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流是什麼意思(關於生態系統的)
物質循環、能量傳遞、信息傳遞
信息流就是☞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包括物理的化學的信息因素的傳遞。
信息:一般將可以傳播的消息、情報、指令、數據與信號等稱作信息.
信息傳遞的一般過程(一般信息傳遞有三個基本環節):信源(信息產生);信道(信息傳輸);信宿(信息接收)。多個信息過程相連就使系統形成信息網,當信息在信息網中不斷被轉換和傳遞時,就形成了信息流。信息只有通過傳遞才能體現其價值,發揮其作用。
(1)物理信息:生態系統中的光,聲,濕度,溫度,磁力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稱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來源可以是無機環境也可以是生物。
如
①聲信息
在生態系統中,聲信息的作用更大一些,尤其是對動物而言。動物更多是靠聲信息來確定食物的位置或發現敵害的存在的。我們最為熟悉的以聲信息進行通訊的當屬鳥類,鳥類的叫聲婉轉多變,除了能夠發出報警鳴叫外,還有許多其他叫聲。植物同樣可以接收聲信息,例如當含羞草在強烈的聲音刺激下,就會有小葉合攏、葉柄下垂等反應。
聲信息的特點有:多方位性,接受者不一定要面向信源,聲音可以繞過障礙物;同步性,發出聲音信號時,動物的四肢軀干亦可發出信息;瞬時性,聲信息可在一瞬間發出,也可在一瞬間停止;多變數,聲音有許多變數,包括強度、頻率、音質等,每個變數都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因此聲音信息的容量很大。
②電信息
在自然界中存在許多生物發電現象,因此許多生物可以利用電信息在生態系統中活動。大約有300多種魚類能產生0.2~2 V的微弱電壓,可以放出少量的電能,並且魚類的皮膚有很強的導電力,在組織內部的電感器靈敏度也很高。魚群在洄遊過程中的定位,就是利用魚群本身的生物電場與地球磁場間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由於植物中的組織與細胞間存在著放電現象,因此植物同樣可以感受電信息。
③磁信息
地球是一個大磁場,生物生活在其中,必然要受到磁力的影響。候鳥的長途遷徙、信鴿的千里傳書,這些行為都是依賴於自己身上的電磁場與地球磁場的作用,從而確定方向和方位。植物對磁信息也有一定的反應,若在磁場異常的地方播種,產量就會降低。不同生物對磁的感受力是不同的。
④光信息
生態系統的維持和發展離不開光的參與,同樣,光信息在生態系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光信息傳遞的過程中,信源可以是初級信源也可以是次級信源。例如,夏夜中雌雄螢火蟲的相互識別,雄蟲就是初級信源;而老鷹在高空中通過視覺發現地面上的兔子,由於兔子本身不會發光,它是反射太陽的光,所以它是次級信源。太陽是生態系統中光信息的主要初級信源。
(2)化學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還產生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諸如植物的生物鹼,有機酸等代謝產物,以及動物的性外激素等,就是化學信息。
化學信息主要是生命活動的代謝產物以及性外激素等,有種內信息素(外激素)和種間信息素(異種外激素)之分。種間信息素主要是次生代謝物(如生物鹼、萜類、黃酮類)以及各種苷類、芳香族化合物等。
在生態系統中,化學信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植物群落中,可以通過化學信息來完成種間的競爭,也可以通過化學信息來調節種群的內部結構。有時,在同一植物種群內也會發生自毒現象。在這些植物的早期生長中,毒素可能降低幼小個體的成活率。然而,當這種毒素在土壤中積累時,它們就能使植物自身死亡,減少生態系統中的植物擁擠程度。
在動物群落中,可以利用化學信息進行種間、個體間的識別,還可以刺激性成熟和調節出生率。例如,獵豹和貓科動物有著高度特化的尿標志的信息,它們總是仔細觀察前獸留下的痕跡,並由此傳達時間信息,避免與棲居在此的對手遭遇。動物還可以利用化學信息來標記領域。群居動物能夠通過化學信息來警告種內其他個體。鼬遇到危險時,由肛門排出有強烈臭味的氣體,它既是報警信息素,又有防禦功能。當蚜蟲被捕食時,被捕食的蚜蟲立即釋放報警信息素,通知同類其他個體逃避。
許多動物分泌的性信息素,在種內兩性之間起信息交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凡是雌雄異體,又能運動的生物都有可能產生性信息素。顯著的例子是,雄鼠的氣味可使幼鼠的性成熟大大提前。
