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大熊貓的資料有哪些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
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1)大熊貓信息流擴展資料:
大熊貓的近代名稱(即中國國內通行的中文名稱),最初定名本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熊科。
由於在20世紀50年代前,中文的書寫方式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
自此,首先在主產它的故鄉(四川),長此以往向傳訛誤,久之也就習以為常的把貓熊更名為熊貓了。以後,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貓,也就被人們所公認。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鄉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
在岷山地區叫盪或杜洞尕(gǎ),平武人則叫洞尕;涼山叫峨曲。所有這些地方名,雖稱呼不同,而其含義與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無非都是說明它的體色白,或黑白,或體型似熊。
參考資料:網路-大熊貓(哺乳動物)
2、關於大熊貓的資料
1、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
2、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
3、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4、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
5、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6、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2)大熊貓信息流擴展資料:
大熊貓資料——生活習性:
1、行為: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
2、繁殖:大熊貓棲息於密林之中,生長到一定階段要進行婚配和生育,即發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雌性大熊貓每年發情一次,每次只有短暫的2~3天,發情時期通常在在每年的3~5月。妊娠期為83~200天,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
3、撫育:大熊貓的新生兒在出生時發育相當的不成熟,體重僅僅是母親體重的0.1%,初生幼仔體重很輕,初生重平均為145克左右,約為成年大熊貓體重的千分之一,最輕的為51克,最重的為225克。
照顧孩子對於雌性大熊貓來說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通常歷時18個月,有時甚至長達兩年,直到她的下一個孩子出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熊貓
3、大熊貓的相關資料
1、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
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2、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3、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3)大熊貓信息流擴展資料:
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
大熊貓最可愛的特點是它那胖嘟嘟的身體和他那內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這是因為它們生活的環境裡面,有充足的食物,沒有天敵,沒必要行動很快。
大熊貓善於爬樹,也愛嬉戲。爬樹的行為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或彼此相遇時弱者藉以迴避強者的一種方式。熊貓有時還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鍋盆桶具,尤其是圓形的器皿當成玩具,玩耍後棄置山野。
4、關於大熊貓的資料(外形特點 , 生活習性)
5、大熊貓的信息,越長越好。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於食肉目、大熊貓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6、大熊貓的資料
一、外形:
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
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帶黃。秦嶺地區的個體偏大,體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澤。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則個體較小,體毛也較前者為細,腹毛棕色不明顯,但涼山的個體並不偏小。
二、生活習性:
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
大熊貓最可愛的特點是它那胖嘟嘟的身體和他那內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這是因為它們生活的環境裡面,有充足的食物,沒有天敵,沒必要行動很快。
大熊貓善於爬樹,也愛嬉戲。爬樹的行為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或彼此相遇時弱者藉以迴避強者的一種方式。熊貓有時還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鍋盆桶具,尤其是圓形的器皿當成玩具,玩耍後棄置山野。
三、身份
兩千多年前,漢朝初年的《爾雅》一書中,便有「貘體色黑駁,食竹」的記載。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列舉了當時咸陽上林苑飼養的近40種異獸,大熊貓名列首位,可見大熊貓在當時就已經被人們視為珍貴的名獸了。
隨著我國同世界各國人民日益廣泛的友好往來,大熊貓作為友好使者,頻頻出訪,轟動了全世界。許多國家以能夠獲得中國政府所贈送的大熊貓為殊榮。大熊貓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給這些國家的動物園增添了華夏異彩。
1972年10月,中國政府贈送的大熊貓「蘭蘭」到達日本上野動物園,在頭九個月里,每天前往參觀的人竟達30萬之多,形成了「熊貓熱」。
(6)大熊貓信息流擴展資料:
進化歷史
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於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長期嚴酷的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中,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都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處於優勢,成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貓的標准中文名稱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
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生活中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化石顯示,大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它屬於劍齒象古生物群,大熊貓的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溫帶或亞熱帶森林發現。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
7、能不能介紹一些關於大熊貓的資料?
