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記者新媒體融合

記者新媒體融合

發布時間:2021-02-25 21:22:24

1、如何當好媒體融合時代的全媒體記者

一是必須以先進技術創新為支撐,緊盯技術前沿,瞄準發展趨勢,不斷以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
從傳播技術角度看,媒體的發展總是與技術的創新緊密聯系在一起。新興媒體誕生和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網路技術和信息內容相互結合與發展的過程。技術與內容互為支撐、相互融合,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共同構成核心競爭力。傳統媒體要生存發展,必須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趨勢,積極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推進新聞生產,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超越,利用微博微信技術拓寬社會化傳播渠道,把當今可用的技術都囊括到我們視野中來,進入到我們的項目設計,把長期積累起來的內容生產優勢、傳播公信力優勢與新興媒體的數字技術、多媒體傳播、多元交互等技術優勢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二是必須以內容建設為根本,進一步增強媒體信息內容的核心競爭力。
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內容永遠是根本,是決定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在強調技術引領和驅動的同時,要始終把內容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要在品質上追求專業權威。傳統媒體在信息採集核實、分析解讀等方面,有著新興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必須最大限度地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延伸和拓展到新興媒體。要在傳播上注重快捷精簡,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得先機。要在服務上注重分眾化互動化,認真研究用戶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生產特色信息產品,點對點推送到用戶手中,做到量身定做、精準傳播,提高新聞宣傳的實效性。同時,加強媒體與用戶間的互動交流,吸引用戶提供新聞線索、報道素材和意見建議,提高用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在互動中參與,在參與中傳播。要在展示上實現多媒體化,以多樣化的展示、多介質的推送,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使我們的新聞報道動起來、活起來。
三是必須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為融合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2、媒體人如何適應媒體融合

鑒於互聯網本身的特殊性,技術和內容更新之迅速,意味著對新興領域產生問題的監管和引導理念需要時常更新,媒體網路平台維護也需要更彈性、更與時俱進的手段。媒體需要在網路上通過內容傳播發揮價值觀引導功能。

如今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取得主動權的傳統媒體具有一個共性,那便是在內容上保持提供持續穩定的高質量內容,在技術上實現了不斷更新與完善,推出的新聞作品和產品符合新媒體傳播規律。傳統媒體通過在內容和技術上的「雙管齊下」力爭佔領高地,甚至能夠「彎道超車」,獲取更多優勢。同時,不能忽視的是,對處於轉型期的媒體來說,在新技術和新觀念的融合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形式同質化。媒體融合不是直接把報紙內容照搬到網路上,佔領新媒體發展高地也不意味著一定要研發媒體客戶端。

二是缺乏運營意識。傳統媒體時代,記者和編輯完成一篇報道後,任務就完成了。但在今天,一篇優質的新聞報道完成後發布到網上,對新聞從業者來說只是一個開始。

三是因循守舊,依賴慣性在日常工作中尋找普適性的規律。

缺乏差異化發展路徑、社交平台上發聲缺席,跟用戶的互動頻率不夠高,運營范圍狹窄、慣性思維都是媒體在融合轉型的深化階段需要警惕的問題。

新傳播技術的發展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新聞從業者需要不斷調整與跟進。在具備媒體專業化技能的同時,更應通過新媒體思維與網路思維方式進行新聞報道。優質內容和產品運營的思維相結合,才能在融合轉型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實現媒體內容傳播與用戶需求的良性對接,發揮媒體的社會引導職能有利於積累更高的公信力和話語權。

3、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從六個方面融合:

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融合發展根基。

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分別介紹:

(一)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雖然新媒體發展迅猛,但從宣傳的實際情況看,傳統媒體不可能被新媒體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傳統媒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形成品牌優勢,以達到引領帶動新媒體發展,促使傳統媒體影響力輻射新媒體的目的。

一是變革觀念,強化互聯網思維,學會運用網路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媒體,不斷適應新媒體平等交流、互動傳播的特點,樹立用戶觀念,改變過去媒體單向傳播、用戶被動接受的方式,更加註重用戶體驗。

二是傳統媒體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用戶參與熱情高漲的輿情特點,深入掌握重大新聞事件的各種輿論傾向,拓寬視角,擴大自身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做大做強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從而提高新媒體在用戶心中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觀念轉變,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動作為,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

