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新媒體招生有哪些方面?
具體的也說不好聽說最近宋志高老師有這種的招生策略課程你可以去網站查找一下他的課程咨詢一下。
2、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衛星等渠道及電腦、手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新媒體當前以網路新媒體、移動新媒體、數字新媒體等為主,擁有數據性、互動性、超文本、虛擬性、網路化、模擬性六個特徵
3、2014年美國發生的事情
1.《紐約時報》公布內部創新報告,新媒體融合轉型困難重重。5月中旬,《紐約時報》一份96頁的內部創新報告被美國網路媒體Buzzfeed傳到網上。這份報告對《紐約時報》在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分析,並提出了下一步的轉型建議。報告顯示,盡管《紐約時報》近些年採取措施應對數字化挑戰,但與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博客網站赫芬頓郵報、美國知名在線新聞平台商業內幕(BusinessInsider)等數字化媒體相比,仍顯落後。報告總結了目前面臨的六大挑戰:網站首頁瀏覽量正在降低、重現和重新包裝「老故事」的辦法欠缺、「小測驗」利用度不高、不能更好地利用社交媒體、不能為讀者提供更好的個性化工具、不能讓讀者更容易地跟進新聞報道。報告提出了十條轉型建議:印刷版記者和數字記者深度融合、建立靈活的新聞采編部、每位編輯和記者都要將拓展受眾作為重要任務、重視打造網站主頁以外的渠道來滿足讀者需要、增設專門負責拓展受眾的領導團隊、建立新聞采編分析團隊、建立新聞采編戰略團隊、新聞采編部門與技術和用戶研究等部門密切合作、招聘優秀數字人才、鼓勵每位員工更加關注用戶體驗。
2.《華盛頓郵報》被收購後訂閱量創歷史新高。自2013年10月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以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公司旗下《華盛頓郵報》在內的報紙業務以來,這家新聞機構被注入新的活力。《華盛頓郵報》新聘員工100多人,獲得兩項普利策新聞獎,7月份訂閱量創歷史新高。貝索斯也在探尋新的營收渠道,計劃向地方和地區報紙出售《華盛頓郵報》後端內容管理系統(CMS),通過授權業務在技術領域尋找到新的增長點。
3.社交媒體繼續發力,如何控制新聞傳播引發關注。2014年8月9日在美國密蘇里州的弗格森發生警察槍殺黑人學生事件,引起當地民眾抗議並最終發生騷亂。針對該事件,不同社交媒體平台呈現出不同討論熱度。這引發思考:如果社交媒體可以控制新聞的傳播,那麼用戶是否有權了解其運演算法則,以及它選擇突出某些信息時遵循的標准?這個事例同樣告訴人們,當科技公司越來越頻繁地發揮了過去只能由新聞行業承擔的作用時,二者之間的關系愈發緊張。
4.女性媒體從業者面臨性別歧視引發新聞倫理之爭。2014年5月,《紐約時報》160年來首位女性執行總編吉爾·艾布拉姆森被解僱,再次引發關於歧視女性與性別平等的討論。艾布拉姆森曾登上福布斯全球權勢女性榜,在任三年間,《紐約時報》獲8項普利策獎。雖然報社老闆表示解僱原因是「我們對編輯部的管理能力有看法。許多員工認為她管理風格生硬粗暴」。但人們普遍認為「有關薪酬和性別平等方面的爭議可能促使她下台。」另外,8月份某女性游戲開發者被曝隱私後遭人肉搜索、言語攻擊甚至威脅,在游戲界掀起一股騷擾女性從業者的狂潮。「玩家門」事件引發游戲界關於女權主義、性別歧視、新聞倫理等討論,業內人士認為,這在平等對待女性游戲開發者方面敲響警鍾。
5. 公共廣播出現新希望,芝加哥電台《美國眾生相》旗下《Serial》成全球最火收聽類節目。《Serial》講述的是由一名韓裔女留學生的死亡引發的故事,推出後成為全球最火的收聽類節目,為公共廣播發展帶來希望,帶動了數字廣播技術播客的再次流行。第一季結束引發聽眾關於誰是兇手的討論,第二季將於2015年回歸。
6.用戶個性化體驗需求增長,郵件訂閱再度風靡。雖然人們經常抱怨電子郵箱不堪重負,但是為了屏蔽不需要的信息和保持自己的個性,郵件訂閱幾乎是每個互聯網用戶都會使用的。比如「Today in Tabs」「5 intriguing things」「Link I would Gchat if we were friends」「podcasts」等。
7.新聞移動終端閱讀量已超過電腦終端。對於多數新聞機構來說,移動終端的流量已經超過電腦終端,移動終端也成為新聞采編時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世界盃成為社交媒體上最熱點話題,向我們展示了當代受眾是如何作為一個集體共同見證大事件發生發展的。
8.媒體影響力的測評正由點擊量向網站瀏覽時間轉變。盡管傳媒公司仍在尋找測試其影響力的最佳標准,但可以肯定的是,測評標准正在由點擊量和網頁瀏覽量轉向其他度量標准,比如網民瀏覽網站的時間。
9.記者轉型升級:嘗試使用可穿戴設備采訪。雖然可穿戴設備是新興的技術,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記者嘗試在采訪中使用可穿戴設備。美國多媒體公司Vice Media的記者蒂姆·普爾就因在采訪時使用智能手錶和谷歌眼鏡而名聲大噪;Facebook對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公司Oculus VR的收購讓人們不禁想像虛擬現實技術將如何在游戲之外得到應用。