(3)行為信息
動植物的許多特殊行為都可以傳遞某種信息,這種行為通常被稱為行為信息。如教材中所述,蜜蜂的舞蹈行為就是一種行為信息。草原中有一種鳥,當雄鳥發現危險時就會急速起飛,並扇動兩翼,給在孵卵的雌鳥發出逃避的信息。
(4)營養信息
概念:營養狀況和環境中食物的改變會引起生物在生理、生化和行為上的變化,這種變化所產生的信息稱為營養信息。如被捕食者的體重、肥瘦、數量等是捕食者的取食依據。
在生態系統中,沿食物鏈各級生物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即所謂的「生態金字塔」規律。根據這樣一個規律,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就構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整體。在畜牧業、飼養業上營養信息規律有很大的作用。若要飼養動物,起始飼養的數量要根據飼料的多少而定;若要在草原放牧,起始放牧的家畜數量更要與牧草生長量、總量相匹配。
動物和植物不能直接對營養信息進行反應,通常需要藉助其他的信號手段。例如,當生產者的數量減少時,動物就會離開原生活地,去其他食物充足的地方生活,以此來減輕同種群的食物競爭壓力。
二、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的作用
1.如果沒有信息傳遞,蝙蝠對周圍環境的識別、取食、飛行,萵苣、茄、煙草種子的萌發等生命活動將不能正常進行。
2.通過信息傳遞,雌雄個體能相互識別、交配,保證種群的繁衍。
3.信息傳遞對生物個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和種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義。
4.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三、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⑴提高農產品或畜產品的產量;
⑵對有害的動物進行控制。
〖小結〗信息廣泛存在於生態系統中,生物通過發送、接收不同的信息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種群乃至生態系統都需經過信息的傳遞保持恆定的水平。
2、人類歷史上的病毒事件
1. CIH (1998年) 感染 Win95/98 中的可行性文件, 這種病毒在Windows環境下傳播, 其實時性和隱蔽性都特別強, 變種可以重寫 BIOS。大約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兩千萬到八千萬美元的損失。 2.梅利莎 (Melissa,1999年) Melissa病毒是一種迅速傳播的宏病毒, 它作為電子郵件的附件進行傳播, 盡管Melissa病毒不會毀壞文件或其它資源, 但是它可能會使企業或其它郵件服務端程序停止運行, 因為它發出大量的郵件形成了極大的電子郵件信息流。1999年3月26日爆發, 感染了 15%-20% 的商業電腦, 帶來了三千萬到六千萬美元的損失。 3. 愛蟲 (I love you, 2000年) 和 Melissa 一樣通過電子郵件傳播, 而其破壞性要比 Melissa 強的多, 可以刪除本地部分圖片和文本, 大約造成了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美元的損失。 4. 紅色代碼 (Code Red, 2001年) Code Red 是一種蠕蟲病毒, 本質上是利用了緩存區溢出攻擊方式, 使用伺服器的埠80進行傳播, 而這個埠正是Web伺服器與瀏覽器進行信息交流的渠道。與其它病毒不同的是, Code Red 並不將病毒信息寫入被攻擊伺服器的硬碟, 它只是駐留在被攻擊伺服器的內存中。 大約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二百八十萬美元的損失。 5. SQL Slammer (2003年) Slammer 是一款DDOS惡意程序, 透過一種全新的傳染途徑, 採取分布式阻斷服務攻擊感染伺服器, 它利用 SQL Server 弱點採取阻斷服務攻擊1434埠並在內存中感染 SQL Server, 通過被感染的 SQL Server 再大量的散播阻斷服務攻擊與感染, 造成 SQL Server 無法正常作業或宕機, 使內部網路擁塞。和 Code Red 一樣, 它只是駐留在被攻擊伺服器的內存中. 大約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五十萬台伺服器當機, 讓韓國整個網路癱瘓了12個小時。 6. 