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運營工作應該如何規劃?如何開展?
新媒體運營是通過現代化互聯網手段,通過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工具進行產品宣傳、推廣、產品營銷的一系列運營手段。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簡言之,就是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的運營方式。
然而,每個企業需要根據公司實際情況,目標客戶的定位以及自身的產品,去選擇自媒體的運營。
新媒體運營先搞清楚以下問題:
1、定位,我是誰,誰是我,我要幹嘛,總結即為,我是誰,我的核心產品是什麼,核心賣點是什麼,怎麼做。以此來給用戶進行定位,明確傳播內容。
2、渠道,微博、貼吧、Q群、微信、知乎、頭條、百科、官網、各類專欄和視頻音頻平台等。遵循,用戶在哪兒,我在哪兒,妥妥的。
3、團隊,小編內容傳播的文字創造者,媒體運用官,自媒體的整體布局統籌者。
4、內容,介質的選擇,文字、視頻、音頻等,定格調,風趣,創意,文藝,逗比等。
5、試運營,三步走戰略,內容輸出,內容佔位的重要性,大腿原則,大媒體,行業媒體,擴大影響力,協同矩陣,其他各種可利用的平台渠道。
2、新媒體營銷方式有哪些
新媒體的方式有:
1、搜索引擎(SEO/SEM)搜索引擎並沒有失去價值,甚至永遠不會失去價值。目前的科學技術還只能依靠文字來進行精準的搜索,在海量的信息源面前,人們獲取信息必須基於搜素引擎,所以有需求搜索引擎就有價值,而基於搜索引擎的也必不可少。搜索引擎並不是傳統的方式,它同樣是基於互聯網的,而且移動互聯網的搜索引擎正在逐步發展,搜索引擎註定在新媒體環境下作用凸顯。
2、微信,微信是目前最流行的方式,沒有之一。並不是誇大微信的作用,甚至有不少觀點認為每一家企業都需要一個主編,微信是目前的主流方式。微信是天生的即時通訊工具又是天然的社交平台,微信所具備的開發潛能是非常大的,而微信官方也在雄心壯志的實現著「連接一切」的夢想,跟著大佬走肯定沒錯。至少,目前沒有一個更好的平台能夠代替微信的功能。
3、微博,微博具有及時性、傳播快的特點。微博是一個天然的信息港,網友能各抒己見,靈活性大,這是微信所不具備的優勢。很多新聞媒體將微博當做自己的第二平台,微博能夠迅速的傳播給大眾,一日要聞只要通過微博皆可獲悉。此外,微博信息流式的廣告能夠發揮不錯的傳播效果。
4、論壇,各種老牌網路社區論壇已經回不去當年的輝煌,各種關於天涯、貓撲等社區落寞的新聞,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論壇不過是一種網路媒體形式,它的作用可以千變萬化,有人的地方就有社區,只是現在的社區更加「小而美」。小米社區就是論壇價值最好的體現,論壇有很多劣勢,但只要做好用戶運營能帶來更多的價值。魅族社區、花粉俱樂部、360 OS社區等全都是一個模式,社區已經變成企業用戶運營平台,價值猶在。
5、其他社會化媒體平台,陌陌、美拍、人人等,這一類平台用戶更加精準,影響力歲不如微信微博,但傳播價值也是不錯的,畢竟都是用戶過億的大平台。這類平台需要公司產品的用戶習慣符合產品特性,比如人人網就是學生群體,那麼企業產品消費的主力一定要是學生,不然沒有任何意義。
3、新媒體運營的具體工作有哪些
1、負責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平台(微信、微博、手機終端為主)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負責能夠獨立運營微信公眾號,為粉絲策劃與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
3、負責策劃並執行微信營銷線日常活動及跟蹤維護,根據項目發送各種微信內容;
4、負責增加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5、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緊跟微信發展趨勢,廣泛關注標桿性公眾號,積極探索微信運營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4、新媒體的未來是個什麼樣子
一是「互聯網+」行動計劃成效顯著,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空間廣闊。圍繞「中國製造2025」,信息化建設與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化,互聯網不斷促進產業水平提升。
二是物聯網迎來發展機遇期,智能產品樣態多樣化。根據規劃,我國將於2019年啟動5G網路建設,最快將在2020年投入商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為豐富智能產品種類,實現萬物互聯提供了可能。
三是媒體融合發展舉措不斷創新與升級。媒體融合已經在組織重構、流程再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未來工作的重點將在戰略規劃、人才機制、效果評價等方面。
四是「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我國提升對外傳播水平新契機。中國媒體和政府將利用「一帶一路」機遇探索對外傳播的新方式與新手段,借機扭轉現有國際輿論格局「西強我弱」的局面。
五是微視頻、網路直播深耕垂直領域發展,內容創業熱度不減。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平台上的用戶畫像更加清晰,這使得信息產品與用戶個性化需求對接的精準度進一步提升。
六是人工智慧技術成為熱門,其應用領域的選擇與布局日顯重要。人工智慧技術很有可能在家庭教育領域獲得突破。
七是網路文化發揮「硬威力」,社交功能仍是新媒體產品的核心功能。
八是政務新媒體體系化發展,網路扶貧有效推進精準扶貧。
九是新媒體盈利方式更加多元但受到規范約束,移動變現成為新發力點。
十是互聯網治理「常態化」與「長期化」,網路安全成為全球互聯網治理的重點。
5、如何理解新媒體環境下傳播格局的變化
1.新媒體突破了國別、區域邊界,實現了國際傳播的跨越時空、超越疆界,即刻傳遞、海量傳送、互動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傳播特性。
在全球聯網、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多媒體融合應用、零成本(或低成本)、自媒體等眾多的新型技術和應用基礎上,新媒體天然具有跨越時空約束的能力。藉助於智能終端設備、通訊技術、新型應用,任何個體都可以變成新聞事件現場的第一報道者,將信息通過具有全球聯網功能的公共信息平台迅速傳播到全球。這一優勢在新聞突發事件中尤為明顯。
2.強大的互動、互融性特點,強化了國際傳播的廣度、深度和影響力。網路媒體以其與生俱來的自媒體和全球開放的優勢,將信息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可以幾乎無成本的、便捷的獲取和傳輸信息。這種優勢可以完全打破傳統媒體環境下弱勢國家無法施展國際傳播的局面。任何一個國度,只要接入網路,就可藉助新媒體平台突破媒體界限,輸出本國信息,放大本國聲音,擴大本國影響力。
以信息技術、新型通訊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使媒體的影響力從區域轉向全球,從新聞信息封鎖轉向開放的信息眾籌,從信息傳播的不對稱轉向公開開放的信息共享,可以說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傳統媒體的傳播缺陷。
6、新媒體怎麼運營?
