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祝壽短視頻

祝壽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0-08-13 09:26:08

1、求70歲祝壽詩句

七十陽春豈等閑,幾多辛苦化甘甜。
曾經滄海橫流渡,亦賴家庭內助賢。
連日凝神新墨勁,五更著意舊詩鮮。
如今但祝朝朝舞,當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勁枝遒塑祖龍。
桃李盛時甘寂寞,雪霜多後競青蔥。
根深更愛陽春雨,葉茂猶憐翠谷風。
師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煥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遙,杖國而今又杖朝
詩苑豐收誇老將,政壇競秀領風騷
陽春白雪抒懷抱,明月清泉尚節操
汝向期頤跨勁足,我來祝福奉蟠桃。

2、我國少數民族有那些節日



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
為「查干
」,即白色的月。
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

節等。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
、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的重大節日有

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和其
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


,都來源於




厚南節是
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歷三月
後7日,即陽歷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
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
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
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
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歷十
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
的音譯借詞,
「卡爾邦」,意為「獻身」。
,是在
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


三大節日。



有三大節日,即
、古爾邦節、
。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

開齋節,是
「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
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


: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
,室內焚香,
半日。上午人們要去
參加會禮,向
叩拜,請
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

聖紀節,是紀念先知
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
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
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里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歷新年。
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歷
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
「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
農村家家講究煮黏
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桿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
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岩、
一帶的滿族過去在
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
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的節日與

有著密切的關系。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歷,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
、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




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
也有
。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

會、龍
和朝山會。



主要有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的傳統節日只有一個,人們稱「卡雀哇」或「德里哇」,意為年節,時間在農歷臘月 中,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時間長短視食物准備情況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 祭
儀式,唱歌跳舞。

◆藏族

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
新年、沐浴節、

最有規模、最具特色。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
節、響浪節、
燈節、

會等等。

與祝壽短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