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的董事長(CEO)有沒有權任命自己的新董事?
根據公司法 一般正規股份制企業董事長是沒有這個權利的;不過可以召開股東大會表決;在一定程度上有建議權!沒有完全100%主宰的權利。
2、大眾汽車品牌任命新CEO,現任COO接任迪斯
6月9日小編從大眾汽車集團官方獲悉,大眾汽車集團將重新分配集團和大眾汽車品牌的管理層職責。自2020年7月1日起,大眾汽車品牌現任COO Ralf Brandst?tter將出任大眾汽車品牌CEO一職。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集團還表示負責集團零部件和采購的管理委員會成員Stefan Sommer將於6月30日離開委員會。
大眾汽車品牌現任COO Ralf Brandst?tter將出任大眾汽車品牌CEO一職。
目前大眾汽車品牌CEO由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同時擔任,領導層改組後,在大眾汽車集團管理委員會中,迪斯將繼續全面負責大眾汽車乘用車和整個大眾汽車集團。大眾汽車集團方面表示,此次調整是希望在汽車行業轉型過程中,進一步加強集團和品牌的管理職能。
大眾汽車集團表示目前其已經完成了2025+戰略的第一階段,正在布局下一階段,到2025年大眾汽車品牌將至少銷售150萬輛電動汽車,除了電動化之外大眾汽車品牌未來幾年還將加速布局數字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華納公司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華納唱片 公司:華納唱片 英文: Warner Music ,簡稱: wea 成立時間:1930年 代表歌手:蔡依林、黃立行、徐若瑄、方大同、薛凱琪、蕭敬騰、F.I.R.飛兒樂團、黃靖倫、何維健、郭美美、辛曉琪、張棟梁、郭采潔、費玉清 華納唱片駐外機構:香港華納、台灣華納、北京華納、上海華納。 官方網址(大中華地區): www.warnermusic.com.hk 香港 www.warnermusic.com.tw 台灣 華納唱片(Warner/Wea)集團是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於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後又分別於1968年和1970年兼並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並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近年來, Wea先後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4年3月,時代華納正式將旗下的華納音樂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由前任環球(Universal)集團總裁小艾德加·布隆夫曼(Edgar Bronfman Jr.)領導的美國布隆夫曼投資集團,之後華納音樂集團 (Warner Music Group, WMG)內部經歷了巨大的人事動盪,公布了一系列重組措施。 2003年華納唱片(華語)公司入主中文市場恰巧十年時間。1992年著名的台灣本土唱片公司飛碟被華納控股,1993年華納正式收購飛碟唱片,成立華納台灣唱片公司,標志著華納全面進軍華語樂壇。雖然收購了飛碟唱片,原飛碟旗下歌手王傑、蔡琴、郭富城、姜育恆、葉倩文、蘇芮、張雨生、陳百強、呂方、林憶蓮的唱片版權也歸於華納,但華納在90年代卻發展的並不順利。隨著旗下歌手合約紛紛到期,整個華納一度面臨著鄭秀文、郭富城 ( 郭富城05年底轉投大國文化 ) 一王一後獨撐大局的窘境。而90年代華納唱片最值得圈點的則是,1995年將朱哲琴adawa成功的推向了世界市場,《阿姐鼓》在5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成為國際唱片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並且銷量最高的中文唱片,在國際樂壇引起強烈反響。 華納唱片的真正猛崛起始於2000年前後。在1998年周建輝新任華納大中華區總經理之後,華納代理了擁有梁詠琪、古巨基的EEI唱片的發行業務。另外,華納把目光伸向了台灣和內地市場,在兩地分別簽下張惠妹、那英兩位大牌,更成功打造了人氣小天後孫燕姿,加上鄭秀文坐鎮香港,構成了華納獨一無二的「天後宮」。