10. 傳統媒體加快轉型,新媒體發展迅速。2014年涌現出一批表現不俗的新興網站,比如The Marshall Project, Ebola Deeply, Vox.com, Five Thirty Eight等等;同時美國多媒體公司Vice Media和美國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 擴大了規模並募集到更多資金;Fusion成立了一支全明星數字團隊;非盈利性新聞機構First Look Media啟動了新的項目—針對各領域事件大膽發表爭議性觀點的網路出版物The Intercept。
4、新手做新媒體需要注意些什麼
所有新媒體運營都少補了粉絲。你必須迅速擁有自己的粉絲。之後互動更新,有了粉絲不一定會成為你的團,你要慢慢運營讓粉絲團接受你並且帶來新的用戶粉絲。切記死板打廣告,那是禁忌。每人會願意讓你一天漫天廣告。就像空間一樣,需要花時間。其他的都沒什麼
5、中國新媒體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14版電子書下載
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新媒體仍將保持高速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傳媒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指出,新媒體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媒體信息資源豐富
新媒體容量幾乎無窮無盡,可供讀者隨時閱讀。而且資源優勢還可以延伸,採用鏈接方式拓展讀者的閱讀空間,資源信息包括從科研領域的最新文獻、數據圖表,到生活中的天氣、交通,從新聞時事、金融股市到體育賽事、娛樂休閑等應有盡有。
新媒體實效快捷自由
新媒體速度快,不受印刷、運輸、發行等因素的限制,可在瞬間將信息發送給受眾。
受眾高度參與互動
新媒體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受眾可以輕松地參與進去,對自己感興趣的重要新聞進行議論,可以通過聊天室、微博、微信等新型交際工具即時溝通,及時反饋。國內此次文章「出軌事件」引起的微博瘋狂轉發,上個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舉辦的奧斯卡典禮上主持人著名的、「創造歷史」的「自拍」推特,這兩個事件充分說明了新媒體受眾高度參與互動的特點。
未來發展重點在技術平台、內容和市場需求
前瞻產業研究院傳媒產業分析報告認為,從發展方向來看,未來新媒體的發展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技術平台建設,二是內容建設,三是消費者需求建設。
科學技術是新媒體發展的主導力和推動力,新的技術和概念不斷改變和影響著新媒體。比如雲計算,雲計算的計算方法很可能改變現有媒介的整體結構。還有物聯網,按照物聯網理念,整個國內的網路結構都會隨之改變。新技術正在推動著新媒體朝下一個階段發展。
在多年的技術發展過程中,新媒體的整個體系也在逐漸成型。現在新媒體最重要的載體就是互聯網。互聯網已經徹底改造了電信和廣電,正在進入通信業。現在來看,廣電的網路、寬頻的網路和移動的網路正在不斷建設,已經看到3G、4G網路的鋪建,無限寬頻的應用正在快速發展。
「三網融合」是未來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從國家的高度來看「三網融合」,實際上就是怎麼能夠把中國建成一個網路強國。如何構建下一代寬頻模式,將成為中國新媒體在今後十年非常重要的基礎。
6、運營新媒體的工作總結和計劃怎麼寫
一:建立新媒體運營平台
計劃:新媒體網路平台有騰訊QQ、微信、微博、博客、慧聰網及商機網等各類新媒體。做新媒體主要是做微博微信這塊,微博和微信的配合使用來增加推廣轉換率、優化用戶體驗,塑造品牌形象,騰訊微博可綁定微信公眾平台。
總結:注意搜集粉絲的反饋意見、定期或不定期搞一點趣味測試和有獎問答的活動。
二:新媒體平台的維護
計劃:1、QQ、微信、朋友圈。要定期更新日誌保持與粉絲進行互動。
2、微博可發布一些品牌與產品的動態、企業高管的觀點或風趣幽默的段子等。每個月可發布10至15條。
總結:每天要准時的關注最新的媒體消息,從而可以蹭熱度。
三:新媒體的宣傳、推廣
計劃:1.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在網路的基礎上通過報紙、雜志及電視等媒體進行宣傳。
2:利用網路推廣。
總結:(1)搜集本行業和競爭對手的相關資料等備用。
(2)百度貼吧、百度知道及網路
(3)申請一些權重高的論壇、社交網等。
7、浙江傳媒學院網路與新媒體專業2014年的錄取比例是多少
各個省市區、各個批次的錄取通知書的發放時間不一樣,從本月15日前後到8月底一直在發放錄取通知書。
第一批(提前批、一本)已經或就要開始錄取,正常情況下應該從現在到20日前後就能發放錄取通知書。
第二批(二本)20日前後開始錄取,正常情況下應該在25日前後就能發放錄取通知書。
第三批(三本)26日前後開始錄取,正常情況下應該在30日前後就能發放錄取通知書。
高職高專(包括)專科要到本月底下月初才能開始錄取,正常情況下應該在下個月就能陸續發放錄取通知書,有的要到中下旬才能發放通知書。
通知書一般通過郵局的EMS特快專遞郵遞到你在填報志願時預留的通訊地址。
8、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新聞會消失么
新媒體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15-2020年 中國視聽新媒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4-2018年 中國新媒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2015-2020年 中國電視節目創新模式和電視新媒體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