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發揮新媒體平台優勢進行文化
藉助新媒體平台有效傳播傳統文化。許多新媒體平台自身既是具備通信功能的重要通訊技術平台,同時還是兼具跨媒體傳播功能性和可移動性的媒體平台。通過類似如手機、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渠道傳播傳統文化,是當前出現的一種文化趨勢。第一,數字報刊形式實現「點對點」。手機報作為新興的數字報紙,利用手機的彩信功能,將傳統報刊的權威性與移動媒體的便捷性有效結合,是傳統文化藉助新媒體傳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第二,碎片化的媒介體驗開辟獨特路徑。無論是近年來興起的微信,還是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微博,在發送信息的同時推送圖片、音頻、視頻等,都是具備碎片化的文本特質。毫無疑問,這種碎片化的文本已經被廣大受眾所接受,並且與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後,會產生一種獨特效果。比如,元宵、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前後,運營商和相關部門均會通過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內涵及蘊含的民族精神,並形成線上線下的廣泛互動。第三,娛樂化的手段實現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近年來,人們已經開始探索採用游戲、音樂等形式傳播傳統文化。有的游戲注重將傳統文化資源移植入游戲場景畫面和人物形象、道具裝飾等方面,有的游戲甚至直接套用中國古典經典文化中的盤古開天地、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資源。此外,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息的音樂鈴聲的推送,也為當今中國的城市文化中刮來一陣清新的傳統文化之風。
「微傳播」形式是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的力量之源。「微傳播」堪稱整個新媒體傳播的力量之源,其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微傳播」是指以網帖、博客、手機簡訊、彩信、飛信、QQ、MSN、戶外顯示屏以及後來興起的微博、微信等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狹義的「微傳播」則專指以微博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微傳播」之「微」,在於使社會上的每一個微小個體都可以自由地發出「微聲音」。這些「微聲音」可以是一段話,可以是一張圖片,也可以是一段音頻或視頻,甚至只是一個表情符號……它們通過手機等「微介質」傳播出去。人們通過按鍵操作、滑鼠點擊等簡單的「微動作」就能完成選擇、評價、投票等功能,從而獲得一種「微體驗」。這種「微體驗」既不同於傳統媒體的線性傳播,也不同於網路媒體的網狀傳播,而是一種裂變傳播。這種傳播形態的傳播速度之迅捷、傳播密度之深密、傳播方式之便利,遠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擬的。這種信息傳播形態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在傳統文化的傳播活動中顯現出強大的威力。
利用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要注意興利避害。對於新媒體的崛起,許多人懷有強烈的憂患感——擔憂對微博、微信的過度熱衷,反而造成個人與現實社會隔離;擔憂微閱讀的流行,造成深度閱讀的缺失;擔憂微電影良莠不齊,傳遞負面價值觀……在憂患者眼中,新媒體的表情上總傳遞著負面情緒。樂觀者每天活在天堂,悲觀者每天活在地獄,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迥然不同。如果負面情緒的蔓延,締造出無數的悲觀者,那無疑將是新媒體的最大憂患。於是,許多人開始唱衰新媒體——「微博末日」、「微電影走向末路」、「微閱讀失去青睞」等說法一度甚囂塵上,甚至有極端者將對新媒體的喜好定位為「惡習」,欲除之而後快。其實,如何興利除害,我們應該用一分為二的辯證眼光去看。2011年,大學生劉嘯宇用200元錢拍攝的一段片長僅為6分鍾的「微視頻」——《天堂午餐》,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竟達到了400萬次的網路點擊量。可見,新媒體可以成為傳遞「正能量」的主流渠道。為新媒體解除憂患,我們每個人都應從自身做起,積極傳播「正能量」。生活原本就是細微瑣碎的,新媒體卻可以在細微瑣碎中提煉出無限妙趣。當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引導,新媒體就可以傳遞出無限「正能量」,使人們得以「微笑著生活」。
正如狄更斯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新媒體的成熟期還遠沒有到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新媒體運用還將日益壯大,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與之親密接觸。如何在滿足個體自由的同時,規避新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仍是對這個時代的一大考驗。
2、誰有敬業福,就差最後的敬業福,什麼福都可以換
沒有呢,但是我們還有幾天時間可以掃,大家加油。祝你好運!
