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戰略工程。我們黨歷來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論研究、課程設置、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依託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在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從機遇方面看,新媒體海量、快速、交互、生動等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載體、新平台,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從挑戰方面看,新媒體虛擬、開放、難以掌握和監控等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迫切要求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全面把握新媒體的特性,趨利避害、發揮優勢,利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託新媒體搭建平台,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多優勢,比如,新媒體功能強大、應用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無限的新陣地;信息傳播方式多樣生動,符合大學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徵和接受習慣,有利於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堅持課堂教育、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傳統方式的基礎上,把新媒體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論壇、博客、微博和專業網站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
通過新媒體加強互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較強的單向性特徵,而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雙向、交互、開放的。這有利於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但是,由於新媒體尤其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繁多而蕪雜,也由於大學生存在一定的獵奇心理、判斷力不夠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受到一定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地通過新媒體與大學生加強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認真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論壇、博客、微博等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交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設和完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豐富其內容、改進其形式,為大學生提供互動平台。學校各部門則應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監督機制,倡導健康文明上網,營造良好網路環境。
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習,提高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不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應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又應不斷提高媒介素養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確保有效利用新媒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兩課」教學中,應積極發掘網路資源,隨時更新教育素材,並善於利用圖片、動畫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充實、形式更生動。在日常管理中,應注重利用新媒體開展相關調研和測評,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取得更好效果。
2、安徽點速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
3、怎樣理解新媒體的「新」字
怎樣理解新媒體的「新」字
「開心網」是過去幾個月在京滬等白領聚集城市以驚人速度迅速蔓延的一個社交服務類網站。解放「300號大樓」內上開心網的人數可能就不下300。在開心網最熱門的「爭車位」和「朋友買賣」兩個游戲以外,用戶還可以自由發起投票,讓其他網友參與選擇各自認為合適或正確的選項,這項功能引起了筆者的興趣。
請留意這樣一則投票:「你知道今天下午在海事大廈有人墜樓嗎?A:我知道;B:我不知道」。相對傳統信息傳播的「授->收」模式,網路投票游戲竟然也能衍生出信息傳播這個副產品——排除惡意散布不實消息的可能,即使那些選擇了B項的網友,也通過一次「游戲」獲取了一條新聞信息!
而在新經濟模式方面,分眾傳媒則屬於這個模式的新媒體傑出代表。它精確定位和選擇了受眾對象以及目標商品,竟然使一個技術含量實在不怎麼高的勞動密集型媒體形態成功蛻變為新媒體。這件案例告訴我們,在商業社會,第三產業的「技術含量」含義已經超越了傳統科學技術的范疇。「你太有才了」,這句台詞不僅可以贊賞一個人掌握了多麼淵博的科學知識,還可以稱贊他的社交和向他人提供各種各樣服務的能力。20年前,國人把這個稱為「點子」,現在,則叫創新。今後,創新將出現兩個分支:科學技術創新和經濟模式創新,即服務創新。而視覺和聽覺感受仍是媒體必須首要重視的方向,事實上,即便是分眾傳媒,也充分利用了人的這兩個感官通道才獲得成功——逛賣場、等電梯的閑暇,你的眼睛可以東看西看,即便你不想看這看那,你的耳朵也幾乎無法拒絕去聽……
「新媒體」的催生條件
如何催生新媒體?或許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只有必要條件而沒有充分條件,甚至那些必要也僅僅是准必要。
首先,消解傳統媒體的邊緣,消解既有新媒體的邊緣。I-street街頭屏幕就是對無線傳播和樓宇視頻各自邊緣的消解。這包括了兩重含義:結合與重建。無線傳播與樓宇視頻結合的成果使街頭屏幕擺脫了「人肉媒體」的尷尬。一方面,那些由人工快遞和更換的廣告內容繼續發布,另一方面,利用先進無線技術進行傳播的信息滿足了受眾對實時消息的需求。由於「入網」使街頭屏幕向公眾提供互動服務成為可能,未來那些豎立在街頭的大屏幕,將可以向路人提供相當個性化的服務,比如視頻求婚!
