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沒有人在 德國漢堡國際傳媒藝術與新媒體學院
德國漢堡國際傳媒藝術與新媒體學院(Design Factory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rt and New Media,簡稱DFI)成立於1991年,坐落在德國傳媒之都漢堡市的市中心區,是一所培養國際性復合型傳媒設計人才的高等專業學院。
學院下設廣告與平面設計、動態影像設計、交互媒體設計、品牌設計等專業方向。多年來,DFI學院以其卓越的教學水平、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國際辦學經驗確立了其行業中的領先地位,為全世界培養了逾千名優秀的廣告與設計人才,成為歐洲傳媒設計領域的名校,德國著名廣告人Michael Hoinkes、設計師Niko Tziopanos等都畢業於該校。學院治學嚴謹,崇尚媒體設計的時尚性和不確定性,注重發掘學生的個性及創意潛能。許多德國和歐洲媒體設計界著名的設計師和廣告人都長年擔任學院的專職與客座教授。2010年,DFI將品牌設計專業獨立出來成立了漢堡DFI品牌學院(DFI Brand Academy Hamburg),獨立頒發品牌設計本科與品牌管理本科學位,成為德國第一所可獨立授予這兩個專業本科學位的應用科學大學(Hochschule)。
漢堡DFI學院在國際廣告與設計競賽中成績斐然,在近3年中獲得了全球權威性的學生創意競賽中41個獎項。僅去年一年,該校學生在設計與廣告領域獲得的國際大獎就達12個之多,這在世界范圍內亦屬罕見。2006年DFI在《廣告檔案》雜志「最佳創意院校」的年度評選中名列德國第三;2007年DFI被德國 ADC藝術指導協會評選為獲廣告獎項最多的學院;2008年在D&AD國際學生廣告與設計獎評選中DFI成為全德國獲獎最多的學院;2008年在國際廣告界權威媒體--《廣告檔案》雜志「最佳創意院校」的年度評選中名列德國第一,全球第四。
2、德國漢堡國際傳媒藝術與新媒體學院學位承認嗎
輔修是由高校自行組織,以學分制形式進行課程學習,修夠一定學分後由本校頒發相應專業的結業證(一般為25個學分以上)。輔修第二學位:是在輔修的基礎上再加修一定學分後通過畢業考核或論文答辯由本校頒發(輔修)第二學士學位證(非國家標准形式)
自考第二學位(二專業)
自考第二學位是通過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所有科目考試合格後由省自考委員會頒發畢業證,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由主考院校頒發學士學位證(國家標准形式)。自考二學位最主要以個人學習為主、社會助學為輔(網上學習),國家統一考試(1、4、7、10月)。
3、國際新聞專業和傳播學與新媒體專業哪個好就業
在國內的話,建議後者。國際新聞專業,一般會對小語種有要求吧,會有外語專業輔修新聞專業或者跨考新聞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對口的一般就是媒體,輕易不容易進,對學歷有要求。傳播學與新媒體專業比較寬泛,就業面相對比較廣泛。
4、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網路與新媒體和國際新聞專業哪個好
其實你說好的話。在我看來關鍵在於你是否喜歡。像網路與新媒體的話,是今年的新專業,你想看到就業率是不可能的。然後另一個的話,比較多,也比較成熟一點
5、光宇國際五樓CQTV做新媒體怎麼樣?
新媒體行業中其實還算不錯的了,這推廣渠道以及資源這方便有自己的優勢在
6、如何在新媒體時代提高國際傳播力
新聞和信息的合理運用是政治成功的關鍵。合理運用新聞和信息,就必須遵循新聞傳播原理,加強對各種媒體的科學掌控和運用。特別是面對現今時代多元化、即時性、多樣性的輿論生態環境,必須積極運用新媒體這一最新的傳播載體,順應新聞規律,提高傳播技巧,主動設置議程,及時發布信息,努力佔得輿論戰的先機。
創新對外宣傳理念。新媒體對傳統新聞傳播理念造成的沖擊開始顯現。新媒體受終端顯示屏、用戶使用習慣等的制約,體現出自身獨有的傳播特點和規律。變革傳播觀念,探索傳播技巧,關繫到新媒體新聞宣傳成效,關繫到新媒體競爭力強弱。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對外宣傳中要「求同」,也要「求異」,即在新聞宣傳內容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上必須一致,在新聞選擇、話語結構、信息形態、傳播方式方面則要體現出差異性。
藉助新媒體平台,創新對外傳播內容。新媒體要發展壯大、走向成熟,一定要有量體裁衣、適合自身傳播的信息內容。要研究用戶需求,豐富服務功能,針對用戶群體的差異、接受心態和閱讀習慣的變化,運用體現新媒體特徵的語言、內容和表達方式進行新聞傳播,不能照搬照抄傳統媒體的內容。
7、新媒體與國際輿情專業和英語新聞業務專業哪個好?
The past passed by, the future is not comeing yet,
8、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媒體組織的國際化戰略帶來了什麼影響?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文藝傳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於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路化等發展,文藝傳播的方式和途徑面臨著重大變革。
2、文藝產品傳播方式和群眾接受欣賞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些文藝的新形態面前,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飛速發展所帶動的文藝形態的快速變化面前,我國的文藝管理方式有些脫節或滯後。
3、要吸引和團結互聯網和新媒體領域的文藝創作主體。民營文化工作室、民營文化經紀機構、網路文藝社群等新的文藝組織大量涌現,網路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製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的文藝群體十分活躍。必須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們,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團結、吸引他們,引導他們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