沖擊波 (Blaster, 2003年) 沖擊波病毒是利用微軟公司在當年7月21日公布的 RPC 漏洞進行傳播的, 只要是計算機上有 RPC 服務並且沒有打安全補丁的計算機都存在有 RPC 漏洞, 該病毒感染系統後, 會使計算機產生下列現象: 系統資源被大量佔用, 有時會彈出 RPC 服務終止的對話框, 並且系統反復重啟, 不能收發郵件、不能正常復制文件、無法正常瀏覽網頁, 復制粘貼等操作受到嚴重影響, DNS 和 IIS 服務遭到非法拒絕等. 這個病毒該是近期國內比較熟悉一個大范圍影響的病毒了。大約造成了二百萬到一千萬美元的損失, 而事實上受影響的電腦則是成千上萬, 不計其數。 7. 大無極.F (Sobig.F, 2003年) 這是 Sobig 蠕蟲的第5個變種, 具有非常強的感染能力, 因此將會發生龐大的電子郵件傳輸, 使全球各地的電子郵件伺服器當機, 由於其特性, 還將會極其危險的泄漏本地數據。大約造成了五百萬到一千萬美元的損失, 有超過一百萬台電腦受感染。 8. 貝革熱 (Bagle, 2004年) Bagle 也被稱為 Beagle, 是一種透過電子郵件散布的蠕蟲病毒, 它通過遠程訪問網站利用電子郵件系統進行散布, 並在 Windows 系統建立 backdoor, 至今為止, 這個蠕蟲可能是程度最嚴重, 傳播范圍最廣泛的蠕蟲病毒, 其影響仍然處於上升趨勢。目前已經造成了上千萬美元的損失, 而且仍然在繼續。 9. MyDoom (2004年) 該病毒採用的是病毒和垃圾郵件相結合的戰術, 可以迅速在企業電子郵件系統中傳播開來, 導致郵件數量暴增, 從而阻塞網路。不管是病毒還是垃圾郵件, 無論哪一樣在去年都給用戶造成了足夠多的煩惱, 而如今這兩者的結合更是來勢兇猛, 再加上大多數用戶對此並不知情, 使得這種病毒的傳播速度突破了原來的各種病毒的傳播速度。根據 MessageLabs 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 在MyDoom病毒發作的高峰時刻, 每10封郵件中就有一封被此種病毒感染, 而對於前一年肆虐的Sobig病毒, 每17封郵件中才會有一封郵件被感染。在其爆發最嚴重的時候, 讓全球的網路速度大幅度價低。
3、有關病毒的資料
4、有關圖中信息流的敘述,正確的是()A.植物細胞中,可經b、c過程直接合成生長素B.某種病毒的信息流
A、生長素不是蛋白質,因此植物細胞中,經b、c過程不能直接合成生長素,A錯誤;
B、某種病毒的信息流是e、c過程,如煙草花葯病毒,B正確;
C、圖乙中一條鏈為RNA鏈,另一條鏈為DNA鏈,可表示轉錄過程或逆轉錄過程,僅發生在圖甲的b、d過程中,C錯誤;
D、圖乙中①②③不能表示一個鳥嘌呤核糖核苷酸,②③和①上面的那個磷酸共同構成一個鳥嘌呤核糖核苷酸,D錯誤.
故選:B.
5、病毒的好處
1、噬菌體可以作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葯,例如燒傷病人在患處塗抹綠濃桿菌噬菌體稀釋液
2、在細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作為細胞融合的助融劑,例如仙台病毒
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為目的基因的載體,使之被拼接在目標細胞的染色體上
4、在專一的細菌培養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雜
5、病毒可以作為精確制導葯物的載體
6、病毒可以作為特效殺蟲劑
7、病毒可以作為生化武器(僅對戰爭狂來說是好東西)
6、歷史上有哪幾次重大的病毒爆發事件
1. CIH (1998年) 感染 Win95/98 中的可行性文件, 這種病毒在Windows環境下傳播, 其實時性和隱蔽性都特別強, 變種可以重寫 BIOS。大約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兩千萬到八千萬美元的損失。
2.梅利莎 (Melissa,1999年) Melissa病毒是一種迅速傳播的宏病毒, 它作為電子郵件的附件進行傳播, 盡管Melissa病毒不會毀壞文件或其它資源, 但是它可能會使企業或其它郵件服務端程序停止運行, 因為它發出大量的郵件形成了極大的電子郵件信息流。1999年3月26日爆發, 感染了 15%-20% 的商業電腦, 帶來了三千萬到六千萬美元的損失。
3. 愛蟲 (I love you, 2000年) 和 Melissa 一樣通過電子郵件傳播, 而其破壞性要比 Melissa 強的多, 可以刪除本地部分圖片和文本, 大約造成了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美元的損失。