其次,泛網路化和「無孔不入」是趨勢。隨時隨地和充分互動是新媒體在可預見未來的發展方向。公眾能夠隨時隨地全天候地獲取信息,很大程度上需要技術進步來推動;充分互動的靈魂是每個人的意願和觀點可以自由表達和受到充分重視。以上兩點,即對應於「新技術主導」和「新傳播理念主導」。網路,是滿足隨時隨地和充分互動的最好工具。因此,泛網路化的的媒體更容易被公眾接受。而「無孔不入」,則是思考如何更大限度地去滿足和影響人們的視覺和聽覺需求。一個較為明顯的趨勢,是先驅者正將自己的目光從空間轉向時間——過去20年,廣告從戶外走進了火車車廂,再從火車車廂走到「小傳單」上;最近,觀眾收看電視廣告的時間從夜間休息前轉移到了逛賣場和等電梯的碎小空暇。
最後,似乎與傳統知識產權保護觀念相違背的,能夠被「山寨」化,即容易被模仿可能也是新媒體迅速成為時尚的一條捷徑。做一道消費行為測試題:馬路的兩邊,一邊是一家火鍋店,另一邊是四五家熱熱鬧鬧地連成片,你選擇哪一邊吃飯?多數被訪問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理由是聚集在一起的飯店群可以向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
在中國,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商業經驗,即「2000萬現象」,當一樣新產品的社會保有量超過2000萬件的時候,它將很快突破普及瓶頸。彩電、冰箱、空調、手機、MP3,幾乎都有過驚人類似的經歷。如今,各種山寨手機和山寨MP3充斥著市場,粗製濫造的安全隱患固然讓人擔憂,但相對突出的價格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對這兩樣數碼產品的迅速普及的確起到了幾乎決定性的作用。事實上,電視機也曾經在其市場普及過程中經歷過類似的山寨過程,只是後來,四川長虹那樣的行業巨頭最終吞並了數以百計的「山大王」,成為行業龍頭。
即便是最新技術背景下誕生的新媒體,其面對最終用戶的使用和操作,都應該是直觀和便捷的。筆者以此結束本文,意在期待讀者也接受這樣的觀點。
4、新媒體高速發展時代有什麼不足之處
新傳媒時代有這樣幾個特點:內容生成的即時性(越來越多的內容的生成和傳播的過程正在重合起來)、內容獲取的「即地性」(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手段獲取即時信息)、
內容傳播的互動性(內容的接收方對接收的內容有更多的選擇權)、廣告投放的定向性(廣告商可以更有效地針對個人目標客戶投放廣告)。而這一切的核心只有三個字:跨媒體。是媒體公司的跨媒體化發展使得上述幾個方面的變化成為可能並越來越成為主流趨勢。
所謂跨媒體應該是橫跨平面媒體(報紙、雜志、圖書、戶外廣告)、立體媒體(電視、廣播、電影)和網路媒體的三維平台組合。跨媒體的核心在於平面媒體和立體媒體的組合。很多平面媒體和立體媒體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從自己的主媒體平台伸出一隻腳跨上了網路平台,但是這種「1乘1」的平方組合嚴格來說還不足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媒體
5、新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有什麼不足之處
新傳媒時代有這樣幾個特點:內容生成的即時性(越來越多的內容的生成和傳播的過程正在重合起來)、內容獲取的「即地性」(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手段獲取即時信息)、
內容傳播的互動性(內容的接收方對接收的內容有更多的選擇權)、廣告投放的定向性(廣告商可以更有效地針對個人目標客戶投放廣告)。而這一切的核心只有三個字:跨媒體。是媒體公司的跨媒體化發展使得上述幾個方面的變化成為可能並越來越成為主流趨勢。
所謂跨媒體應該是橫跨平面媒體(報紙、雜志、圖書、戶外廣告)、立體媒體(電視、廣播、電影)和網路媒體的三維平台組合。跨媒體的核心在於平面媒體和立體媒體的組合。很多平面媒體和立體媒體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從自己的主媒體平台伸出一隻腳跨上了網路平台,但是這種「1乘1」的平方組合嚴格來說還不足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媒體
6、新媒體時代 政府輿論引導工作準備好了嗎
媒體對政府輿論引導的影響
長期以來,傳統媒體一直充當政府輿論引導的風向標,政府信息通過媒體公開,對大眾的觀念進行輿論引導,媒體通過積極建構信息交流平台報道政府工作,強化政府公信力,為穩定民心、化解矛盾起到輿論引導作用。然而,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變革,新媒體輿論引導的優勢不斷凸顯,其所具有的強大傳播功能和輿論影響力,對政府輿論引導作用的發揮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1.新媒體的即時傳播加快了危機信息的傳播速度
新媒體依靠其強大的技術支撐,在即時反映輿論熱點和輿情動態上具有較大優勢。近年來,在重大事件、防災救災、公民權益、社會救助等領域,凡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新媒體均有不同程度的滲入和反應,「新媒體的數字化技術突破了時空的局限:從時間上看,信息從傳者到受者,通過手機和網路實現了瞬時傳播;從空間上看,信息無處不在……這使得危機信息和輿論在網路上得以更加迅速、更大范圍地被傳播,從而大大減少了政府反應的時間,危機管理工作更為緊迫和復雜」。從根本上講,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
2.缺少監管導致所傳播信息良莠不齊、真偽並存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門檻一降再降,任何網路使用者只憑一台電腦或者手機就可以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發布到網路上,供億萬網民閱讀。而互聯網的隱身功能也給一些信息造假者和謠言傳播者提供了舞台。在上傳過程中,這些信息往往並不需要經過政府或者媒體管理者的篩選,難免會存在良莠不齊、傾向不同、真偽並存的蕪雜現象。2010年山西「大地震將發」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事例。在全國人民沉浸在虎年春節的喜慶氛圍中時,山西晉中、太原、呂梁等地的部分群眾卻因地震謠言冒著風雪躲出家門,引發了社會性恐慌。
3.話語紛亂弱化了政府輿論引導的權威性
