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的利與弊
利:
大家都有感觸的。在這個信息發展的社會,網路的普及。讓所有可以相互共享很多各個方面的信息。不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都是可以有好多隻是可以得到拓寬的。
像新聞電視傳媒,我們可以坐在家裡走遍全世界,領略各國各地的風俗習慣。新聞聯播,我們可以專注到世界各國的情況,和一些國情等等。也增強了我們的國家凝聚力
像一些廣告的播出。可以讓我們對一些產品的有點好處進行了解。當然也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生產力銷售的增長。
弊:
像網路。我們們都說網路是雙刃劍。裡面的東西一哄而來,很多時候我們都來不及看清她的好壞,或者說對我們是否真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反而更多是我們在浪費精力。
甚至像很多青少年都不能正確使用電腦,用於玩游戲甚至沉迷。
對運營者來說
傳播快
用戶精準
轉化率高
推送內容質量要求高,
需要高素質人才運作,
需要精力大
2、新媒體傳播的特點有哪些?
特點:
1、交互性較強:在新媒體時代中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受眾可以自主的參與到傳播系統中,交互性較強。
2、海量化信息承載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新媒體憑借強大的技術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簡短精煉的形式得以存貯於平台上,信息傳播較為碎片化。
3、資源的可共享性:在互聯網上,例如百度文庫、優酷視頻是一種不限地域、行業、年齡等的資源共享平台,用戶可以上傳和下載互聯網資源。
4、超文本、超鏈接的應用並提供多媒體支持:新媒體支持很多文件格式而超文本與超鏈接則使得網民方便快捷的使用網路資源。
5、個性化與主動性較強:網民可以主動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基本上不受時空限制,個性化極強。
6、虛擬社群化:網路社交是繼網路興起後發展起來的,是在網路上建立一個虛擬化信息的傳播環境,使用的用戶構成了虛擬的社群。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利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2)新媒體事情擴展資料: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
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效應是在一定環境下,因素和結果而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特定效應的特性。或者說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一種更新的效應的特性。新媒體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內特定區內的人的視覺或聽覺反映的因素,從而導致產生相應的結果。
3、新媒體應該怎麼做?
新媒體運營,是相對傳統媒體運營而言的。運營的渠道在新媒體上,像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
抖音等渠道,讓內容通過這些渠道傳搔岀去。新媒體對於傳統媒體,能直接與自己的用戶面對面。
做新媒體運營,首先需要確定的事情
定位:就是選擇方向,如果是在公司做新媒體運營,那方向肯定是根據公司性質確定的。如果是自
己做的新媒體,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經驗來定,也就是做自己喜歡的領琙,做自己熟惡的領
域,做自己擅長的領域
了解用戶:用戶是一個不斷了解的過程,但做新媒體之前,對用戶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用戶
的特性,用戶喜歡什麼內容,以及你要給用戶輸出什麼內容,這些都要有一個清晰的方向
運營渠道:雖然現在都提倡全渠道運營,但一定要有一個核心渠道,就是以某個渠道為主
內容策劃:內容以文章形式為主,還是視頻為主,文童是純文字還是圖文結合,視頻是真人解說還
推送形式:每天一篇還是每周幾篇,每天什麼時候推送
用戶互動:現在做新媒體運營,都很注重與用戶互動,互動形式包括:留言互動、建粉絲群、直播、
定期活動
新媒體百科全書,手把手教會你玩轉新媒體,快速搞定獲客和變現(完結)
4、在新媒體運營這件事上,一年時間到底可以做多少事
1、新媒體運營需要做哪些事情
內容
