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簡介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簡介

發布時間:2020-08-17 00:04:51

1、人民日報與新華社簡介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通訊社,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性通訊社。現任社長田聰明,總編輯南振中,副社長何平、馬勝榮、魯煒、崔濟哲,中紀委駐社紀檢組長李洪峰。

新華社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創建於江西瑞金的「紅色中華通訊社」,1937年在延安改為現名。70多年來,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新華社的職能逐步加強和拓展。新時期新華社主要擔負著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國家通訊社、消息總匯和世界性通訊社的職能。履行上述四項職能主要通過三種形式:一是傳統形式的報道,包括文字、圖片、圖表通稿、專線稿、專特稿,國內、國際參考報道等;二是新形式的報道,主要是在新技術條件下興起的網路、信息、音頻、視頻、手機簡訊等業務;三是社辦報刊。

新華社現有工作人員13,000多人。總社設有11個管理職能部門、10個采編職能部門、20個直屬單位。在全國除台灣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設有33個分社,在全國20個大中城市設有支社或記者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設有分支機構;在香港、墨西哥城、內羅畢、開羅和布魯塞爾設有亞太、拉美、非洲、中東、歐洲5個總分社,並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社。

新聞信息報道是新華社的中心工作。在社黨組領導下由總編室全面負責組織、指揮新華社新聞信息報道,國內新聞編輯部、國際新聞編輯部、對外新聞編輯部(含港澳台新聞編輯部)、新聞攝影編輯部、參考新聞編輯部、體育新聞編輯部、新聞信息中心(經濟信息編輯部)、音像新聞編輯部、網路中心(新華網)、解放軍分社等10個采編職能部門根據各自分工負責組織報道。目前,新華社已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功能的新聞信息發布體系,每天24小時不間斷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種文字,向世界各地播發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網路、手機簡訊等各類新聞和經濟信息產品,用戶總數達數萬家。新華社日均播發文字新聞信息稿11,000多條,圖片900多張,音視頻新聞20餘條。互聯網用戶可通過新華網,瀏覽新華社每天播發的采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

新華社還編輯出版20多種報刊,主要有:《新華每日電訊》(日報)、《參考消息》(日報)、《經濟參考報》(日報)、《中國證券報》(日報)、《上海證券報》(日報)、《現代快報》(日報)、《瞭望》(周刊)、《半月談》(半月刊)、《中國記者》(月刊)、《中國年鑒》(中、英文版)等。2005年,新華社主要社辦報刊發行量全面增長,其中《參考消息》日均發行超過300萬份,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八;《半月談》系列刊物發行近200萬份。

新華社運用先進的信息和網路技術,建成並投入使用多媒體資料庫等一批技術建設項目。目前,新華社多媒體資料庫已存儲2000多萬條文字信息,130萬張新聞圖片和圖表,3000小時音視頻新聞信息,並與日俱增,成為中國媒體行業最大的多文種多媒體資料庫,也是世界上先進的多媒體資料庫。

根據國務院授權,新華社對外國通訊社及其所屬信息機構在中國境內開展經濟信息業務以及外國通訊社在中國境內發布新聞信息業務進行審批。

新華社是許多國際新聞組織的成員,目前已同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通訊社或新聞機構簽署了新聞交換、人員交流和技術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協議。

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郵政編碼:100803

電話:(010)63071114

2、新華社和各媒體的關系

新華社是國家通訊社,權威消息如黨的決議等都由新華社發布。

通訊社是專一的採集、發布新聞媒體,和報紙電視的不同就在於沒有自己的載體。通訊社的運作方式,是將採集來的信息出賣給其他媒體,全方位採集和發布,所以特別注重新聞價值、時效、權威性。

報紙和電視的記者,都是採集發布適合自己定位的新聞,在「面」上不佔優勢。

3、新華社新媒體中心采訪部副主任什麼級別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采訪部副主任是副處級。

4、北京的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是屬於事業單位嘛?想充分了解下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的消息。

半事業單位 工資1萬5以上

5、北京市新華社圖像採集中心

要是由總社負責採集,就得去找總社 新華通訊社在宣武門西大街57號,地鐵二號線宣武門站A口 如果是由新華社北京分社負責,那就得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誠實胡同1號 乘車路線:乘特5、公交5、6、57、381、715、822路或無軌電車109路,到菜市口下車,往西至廣安門胡同往北300米。

