:2014-05-09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2017196700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車公庄大街4號23幢220號
4、少兒節目與新媒體融合
網路動畫互動,益智小游戲闖關獎勵機制
5、如何運用網路及新媒體服務婦女兒童
當今世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把人類帶入了網路時代,使人的生存方式與狀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由於互聯網帶來的信息傳播的便捷性,西方國家利用網路對我們進行全方位的意識形態滲透,就成為其推行國際戰略的重要手段。因此,網路時代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就面臨著種種挑戰。加之近年來興起的網路新媒體,以其形式豐富、互動性強、覆蓋率高等特點,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產生了巨大影響,更需要高校增強引導輿論的能力,把握輿論主動權。在這種形勢下,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就必須通過加強網路新媒體建設,進一步增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預見性分析和全局性把握,鞏固領導權、掌握話語權、強化管理權;要通過網路陣地,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堅定廣大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運用網路新媒體加強意識形態工作,重點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要重視網路陣地建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網路陣地建設的關鍵是培養四支隊伍:能熟練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黨員幹部隊伍;符合中國特色的智庫型的專家隊伍;熟悉新媒體、在學生中有影響力的「學生領袖」隊伍;經過良好訓練的網路評論員隊伍等。
二要設立網路新媒體宣傳指導管理辦公室,加強網路新媒體宣傳的規劃、監管、指導和服務工作。
三要按照大數據理念整合校內各個網路新媒體平台,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的統一性和方向性。
四要健全校園網路輿情和師生思想動態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引導的制度機制,明確規避和處理突發網路輿情事件的途徑和方法,進一步加強學校網路管理和輿情信息監控。
五要在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同時,拓展新媒體對師生工作、學習、生活方面的服務功能,使新媒體成為服務師生、親近師生、贏得師生的平台,寓思想政治工作於日常服務之中。
6、新媒體交互技術在兒童教育活動中如何運用
上海科睿展覽展示公司計劃打造「基於開放式交互體驗的開放式創新型兒童活動平台」,將開放式交互創新方式融入教學活動之中,更好地促進多媒體技術在現代兒童教育活動中的應用,促進我國教育行業可持續發展,實現與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及教育形式的接軌
7、少兒閱讀e站是什麼?很緊急,我要寫徵文讀後感的
30日,一個面向未成年人的新媒體應用實踐平台———少兒悅讀e站正式啟動,並在無錫青少年活動中心「安營紮寨」,對廣大未成年人免費開放。
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下,少兒悅讀e站是一個面向未成年人及其家長的新媒體應用實踐綜合平台(線上)和新媒體閱讀體驗活動基地(線下),是一個運用新媒體手段開展傳統文化、文明禮儀等教育活動的平台。其中,線上空間規劃了9個子欄目,通過視頻、圖片、音頻等未成年人樂於參與的方式,將閱讀變成一件快樂的事。除此之外,無錫市將在全市各個社區推廣建立實體少兒悅讀e站,每個社區少兒悅讀e站面積為30至50平米,借用社區現有空間,構建未成年人快樂閱讀體驗活動基地,包括閱讀、互動、活動等功能。
據了解,少兒悅讀e站由江蘇省文明辦指導,無錫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牽頭,市教育局、校管中心、文管中心、團市委等聯合主辦,目前少兒悅讀e站專題網站(www.e-.org.cn)和無線應用客戶端(適用於Ios操作系統)已正式上線。同時,線下的少兒悅讀e站全城總站和萬科魅力之城社區分站也已經完成建設並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
可參考http://wx.xinhuanet.com/2013-05/31/c_115987294.htm
望採納~
謝謝~
8、深圳市童心網路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童心網路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互聯網兒童智能教育產品開發的公司。致力於發行優質的兒童數字學習內容,設計新媒介兒童教育方法和培養兒童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新媒體學習能力。創業員工來自教育、媒體、電信和互聯網行業,創業團隊當中的年輕父母在為孩子找尋合適的早教內容同時,也為一個共同的使命而相聚在一起:用全球好內容為中國寶寶早教!
法定代表人:何世光
成立時間:2014-12-26
注冊資本:16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193077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九洲電器大廈B座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