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紅利期了,也不是靠一點小聰明比如犀利的切入點,某個小互動就能存活在這個新媒體圈子裡了,現在已經是真刀真槍拼能力,拼實力的時候了,而實力的最基本的體現就是內容。
最近有一些有想法的朋友跟我聊天,說想做個什麼什麼內容的公眾號,我第一句話都是認可和鼓勵,第二句一定是囑咐一句,你如果可以產出好的內容,只要堅持這一點,一定可以走下去。但是,持續生產好內容,談何容易。
所以內容成為了新媒體運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形式上分為:文字、圖片(動圖和靜圖)、音頻和視頻,現在可以回想一下,基本上每個領域現在都有N個大號。
具體怎麼去做好的內容,今天不展開了,這里舉個栗子來講一下可以換個角度做內容。
比如某一個做美食的公眾號,假設喜歡美食的都是女生居多,實際上也是這樣,哈哈……那內容肯定要圍繞女生和美食來做,一般的內容產出就是這樣的思維了,可是,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每個人事物均有多面性,比如每個人的需求也是多面的。
用戶是女生,主題是美食,是不是從以上兩個圖裡面任意兩兩組合就可以誕生無數種內容的切入點,比如:小鮮肉廚師,減肥營養餐,護膚功效食材……並且,每個點還可以發散。
活動
這個活動可以理解為互動,運營公眾號也好,微博也好,其他的平台也好,不管哪個平台或者軟體,開發公司都給我們運營者提供了很多用於活動的支持插件,比如投票,答題,抽獎等等。
那麼做好一個活動就需要有足夠強的吸引力,足夠多的推廣,足夠妙的傳播設計。那很多朋友可能很苦惱說我想不出那麼多活動,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抄襲"。
還是以"美食"那個為例,別人做女神評比,咱們就可以做廚神評比,別人做有獎徵文,我們就可以做給一道菜取名字,別人辦線下會議,咱們就直接約飯…
現在大家都在說魚塘理論,一潭死水怎麼會有魚存活?新媒體平台也是一樣,一定要活,定期舉行活動才能讓用戶感受到,這個平台是活的,是一直在努力。一次活動沒有參與,兩次活動沒有參與,一直做,一定會有作用。
用戶
接著上面提到一直做活動就一定會有作用,其實,用戶一般分為這樣幾類:
積極熱情:基本上干什麼都有他,每次都評論點贊,每次活動都參與,還主動提建議之 類…
冷靜觀望:低頻的互動,也不取關,就是默默關注
概率用戶:這種是最不可控,可能是已經關注的但是偶爾才會打開,也可能是偶遇…
同行:現在同行佔比也很高的,不過這批用戶,基本上可以忽略,因為他在與不在你都 要好好做。
死粉:那就是死粉
前面講的兩點,內容和活動,都是為了用戶服務,我們不斷的變換主題,熱點追蹤,更換形式都是為了盡量滿足不同用戶的胃口,不停的組織互動,策劃活動也都是為了不停去引導那些積極分子,調動冷靜觀望的用戶,以及盡可能大概率的捕捉到概率用戶。
而這里講到的新媒體人要擅長用戶運營,其實主要還是聊天,前段時間不是有個淘寶掌櫃很火?他就是利用了個性化的用戶運營,在給自己的"服務"加分,製造差異化,增加傳播點,提高用戶粘性。無論你是逗比風騷還是滿腹經綸,總之要做一個形象的人,認真做人還不行,認真不一定形象,只有形象了才能被記住。(很多同行自嘲說自己就是個陪聊的,事實如此,哈哈,這都是命啊~)
除了聊天之外,就是要學會分析和管理用戶,給用戶貼標簽,是常用手段,便於分組,便於精準化管理和推送,偶爾做做用戶調查,問答互動,以及聊天,其實都是在做用戶分析和管理工作。(各位老闆,你們不要以為我們新媒體人聊天就是不好好工作,其實我們就是在好好工作,哈哈哈)
推廣
我承認,這個點放出來,是有點標題黨的,因為大家都關心這個話題,如何增粉,如何推廣,如何提高閱讀數等等。
在我看來,好的內容就是在做推廣,好的活動也是在做推廣,陪好一個用戶,其實也是在做推廣,而不局限於說一定是要砸錢做什麼廣告才叫做推廣。
由此可得,推廣當然也是作為新媒體從業者必備技能了。
那引用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推廣方式呢主要有幾個:
1、廣告推廣:就是在各大媒體上,線上線下可以觸及到客戶的地方進行宣傳
2、大號推廣:找到與自己目標用戶群體吻合的大號,KOL去推廣吸粉
3、粉絲社群:通過聚集起一批同類用戶,提供某種服務或價值的組織
4、買粉:就不提了
5、互推:應該叫聯合推廣,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以及內容上的聯動來做,硬推效果一般
6、活動策劃:活動吸粉相對來說比較良性
7、地推:比如很多定位於大學生用戶的項目,地推是最簡單粗暴的
2、新媒體運營的核心思維
用戶思維
我跟很多朋友分享說,我們現在從事新媒體呢也不要急於說一定要在這一兩年獲得怎樣一個成功,回想一下,現在的大咖,是不是過去都有很多積累,有的是在傳統線下的積累,有的是在PC時代的互聯網上的積累,有的直接就是專業上的積累,然後結合新媒體的趨勢,將過去的優勢運用到了新的載體上,而已。
那我們現在從事新媒體行業最核心的是什麼呢?