在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的發展有別於傳統的媒體傳播,同時又沖擊著傳統媒體。什麼是新媒體?這么直白的發問,一些人會輕輕一笑,但是你還別笑,真的有很多很多的人回答不上來這個問題。有相當多的人回答說:「新媒體不就是微信公眾號嗎?我們做過了,效果不咋地就沒繼續做了!」稍微好一點的答案是:「新媒體就是微博+微信嘛~還有啥?」其實,教科書級別的標准答案是:新媒體是除傳統媒體之外的所有的媒體!
但大部分的人可能理解的新媒體就是網路媒體,這倒也不算錯誤。那麼做新媒體營銷的人們,使用的網路媒體有哪些呢?大致可以分為這么幾大類:
一、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等。
二、社交媒體:SNS (SocialNetwork Service),如微信公眾號,微博,QQ,人人網,陌陌等等。
三、門戶網站:如新浪,網易,搜狐等。
四、論壇:BBS,比如行業論壇、地區論壇等。
五、各種APP: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他們也會細分類別。而且某些有PC母體,比如手機淘寶;某些則只有APP,比如微信。
目前,主流的新媒體平台有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微博、抖音、簡書、知乎、網站、百度貼吧、一點資訊、百度百家號、騰訊企鵝新媒體、網易號媒體開放平台、UC雲觀搜狐公眾平台等。這些平台背後都擁有大量的流量,但每個平台所實現的價值功能不一樣。目前最常見的是通過抖音、微博、知乎、簡書、貼吧等其他自媒體平台通過內容生產,吸引目標受眾,最終向微信平台引流轉化,在線上商城實現銷售。
新媒體是信息媒介傳遞的新途徑,發展新媒體平台,通過多個埠,將粉絲沉澱到一個閉環的系統中。在此過程中,哪些平台是做內容的,哪些平台是引流的,哪些平台是最終實現銷售的,要有不同的定位和分工。
新媒體是區別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雜志)的一種線上營銷,資源整合型的新媒體,具有傳播范圍廣,不受地域限制、互動性強、投放更有針對性、可監控效果、投放靈活,成本低、感官性強等特點。新媒體營銷的核心就是用戶思維,它的核心就是要把用戶抓到自己手裡。而不是通過這些平台把產品推廣出去,不然就做成了流量思維的傳統的網路營銷。
新媒體和自媒體最大的相同點是,新媒體也是通過文案的形式來傳達信息;新媒體和自媒體最大的不同點是,新媒體把文案本身視為產品運營,文案需要給社會這個大家提供價值,並且給客戶帶來利益回報。
7、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如何做好新媒體運營布局
先說官方媒體:
央視。互聯網產品:央視網,央視新聞客戶端,微信,微博。央視新聞砸了上千萬做移動,這些錢可以做一個網站了。
人民日報。產品: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微博,微信。客戶端的廣告都打到地鐵上了。
新華社。產品:新華網,新華社微博,微信,客戶端。新華社做的比較低調,但客戶端,微信做的都很好。
這三家媒體,客戶端跟傳統的電視,報紙分開,為另一個系統,有獨立的記者,編輯。所以權威性也不如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紙質版。前幾天人民日報客戶端發的批評豆瓣評分的事就可以看出來,這種漏洞非常明顯的文章,人民日報紙質版是絕對不會出現的,人民日報評論部後來發的這個東西就能看出來。
另外多說一句,微信公眾號「俠客島」不代表人民日報立場,俠客島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部」,人民日報海外版是什麼?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海外網」,跟人民日報是分開運營的,權威性還不如人民網。所以,大家要了解中央精神,還是以人民日報紙質版為准。
效果:放幾張微博的圖。
看轉發量和評論就知道影響力了。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在微博領域,和新浪自己運營的號,頭條新聞,幾乎是微博上媒體的三巨頭。
另外,吐槽一下人民日報微博。
2月17日人民日報 微博:倡議:更多客戶端把彈窗用於尋人、打拐等民生領域,賦予尋人更鮮明的時代印記和技術紅利,解救出更多陷於悲劇的家庭,讓人間奇跡變成巷陌尋常。轉起! 。
順便看看@人民日報 最近7條微博,又祭出雞湯+收藏+快捷鍵+轉起。共有991條微博有「轉起」 。
以上是微博上的影響力。網站,微信,客戶端也都是非常好的。可以看一下微信閱讀量。當然,其中有很多硬新聞,也有很多雞湯類。。。當時傳播量依然很廣。足見,官媒在大家心中的分量還是很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