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雪景短視頻

雪景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0-08-10 18:11:35

1、去雲南旅遊哪些景點必去?

2、《送元二使安西》的詩意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賞析
渭城朝雨裛輕塵[1],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2]。
賞析
安西,安西都護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庫車縣。
本詩為贈別而作,後由樂人譜曲.其曲名為《陽關》,又名《渭城》;作為送別曲,流傳很廣。
我們這個民族自古重離別。歷代留下來的贈別送行的詩文多得不可勝計。南朝江淹專門寫了一篇《別賦》,賦的一開頭就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送別曲也很多,漢橫吹曲有《折楊柳》、《小折楊柳》,相和大麴有《折楊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節折楊柳》等。
詩開頭「渭城」一語點出詩人餞別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個所在,是餞別的具體地點。並說這是一個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陣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為春雨,這種寫法叫做互文見義。這可以使語言更精煉。
寫離情別緒。詩人筆下的景物也往往成為有情之物。代人傷心,為人垂淚。本詩寫春朝兩,下「襄輕塵」三字,表明兩不大,只是沾濕了地皮。接著又說,環繞客舍四周剛剛放葉的柳樹。經春雨洗過,益發顯得青翠嫩綠。這里描繪的是一個空氣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種寫法。似與「送行」的氣氛不十分諧調。然而。詩人心甲已先裝著一個「別」字。雖有良辰勝景。也無心流連。別意正是以潛意識的形式籠罩景物、環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觀情感在一篇抒情詩中的決定性作用。
其中的關鍵詞語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習俗。漢代長安城東郊有一條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橋名「灞橋」,人們在這座橋上送別親友,要折下橋頭的柳枝送給行人,這就是所謂折柳贈別。從漢魏到隋唐,這一習俗相沿下來。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離別之意。這種不同的心理反應,是長期文化積淀的結果。因此,作為文化標志的一事一物寫入詩中,就使詩具有十分豐厚的情感意蘊。「柳色新」三字在詩中有雙重含義:既是寫時令節候,也是離情別緒的心理映現。「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後二句的關節。
後二句直接寫離別之情,全部感情都傾注在一杯「酒」中。此時主客彼此可能有許多話要說,由於離別在即,心情復雜,卻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因而,飲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離別飲酒,自不同於久別重逢那樣的痛快酣暢,總不免有些苦澀的味道。但是這一斟一酌,情意卻格外重。詩中「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即寫出了主客依依惜別的心情。兩人對飲,一杯又一杯,主人總覺得似未盡意,總是勸客人再飲一杯。這類常情寫在此處,讀來特別朴實深厚,緊相呼應的第四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使這杯酒具有極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腸。唐代由於國力強盛,對外的交流往來也空前頻繁,因此經常有人「西出陽關」,或出使,或經商。出陽關向西,面對異域山川,風俗不同,語言有別,而且要涉足杳無人煙的大漠,所以將出陽關的入,內心無限凄涼。前來送客的親友自然也懷有同樣的心情。本詩中的元二的心情,當不勝故國他分之感。此時的故人之情,較之尋常情況下,彌足珍貴。「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可謂筆力千鈞。
白居易《對酒》詩:「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雲:「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可見此詩打動人心的力量。正因為這首詩說出每個出關、送行人的內心感情,得到許多人的強烈共鳴,成為廣泛傳唱的出塞曲。
注釋
[1]裛(yi意):沾濕。
[2]陽關: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因處玉門關之南而得名。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思是什麼呢?

4、關於雪景的詩句有哪些?