就是新媒體思維方式,我個人覺得是:用戶思維。
其實這個詞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的玄乎,很多詞彙都是被炒出來的,道理其實都很簡單。
哪個生意人做生意不考慮客戶的感受?對吧
用戶思維就是這個,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深入的分析用戶的需求,結合他們的需求去設計產品、生產內容、策劃活動、推廣方式。
大家回想我以上講的內容,是不是都是以用戶為出發點?
你不知道你要寫什麼內容了,你去問用戶
你不知道該策劃什麼樣的活動,你去問用戶
你不知道去哪裡推廣你的公眾號,你去問用戶
那麼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時代顯得用戶思維這么重要呢?都是被慣出來的。
信息越來越碎片,品牌越來越淡化,產品越來越多,服務越來越好…然後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用戶,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的感受越來越重要,選擇越來越多,個性化要求越來越明顯…
所以,我們把我們自己慣壞了,並且還在要求別人繼續如此寵愛我們,那我們作為運營汪也好,喵也好,那麼就立正稍息,列隊出去跪舔吧~哈哈哈哈哈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極致、免費、快之類的各種思維,不過我想再提醒一點的就是,差異化,也就是創新,可能一開始創新能力不足,但是一定要嘗試去創新,創意也都是慢慢鍛煉出來的,具體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一篇關於創意的文章)
3、如何組建新媒體運營團隊
結合上面講的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後再做具體的分工,還有一些其他的工種沒有介紹到,但是並非說明這些崗位和工作內容不重要,比如美工設計、技術支持等等,組建團隊總的原則還是要根據公司發展的階段來靈活調整。
首先必不可缺的一定要有一個運營者,這個運營者需要了解並部署整個新媒體運營部門的工作情況,協調公司內外部的資源。而現在大部分的情況是微信小編要承擔運營規劃的重任,還有一種情況是,新媒體運營人員也承擔著內容、設計等各種工作。(這里並不是說誰重誰輕,只是分工還是要有偏重。)
個人建議,如果一般的小項目或者傳統公司轉型做移動新媒體推廣,那麼2.5人配置是比較理想的。
運營負責整體規劃,監督並執行工作,推廣以及活動策劃,數據分析一並兼了
文案負責內容產出和微信平台上的設置維護,以及一些用戶運營的工作也要兼了
最後的0.5指的是美工設計,一般公司都有設計,那麼共用就好了
而作為一個新媒體運營負責人來說,在考慮人員安排的時候,這樣想,如果招來一個人,你能給他安排滿滿的工作,那就招,如果你不能使其工作飽和,那麼這個人就不用招。
而一些階段性的設計工作以及技術開發工作,甚至活動策劃工作,可能由於專業性比較強,但是又不用一直養著這么一個人,那麼可以選擇階段性的外包,或者利用資源解決問題。
但是如果是大企業,並且尤其重視新媒體方面的項目,那麼最好還是分工明確,因為新媒體工作確實是一個細致的活,很多可延展性,運營+文案+設計+策劃+推廣…
4、新媒體分哪些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對於傳統媒體(紙媒、電視電台等)而言的新興媒體,那麼新媒體是不是就只是微博微信呢?相信新媒體從業者多多少少都會有這么個苦惱,比如我,很多人問我你是做什麼的?我說我是做新媒體運營的,下一個問題就是新媒體是幹啥的?我就說比如說微博微信,在上面做做推廣之類的。然後就換來一聲長長的"哦~"。
那我們來看一下到底哪些是新媒體,是不是只有微博微信呢?
