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在新媒體發展那麼迅猛,傳統媒體有什麼優勢與之抗衡
1、可信度和公信力
雖然說大家現在幾乎都是通過手機APP,或者微博微信等渠道去獲取最新資訊,了解新聞,但其實大多數人對於網路上的新聞依舊存在著半信半疑的狀態。新媒體的消息傳播速度快,但也恰恰是因為快,才導致了審查力度不夠,在消息還沒得到證實的時候就PO上網,但其實這樣是會導致很多虛假消息傳播的。
但是傳統媒體就不一樣,特別是在我國這種特殊的體制下,每一條新聞,無論是廣播的,報紙的,還是電視上的,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和考證。而民眾對於電視上看到的新聞,在新聞事實上,基本不會持懷疑的態度,並且對於電視上的一些募捐信息,或者一些生活百科,也都是非常相信的,這就是新媒體所不具有的公信力和可信度,這也源於傳統媒體對於新聞的審查還有長時間以來民眾對於傳統媒體的信任。
2、專業性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有一個很大區別就是新媒體的門檻較低,只要是傳媒專業的同學,都可以運營自己的公眾號,也可以拍攝自己感興趣的視頻開設自己的頻道,門檻的降低的確是給大量的熱愛媒體的同學帶來很多的機會和展現自己的平台,但正因為這樣,導致質量也是良莠不齊。我們可以拿新聞類來進行對比,現在網路上有很多也是做實時新聞的網路綜藝,但是這些網路綜藝都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將新聞娛樂化。
我們反觀傳統媒體的新聞類節目,無論是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新聞30分》,還是各大衛視或者是地方電視台的新聞節目,從新聞選取,畫面拍攝,記者訪問,主持人講說上,都顯得無比的嚴謹和專業。現在網路化的語言已經慢慢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導致很多嚴肅的事件都通過網路語言而娛樂化,但真正從專業性上來說,傳統媒體一定是強過新媒體的。傳統媒體都是經過層層嚴格篩選和審查的,特別是中央電視台的節目,是不容許出意思差錯的,所以就算是從事新媒體方向的大多數人,也是從傳統媒體出去的,因為在傳統媒體中掌握好了專業性,才能更好的發展新媒體。
3、輿論影響力
其實這一點還是存在著爭議的,因為現在網路媒體的輿論影響力實在是太大太大,很多我們容易忽略的事情,都是因為網路輿論的力量,才得以解決,新媒體的網路輿論力量真的是不能小瞧的。但是,從輿論影響力來說,新媒體還是遠遠不如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大的。
新媒體的受用群眾基本上還是年輕人為主,所以輿論都是集中在年輕人群體里,但是發生什麼大事,我們還是會同一時間打開電視去看新聞。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每年春節的時候,在微博上微信上可以看到一大片吐槽春晚的,甚至很多人都說根本不看春晚,春晚還沒有刷微博好玩,但是實際上春晚的影響力在國內外還是不容小覷的。傳統媒體的輿論影響力大,也是因為傳統媒體的平台大,地位高,就像外國友人要了解我們,也是會打開電視,而不是打開微博。
4、政府依託
這一點想必是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我國的傳統媒體基本上都是國有的,所以大方向的輿論都是政府在引導,就連新媒體上的一些官媒,也是傳統媒體衍生出來的分支。我國的電視台也好,報紙也好,幾乎都是國有的,或者是在國家的管控之下的,所以政府一定是會支持傳統媒體的發展的。
其實很多重大事件,都是通過傳統媒體來傳播的,比如我國的閱兵儀式,各大新聞發布會都是通過中央電視台所傳播的,網路基本上是不會第一手拿到播放權的,所以傳統媒體有政府的支持,它的主流地位就不會被新媒體所取代。
2、什麼是新媒體?
對於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麼,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新媒體的特徵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
3、新媒體主要是指什麼??