首先,宣傳部門要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新媒體。加強對新媒體的正確引導不僅是一項重大的研究課題,也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務,各級宣傳部門應該高度重視,要通過教育培訓引導幹部科學認識和正確對待新媒體,促使幹部通過親身體驗了解互聯網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加強網路輿論引導,凝聚社會共識,不斷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傳統媒體要轉換思維,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各級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要善於學習和借鑒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經驗,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長期規劃,逐步實現媒介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傳統媒體要善於分析和運用互聯網模式,不斷提升新媒體的影響力,通過融合發展創品牌、出精品、促發展。

第一,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快網站建設,整合媒體資源,彌補傳統媒體內容不易保存、檢索不便等缺點,不斷推動媒介內容向網路延伸。

第二,加強內容建設。一是堅持內容為王,發揮專業采編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以權威報道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以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二是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佔先機;三是塑造融合新聞,在「全」「深」「廣」上狠下工夫,以傳統媒體的內容為核心,通過跨媒體聯動推助優勢互補,通過專題策劃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新聞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題血肉豐滿,更富感染力和滲透力。

第三,立足大數據運用,創新采編流程。各級新聞媒體應致力於建立統一指揮調度、高效整合採編資源、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應多介質新聞生產的新型多功能一體化采編平台,實現新聞一次採集、新聞產品多種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體數據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輻射縣區的基礎性海量信息資源池,集數據存儲、整合、備份為一體,實現數據共享。

第四,要重視在服務和互動上出特色。優化信息服務,強化用戶理念,注重分析用戶特點,准確把握用戶個性化需求,以用戶為中心明確網站定位,將政策宣傳與用戶需求有機結合,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新媒體的「快」和「准」,在即時視頻播報上求實效。與時俱進,把握媒體發展脈搏,積極主動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賬號,有條件時打造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發布平台,不斷擴大新媒體影響力。

第五,凸顯個性促發展,打造新媒體品牌效應。各級媒體要在網頁設計、圖文製作、內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顯媒體氣質,增強競爭力。

最後,增強用戶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進一步加大各級新聞網站宣傳力度,通過開展網上投票和有獎問答等形式,引導用戶積極參與互動、發表評論,不斷提高網站活躍度。只有既滿足用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又提高用戶的參與和貢獻,才能促使網站贏得良好口碑,從而聚集人氣,不斷提高廣大用戶對本地網站的關注度。


(三)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需要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不斷加大技術投入。一是積極利用新技術,充分發揮4G等新一代網路的技術優勢,提高信息傳輸效率,發展網路視聽服務,將優質內容推送到互聯網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屏幕多終端,推動社交平台與新聞傳播平台對接,廣泛吸引用戶,不斷提升影響力;二是不斷探索新應用,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和手機報等應用,借力微博、微信等傳播平台,建設公共賬號,搶占輿論高地,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三是加強信息傳播技術應用研發,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和互動化趨勢,努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發展根基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復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通過業務培訓和參觀學習,提高編采人員綜合素質,盡快建立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並且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科技手段的多媒體記者隊伍;二是要大力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適當提高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為新媒體的發展儲備人才力量;三是重構新聞采編生產流程,升級采編系統,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多媒體采編平台,加大新興媒體內容生產、技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結構、統一調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提升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探索媒體融合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


(五)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利用好新技術,推進新媒體產業化發展,不僅需要廣大運營商和主流媒體發揮好主體作用,也需要各有關部門主動跟進、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支持新媒體的健康發展。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適時出台支持媒體融合發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網站,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要不斷拓寬新媒體發展的資金渠道,提高新聞采編人員和技術人員待遇,完善技術設備,吸引人才主動投身新媒體建設。一是加大政府資金扶持,為新媒體平穩有序發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體要通過提高點擊率吸引廣告商,加大新媒體廣告的投放比例。要改變以往集中轟炸式的廣告宣傳與投放模式,轉而建立在實證數據採集分析基礎上的精準投放。與傳統的廣告更注重內容、創意、覆蓋面相比,新媒體廣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標用戶到達率。通過廣告贊助等形式籌集資金,是當前維持新媒體運營的主要渠道。


(六)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把正確導向貫穿到融合發展的各個環節。要完善媒體管理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法規,認真研究新媒體管理的科學方法,嚴格規范傳播行為,加快實現管理方式上的創新。一是加大網路監管支持力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互聯網管理納入各部門年度考核指標,將網路知識作為公務員培訓的必修內容。同時,以政府購買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專業人才參與互聯網管理,擴大網評員隊伍,營造積極向上的網路環境。二是改進網路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公開監看、數據分析、技術偵察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時掌握網路狀態,獲取網路情報信息。