微信營銷
無疑是首選,現在的超級app,還是那句話,用戶在哪裡,你就在哪裡。相信絕大多數的公司業務對象都可以在微信上找到。這點就不多說了,大家也都有共識。
單獨講下特點:CRM。我一直的觀點就是,微信就是一個CRM,社交屬性沒法變,並且確實很方便交流溝通,所以,它的特點就是方便交流,管理自己的人脈。
微博營銷
很多人說微博已死,我是不太同意這種極端的觀點的,當然你如果寫文章,標題肯定要這么寫,要不然沒人看嘛,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微博即使再走下坡路,上面的用戶量也足夠大,所以微博也是新媒體戰場之一。
特點: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有利於做一些熱點傳播,事件營銷,以及大范圍擴散的話題推廣。
另外,啰嗦一句,很多人不是在問怎麼找種子用戶嗎?其實在微博上很容易完成,因為微博上的人群標簽其實比微信的標簽更加明確的,並且微信不支持對用戶的模糊搜索,那麼怎麼找呢?
舉個例子,以水果為例子,我就去微博上面搜"水果",然後你就會看到很多做水果的賬號,買過水果的,愛吃水果的人,全都出來了,然後你在篩選關注,私聊,互動…
知乎
認真的問答社區,一開始以科技類、互聯網類的問答比較多,現在來說覆蓋面越來越廣了,那麼也會有你的潛在用戶在上面提問或者互動,而作為創業者,你肯定是"自認為"該領域的專業解決者,那麼你就可以通過你精彩的內容去吸引到精準的用戶。
豆瓣
文藝范聚集地,對內容的要求更高,軟文軟到不行,同行都說如果要學軟文就去豆瓣吧,篇篇都是軟文,哈哈哈~如果是關於電影、旅遊、書等方面的,或者用戶需求延展出來是有個契合點的,那麼這個也是可行的。
其他的陌陌、脈脈等社交app,包括辣媽幫這種細分人群聚集平台,就不一一介紹了,還有QQ、貼吧等各種論壇,總的原則還是:用戶在哪裡,你就出現在哪裡。
順便回顧一下推廣三步驟:
1、你的用戶是誰?
2、你的用戶在哪裡?
3、你怎麼吸引過來?
5、如何學習新媒體運營
最後一個內容了,也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前些天,晚上我心血來潮煲了一碗雞湯,可能有人已經喝過了,據說味道還不錯,裡面講的就是如何成長為一個還算合格的新媒體運營人員,比如像我這一款。具體內容我就不重復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本人朋友圈,有干貨也有雞湯,吃飽喝足,哈哈。
其實核心就是,學習,總結,交流和實操。
說句大話:你們現在這個時代比我那個時代要好很多啊,我們那時候哪有這么多培訓,分享可以聽。我都是花錢去聽一些前輩的課,買他們的資料,買書什麼的就不說了。然後利用各種時間看文章,看公眾號看頭條,然後也在各種群里認識各種大小咖,交流也學到很多東西,交流的過程中也是在分享,也是總結的過程。最後就是實操,將學習到的好的壞的都可以在實操的過程中進行檢驗,最後得到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5、新媒體運營工作平時都做哪些事情?