1、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
2、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
3、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4、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
5、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6、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7)大熊貓信息流擴展資料:
整整150年前的那個春天,大熊貓被「發現」——基於現代科學意義上的「發現」。大熊貓走出夾金山進入人類視野,於生物界而言影響深遠,意義非同一般。
黑白二色就此風靡天下150年,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全世界環境保護運動通用標志,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均以其作為會徽,風頭蓋過世界上任何一種動物。
夾金山作證,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大熊貓保護步入法制化軌道,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邁向新台階,成效舉世矚目。
8、大熊貓的資料完整介紹
大熊貓的資料簡介:
大熊貓的資料: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稱作「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數量十分稀少,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色為黑白相間,被譽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屬熊科,現存的主要棲息地在中國四川、陝西等周邊山區。全世界野生大熊貓現存大約1590隻左右。成年熊貓長約120~190厘米,體重85到125公斤,適應以竹子為食的生活。大熊貓憨態可掬的可愛模樣深受全球大眾的喜愛,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貓為其標志,大熊貓儼然成為物種保育最重要的象徵,也是中國作為外交活動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大熊貓喜歡獨自生活,除了交配期會和伴侶生活1個多月外,都是單獨行動。不會冬眠。
大熊貓中文學名:大熊貓
大熊貓拉丁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Panda
大熊貓別稱:貓熊、竹熊,銀狗,洞尕,杜洞尕,執夷,貊,猛豹,食鐵獸
大熊貓二名法: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大熊貓屬於什麼界:動物界
大熊貓屬於什麼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大熊貓屬於什麼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大熊貓屬於什麼綱:哺乳綱(Mammals)
大熊貓屬於什麼目:食肉目(Carnivora)
大熊貓屬於什麼亞目:犬型亞目(Caniformia)
大熊貓屬於什麼科:熊科(Ursidae)
大熊貓屬於什麼亞科:熊貓亞科(Ailuropodinae)
大熊貓分布區域: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等地。
大熊貓性情:溫順
大熊貓體征:肥碩似熊,頭圓尾短,黑白相間
大熊貓保護級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9、我國的大熊貓送到過哪些國家?
新中國成立前大熊貓真正作為最高規格「國禮」始於1941年。
宋美齡向美國贈送了一對大熊貓,以示對其救濟中國難民的謝意,這是中國現代歷史上首次「熊貓外交」。
此後,民國政府於1946年向英國政府贈送一隻大熊貓。
新中國成立後所贈送的國家有:
1、蘇聯
首次「熊貓外交」是在1957年,接受這份大禮的是蘇聯。1957年,「平平」「磧磧」成為第一對作為國家禮物送出的大熊貓來到蘇聯,兩年後,「安安」頂替退回的「磧磧」,又作為配偶送到蘇聯。
2、朝鮮
而對於傳統友好關系的鄰邦朝鮮,中國則在1965年至1980年間先後贈送了5隻大熊貓。
3、美國
1972年,隨著中美關系破冰,「乒乓外交」挑開大幕,大熊貓「玲玲」和「興興」贈送美國,這是1949年以後,國寶大熊貓第一次被送到西方國家。
4、歐洲國家
隨著中國與歐洲國家關系漸趨緩和,1973年,在西方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法國率先獲贈一對大熊貓「燕燕」和「黎黎」。
5、聯邦德國
1974年,中國送聯邦德國一對大熊貓「天天」和「寶寶」,又送給英國一對大熊貓「佳佳」和「晶晶」……
10、大熊貓的信息
1、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
2、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
3、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4、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
5、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6、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7、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8、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10)大熊貓信息流擴展資料:
大熊貓信息——生活習性:
1、環境:大熊貓棲於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是一種喜濕性動物,棲息地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以上,種群數量約1600隻,其中80%以上分布於四川境內。
2、行為: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
3、繁殖:大熊貓棲息於密林之中,生長到一定階段要進行婚配和生育,即發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雌性大熊貓每年發情一次,每次只有短暫的2~3天,發情時期通常在在每年的3~5月。妊娠期為83~200天,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