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路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的優勢
(1)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之間的邊界,消解社群之間、產業之間的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壟斷。新媒體以它的開放、它的無處不在和不受約束地表達,改變了傳媒的秩序,改變了全球人類的生活方式。
(2)新媒體為觀眾帶來了更為豐富的收視選擇和多元化的信息服務,具有交互性的特點,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在新媒體時代,個性化的收視需求不必要再順從群體收視選擇,觀眾可以根據媒介形態的不同,選擇自己所喜愛的節目內容。觀眾從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傳播者,在內容選擇方面擁有了更大地自主權,並能通過雙向互動和交流,直接影響電視台的節目選擇和編排。
(3)新媒體具有跨時空的特點。網路電視為傳統電視頻道和新興電視業務開辟了通達觀眾的新途徑;當數字電視和網路電視技術應用到手機電視、車載移動電視和樓宇電視等新型媒介形態中後,觀眾的收視行為再也不用限制於室內。新媒體打破了空間限制,幫助媒體和廣告商鎖定傳統電視難以把握的年輕人和高收入群體。
(4)新媒體還具有大眾傳播的「小眾化」特點。
2、網路與新媒體概論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基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的巨大推動,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要求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專業 隨著網路與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的變革,推動著傳統新聞行業的深刻變革。定位於培養報紙、廣播、電視等專業知識的新聞傳播類傳統專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當今全媒體信息時代,媒體融合主要發生在傳統的媒體(電視、廣播、報紙)和新興媒體(網路電視、網路廣播、IPTV、手機電視)之間。在傳播形態上具體表現為:手機電視的發展迅速、網路電視、數字廣播、觸摸媒體等多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媒介悄然興起。與此同時,「新聞傳播」越來越泛化為「信息傳播」,基於手機終端的WAP網路越來越與傳統WEB網路並駕齊驅,總之網路越來越成為新聞及信息的生產、加工、傳播、創新、流通、消費的主要平台。
3、網路與新媒體是干什麼的?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基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的巨大推動,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要求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專業。該專業是對2011年開始招生的新媒體與信息網路專業進一步發展。2012年教育部開始組織該專業申報工作。2013年首次批復28所高校招生,2014年批復20所高校招生,2015年批復29所高校招生 ,2016年批復47所高校招生。該專業文理兼收,畢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該專業主要培養復合型人才,即要掌握新聞傳播學基本知識,又能熟練掌握網路新媒體信息傳播知識與實踐技能,能運用網路與新媒體進行信息采寫、策劃、傳播,善於綜合多種媒介手段進行整合傳播,兼具新媒體組織運營和管理能力。
本專業培養適應傳統媒體機構、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公司等團體組織急需的寬口徑、復合型信息傳播人才,能在新聞傳播技術方面從事設計、製作、網路技術等方面的傳播技術類工作。
目前,世界逐漸走向一個網路時代,網路產業也應運而生,各行各業逐漸將網路與實體產業相互融合。其中最常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就是傳媒類,如上網瀏覽新聞,看視頻娛樂等。網路與新媒體,簡單理解就是利用網路做新聞傳播。
中國西北地帶最早開設本專業在陝西西安,第一次全國新媒體產業論壇在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媒體大咖齊聚高新學院,這給全國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注入了強勁的活力,推進了整個西北地區新媒體教育產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再加上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有廣泛的教育經驗,善於培養高品質學科人才,注重產教融合,多年來在該專業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獲得了教育界師生的廣泛認可。
4、傳播學(網路傳播方向)和傳播學(網路與新媒體方向)的區別?
網路與新媒體方向比網路傳播方向的涉及面更廣,新媒體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桌面視窗、移動電視、數字電視、網路、觸摸媒體等。因此,涵蓋了網路傳播。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簡言之,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學科。傳播學又稱傳學、傳意學等。
新聞傳播學下屬的二級學科。
5、大家理解的網路與新媒體是什麼?如何准確理解網路與新媒體的相互關系?
網路廣義上指互聯網。
個人認為,你這里講的網路,應該是網路媒體。新聞媒體分為:央媒、官媒、網媒和自媒體。
網媒就是網路媒體,網路媒體不屬於國家機構的新聞媒體,它是第三方公司和個人站長建立的新聞媒體網站,而自媒體是企業、個人入駐自媒體平台形式的媒體資訊平台,受平台管理。
6、網路與新媒體需要作文寫得好嗎?
網路與新媒體需要作文寫得好嗎?