5、18*第一場雪

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後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

4.領悟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進行語言積累和表達方法的領悟。

2.體會作者借描寫雪景所表達的預見到來年小麥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句。

(1)俗語說,「瑞雪兆豐年」。這並不是迷信,有著充分的科學根據。

(2)有經驗的老農把雪比作是「麥子的棉被」,冬天「棉被」蓋得越厚,春天麥子就長得越好。所以又有這樣一句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3)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作者是怎樣在描述瑞雪的過程中透露自己內心的喜悅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

2.按照要求預習課文。

3.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見過雪嗎?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說說自己的經歷。

2.播放「下雪」視頻和「雪景」視頻,談談感受。

3.談話:一場大雪後,往往給人們帶來欣喜和快樂。我們今天學習課文《第一場雪》,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入冬的第一場雪,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的。

4.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二、預習課文

1.學習生字新詞。

2.認真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這第一場雪的,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

3.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多讀讀,可以在旁邊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4.質疑。

三、檢查預習完成情況

1.交流預習後的初步感受。

2.讀過課文,說一說膠東半島的第一場大雪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對作者所說的「瑞雪兆豐年」你又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四、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按你的想法,如果要寫「第一場雪」應抓住哪些特點寫?作者寫「第一場雪」抓住了哪些特點來寫的?與你的想法有哪些相同和哪些不同?

小結:因為是「第一場雪」,所以作者抓天氣驟然變冷這個特點來寫;又寫雪前、雪中、雪後的情景,並對第一場雪進行了聯想議論。

2.讀通課文,理清脈絡。按「下雪前」「雪中」「雪後」「聯想」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下雪前的天氣變化。

第二段(3)下雪時的景色。

第三段(4、5)雪後的景象。

第四段(6、7)作者的聯想。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思考課後練習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後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

2.領悟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分段朗讀課文。

二、教師點撥、突破難點,學習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大家思考:這一段的兩個小節,各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2.分小組議論。(雪大、雪景美、人歡樂)

(1)雪後的景色是怎樣的?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2)出示課文插圖,結合課文內容想像第一場雪後的壯麗景象,學生可邊看圖邊說。

3.課文怎樣寫孩子們歡樂的心情?「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枝上的積雪震落下來了。」這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目的是什麼?

4.朗讀課文,讀出喜愛之情。

過渡:其它幾段又寫的是什麼呢?學習其餘幾個段落。

三、學習第一段

1.朗讀第一段,找出表示時間和天氣變化的語句,並在書中勾畫出來。

2.全班交流。

3.朗讀第一段。

四、學習第二段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下雪時作者怎樣按先後順序記敘了下雪的過程?先找出表示先後的詞,再找出相應的下雪情景。

2.用對讀的形式進行交流。

3.小結: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寫得很細致,不僅寫了樣子——「鵝毛般的雪花」,顏色——「地上白了」;而且寫了聲音——「籟籟地不斷往下落」,偶爾壓斷枯枝,咯吱一聲響」。所以這段寫得有序、有色、有形、有聲。

五、學習第四段

1.齊讀這一段,畫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你怎樣理解 「瑞雪兆豐年」的?它的科學根據是什麼?

3.作者由第一場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六、總結

1.朗讀全文。

2.你認為這篇課文哪部分寫得好?好在哪裡?

3.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

2.抄寫你覺得寫得好的語句。

3.收集有關資料,結合課文內容,試寫一篇說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雪後景色的美麗及作者的聯想,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教學過程中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引導學生重點學習課文第三段在描寫放晴後的雪景時,情景交融,字字句句流露出喜悅之情。在課堂上師生的互動中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把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內容認真閱讀,加深對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學設計還注意了媒體的使用,注重學生的感受。

6、蘇軾被貶至黃州的故事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台)。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 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了《 赤壁賦》、《 後赤壁賦》和《 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

(6)雪景短視頻擴展資料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

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局限於新政,也未局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

在他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美動人,又饒有趣味,是名副其實的理趣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一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蘇軾的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

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後雨》、《慈湖夾阻風》等。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

7、為什麼叫聖誕節呢

8、請告訴我《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思

9、中國移動怎麼查詢別人的手機話費余額

中國移動查詢別人的手機話費余額方法;以安卓手機操作為例:


1、首先登錄10086手機app,點擊右上角【我的】菜單;



2、進入【我的】菜單後,點擊【親密好友】功能菜單;



3、選擇【通過通訊錄添加】或者【通過手機號碼添加】功能,輸入對方的電話;



4、選擇通訊錄導入,添加好友的電話和親密昵稱;



5、添加成功後,等待對方回復確認(需要對方以簡訊形式進行確認);



6、好友確認通過後,就可以查看對方的話費余額情況了。


與雪景短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