6、新華社的下屬媒體只有人民日報嗎

不是從屬關系,兩者是平級的,,人民日報的上級單位是中共中央。

7、西安市新華社圖像採集中心

他們搬地址了,電話也改了,剛剛我打通了,周一到周六上班,不用預約,隨時過去就行

8、新華小記者的新華社與新華網的簡介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全國最大、最高的通訊社,是中國國家通訊社和世界性通訊社,是涵蓋各種媒體類型的全媒體機構,它成立於1931年11月7日,1937年1月在陝西延安改為現名。
新華網是黨中央、國務院直接部署,國家通訊社新華社主辦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主力軍,是黨和國家重要的網上輿論陣地,是中國特色網路文化建設的重要平台,是互聯網上最大的中文新聞網站之一,被稱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網站」。
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最近被選為「新華小記者培訓基地」。

9、新華社 簡介

新華社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通訊社,是中國最大的新聞信息採集和發布中心。 社長:田聰明,總編輯:南振中,副社長:何平、馬勝榮、魯煒、崔濟哲,紀檢組長:李洪峰,秘書長:張錦,副秘書長:姚光,總編室副總編輯:俱孟軍、夏林、劉江、周樹春、彭樹傑。

新華社前身是「紅色中華通訊社」,創建於1931年11月,1937年改現名。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新華社的規模和業務范圍不斷擴展,目前正在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世界性通訊社而奮斗。全社從事新聞報道、經營管理和技術工作的職工逾萬人。

新華社總社設在中國首都北京。全社的新聞採集和處理系統由總社、國內分社、國外分社三部分組成。總社除總編輯室外,還設有國內新聞編輯部、國際新聞編輯部、對外新聞編輯部、體育新聞編輯部、新聞攝影編輯部、音像新聞編輯部、參考新聞編輯部、新聞信息中心和網路中心。在國內除台灣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設有33個分社,在50多個大中城市設有支社或記者站;在海外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社。同時,分別在香港、墨西哥城、內羅畢、開羅、巴黎設有亞太、拉美、非洲、中東及法語地區等五個可以直接向國外發稿的總分社。

新華社擁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網路等多渠道、多功能、多層次、多手段的新聞報道和發布體系。在國內,每天通過專線分別向中央、省市、地縣、晚報、專業報和電台、電視台播發各類新聞信息稿件,用中、英、法、西、俄、阿、葡7種文字24小時不間斷的向世界各地提供各類新聞信息,總字數為400多萬字。目前,新華社已在海內外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新聞信息用戶網路,並與近百個國家的通訊社或新聞機構簽訂了新聞交換合作協議。成立於1993年的新華社音像中心,為各級電視台和廣大音像製品訂戶提供多品種的新聞、專題類節目。

新華社編輯出版20多種報刊,包括《新華每日電訊》(日報)、《新華社外文電訊稿》(英、法、西、阿、俄)、《參考消息》(日報)、《經濟參考報》(日報)、《中國證券報》 (日報)、《上海證券報》(日報)、《瞭望》(周刊)、《半月談》 (半月刊)、《環球》(半月刊)、《中國記者》(月刊)、《 攝影世界》(月刊)、《證券投資》(周二刊)、《農村大世界》(月刊)、《中國圖片》(季刊)、《中國年鑒》(中、英文版)等。其中《參考消息》是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半月談》是全國發行量最大的雜志。新華社所屬的新華出版社每年出版以新聞和時事政治為主的各類圖書400餘種。

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新華社的通訊技術已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包括文字編輯、圖片處理、新聞通訊、經濟信息、資料檢索等10多個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擁有包括衛星通訊和互聯網在內的傳輸網路,衛星通訊傳輸網路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香港、紐約、巴黎、倫敦為轉發中心,覆蓋全國和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通信體系。

近幾年來,新華社的經營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新華社所屬的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新聞發展公司、中國廣告聯合總公司、中國圖片社、環球公共關系公司、杭州國際公共關系公司等,在國內同行業中都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新華社還設有新聞研究所、世界問題研究中心、中國新聞學院等部門,致力於新聞業務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根據中國政府的授權,從1996年開始,新華社又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對外國通訊社及其所屬信息機構在中國境內發布經濟信息進行歸口管理。

新華網www.news.cn是新華社主辦的新聞網站,有「網上國家隊」的稱號,是中國最大的專業新聞網站。

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郵政編碼:100803

電話:(010)63071114

與新華社新媒體中心簡介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