此外,華納主攻內地市場,與專營校園音樂的獨立品牌「麥田音樂」和以專業演藝經管為理念的「普萊音樂」簽約,兩者成為華納的加盟品牌。華納麥田的朴樹、周迅、老狼等人以及內地頭號男女歌手孫楠、那英均招至麾下,無疑擴大了華納的品牌內涵與內地影響力。 2005年開始,隨著眾多天後的離開,華納音樂相比之前,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只有F.I.R.、辛曉琪支撐著台灣華納的「天後」旗號。 2008年,在受"買榜事件"沖擊下的原EMI(現名金牌大風)的高層陳澤杉跳槽至華納唱片,任納唱片大中華區總裁.在孫燕姿,蕭亞軒,張惠妹等一線歌手紛紛出走的情況下,陳澤杉領導下的華納唱片開始簽下許多歌手,包括黑澀會美眉(現黑Girl),徐若瑄,張棟梁,黃立行等.也大膽簽了因選秀而迅速走紅的楊宗緯和蕭敬騰,兩者都成了08年的新人王,專輯銷量不俗。 2008年3月10日,蕭敬騰加入華納唱片。 2007年因為歌唱比賽瞬間爆紅的蕭敬騰,確定加盟華納音樂,華納音樂特別再今天舉行了盛大的蕭敬騰千約記者會,一向給人神秘、低調、省話的蕭敬騰,在今天這重要的場合,表現依然沉穩,華納音樂大中華區總經理王蓓芬更帶來了一個相當特別的神秘禮物,大家都知道華語天後張惠妹有支百萬麥克風「小白」,唱片公司也送了一支「小白」給蕭敬騰,不過是支大聲公,目的是希望他可以向天後看齊,向全亞洲發聲。 2008年4月22日,旗下歌手蕭亞軒約滿轉投老東家EMI(金牌大風)。 蔡依林約滿EMI(現名金牌大風)後,蔡依林堅持追隨恩師陳澤杉,加入華納唱片,為華納唱片增添一名虎將。 2008年12月16日,原EMI(現名金牌大風)旗下歌手蔡依林轉投新東家華納唱片。 2008年12月16日晚上9點十分,蔡依林加盟華納簽約儀式在北京的水立方盛大舉行,對於這位天後的到來,華納顯然極為重視,花費了約70萬元人民幣的租金,將發布會安排在水立方舉行,華納音樂亞太區總裁Lachiea、華納大中華區總裁陳澤杉和東風文化製作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葛福鴻悉數到場見證這重要的時刻,蔡依林作為華納新"一姐"也有幸成為史上第一個在水立方舉行記者會的歌手.據媒體爆料,簽約金高達3000萬.蔡依林的加入,意味著華納的天後宮即將引來新的重組.在華納唱片目前的一線歌手緊缺的情況下,蔡依林將扮演"一姐"的角色。 2008年12月29日,黃小琥加入華納唱片。
4、若一個集團設置了首席執行官(CEO) 和 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縮寫MD ,那他們誰的級別高?
公司首席執行官 董事長 CEO 總裁之間的關系:CEO是英文Chief Executive Officer的縮寫,意思是首席執行官,主管公司的運營。總裁也可以簡單的看作CEO,他們並列第二。 執行官比CEO低一級。 而總經理和總監則更多的是負責某一個具體的項目,是項目的領導。在你所問的幾個職位中級別最低。文化:董事長、總裁和CEO的權力詳解 自從信息產業興起以來,尤其是網路股泡沫產生以來,「CEO」在中國驟然成為一個流行詞彙。總經理和總裁們紛紛改稱CEO,這個縮寫詞比它的中譯版「首席執行官」更簡潔,在中國人心目中更有神聖感,於是便出現了今天CEO滿天飛的局面。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驕傲的在名片上印著自己是某家新公司的CEO,海爾這樣年營業額上百億的大企業總裁也要求別人稱他CEO,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個英文縮寫詞的實質內涵。 董事長,總裁,CEO,這三個公司領導者的稱謂不僅僅是文字游戲,它包涵了企業管理制度的基礎,與其說是權力的基礎,還不如說是義務的基礎。如果權力變成了一種享受,甚至連權力擁有者的稱謂都變成了一種享受,那真是糟糕透頂。 董事長的英文是Chairman(准確的說是Chairman of the Board),總裁是President,首席執行官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這是眾人皆知的。但媒體並沒有意識到這三個稱謂的微妙差異,經常把President譯成董事長或首席執行官,CEO有時候又被譯成總裁,情況十分混亂。Chairman這個職務可能是現代公司管理層最早確定的職務之一,因為它是股東利益的最高代表,理論上講是公司管理層所有權力的來源。President和CEO都由Chairman任命,董事會只能由Chairman召集,非例行的股東大會一般也只能由Chairman召集(或者由股東聯名呼籲召集,這要看公司章程)。