敬業福是由支付寶策劃的網路營銷活動,支付寶的集福活動時間為2016年1月28號-2月8日,只要聚滿5個福字,含富強福,和諧福,友善福,愛國福,敬業福,就可以與所有聚齊5個福字的人平分獎金,獎金在活動開始時是2億,在2月2日,獎金增加到2.15億。
2016年2月8日,支付寶公布春晚「咻一咻」數據,互動平台的總參與次數達3245億次,是去年春晚互動次數的29.5倍,最終,有791,405位用戶集齊了五福,平分了2.15億的大獎,人均271.66元。
聚福影響:一:敬業福的稀缺產生了巨大的支付寶用戶的活躍度和用戶對支付寶的巨大粘性。
二:敬業福的稀缺催生了大量的某寶交易。最為直接的是在敬業福在2016年2月1日某寶售價99元/個。
三:敬業福的稀缺導致大量用戶對春晚的期盼。
四:敬業福的稀缺引起了大量的支付寶和春晚話題。逐漸形成了一個社會風向。
社會事件:沈陽小伙花88元買「敬業福」被騙。淘寶上敬業福最高炒到5000元以上,被網友驚呼。敬業福成為央視春晚「最紅」話題。為了「咻」到敬業福,網友們各出奇招,設計出各種神器:縫紉機、發報機、玩具槍等齊上陣。
2016央視春晚新媒體互動名稱為「五福臨門賀新春」,「五福卡」分別是:富強福、和諧福、友善福、愛國福、敬業福,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五個詞命名的。在春晚直播過程中,主持人口播引導「咻紅包」,鼓勵觀眾找親人、朋友互相交換五福卡領取獎勵。互動產品以游戲化方式引導觀眾深度參與「五福」理念,使其所代表的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廣受關注,尤其是「敬業福」因出現數量較少,更在網上爆紅,成為各界關注焦點。數據顯示:除夕夜共發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福卡9億張,春晚活動期間,參與總數為3245億次,其中21:09分的峰值達到210億次/分鍾。
2016年,「敬業福」成為春晚熱詞走紅網路,折射出信任友善、愛崗敬業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社會、深入人心的現實境況。
3、如何以戶外活動為切入點推進課程游戲化
在強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當下,我們不禁要問,游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早在多年前,陳鶴琴先生就給出了言簡意賅的答案:「游戲可以給小孩子快樂、經驗、學識、思想、健康。」游戲憑借無窮的想像,可以延伸出無數有趣的內容,供幼兒想像[1]。在美術領域,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們的美術活動是靠想像完成的,我們不難看到孩子們在畫畫時還會手舞足蹈的樣子。因此,在美術活動中適當融入游戲化的元素,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造多種感官的游戲方式,豐富美術活動
(一)以聽、說故事的游戲方式感知活動情境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主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上的發展。」幼兒很容易隨著外界的因素而改變自己的想法,我們創設的情境要為活動做准備。在大班美術活動《動物狂歡節》的導入環節,以森林之王「獅子」過生日為切入點,邊講故事邊出示「動物」給獅子大王慶祝生日。這些「動物」就是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准備的,給予孩子認識動物的經驗,以至於在作畫的環節中能較好地完成。
美術活動的故事不像語言活動那麼復雜,也不用深究其中的語言。但是美術活動中的故事必須立刻抓住孩子的眼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在講述過程中,可以運用圖片擴大孩子的視野,在適當的時候加入一點聲效,激發幼兒的想像。把美術活動的背景擴充後,整個活動會顯得豐富許多,並且能夠貫穿整個活動。孩子們在輕松的故事導入後,很順利地進入活動。就在此時,孩子們就會以此為背景產生豐富的想像,這正是美術活動所需要的。這樣的游戲形式不僅可以運用在平面的繪畫活動中,在立體的美術活動中也以運用。如在進行折紙活動「鳥」時,以圍繞各種各樣的鳥的故事導入。「有些小鳥在飛呀飛,有些小鳥在找食吃呢,還有的小鳥在樹上休息」,藉此幫助幼兒想像,更好地塑造「鳥」的不同形態。在故事運用廣泛的今天,故事不僅僅是指圖畫書上的內容,還有的藉助新媒體而產生出的「新」故事。像有聲讀物、小動畫,都是幼兒喜歡的。孩子通過聽故事能夠引發情感,能激起內心深處的共鳴。再把這樣的感情帶入到活動中,用美術的方式讓他們發揮想像,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觸摸的游戲方式感受活動的主旨
在美術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主觀感受觸摸的內容都有很濃厚的興趣,一是因為幼兒通過觸摸,參與活動的地位被放大;二是因為對自己主動感受觸摸過的物體都會有很深刻的印象。幼兒的觀察能力是非常強的,但是我們有時會忽視,在美術活動中適時加入「觸摸」元素,既可以使活動有趣又可以實現一定的活動目標。