4. 紅色代碼 (Code Red, 2001年) Code Red 是一種蠕蟲病毒, 本質上是利用了緩存區溢出攻擊方式, 使用伺服器的埠80進行傳播, 而這個埠正是Web伺服器與瀏覽器進行信息交流的渠道。與其它病毒不同的是, Code Red 並不將病毒信息寫入被攻擊伺服器的硬碟, 它只是駐留在被攻擊伺服器的內存中。 大約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二百八十萬美元的損失。
5. SQL Slammer (2003年) Slammer 是一款DDOS惡意程序, 透過一種全新的傳染途徑, 採取分布式阻斷服務攻擊感染伺服器, 它利用 SQL Server 弱點採取阻斷服務攻擊1434埠並在內存中感染 SQL Server, 通過被感染的 SQL Server 再大量的散播阻斷服務攻擊與感染, 造成 SQL Server 無法正常作業或宕機, 使內部網路擁塞。和 Code Red 一樣, 它只是駐留在被攻擊伺服器的內存中. 大約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五十萬台伺服器當機, 讓韓國整個網路癱瘓了12個小時。
6. 沖擊波 (Blaster, 2003年) 沖擊波病毒是利用微軟公司在當年7月21日公布的 RPC 漏洞進行傳播的, 只要是計算機上有 RPC 服務並且沒有打安全補丁的計算機都存在有 RPC 漏洞, 該病毒感染系統後, 會使計算機產生下列現象: 系統資源被大量佔用, 有時會彈出 RPC 服務終止的對話框, 並且系統反復重啟, 不能收發郵件、不能正常復制文件、無法正常瀏覽網頁, 復制粘貼等操作受到嚴重影響, DNS 和 IIS 服務遭到非法拒絕等. 這個病毒該是近期國內比較熟悉一個大范圍影響的病毒了。大約造成了二百萬到一千萬美元的損失, 而事實上受影響的電腦則是成千上萬, 不計其數。
7. 大無極.F (Sobig.F, 2003年) 這是 Sobig 蠕蟲的第5個變種, 具有非常強的感染能力, 因此將會發生龐大的電子郵件傳輸, 使全球各地的電子郵件伺服器當機, 由於其特性, 還將會極其危險的泄漏本地數據。大約造成了五百萬到一千萬美元的損失, 有超過一百萬台電腦受感染。
8. 貝革熱 (Bagle, 2004年) Bagle 也被稱為 Beagle, 是一種透過電子郵件散布的蠕蟲病毒, 它通過遠程訪問網站利用電子郵件系統進行散布, 並在 Windows 系統建立 backdoor, 至今為止, 這個蠕蟲可能是程度最嚴重, 傳播范圍最廣泛的蠕蟲病毒, 其影響仍然處於上升趨勢。目前已經造成了上千萬美元的損失, 而且仍然在繼續。
9. MyDoom (2004年) 該病毒採用的是病毒和垃圾郵件相結合的戰術, 可以迅速在企業電子郵件系統中傳播開來, 導致郵件數量暴增, 從而阻塞網路。不管是病毒還是垃圾郵件, 無論哪一樣在去年都給用戶造成了足夠多的煩惱, 而如今這兩者的結合更是來勢兇猛, 再加上大多數用戶對此並不知情, 使得這種病毒的傳播速度突破了原來的各種病毒的傳播速度。根據 MessageLabs 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 在MyDoom病毒發作的高峰時刻, 每10封郵件中就有一封被此種病毒感染, 而對於前一年肆虐的Sobig病毒, 每17封郵件中才會有一封郵件被感染。在其爆發最嚴重的時候, 讓全球的網路速度大幅度價低。
10. 震盪波 (Sasser, 2004年) 震盪波病毒會在網路上自動搜索系統有漏洞的電腦, 並直接引導這些電腦下載病毒文件並執行, 因此整個傳播和發作過程不需要人為干預。只要這些用戶的電腦沒有安裝補丁程序並接入互聯網, 就有可能被感染。這樣子的發作特點很像當年的沖擊波, 會讓系統文件崩潰, 造成電腦反復重啟。目前已經造成了上千萬美元的損失。
CIH病毒歷史:
CIH屬惡性病毒,當其發作條件成熟時,其將破壞硬碟數據,同時有可能破壞BIOS程序。
1998年6月2日:首例CIH病毒在中國台灣被發現。
1998年6月6日:首例CIH病毒樣品抵達DF反病毒實驗室。
1998年6月6日:CIH病毒1.2版本出籠並為FSAV反病毒機構跟蹤。
1998年6月12日:CIH病毒1.3版本出籠並為FSAV反病毒機構跟蹤。
1998年6月26日:CIH病毒1.3版本首次發作,但危害較小。
1998年6月30日:CIH病毒1.4版本出籠並為FSAV反病毒機構跟蹤。
1998年7月:CIH病毒通過受感染的盜版軟體在網上傳播。
1998年8月:「飛行大隊長」游戲軟體演示版受CIH病毒感染。
1998年8月:歐洲兩種游戲雜志發送受CIH病毒感染的CD-ROM。
1998年8月26日:CIH病毒1.4版發作,媒體予以廣泛關注。
1998年9月:YAMAHA公司發送第一批受CIH病毒感染的CD-ROM軟體。
1998年10月:廣為流傳的SiN游戲軟體演示版受CIH感染。
1999年3月:CIH病毒1.2版侵入IBM公司Aptiva型計算機。
1999年4月26日,CIH病毒1.2版首次發作,計算機業損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