既然President和CEO都是由Chairman任命的,理論上講Chairman也可以隨時解除他們的職務;不僅如此,Chairman可以隨時解除任何人的職務,除了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和監事(Member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因為董事和監事不是公司雇員,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因此我們常常看到一位弄砸了許多事情的CEO被罷免,卻依然保留董事職務;即使他沒有多少股份,仁慈的股東往往也會允許他在董事會繼續呆下去。 董事會不是一個行政機構,而是一個立法性質的委員會,這就決定了董事長和董事們之間沒有真正的上下級關系。一位強大的Chairman可能擁有真正的生殺大權,這種大權有時候來自他掌握的多數股份,有時候來自他的人脈資源,有時候來自他早年積累的威信,這時董事會不過是Chairman的傀儡而已,President和CEO也必須真正對他負責(不僅僅是名義上的負責)——比如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的李嘉誠,他們目前在公司都只保留了Chairman的職務,但對於行政事物他們一樣擁有最高的發言權。但大部分公司的Chairman只是一種榮譽性職務,就像英國女王一樣,擁有無比尊榮的地位,卻從來不說有分量的話。尤其是資產特別巨大、股權特別分散的公司,如通用汽車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等,各大股東及行政人員的關系非常復雜,Chairman只是一個德高望重、用來維持局面的「活人神」而已,除了召開董事會沒有任何權力(就連召開董事會都是應President或CEO的要求)。 喔,我也許說錯了——准確的說還是有一點權力的,那就是President或CEO太囂張,以至於大部分股東一致決定發動政變把他搞掉的時候,Chairman經常是政變的主腦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就發動過一次非常著名的宮廷政變,那是在20世紀初期,他是一家鐵礦公司的董事長,總裁是洛克菲勒家族之外的人,他與小洛克菲勒產生了嚴重的沖突,最後小洛克菲勒不得不召開一次特別股東大會來審議罷免總裁議案。當時小洛克菲勒掌握的股份只有四分之一,遠沒有到達左右大局的程度,但他出色地收羅了工人、行政管理者和小股東的心,最終以壓倒優勢罷免了桀驁不馴的總裁。不久前迪斯尼公司的CEO也是這樣下台的,對於一位資深經理人來說,被自己的董事長發動股東趕下台無疑是最悲慘的事情。 President這個詞誕生要比CEO早,范圍也比CEO狹窄。被稱做President的人,無論是總統、總裁還是大學校長、委員會主席,都是有一定權力和社會地位的人,但CEO卻可以隨便用在哪個行政負責人身上。看過《兄弟連》的人都記得,E連的戰士甚至把連長稱為「CEO」,連長的上級也稱呼他為「E連的CEO」。對於一個清潔工小組來說,組長就是CEO;對於一個極地探險隊來說,隊長就是CEO,這個詞沒有任何特權榮耀的成分,只代表著某個范圍內的最高執行權和與之相伴的義務。想想中國國內的總裁、總經理們爭先恐後拋棄President的稱謂,視CEO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實在讓人感到好笑——難道他們不知道美英的一個下級軍官、一個職工領班都可以叫做CEO嗎? 一般來說,在公司內部,President是掌握實權的人;在CEO這個稱謂沒有誕生之前,President幾乎是唯一掌握實權的人。一個公司的創始人經常同時給自己加上Chairman和President兩種頭銜,但現代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不是同一群人,再優秀的President往往也只佔有很少的股份,一個小股東是不應該成為Chairman的,就好象一個沒有王室血統的人即使再優秀也當不了國王。有時候大股東的力量太強大(比如摩根、杜邦這些大財團是許多公司的大股東),以至於President都成為了股東利益的代表,公司的行政實權就落到了其他行政人員手裡——比如執行委員會主席,副總裁,財務委員會主席等等,當然也包括CEO. President淪為大股東代表的例子,最典型的是1920年代早期的通用汽車公司,當時通用汽車創始人杜蘭特因為瘋狂買空股票而被一腳踢出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杜邦財團立即派遣了一位杜邦家族成員擔任通用汽車的President(注意不是Chairman,在通用汽車的歷史上Chairman一直是無足輕重的角色),直到赫赫有名的阿爾弗雷德?