新媒體主要包括基於技術進步引起的媒體形態的變革,尤其是基於無線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電視、IPTV、手機終端等;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被應用於信息傳播的載體,例如樓宇電視、車載電視等。具體有:
1、手機媒體
藉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手機媒體真正跨越了地域和電腦終端的限制,擁有聲音和振動的提示,能夠做到與新聞同步;接受方式由靜態向動態演變,受眾的自主地位得到提高,可以自主選擇和發布信息,信息的及時互動或暫時延宕得以自主實現,使得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完滿結合。
2、數字電視
數字電視就是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信號或對該系統所有的信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和1數字串所構成的數字流來傳播的電視類型。數字信號的傳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位元組,如此大的數據流的傳遞保證了數字電視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擬電視的先天不足。
3、互聯網新媒體
互聯網新媒體包括網路電視、博客、播客、視頻、電子雜志等。網路電視以寬頻網路為載體,通過電視伺服器將傳統衛星電視節目經重新編碼成流媒體,經網路傳輸給用戶收看的視訊服務;電子雜志是用Flash的方式將音頻、視頻、圖片、文字及動畫等集成展示的一種新媒體。
4、戶外新媒體
戶外新媒體有別於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廣告牌、燈箱、車體等)的新型戶外媒體。戶外新媒體以液晶電視為載體,如樓宇電視、公交電視、地鐵電視、列車電視、航空電視、大型LED屏等,主要是新材料、新技術、新媒體、新設備的應用,或與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的相結合。
(3)新媒體的地位擴展資料:
新媒體根據使用主體及受眾群體的變化,可劃分為精英媒體階段、大眾媒體階段以及個人媒體階段。
1、精英媒體階段
在新媒體誕生之初的相當一段時間內,僅有為數不多的群體有機會接觸新媒體,並使用新媒體傳播信息,這部分人多數是媒介領域的專業人士,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及社會階層身份,因此這一時期是精英媒體階段。
2、大眾媒體階段
當新媒體大規模發展並得到普及時,其發展歷程就進入到了大眾媒體階段。由精英媒體向大眾媒體發展,離不開媒介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傳播成本的下降,新媒體以更低廉的傳播成本、更便捷的傳播方式以及更豐富的信息傳播內容成為一種大眾媒體。
3、個人媒體階段
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普及,以往沒有占據媒體資源和平台,且具備媒介特長的個體,開始逐漸通過網路來發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通過平台展示給受眾,這是個人媒體階段到來的一個標志。
4、新媒體傳播的特點有哪些?
特點:
1、交互性較強:在新媒體時代中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受眾可以自主的參與到傳播系統中,交互性較強。
2、海量化信息承載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新媒體憑借強大的技術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簡短精煉的形式得以存貯於平台上,信息傳播較為碎片化。
3、資源的可共享性:在互聯網上,例如百度文庫、優酷視頻是一種不限地域、行業、年齡等的資源共享平台,用戶可以上傳和下載互聯網資源。
4、超文本、超鏈接的應用並提供多媒體支持:新媒體支持很多文件格式而超文本與超鏈接則使得網民方便快捷的使用網路資源。
5、個性化與主動性較強:網民可以主動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基本上不受時空限制,個性化極強。
6、虛擬社群化:網路社交是繼網路興起後發展起來的,是在網路上建立一個虛擬化信息的傳播環境,使用的用戶構成了虛擬的社群。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利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4)新媒體的地位擴展資料: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
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效應是在一定環境下,因素和結果而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特定效應的特性。或者說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一種更新的效應的特性。新媒體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內特定區內的人的視覺或聽覺反映的因素,從而導致產生相應的結果。
5、新媒體相較於傳統媒體有哪些優缺點
缺點
信息的選擇困難。信息量巨大,甄別困難,不確定信息多
2.對虛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處理非常棘手。由於信息發布者可以採用假名,並且網路信息發布商和論壇非常多,對這些信息的阻截不會有太大成效,對流言和惡語無法有效地直接制止。所以企業多採取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的方式。
