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印度發往中國的EMS,都一個星期了還查詢不到物流信息,有沒有哪位朋
國際件和國內件不一樣 沒信息不是沒寄 可能是海關正在清關中 東西沒超過1000塊錢的話 處理的還算快
2、國際信息流中 像美國這樣的西方國家強勢主要表現在哪些新的方面
說一個比喻:
看見印度了沒有,他們也有自己的語言的。
在成為英國殖民地以後,自己的語言為補,國家也以英語為主了,這樣很能說明強勢文化的厲害了。
3、印度寄來的EMS都6天了扔查不到物流信息,是怎麼回事,有沒有人直到收貨了,都查不到物流信息。
從國外來的快遞需要運輸和清關,我用過一次從英國還是西班牙寄出,到國內開始配送大概是兩周。記得得去ems的英文網站去查查有沒有物流信息。中文的不顯示。
4、2020年印度發稿渠道?
人人人人印度發稿的渠道需要根據他們的官方公布地址和方式來進行
5、印度發稿最快幾天能給到報告?
去年想在印度媒體發篇新聞稿來推一下新產品,找到中國盒子這家發稿公司,他們是自己的後台,當天上午在後台提交的,下午一點多就給我們報告了。
6、uc信息流廣告如何投放?
可以在UC Ads廣告平台投放,UC Ads是阿里巴巴UC旗下的廣告平台,面向印度印尼市場。國內的叫智能營銷平台。
UC Ads的流量來自於UC Browser、UC News、9Apps,在印度覆蓋一半以上人口。在本地有團隊,可以直接聯系本地團隊,或者在官網自主注冊投放
7、印度呼籲禁止抖音,大家同意嗎?
同意,抖音那玩意,一打開就是愛的魔力轉圈圈,有毒
8、求告知,想在印度新聞發稿,哪裡有實力呢?
發稿簡單的理解就是發某篇文章在某個地方,在近幾年這種事情還是比較多的,就像我們公司以前也沒注重這方面,只知道競價,信息流等,但短時間還好,時間長了有點傷不起啊,所以在去年開始我們也是不定時的發文,但市場上發稿的也比較多,也是做了不少的對比,結合實際情況讓錦隨推發的,目前首頁還有相關信息。
9、印度信息產業最集中的地區是
選C
班加羅爾,位於印度南部,在坎納達語中,是「煮豆村」的意思。它現有人口約330萬,是印度第五大城市。這里環境優美,有「花園城市」之稱。比「花園城市」稱號更有名的,就是這里享譽世界的印度「矽谷」。去過那裡的人稱,如果你晚上來到最繁華的大街,你會以為是身在美國。
班加羅爾騰飛的歷史並不長。1991年,印度政府在這里設立了該國歷史上第一個軟體科技園,這塊寧靜的土地才喧鬧繼而聲名大震起來。班加羅爾在印度享有許多個「第一」:它是印度第一個為各種信息服務公司建立了工業區的城市;它的科技園是印度第一個也是到現在為止唯一一個配有傳送數據的衛星通信系統的區域;它還是亞洲開發銀行在印度實施「城市綜合開發」計劃的第一個城市。
按印度政府頒布的法令,班加羅爾技術園為一自治機構,直屬印度電子部。為吸引外來投資,印度政府對科技園實行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免除全部進口關稅;允許外商獨資經營;10年內免徵所得稅,等等。此外,科技園的硬體也堪稱一流。龐大的地面衛星站,可以隨時同世界任何角落進行暢通無阻的交流;完善的基礎設施,提供諸如復印、文傳、培訓及保安等服務,使入園公司放心投資。尤其令投資者注目的是,這里集中了印度科學研究所、班加羅爾大學、農業科學大學、拉曼研究所國家宇航研究實驗室、國家動力研究所等印度一流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是發展高科技的強大後盾。
優惠的政策、完善的服務和誘人的發展前景,使印度國內外許多公司紛至沓來。據統計,僅在1997年,外國在班加羅爾科技園計算機方面的投資就達到15億法郎。
對於班加羅爾的前景,許多印度人信心十足。印度信息系統公司的工程師巴韋什·帕雷克就表示,「我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計算機專家,班加羅爾就是亞洲的『矽谷』」。
軟體業傲視全球
班加羅爾無疑是印度軟體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資料統計顯示,印度生產的計算機軟體產品已遠銷世界7個國家,其中28個國家完全依靠印度的計算機軟體和服務支撐。美國是印度軟體產品的最大市場,其次是日本。歐盟、東南亞等國也是印度軟體產品的主要買主。
麥肯錫公司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到2008年,印度軟體業的產值將達到870億美元左右,其中出口佔500億美元。有關方面援引全國軟體和服務公司聯合會執行主任德旺·梅赫塔的話說,軟體專家的人數以每年超過50%的比率遞增。據統計,自1996年以來,僅在千年蟲問題上印度公司通過為其他國家提供服務就掙到了30多億美元。
另據統計,今年印度軟體產品的出口總額預計將達到57億美元,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部分的1/4,為此印度今年經濟將增長7%。據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估計,8年後,印度的信息技術產品的年出口總額可以達到500億美元,佔印度出口總額的33%。這將可以創造220萬個就業機會,並把印度的經濟增長率提高到兩位數。印度信息產業部部長馬哈詹曾表示,以現在的發展速度,僅需要10年時間,印度信息技術產業就能從目前的50億美元擴大到1000億美元。
印度「矽谷」雙雄
作為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是製造億萬富翁的地方。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是55歲的阿齊姆·普雷姆吉和54歲的穆爾蒂,他們各自的軟體公司已經是印度第三和第四大公司。在世界眼裡,他們是印度的「數字英雄」,是印度新經濟秩序的象徵。