斯隆接任總裁為止。 事實上,西方的President在大部分時候與中國的總經理是一回事情。總經理可以翻譯成「President」,也可以翻譯成"General Manager",但後者在西方企業中不是一個常見的職位。但中國企業經常同時設立總裁和總經理,如果把總裁翻譯成President,總經理就應該翻譯成CEO.President和CEO在西方企業里經常合二為一(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當中),即我們所說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你稱呼他President或CEO都無所謂;你也可以在禮儀場合稱呼他為President(強調身份和地位),在工作場合稱呼他為CEO(強調執行權和責任)。 在少數情況下,董事長、總裁和CEO都是同一個人,我們稱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或「董事長兼總裁」(稱呼「董事長兼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實在是太恐怖了,沒有必要),這種兼職大部分由公司創始人擁有(如比爾?蓋茨),有時候也是因為公司的傳統習慣(如韋爾奇,按照通用電氣的傳統,他同時擔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而且不存在獨立的總裁職務)。 看到這里,大部分讀者恐怕會有點頭昏腦漲,連我自己都昏了頭——既然President和CEO的職權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且經常是同一個人,那麼為什麼要把這兩種職務分開呢?答案比較復雜:第一,因為某些大公司的行政事務過於繁重,一個人的精力無論如何不能處理,必須有兩個地位平等的最高執行官;有的時候,一家公司同時擁有兩個優秀的領導者,有必要為他們安排平等的地位,所以President和CEO就變成了兩個人。 第二,二戰結束之後,歐美大公司的執行權又發生了變化,演化為「重大執行權」和「日常執行權」兩塊,重大事件如大政方針、重大人事任命和比較大規模的投資等屬於「重大執行權」范疇,由CEO掌握;一般政策、一般人事任命和一般規模的投資等屬於「日常執行權」范疇,由President掌握。如果說CEO是總理,那麼President就是掌握日常工作的第一副總理,如果這兩個職位不屬於同一人,那麼CEO的地位稍微高一點。 我沒有調查CEO和President最早是什麼時候分開的,但最早的著名例子發生在1960年代的福特汽車公司。當時福特三世邀請號稱「藍血十傑」之首的麥克馬納曼擔任福特汽車的President,麥克馬納曼也成為了福特汽車歷史上第一位沒有福特家族血統的President.但是,福特三世並不想完全放棄行政權,因此他改稱自己為CEO,與麥克馬納曼形成了雙頭統治,這是現代企業歷史上CEO職務流行的開始。 從那以後,公司最高執行權掌握在兩個人手裡變的司空見慣,有時候CEO對總裁有很大的優勢,有時候又是總裁乾綱獨斷。1999年左右,比爾?蓋茨曾經任命一位新的微軟公司總裁,但自己仍然保留董事長兼CEO的職務;許多媒體報道說是蓋茨「辭去」總裁職務,但實際上蓋茨只是把微軟公司的總裁和CEO兩個職務清晰的分離開來,並把日常執行權授予總裁,這談不上什麼辭職可言。 Chairman, President and CEO,這三個詞的關系雖然錯綜復雜,但我們仍然可以把握它的精神實質。簡單的說,Chairman是股東利益在公司的最高代表,它不屬於公司雇員的范疇,President和CEO的權力都來源於他,只有他擁有召開董事會、罷免President和CEO等最高權力,但他從來不掌握行政權力。一位Chairman如果不兼任President或CEO,就僅僅是一個禮儀職務,一個德高望重的仲裁者,一般來說是某位大股東的代表。 President掌握著公司的日常行政權,既可以譯成總裁,又可以譯成總經理;President這個稱謂包含的榮耀和地位比CEO要高,因此經常用於禮儀場合。許多時候,President和CEO是同一個人,隨便你怎麼稱呼他;但在許多大公司里,President和CEO是兩個人,這時「總裁」和「首席執行官」才有嚴格的差異,有時候兩者地位平等,有時候CEO是總裁的上級(實際情況很復雜,必須一一分析)。 有時候President和Chairman一樣,也淪落為一種無足輕重的禮儀職位,但至今從沒有聽說過CEO變成一種禮儀職位——除了在中國。在中國,無數的經理人瘋狂地給自己加上CEO的冠冕,以為這就是跟世界接軌,就是擁有了最高的榮譽與地位;他們不知道,CEO這個詞在西方沒有任何榮譽與地位的暗示。