3.垃圾信息導致相關公共關系調研的效果大打折扣。某網站的改版調查中,有效回收只佔全部發放調查冊的35%左右,嚴重影響了形象調查。
4.安全危機時刻出現。
優勢
相較於而言,新媒體具有更快捷方便,給人更好的感官享受,更符合人們對現代化生活的要求的特點,但隨著各自的改革發展,現在是割據一方,各有所長。拿電視劇的播放形式來說,在代表-電視機上播放的,需要不斷收看廣告,等待更新時間較長,廣告質量較差,廣告播放費用成本較高,給觀眾的選擇比較單一。
而在新媒PPS等互聯網上播放時,觀眾可隨時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視,播放畫面進來也出現高清選擇,廣告時間較短,廣告內容,畫面質量較高,廣告播放成本投入較小。但是就音效和畫面質感以及播放的流暢性來說,電視播放媒體還是比較占優勢,互聯網播放媒體就受到網路連接,網路信號不穩定造成的播放不夠流暢,甚至不能播放的尷尬情況,同時網路的使用也涉及更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互聯網環境復雜,給人多種選擇和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潛在很大的使用風險,隨時可能遭受病毒等惡意程序的影響,給觀眾帶來損失。
同時,因為互聯網的寄託形式-計算機或等,使用操作較電視機復雜。還受到觀眾(購買電視機和電視無線信號的價格平均低於電腦和寬頻或無線網路的價格)年齡,習慣等客觀因素的限制,造成兩者的觀眾基本盤,幾乎秋色平分。但電腦(筆記本),等互聯網的攜帶方便性是無可比擬的。
(5)新媒體的地位擴展資料: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6、新媒體將在未來世界承怎樣的地位
新媒體編輯需要哪些功夫
對新聞故事的理解和把握非常准確,懂得從傳統媒體到多媒體傳播。
意識到移動平台的傳播策略不等同於單純的平板電腦策略或一個移動聊天軟體的策略,要熟悉多種新媒體平台的傳播。
認識到移動端的成功傳播需要多種技能,包括講好新聞故事、做好產品設計、精通新媒體技術、對用戶體驗有敏銳的感知力,並且要懂得內容的廣告營銷。
很清楚地理解自己的工作在媒體移動戰略中的重要分量。如果沒有這個覺悟,新媒體編輯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務。
善於學習其他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過渡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在具體操作層面的學習,比如如何在新媒體平台呈現好一個新聞故事。
隨著報紙移動端讀者數量的大幅攀升,在以往的編輯思維中注入新媒體思維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在大多數新聞編輯室,移動端並未受到重視。僱傭一個新媒體編輯或許有助於傳統編輯部改變這種狀況。
分量愈加重要
新媒體編輯的角色是移動端新聞傳播的把關者,就好比是網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個「交通警察」,當汽車信號燈發生故障時指揮交通。這個崗位並不是處於過渡階段的暫時性工作,它並不會消亡。恰恰相反,我們正在見證著的是編輯部新媒體職務的產生以及它發展的初級階段,在未來這個職位會越來越重要。僱傭新媒體編輯這樣的事已經發生在《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和《挪威晚間郵報》的新聞編輯室里,不難想像,在世界各地的新聞編輯室都將會上演這一現實——新媒體編輯是行業內未來備受關注的一群人。
優秀的新媒體編輯是專門為移動平台而生的,正是他們的存在讓我們看到新聞編輯室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會講故事,更看重受眾的特點和反饋,同時更接地氣了。我們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中閱讀的內容都不盡相同,那麼為什麼它要以一種方式呈現呢?新媒體編輯的本領就是能夠把一個推特上的故事重新編輯加工,再放到各種不同的平台中講述,挖掘故事的最大價值。
更新用人手冊
兩年前有人曾經預測,未來5年內全球大多數的新聞編輯室將會走上擁抱數字化的道路。於是要開始敦促編輯部的上層改變招聘規則,更新用人手冊,以便於更好地適應在數字化時代講好新聞故事的需求。
那麼,兩年之後傳統媒體人在行業內的位置在哪裡呢?「所有的新聞編輯部的改革都需要催化劑,廣告商的投資都是跟著受眾走的,這一點至關重要。當30%~60%的觀眾現在都在移動端看新聞時,新媒體編輯的角色地位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新聞集團副總裁讓·那瑞賽提說道。他認為,新媒體編輯們更熟悉移動端的傳播特性,了解移動景觀方面的技術和用戶的行為趨勢,同時也了解移動端的局限性,比如在3~7英寸之間的手機、平板電腦平台上應該如何用適應的格式編輯和呈現新聞。
「這些編輯應該是沉迷於用戶體驗並且知道如何讓更多的人使用更多的移動新聞客戶端,顯然在手機上看新聞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那瑞賽提說,即使新媒體編輯的工作內容僅限於移動端,但仍要通過自己的認真工作說服我們新媒體不僅是當前的趨勢,也是未來的趨勢,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將會越來越多地在移動端體現。
那瑞賽提認為,目前傳統新聞編輯部最大的認識誤區是:把新媒體編輯定位成「只是將傳統編輯部提供的內容更好地轉移到移動平台以傳播給新媒體用戶。」
自2009年開始僱用新媒體編輯以來,它就開始創建一個獨立的數字新聞編輯室。今天,許多業內人士對這家報紙的數字化轉型感興趣,《數字新聞高級監制和編輯科里·海克介紹改革經驗時說:「我們一直關注著手機的迅速崛起,意識到是時候調整自己的資源分配和發展方向了。從平板電腦上的新聞移動客戶端開始做起,同時在編輯部創立了一個特定的移動團隊,需要對技術和產品有非常敏銳和准確的判斷。」科里和他的同事們主要負責移動端的各種產品,他們在編輯理念和產品設計上都謹遵小屏幕「移動先行」的原則。
「我們也強烈地感受到,未來優秀的數字新聞的經驗是,強大的產品設計和極致的用戶體驗二者的完美統一,一個新媒體編輯應該要意識到這兩方面。」科里說。
7、新媒體到底是什麼?
