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采訪

新媒體采訪

發布時間:2020-08-10 10:02:04

1、我們是廣電的新媒體公司,經常要出去做直播或者錄播的采訪,攜帶攝像機很麻煩,請問有沒有輕便的方案?

現在一些媒體公司都在用手機進行直播和錄播了,比如網易新浪這些,我有新浪家居的朋友,她們原來直播都是用攝像機的,後來有一些手機直播推流助手APP出現,就改用手機了,新浪用的是易-live,比攝像機方便很多。

2、怎麼聯系記者采訪?那些被記者采訪的人都是怎麼做到的?

我手指頭骨折了找老師和公司不處理怎麼,我一個人在工地上等了好長時間就是沒有他們的回答,黑心的老闆我們農民工傷找他們處理還不處理你,我們農民工不是人嗎,我求職者

3、記者利用新媒體發現新聞的事例誰有嗎?

很多啊,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為記者帶來了大量的素材,而記者現在也必須有全媒體的職業素養。類似上海黃浦江死豬事件,重慶雷政富事件,都是微博先爆出來,記者去采訪的。

4、基於新聞采訪有哪些特徵

新聞特點:公開性、真實性、針對性、時效性、准確性、顯著性、接近性、開放性、廣泛性、變動性。

新聞 ,是指報紙、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等媒體經常使用的記錄與傳播信息的 [2]  一種文體。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

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除了發表於報刊、廣播、互聯網、電視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屬於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有的將速寫納入特寫之列)等等;

狹義上: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以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附近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事實,使一定人群了解。新聞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後二者是輔助部分。寫法以敘述為主兼或有議論、描寫、評論等。新聞是包含海量資訊的新聞服務平台,真實反映每時每刻的重要事件。

(4)新媒體采訪擴展資料

新聞傳播按介質可分為:電視、廣播、報紙、雜志,互聯網廣告媒體、移動互聯網媒體等幾大類。

1、電視傳播機構:中央電視台、地方電視台、娛樂、廣告媒體,如湖南衛視等;

2、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地方電台,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3、報紙:中國人民日報、南方都市報;

4、雜志:人物類《環球人物》、學術類《新聞傳播》、時事類《新周刊》等;

5、互聯網廣告媒體:騰訊新聞、導向新聞、新華網、人民網、百度新聞、新浪新聞、挪意時報、鳳凰資訊、中國新聞網 、網易新聞、紅網、新廣網等;

6、移動互聯網媒體:微博、微信屬新媒體,是智能移動終端發展的產物。

5、網易新聞等互聯網新媒體是不是沒有采訪權?

網易只是一個平台的,沒有采訪權的喲,他們只是把網上的新聞採集到他們的平台

6、新媒體環境下中國主流媒體如何開展新聞改革

首先,發揮傳統優勢,深化拓展挖掘信息。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泛濫又稀缺,稀缺是因為垃圾信息太多造成受眾難以捕捉有用信息,傳統媒體應該深化在深度報道,線索挖掘(例如微博爆料,記者取證采訪),信息求證上的優勢。除此之外,傳統媒體要細分受眾,為特定群體受眾提供高質量的細分信息。
其次,積極融入新媒體,傳統媒體在渠道拓展上不存在任何問題,報紙做電子報,電視做網路電視,數字電視,廣播也可以上網,拓寬形式,做好渠道,傳統媒體一樣可以成為復合媒體。
最後,發揮新媒體與全媒體的集合品牌優勢,增強媒體品牌影響力和公信力,爭取做成綜合性全媒體運營的大型權威媒體,為社會提供正確的議程設置和合理健康的輿論導向。
以上三大點來自揚子晚報主編講話,內容是個人理解。

7、人們常說的新媒體指的是哪些?有些什麼特點

新媒體種類很多,主要有
門戶網站、電子郵箱、搜索引擎、虛擬社區、網路游戲、博客、維客、播客、手機簡訊、
手機電視、網路電視、數字電視、手機報、網路雜志等等。
它們之中有的屬於新的媒體形態、有的屬於新的媒體軟體、新的媒體硬體和新的媒體服務方式。

傳播方面有什麼特徵?
1.全時傳播。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有四個發展階段:定時、即時、實時、全時,全時傳播指的是信息隨時可以進行發布。

2.全域傳播。地域和空間限制越來越少,只需要設備和傳輸信號,就可以發布信息。

3.全民傳播。傳播不再是機構、媒體單位的事情,每一位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誰都可能是記者、編輯。

4.全速傳播。傳播速度比舊媒體快,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

5.全媒體傳播。傳播信息不單是文字或者圖片,還附有音頻、視頻等多觸覺通道。

6.全渠道傳播。客戶端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簡訊等都可以進行信息發布。

7.全互動傳播。新聞的線索搜集、采訪、發行等一系列活動,所有用戶都有機會參與進去,並且在事後可以發表評論。

8.去中心化傳播。不存在類似於「頭版頭條」這樣的狀況,不同受眾可以選擇出很多主題進行討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新媒體使新聞多元化。

9.去議程設置傳播。信息傳播不再是比較固定的用詞模式,不同的消息發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語言的習慣進行傳播。

10.自凈化傳播。雖然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會有相關人員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誤會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8、新媒體(如微博)對於新聞采訪的影響??????

主要影響有:新聞來源、采訪途徑、真實性等方面的影響

與新媒體采訪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