5、時代華納的CEO是誰
時代華納現任CEO是"Jeff Bewkes"(傑夫·比克斯)。
時代公司始建於1923年,創辦者是兩個大學生Henry Luce和Briton H ad den.最初他們發行一份新聞周刊,然後又創辦了有關生活、人物和體育等方面的其它雜志。作為雜志出版、新聞報道和圖片新聞的先驅,他們對整個20世紀新聞出版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華納兄弟公司同樣建於1923年,1927年因製作第一部長篇有聲電影《爵士歌手》而名勝大噪。華納公司的其 它經典影片還包括《卡薩布蘭卡》(1942年)和《無故反叛》(1957年)。 Turner廣播公司(TBS)則比前兩家創辦得晚的多。該公司1980年開辦24小時播出的優先新聞網 CN N,從而使電視新聞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從50年代開始,時代公司向廣播電視和有線電視網HBO和Cinemax公司投資,從而將自己向其他領域拓展 .1973年這家野心勃勃的出版界巨子甚至購下木材生產商Temple公司,准備向造紙業進軍,十年之後這項計劃終於 難逃厄運。 1972年華納公司更名為華納通訊公司,並最終成為音樂和有線電視業的主力軍。1990年,華納公司被時代公 司以140億美元收購,最終形成時代華納公司。 6年之後,Ted Turner同意以76億美元的價格售出TBS,TBS正式加入時代華納的大家庭,從而使 時代華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傳媒公司。 隨著Internet和「新媒體」技術的巨大沖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傳媒公司正被新的趨勢締造者美國在線吞並。時代華納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代號是TWX。公司的市值截止到2003年2月中是490億美元,當時每股價格大約為11.07美元。2000年1月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宣布合並之前兩家公司的總市值為2800億美元。 2002年末時代華納宣布公司虧損將近1000億美元。
6、大眾品牌任命新CEO
蓋世汽車訊 6月8日,大眾集團宣布,該公司將重新分配集團和大眾品牌的管理層職責。從2020年7月1日起,大眾品牌的CEO將由現任COO Ralf Brandst?tter擔任。此前,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曾同時擔任大眾集團和大眾品牌的CEO,在領導層改組之後,迪斯作為大眾集團的CEO,將能夠獲得更大的工作空間。在大眾集團管理委員會中,迪斯將繼續全面負責大眾汽車乘用車和大眾品牌集團。大眾指出,此次調整的目標,是希望在汽車行業轉型階段,將精力更多地放在集團和品牌的最高任務上。
( Ralf Brandst?tter; 圖片來源:大眾官網)
1968年9月8日,Ralf Brandst?tter出生於不倫瑞克。在大眾位於不倫瑞克的汽車工廠接受了培訓並學習了工業工程之後,他於1993年加入大眾汽車集團。在采購部門的多個國際項目中任職之後,他加入集團秘書處,擔任管理委員會助理。1998年,Brandst?tter開始負責底盤和動力系統部件的金屬原料采購工作,並且在2003年被任命為新車項目的項目經理。2005年,Brandst?tter前往西班牙擔任西雅特品牌采購負責人。2008年,他成為西雅特執行委員會成員,負責該品牌的采購業務。2010年,他被任命為集團外部采購業務負責人。2012年,他被任命為集團采購新產品發布負責人,2015年10月又被任命為大眾集團總代表。2015年12月,Brandst?tter被任命為大眾乘用車品牌管理委員會成員。2018年8月1日,他開始擔任大眾乘用車品牌COO。
就在同一天,大眾集團表示,負責集團零部件和采購的管理委員會成員Stefan Sommer將於6月30日離開委員會。2018年9月1日起,Sommer被任命為管理委員會成員。Sommer自己要求離開,並得到大眾集團的同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ceo是股東任命的嗎?