網路新媒體一般是對文筆有些要求的
1、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簡介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基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的巨大推動,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要求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專業。該專業是對2011年開始招生的新媒體與信息網路專業進一步發展。
2、網路與新媒體專業主要課程
新媒體技術導論、新媒體概論、視聽語言、數字攝像、多媒體信息編輯、數字視頻編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數字攝影、新媒體信息策劃、手機媒體研究、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傳播心理學、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新聞寫作、中外新聞史等。
3、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
本專業致力於培養能掌握網路與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能熟練運用網路與新媒體進行信息采寫、策劃、傳播,兼具新媒體組織運營和管理能力,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進取的創新精神的復合型、應用型傳媒人才。
4、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
通過系統學習畢業後能在各級黨政機關、部隊、院校、企業等從事網路新聞宣傳與媒介傳播優化等工作,在各級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及其網路平台、大中型網路媒體等從事媒介內容生產與媒介經營管理等工作。
7、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好嗎
網路是一個大的領域,一般默認叫著互聯網領域,在此領域內又包括很多個小分支,再針對不同的小分支會產生出很多個就業職位。
網路是大眾話的一個說話,新媒體一般是新目前在網路上新生出來的媒體運營專業或是新型運營方式;各有各的特色與方式,沒有說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的現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才會更明朗。
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他們就業是否好,前景如何:
一、行業
在不同的行業或是領域來說,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都是需要的。因為現在提倡線上線下同時運營,更好的擴展顧客的同時也為企業增加更多的訂單、宣傳等。
二、城市
對於不同的城市在網路職位、新媒體職位上的需求都會有所不同。在一般的城市可能會對於一般的網路運營需求量會更多一些,但對於新媒體專業來說在一二線城市職位需求會更寬泛一些。
三、人群
不同的人群對於網路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如果年輕人多的地方對於網路與自媒體的需求同等重要,但對於三線城市、鄉鎮類的城市只對於一般的網路運營會需求更多一些。
四、社會發展
網路與自媒體的發展都是依據社會發展而產生的,這個要看社會發展。在某一個時間段網路不受大眾接受,隨著社會進步很多人對於網路與新媒體創新上接受能力會越來越多,也會自行加入這些領域內。
四、創新
如果說前景,兩者都是有前景的。在網路上需要不定期的學習、關注、創新、改變等,跟隨網路發展前景是越來越寬泛的,也會聚積更多的財富資源。
在不同的城市、行業、人群內對於網路的需求不同,以及網路的新媒體也會慢慢轉換。新媒體它是互聯網創新的一個提升,它與網路沒有沖突,選擇哪一個都是不錯的。
8、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介紹
學互聯網技術不一定在本地呢 多看看專門的電腦學校
目前學計算機 還是挺不錯的好就業,計算機分很多專業如平面設計,UI設計,互聯網營銷,電競,動漫,都是非常好就業的專業哦,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有機會的話去電腦學校看看的 對比看哈好點咯
9、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發展規劃書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培養目標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現代化建設需要, 具備本專業的文化藝術修養,對中西方媒體藝術有較全面的認識;能將科技與藝術相結合,增強媒體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能在各種傳統媒體機構、黨政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從事記者、編輯、編導、策劃、攝像(影)、製作、網路與新媒體技術開發等傳播技術類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網路傳播概論、互聯網新聞實務、網頁設計、網站策劃、網站跟蹤、vb、flash、電子商務概論等;在學專業課程之前會學習,傳播學、新聞學、廣告、公共關系等課程。
就業前景和方向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很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也能從事與新媒體相關的網站策劃、網路推廣以及網站建設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廣播電台、電視台從事記者、編輯、以及各類節目的策劃、編導、節目製作等工作;還可以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行業從事商業開發、活動創意、媒體策劃等工作;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稿寫作、視頻節目策劃、編導、製作工作和整合營銷、媒體公關等工作。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就業走向介紹
1、從事新聞出版行業書刊、雜志、報紙的數字化出版與傳播工作
2、.從事媒介傳播公司的媒體內容管理、策劃、受眾與媒介策略分析工作
3、.從事新媒體、網路與電子商務企業信息的採集、組織與印製工作
4、.從事政府機構、大中型企業的媒體策劃與傳播工作
5、.從事媒介教育與科研機構的新媒體研究工作
專業點評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
開設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院校(部分)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河北傳媒學院、廣西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合肥師范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師范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西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誕生背景
1、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傳統媒介的生存格局,傳統媒體逐漸向新媒體方向轉型,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搶手貨」。
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媒體的生產方式和生存形態,報紙逐漸向網路版、手機版轉型,甚至出現了「報紙消亡」的趨勢,廣播、電視也不再固守在傳統的頻率和頻道內,而是開創了網路廣播、網路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和製作已經完全進入了網路時代,由媒體技術帶動的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媒介的每一根神經,網路逐漸成為採集、傳播和消費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融合傳統媒體的先進成分同時用現代傳播技術推動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和傳播哲學,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時代新寵。
2、新媒體傳播人才是信息時代各級機關的緊缺人才,市場缺口很大。
信息也是生產力,信息傳播是任何機關維持正常運轉,建構政府形象、擴大自身知名度,拓展業務范圍的關鍵策略。原有的宣傳部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信息傳播的需要,宣傳部靠原有的瞞、騙、堵、壓不僅沒有封鎖信息,相反影響了本單位的社會形象。但是現有的宣傳、公關機關大多是停留在傳統媒體的觀念里,缺少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技術的新媒體人才。由於高校專業設置與經濟發展、市場變化的不同步,導致了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滯後。現在開設新媒體專業是根據人才市場結構調整的明智之舉。
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深入推動,綜合信息的准確、快速、全面傳播在公司中的經濟價值體現得日益突出,對綜合信息人才的需求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新媒體人才已成為公司企業的「生產要素」,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廣告和宣傳,而是涉及到對公司產品、服務、消費人群的組織結構、社會環境等綜合要素的考量,利用現代傳播技術,調查、分析、研究,為公司的未來提出科學規劃已成為公司企業競爭的「無形資產」。
4、高等學校傳統的新聞傳播學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社會發展的新需求,調整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培養模式已是大勢所趨。
中國的新聞傳播學教育起步較晚,培養方式參差不齊,跟風、模仿、粗放型的多,創新、有特色、集約型的少,導致了我國新聞傳播學人才人培養模式和格局的嚴重失衡,特別是一些中等規模高校「組裝型」的培養模式,導致了新聞傳播人才的「拔苗助長」式生產,在滿足當時新聞傳播人才需求的同時也為新聞傳播學人才的深入發展埋下了隱患。如何調整和整合原有新聞傳播專業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使學校培養的新聞傳播學人才能夠適應和滿足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高校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新聞傳播學是這種變化最為顯著的學科之一。新媒體傳播學,盡管在大的方向上依然屬於新聞傳播學的范疇,但是其學科設置的主要框架、培養人才的方式、課程包含的新技術成分,與以往相比卻大相徑庭。新媒體傳播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