新媒體時代,對某一新聞事件的話語權和評論權不再是媒體從業者的專屬,社會民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也不再是政府可以全權掌控和設置的,傳統新聞傳播領域的「議程設置」、「沉默的螺旋」等理論已不再適合解讀今天的傳播環境,政府想要引導輿論變得越來越難。「以往只有權勢階層和知識精英擁有話語權,而網路論壇這類互聯網功能則使普通公眾包括弱勢群體、邊緣群體也擁有了某種話語權,一定意義上網路發揮了自由與啟蒙的作用。」
7、如何利用新媒體加強青年思想教育工作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戰略工程。我們黨歷來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論研究、課程設置、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依託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在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從機遇方面看,新媒體海量、快速、交互、生動等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載體、新平台,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從挑戰方面看,新媒體虛擬、開放、難以掌握和監控等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迫切要求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全面把握新媒體的特性,趨利避害、發揮優勢,利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託新媒體搭建平台,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多優勢,比如,新媒體功能強大、應用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無限的新陣地;信息傳播方式多樣生動,符合大學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徵和接受習慣,有利於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堅持課堂教育、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傳統方式的基礎上,把新媒體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論壇、博客、微博和專業網站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
通過新媒體加強互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較強的單向性特徵,而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雙向、交互、開放的。這有利於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但是,由於新媒體尤其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繁多而蕪雜,也由於大學生存在一定的獵奇心理、判斷力不夠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受到一定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地通過新媒體與大學生加強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認真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論壇、博客、微博等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交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設和完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豐富其內容、改進其形式,為大學生提供互動平台。學校各部門則應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監督機制,倡導健康文明上網,營造良好網路環境。
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習,提高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不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應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又應不斷提高媒介素養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確保有效利用新媒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兩課」教學中,應積極發掘網路資源,隨時更新教育素材,並善於利用圖片、動畫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充實、形式更生動。在日常管理中,應注重利用新媒體開展相關調研和測評,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取得更好效果。
8、新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下有什麼不足之處
新傳媒時代有這樣幾個特點:內容生成的即時性(越來越多的內容的生成和傳播的過程正在重合起來)、內容獲取的「即地性」(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手段獲取即時信息)、
內容傳播的互動性(內容的接收方對接收的內容有更多的選擇權)、廣告投放的定向性(廣告商可以更有效地針對個人目標客戶投放廣告)。而這一切的核心只有三個字:跨媒體。是媒體公司的跨媒體化發展使得上述幾個方面的變化成為可能並越來越成為主流趨勢。
所謂跨媒體應該是橫跨平面媒體(報紙、雜志、圖書、戶外廣告)、立體媒體(電視、廣播、電影)和網路媒體的三維平台組合。跨媒體的核心在於平面媒體和立體媒體的組合。很多平面媒體和立體媒體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從自己的主媒體平台伸出一隻腳跨上了網路平台,但是這種「1乘1」的平方組合嚴格來說還不足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