應該是董事會決定的
首席執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縮寫CEO)是在一個企業中負責日常經營管理的最高級管理人員,又稱作行政總裁(香港和東南亞的稱呼)或最高執行長(日本的稱呼)。在香港,大企業和大集團的CEO口頭上也被稱作「大班」,這是一個帶有褒義的尊稱,是企業掌舵人的意思。
嚴格來說,首席執行官是一個不恰當的稱呼,它英語Chief Executive Officer逐字逐句的生硬翻譯,行政總裁才是CEO最恰當的翻譯。但由於「首席執行官」這個名詞在中國內地已經廣泛傳開,人們已經慢慢習慣了這個不恰當的稱謂。
概括地說,CEO向公司的董事會負責,而且往往是董事會的成員之一。在公司或組織內部擁有最終的執行經營管理決策的權力。在較小的企業中首席執行官可能同時又是董事會主席和總裁,但在大企業中這些職務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擔任的,避免一個人在企業中扮演過大的角色、擁有過多的權力,同時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與公司的擁有人(即股東)之間發生利益沖突。
CEO的主要職責是:
一,對公司的一切重大經營運作事項進行決策,包括對財務、經營方向、業務范圍的增減等;
二,參與董事會的決策,執行董事會的決議;
三,主持公司的日常業務活動;
四,對外簽訂合同或處理業務;
五,任免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
六,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業務情況,提交年度報告。
CEO的其他職責還可以包括樹立、鞏固或變更企業文化,團隊建設等等。
CEO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企業領導人與職業經理人兩種身份的合一。 CEO制度實質上是將董事會的一些決策權過渡到經理手中。CEO最早起源與美國公司結構治理,近年來,中國一些企業紛紛實行首席執行官制度,出現了中國歷史上首批企業首席執行官(CEO)。企業首席執行官制度的出現是對傳統公司治理結構的新挑戰。根本上來說,公司的擁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就是CEO出現的原因。
CEO往往未必擁有公司的任何股權,但其決策權力非常大,可以對公司的經營管理作出重大決策。事實上,很多公司會用贈送股份或者贈送認股權證作為CEO報酬的一部分。因此,盡管CEO最初未必擁有股權,但很多CEO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會擁有公司股權,或者他/她在自願的情況下,會用自己賺取的薪金和獎金(花紅)來購買公司的股票。
設立CEO已成為國際上通行的一種公司治理方式。在世界500強企業中,絕大部分企業都設有這一職位。CEO在我國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一些網路公司中,在那裡,CEO往往是自封的,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也很少有人去研究這一稱謂對中國企業到底意味著什麼。後來,CEO一職在中國許多公司尤其是傳統大公司中陸續出現,例如,海爾的張瑞敏、春蘭的陶健幸、康佳的陳偉榮、長虹的倪潤峰相繼改稱CEO。據不完全統計,到2002年中國公司中自稱為CEO的就已達到1.2萬人。
企業CEO制度是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把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權交給最有能力去管理公司的人,這個人就是CEO,也就是首席執行官。有時候,擔任企業CEO的,可以是董事長或副董事長,也可以是總經理。
CEO領導下的執行班子,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主管(CFO, Chief Financial Officer)、人事部主管、營運主管(COO, Chief Operations Officer)、各部門經理、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等。
在國外,CEO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已建立並運轉成熟的基礎上出現的。1980年代以來,隨著跨國公司全球業務的拓展,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日漸繁忙。由於決策層和執行層之間存在的信息傳遞阻滯和溝通障礙,影響了經理層對企業重大決策的快速反應和執行能力,一些企業開始對傳統的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式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變革。CEO就是這種變革的產物之一。
8、這男的誰
鍾漢良
9、一個董事長(兼CEO)能夠任命下一任CEO嗎?需不需要什麼董事,股東大會的?
對於有限責任公司來說,一般只有股東會,沒有董事會,只設執行董事兼總裁(CEO);一般CEO需要公司股東會任命;如果公司除了股東會外還設有正常運營的董事會,則CEO應該有董事會作出決議任命,而不是董事長。
10、斯鉑涵為何被任命為歐萊雅中國區首席執行官?
5月4日),《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得到歐萊雅集團方面證實,歐萊雅德國分公司總經理費博瑞(Fabrice Megarbane),將繼斯鉑涵(Stéphane Rinderknech)之後,成為歐萊雅新一任中國首席執行官。
該項任命將於 2019年7月1日正式生效。而斯鉑涵將升任集團內其他重要職務,任命信息將於近期公布。 在2019年4月29日的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上,費博瑞和歐萊雅中國副總裁蘭珍珍一同出席並為獲獎女科學家頒獎,這也是費博瑞以歐萊雅新一任中國首席執行官頭銜在中國的首次公開亮相。
據了解,費博瑞為法國國立高等化工學院(簡稱ENSIC)化學工程學碩士,曾參加法國CEDEP(歐洲高管發展中心)的高級管理課程。據公開信息,在進入歐萊雅集團19年時間中,費博瑞於2003年-2007年任歐萊雅中東地區專業美發產品部總經理;2008年-2011年任歐萊雅黎巴嫩總經理;而就斯鉑涵的未來去向,歐萊雅中國表示,其將升任集團重要職務,此外並未透露更多信息。但有行業人士猜測,斯鉑涵的升遷或為集團總部高級職位。
2011年-2015年任歐萊雅非洲及中東地區大眾化妝品部總經理;2015-2019年初任歐萊雅德國總經理,在他任期中,德國於2015年排行集團全球第五大市場,業績逼近百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