4、如何推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

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

5、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之路該如何走好

前幾篇關於新媒體發展趨勢以及自媒體價值的文章收到了許多朋友們的關注和探討,我非常的欣慰,作為加入新媒體領域的一個傳統媒體人,我可能有更多感慨,從傳統媒體再到如今的新媒體時代,傳播的模式和媒體格局與形態的發展都發生了重要變化,這兩種方式都各自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而隨著如今很多傳統媒體也在轉型,更加貼近互聯網,貼近年輕人,從而也緊緊抓住了新的媒體發展機遇,今天,我是想聊聊關於社會化媒體平台與公關之間的關系和變化。

從本質上來說,大多數人都會明白社交媒體已經顯著了公共關系這一門學科,也許你在公關領域已經有了非常資深的經驗和更直接、更數字化、更主觀的認知,也許你已經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學術環境中,非常深入地了解並學習了公共關系這一門學問,或許,你也和我一樣,親身見證了人們在消費的內容和互動形式的不可思議的轉變。社會化媒體唯一的不變就是永遠都在變,所以,不管你曾經的認知或者經驗如何,或者你在公關領域中的特長如何,相信如今社會化媒體平台的發展已經改變了你在公共關系中的做法。

在社會化媒體領域有本書我一直非常喜歡,是由李·夏琳(Charlene Li)和喬希·貝諾夫(Josh Bernoff)出版的《Marketing in the Groundswell》,我最欣賞這本書的是他們如何更貼近社交媒體技術,不是談論某些特定的平台進行分析,而是從用戶的角度談論最有價值的分析和建議,這一思想的價值是屬於戰略級別的,對於我而言是很有價值和幫助,例如廣泛性是公關學科的一個方面,而我恰恰對社交媒體的廣泛性充滿興趣,接下來讓我嘗試著來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吧。- 我怎麼才能運用好使用社交媒體?

- 我怎樣才能讓我的客戶和用戶更好的使用社交媒體呢?

- 我怎樣才能運用社交媒體來激勵人們?

- 我怎樣才能幫助更多人喜歡並熱愛使用社交媒體?

1. 與PR完全融合

社交媒體並不能取代傳媒,但社會化媒體在公共關系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傳統媒體雖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可以與社交媒體相結合,它必然會更強大,傳統的公關和社交的結合不僅僅是一個形式方面的討論,根據唐界傳媒的統計,幾乎所有公關部門90%都負責他們公司的社會媒體。

我們的企業該如何利用這個更有價值、更直接而又更容易管控公關信息?密切學習並掌握最新的社交媒體技術,或者可以通過顧問咨詢向一些在公關和新媒體領域有著突出經驗的比如Interpublic、上海的唐界傳媒或者Cordiant了解更多有價值的經驗,當然,你也可以現在就讓你的團隊保持快速學習能力,培養善於通過數據分析和結合傳統的戰術,來更有效的傳遞你的公關信息。

2. 與我們的用戶互動完成公關信息

在我們為企業客戶進行媒體規劃的時候,一直都在強調用戶、用戶、用戶,我們所做的一切,包括產品的改進、用戶體驗的加強、建立社會化媒體渠道和新媒體公關,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吸引並讓用戶滿意,比如優酷、新浪微博,天涯社區、Facebook,博客和這些視頻或者論壇,都是或者融入了典型的社會媒體平台,它鼓勵用戶共同創建消息,顯然對於這部分由用戶自主創建的內容你是沒有能力去控制的(即使有,也是非常有限)。對於公關專業人士的關鍵就是如何更好地參與並和你的用戶共同創建完成公關信息。那麼如何做,該如何利用社會化媒體平台掌控公關信息?我建議有兩點,第一,在優質平台創建你的企業社交媒體賬號,這一點不可或缺,切不可以因為擔心信息無法掌控而迴避,第二,可以通過更高級的輿情監測工具來管控由用戶創建的社交消息,以便公關部門可以及時介入處理。

3. 保持監測

如果是一套呼叫中心,打進電話里正在排隊的人也許有超過50個人,但這個只有你知道,如果你發微博,它是公開的,甚至它有可能成為熱門並被獲得更高的展示,我相信很多公司都知道這一點,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社交媒體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你可能再也不像十幾年前那樣,隨便發布廣告就立刻可以獲得客戶的關注以及購買。所以,唐界傳媒建議正在負責企業社會媒體營銷以及公關負責人可以通過制定協同工作機制,基於24小時監測工具來對社交媒體保持時刻分析,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相應。