新媒體運營工作之一:數據復盤
新媒體運營工作之二:內容創作
新媒體運營工作之三:平台運營
第一:文章多平台發布
第二:用戶運營
第三:活動策劃
6、什麼是新媒體?新媒體都包括哪些?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廣義的新媒體包括兩大類:
一是基於技術進步引起的媒體形態的變革,尤其是基於無線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電視、IPTV(互動式網路電視)、手機終端等;
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前已經存在,現在才被應用於信息傳播的載體,例如樓宇電視、車載電視等。狹義的新媒體僅指第一類,基於技術進步而產生的媒體形態。
(6)新媒體事情擴展資料
實際上,新媒體可以被視為新技術的產物,數字化、多媒體、網路等最新技術均是新媒體出現的必備條件。
新媒體誕生以後,媒介傳播的形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諸如地鐵閱讀、寫字樓大屏幕等,都是將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移植到了全新的傳播空間。這種變化包含如下幾個技術元素:
首先,數字化的出現使大量的傳統媒體加入到了新媒體的陣營,這一改變主要呈現為媒體的技術變革,不論是內容存儲的數字化,還是傳播的數字化,都大幅度提升了媒介的傳播效率。
其次,媒介形態也因新技術的誕生而呈現出多樣化,網路電視、網路廣播、電子閱讀器等均將傳統媒體的內容移植到了新的媒介平台上。
7、什麼是「新媒體事件」
隨著微博的出現,面對微博微博語境下的層出不窮、瞬息萬變的「新媒體事件」,不同的學者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以「郭美美事件」和「溫州動車追尾事件」為例,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何鎮飈教授認為前者屬於「新媒體事件」,後者屬於「新媒體中的事件」,認為是否判斷為「新媒體事件」,要看事件發生的信息源是否來自於新媒體,也要看傳統媒體跟進報道的時間是否緊隨其後。武漢大學信管院和計算機院的沈陽教授則認為,有些事情是在新媒體中發酵、傳播、擴散、衰弱、沉澱後激活,這類似乎可以定義為「新媒體中的事件」,例如郭美美事件;而有些事情僅僅是通過新媒體來傳播、擴散之類的,和傳統媒體交相輝映,這類似乎可以稱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交織性事件」,例如「溫州動車追尾事件」。這兩位學者不同的說法,讓我困惑不已。郭美美在微博上炫富和網友「羊圈圈羊」發出動車求助信息,都是以微博作為信息源,也都先後有主流媒體跟進報道。僅僅根據信息源和主流媒體跟進的時差多少來斷定是否為「新媒體事件」,我覺得看不出兩者的明顯區別。另外,在傳統媒體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媒介大環境下,新舊媒體互相交織、相映成趣的事件。是不是因為有了傳統媒體的介入,就不能算做「新媒體」事件?香港學者李立峰則以香港「巴士阿叔」的Youtube短片事件,探討了香港報章與新媒體之間的關系。他指出,通過這一事件,可以看出「新媒體事件」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新媒體事件」往往在新媒體上流傳的信息和影像所引發,但是主流傳媒的反應、其接入的程度、時間和方式都會對新媒體事件的形成及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發現香港大眾傳媒在受到「新媒體事件」的沖擊後,很快做出了「範式修正」,結果導致了「新媒體事件」在新聞生產的過程中被常規化、工具化,最終又被納入到權力關系的舊有體系之內,並沒有對傳統媒體的權力架構形成強有力的改變。在香港的「巴士阿叔」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電台節目、報章、電視台以及國際媒體所生產的內容,形成了一種「媒體循環」(media loops),當媒體互相引用對方的內容時,產生的便是這種滾雪球的效應,推動著事件的發展和膨脹,層出不窮的新版本則成為主流傳媒繼續關注事件的重要依據和報道的內容。
8、新媒體運營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內容:
1)分析目標客戶群體所關注內容和平台,有針對性的在各網路平台進行專題策劃和活動策劃,提高公司品牌及知名度;
2)負責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平台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新媒體渠道資源拓展,渠道運營及管理;
3)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收集推廣反饋數據,即時提出網路推廣改進建議,給出實際可行的改進方案;
4)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增加各平台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9、做新媒體運營工作主要工作職責是什麼?
做新媒體運營工作的話,每個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責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但是總體來說,做新媒體運營工作的話,其主要的工作職責包括這幾方面:
1.內容運營,負責運營公司的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抖音等賬號,輸出優質的內容,吸引精準的粉絲。
2.活動運營:定期的策劃組織一些相關的活動,可能是拉新用戶,可能是促銷產品等等。
3.用戶運營:做好用戶互動和粉絲維護,提升用戶粘性和活躍度,促進產品的銷售和轉化。
4.數據分析:對運營的賬號定期進行數據的分析,找到存在的問題,比如內容選題或者推廣渠道等進行優化調整以上幾點基本是每個運營人都會涉及的職責內容。
新媒體工作整體上還是比較好找工作的,但是對新手來說就不是那麼容易找到工作了。新手的話,建議還是找個口碑好一點的學校系統學習一下,有助於你快速找到新媒體工作。我朋友前段時間在北京黑馬新媒體培訓過,好像新媒體和短視頻都有講,現在在一家電商公司做新媒體運營工作,月薪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