普雷姆吉是家族企業的接班人,他本可以留在美國發展,但他父親1966年突然去世,他只能放棄學業回到印度孟買接管西印度蔬菜產品有限公司。普雷姆吉是一個經營奇才。在他的管理下,原來的蔬菜公司開始多樣化———生產浴皂液體燃料、照明器材、嬰兒爽身粉,並投資金融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普雷姆吉又審時度勢轉向了電腦業。1977年,在一次投資和知識產權糾紛中,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被趕出了印度。這給了普雷姆吉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他的「維普羅」電腦迅速成為當地主要的電腦品牌。
普雷姆吉對人才獨具慧眼,對質量精益求精,生活作風簡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從不用行動電話,在他眼裡,那不過是多餘的裝飾。
而據今年2月的印度《商業旗幟報》報道,在今年年初的一段時間,維普羅公司股票行情大漲,擁有該公司75%股權的普雷姆吉,現在擁有凈值15320億盧比,摺合352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富翁。
在印度軟體業,堪與普雷姆吉比肩的是信息系統公司的創始人穆爾蒂。穆爾蒂出生於中產階級下層家庭,共有兄弟姐妹7人。他小時候沉湎於幻想,直到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工作了3年後才突然有所醒悟,要樹立當企業家的志向。
在軟體領域找到發展機會後,穆爾蒂和6位同事在1981年建立了信息系統公司。他們對企業經營活動採取高標准,成為其它印度公司學習的楷模。和維普羅公司一樣,今天的信息系統公司已經是印度軟體業的龍頭企業。它專門為通信、銀行和保險、零售商業和製造業設計軟體。隨著印度高科技的蓬勃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10、印度比中國到底窮多少
中印比較的結論下得太早
可是,比較兩國的發展勢頭,不能簡單著眼於當前的經濟增長率。舉例來說,美國上世紀30年代左右開始經濟大蕭條,西方社會在上世紀30年代普遍出現經濟危機,而蘇聯的經濟從30年代初到50年代一直保持高速增長,GDP增速比中國現在的增長速度還要高。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家普遍得出一個結論: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國家的經濟狀況,比信奉自由市場的西方國家好得多,於是從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很多國家,尤其是拉美、非洲、亞洲、東歐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幾乎普遍都採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發展模式。
這段歷史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對當前的中國和印度進行比較的時候,不能簡單地將兩國過去十幾年或者二十幾年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比較後就輕易得出結論,說印度的自由民主、法治、私有財產權好像反而不能讓印度快速發展,而中國在不是代議制政府、法治不健全、新聞媒體信息流通不自由等情況下,經濟卻增長很快。
最近一兩年的跡象進一步表明,某些關於中印比較的結論下得太早了,因為從經濟學的角度,尤其從金融發展對社會、經濟影響的角度來看,印度內在的經濟增長潛力比中國大的多。
中國前些年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眾多廉價勞動力,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製造業和其他相關行業的服務,生產鞋、服裝、玩具、家用電器等。從國外轉移到中國來的生產技術含量並不高,即使是電腦生產,表面看來高科技的含量很高,但這些技術實際上已經非常標准化,成為簡單的生產內容,利潤率也並不高。
當然,這些年通過改革開放,的確使中國製造業的技術含量上升到了一個新台階,同時,中國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管理水平也上升到新的高度。這些轉變為中國經濟增長走出以簡單的製造業來創造工作機會、增加收入的模式,創造了越來越好的條件和基礎。
但是相比之下,如果中國不在契約執行架構、信息提供架構、權力制衡架構等方面做更進一步調整,如果對行政權力的制約沒有實質性進展,產權制度繼續保留目前的公有制為主導,不從公有制轉變到私有制,如果仍然不能為市場交易提供更可靠的法治架構和信息架構,那麼中國要在經濟增加值、利潤率更高的服務業、第三產業上要超過印度,那是非常難的事。
我曾多次撰文講述這樣一個觀點,服務業跟製造業不一樣,服務業交易的內容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製造業的各個環節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若市場上交易的內容是看得見的商品比如衣服、鞋類,這種市場的發展對於法制架構和信息架構的要求相對來說可以很低。但是若要去發展更高端的服務業,特別是金融證券業,沒有相應的法治架構和信息架構是不行的,因為如果法治不可靠,老百姓所能掌握的信息很少,即使信息足夠多也非常不可靠,那麼人們從事這種高端服務業交易的風險太大,人們的交易意願自然會下降。金融業發展的核心是提高資產的流動性, 進而提高其使用效率,提高其價值, 包括勞動力資產的價值, 制度差別的長遠價值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