4. 善用社交媒體小工具進行用戶分析

社交媒體的運營,離不開敏銳的觀察和分析,尤其是對熱點的敏銳度,我們作為社交媒體的運營者,或者公關負責人,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工具來完成用戶某些特定行為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制定社交媒體方案和公關活動。

5. 建立和意見領袖的良好合作

社交媒體信息巨大,每一秒都會產生眾多信息,而如何讓你的用戶快速記住你或者你的品牌和服務,這就必須要提到意見領袖了,新媒體時代創造了意見領袖一個新的群體,他們是用戶中的核心人物,在社交媒體平台有著主導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所以,多和意見領袖保持良好關系,因為他們的觀點和評價往往很容易影響到更多人。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互聯網越來越重要,經過唐界傳媒對社會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的縱向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正在逐漸下降,人們已經慢慢習慣了通過更多渠道獲得新的信息,比如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的代表,那麼,如果可以更好地利用這個社交媒體來管理和優化公關,必然是企業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這篇文章我主要是希望討論社會化媒體如何影響著公關的應用和實施,也希望可以給更多社交媒體從業者或者公關人一些思路和建議。

6、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怎麼建設

 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面對新的形勢,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在感到危機與緊迫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在當前這個大背景下,如何積極勇敢地進行轉型,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媒體應對挑戰、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面對融合新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

7、如何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融合

下面引用湖州廣播電視台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面對新的形勢,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在感到危機與緊迫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在當前這個大背景下,如何積極勇敢地進行轉型,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媒體應對挑戰、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面對融合新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

8、融媒體時代怎麼做記者

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不斷融合的趨勢下,記者在采訪報道重大會議和事件時應當有哪些新思路,需要學習哪些新技能,這不僅是兩會報道引發的思考,更是每個新聞從業人員面對未來多變的媒體生態應當考慮的問題。
高科技運用在報道中,是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科技轉化」最生動的註解。此前有專家提出用融媒體代替全媒體的概念,即除了包含媒體要「全」的意思外,「融媒體」還注重各個介質之間的「融」,即打通介質、平台,再造新聞生產與傳播各個環節的流程,熟稔各類采編技能等。文字記者用相機、手機拍照後,即時發送至微博、微信、網站,並綜合運用小視頻、秒拍等載體,可以第一時間傳播多媒體信息,這在兩會上運用得比較充分,這也是新聞媒體在拼搶新聞中值得思考與提升的重要一環。

9、新聞記者怎樣適應媒體融合打造新媒體的需要

?

10、自媒體、新媒體、融媒體的區別是什麼?

一、概念不同

1、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

2、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

3、「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

二、內容不同

1、新媒體包括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手機網路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2、自媒體平台包括:百度貼吧、博客、微博、微信等網路平台。

3、融媒體對外是一個單位,一個聲音,一個價格。廣播、電視、網路同時變為共同為一個項目活動服務的三種形式、手段和方法,價格上也會比任何一個單媒體要高得多,客戶對這種活動的認可度也大大提高。

三、意義不同

1、新媒體的發展將是未來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單一形式的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而新媒體是集傳統意義的媒體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創意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加工以及新的詮釋的一種新的媒體概念。

2、自媒體通過「六度理論」和病毒式的傳播,將信息的傳遞速度和規模無限的放大,如果網站的品牌和商品是正向的,讓用戶使用後心理價值感受超過其預期值,則通過用戶自媒體的影響,自動會形成產品的口碑,有形的助推企業價值。

3、融媒體:理念的創新,除了擴展對媒介既有的狹義理解之外,還意味著對傳統媒介產業鏈的新認識。媒介的產業鏈不再僅局限於新聞生產、交換、消費等環節中,產業鏈的線條也會因新媒體的加入而有新的變化。

(10)記者新媒體融合擴展資料:

1、自媒體的發展趨勢:

自媒體向傳統媒體發出挑戰。以播客為新興形式的自媒體使得原來處於新聞製造邊緣的受眾成為新聞信息傳播的中堅力量,傳統媒體受到自媒體的挑戰。

2、新媒體的教育影響:

現實交往世界因為主體性意識的壓迫,已然走向價值理性合理性的反面——工具理性的非理性。互聯網時代可謂加劇了人類理性的工具化,人類對待技術的態度總是在使用與適用這兩個層面上搖擺,並且帶有明顯工具特徵。

更為關鍵的是,在與技術的交往中,人類未能遵循一種可以脫離於規范的作用而以自覺力達成共識的交往標准,如何在合理的交往標准指導下實現網路空間交往意義上的再造正是選題的實踐層面的原因。

與記者新媒體融合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