從三個角度理解「新媒體」:時間,技術,社會。
時間:時間上更近的可以被稱為較「新」的媒體:網路 相對於 電視 是新媒體;電視 相對於 報紙 是新媒體;
技術:價格更低廉,傳播更廣泛,應用更普遍,等等上述很多答友提到的革新技術的媒體都可以被認為是新媒體;
社會:新媒體之所以新,最重要的是社會作用的革新。
首先聲明:新媒體作為一項技術,本身並不具有改變社會的能力,反而是社會變革的一部分。是結果,不是原因。作為一項口號:微博改變一切,將微博作為主語,是錯誤的。改變一切的是使用新媒體的人們。
那麼,以下三點可以作為標准,從社會作用上來區分新舊媒體
一. 是否可以被更多的人便利的使用
這個命題包含了兩個要素:更多的人,和便利的。
更多的人:當更多的人使用較「新」的媒體,以及使用較「新」媒體的人變的越來越多時。例如,當電視的使用量超越了報紙,並且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觀看電視新聞,電視相較於報紙就是新媒體;當網路的使用量(重要性)超越了電視,並且網路逐漸開始取代電視,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獲取信息的來源,網路相較電視就是新媒體。
便利的:使用成本下降是新媒體取代舊媒體的原因之一。網路的重要性真正超越電視並不是始於網路進入千家萬戶的客廳或者卧室,而是從進入每個人的口袋開始。人們不用隨身攜帶大堆的報紙和磚頭似的書本,也不用被固定在沙發或者酒吧里,就可以在任意時間獲取信息使得報紙,雜志,電視失去了統治地位。
二. 是否有助於更加公開和公正的討論和傳播
這個命題包含了兩個要素:公開和公正,討論和傳播
公開和公正:傳統媒體(報紙,電視)新聞的製作需要從審題,到采編,再到審閱的過程,大眾難以參與信息的選擇和報道的編寫中。媒體從業人員可以決定什麼需要讓受眾看,以及從什麼角度看。網路使得信息能夠更好的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得以保存。信息也可以被更廣泛的搜索和傳播;
討論和傳播:網路,特別是Web 2.0的編寫權在用戶手中,用戶既是內容的接受者,傳播者,同時也可以是製造者。網路時代,用戶,而不是編輯,可以決定在哪個平台,從什麼角度,說些什麼,說給誰聽。
8、新媒體運營未來的工作前景怎麼樣?
「人總要做一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情,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慾望。我享受無條件寫作的快樂,我寫不了都市言情和燈紅酒綠,但是我可以用寫作寫出我的生活」。
在新媒體語境下,寫作對於寫作者來說,最大的意義不外乎如此,不為討好任何人,不為物質條件所困,當你的情緒和靈感到來時,拿起筆,記錄下它,享受它。
9、辯題:在當下媒體環境中,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誰佔主導地位
新媒體貼親平民,更能反映人民的切實需求;傳統媒體撰寫者為知識分子,屬於社會上層,有上層「御用文人」之嫌。
科技發展速度飛快,新媒體逐漸占據人們生活,這方面,你可以找一些數據:如現代上網人數,增長速度,還有傳統媒體如(報紙銷售量下降趨勢)。使用手機閱讀新聞等,還有許多雜志社也開始推出手機報,電子報等。
新媒體特點:方便、快捷、大眾化。
用哲學觀點:新事物必然會代替舊的事物,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希望能幫到你!
10、當代新聞媒體的社會地位是什麼?
當代新聞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佔有特殊的地位,社會是一個有機體,新聞媒體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向來互相影響。新聞媒體對社會有機體具有調節作用,新聞事業是一項充滿新奇和發現的領域,新聞事業有助於啟發民智、傳播信息、溝通心靈、宣揚正義,它可以聯接心靈,記錄歷史。
新聞媒體主要承擔這樣幾項社會功能:
一、環境監測功能
形象一點說,大眾傳播媒介要向人們告知風雲雨雪、世事變化、人情冷暖、旦夕禍福。新聞傳媒在特定社會的內部和外部收集和傳達信息的活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警戒外來的威脅;二是滿足社會的常規性活動的信息需要。
二、社會協調功能
「執行聯絡、溝通和協調」。社會系統本身就是一個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礎上的有機整體,新聞傳媒正是為了完成社會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協調統一、有效適應環境變化而執行聯絡、溝通和協調功能的重要社會系統組成部分。
三、解釋與規定功能
「解釋事件與提示反應」。新聞傳媒不僅僅是單純的「告知」活動,它傳遞信息的同時還往往伴隨著對事件的解釋,並且提示人們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解釋與規定的目的是為了向特定方向引導和協控社會成員的行為。
四、社會地位賦予功能
任何一種人物、商品、意見、活動等只要得到新聞媒體的廣泛宣傳都會成為矚目的焦點,獲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
五、社會規范強制功能
新聞媒介通過將偏離行為公諸於眾,以強大的社會壓力起到強制規范社會規范的作用。
六、經濟功能
關於資源以及買賣的機會的信息,解釋這種信息;制定經濟政策;活躍和管理市場,開創經濟行為。
七、娛樂功能
消遣活動、擺脫工作和現實問題,附帶地學習和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