在諸如「畫人物」的美術活動中,目標是讓孩子通過繪畫初步認識五官。活動中如果一味地讓幼兒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五官或者觀察同伴的同伴,則顯得比較空洞。幼兒並不是專業的畫家,單單憑借「觀察」這一感官體驗,並不能讓幼兒很好地感知五官。假設在此活動中加入「觸摸」環節會怎樣呢?幼兒會摸到毛茸茸的眉毛,眼睛是稍稍凹進去的,鼻子彎彎的、挺挺的,嘴唇是軟軟的,等等。通過提問,幼兒會回應你許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在這樣的游戲中,進一步引導幼兒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徵,大膽表現。
除了「畫人物」外,有時候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事物,通過觸摸就可以簡單直觀的讓幼兒馬上了解物體。比如說起草地,都會聯想到時柔軟的,但僅通過和幼兒說「草地是柔軟的」,幼兒並不能體會到。這時候帶著幼兒來到戶外,請他們摸一摸、說一說小草是什麼樣子的,幼兒才會知道什麼是「柔軟」。通過觸摸小草觀察草的色彩及外形,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本領。之後回到班級室內創設情境,向幼兒提出一些必要的要求後,給予幼兒創作的空間,在情境中產生興趣。最後給孩子留出充分的作畫時間,把想像都給孩子自己發揮。
(三)以動作表現的游戲方式表達活動的內容。
動作表現是最能直觀向幼兒傳達各種形態的方式之一。在和幼兒玩「吹泡泡」的游戲後,以此延伸出許多想法。「泡泡」是圓形的,幼兒能通過眼睛觀察,但是有一個幼兒把兩手往上舉,用動作表現出了「圓」。孩子們在看看、說說、做做中感受圓、表現圓,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幼兒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學習畫「封閉的圓」,在游戲中快樂地獲得新的經驗。在畫「松樹」時,為了能讓孩子們主動感受松樹「挺拔」的特點,我請幼兒來當一棵「松樹」。在幼兒表現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對「松樹」的特徵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教師都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孩子們就能發掘這些特點。在自身體驗到之後,和同伴交流,得到的經驗更加豐富。游戲化的內容加入後,活動不像以前刻板,而是變得生機勃勃。游戲和活動是相輔相成的,互相幫助彼此能夠更好地融入。活動是作為幼兒學習出現的,游戲卻是要時時刻刻滲透於活動的方方面面的。
二、游戲化美術活動的實施
在注重遊戲化的同時,也不能過多注重「游戲」而忽視美術活動的主體內容。在實施游戲化美術活動時,首先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在游戲推動下表現,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中不斷探索。教師選擇為孩子提供積極有趣的游戲,准備美術活動中所必需的物體,讓幼兒探索想像創造。孩子們眼中的「美術」其實非常簡單,沒有成人所賦予的復雜概念。孩子們眼中的畫作都是美麗的,因為他們能知道這幅畫里的所有內容。成人是想不到這些畫作背後的龐大想像空間的,有時我們不能進入孩子們自己的世界。在實施過程中,一切是為了幼兒自身,圍繞幼兒的各種各樣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游戲、不同的活動過程。
游戲是會滲透於一日活動的各方各面的,包含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美術活動只是其中一個部分[3]。游戲化美術活動遵循了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通過有選擇地創設和優化游戲,激發幼兒想像力,從而進行美術創造。游戲能解決活動中不能完成的部分,活動的內容能以游戲的形式反饋給幼兒,游戲和活動是相互幫助的,兩者是不能分開的,只會越來越和諧,為幼兒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手段方式。
4、虐拽網的電競泛娛樂新媒體如何助力新主播IP化成長
當下這個時代,已經是一個大IP時代,任何東西都在進行IP化,明星在IP化、企業創始人在IP化、游戲在IP化、品牌也在IP化,IP化已經成為了現如今的一種趨勢。明星及名人都在不遺餘力的進行IP化,估計這是大勢所需吧。
5、游戲化學習的名詞解釋
學習和娛樂的本質是通過玩而學習到東西,正是有了先提高興趣再學習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游戲能使人專注一個事物的話,那麼也能應用於學習。
游戲化學習就是採用游戲化的方式進行學習, 主要包括數字化游戲和游戲活動兩類。教師利用游戲向學習者傳遞特定的知識和信息。教師根據學習者對游戲的天生愛好心理和對新鮮的互動媒體的好奇心,將游戲作為與學習者溝通的平台,使信息傳遞的過程更加生動,從而脫離傳統的單向說教模式,將互動元素引入到溝通環節中,讓學習者在輕松、愉快、積極的環境下進行學習,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尊重人性的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多元智力素質。
6、敬業福換任意福
沒有呢,但是我們還有幾天時間可以掃,大家加油。祝你好運!
敬業福是由支付寶策劃的網路營銷活動,支付寶的集福活動時間為2016年1月28號-2月8日,只要聚滿5個福字,含富強福,和諧福,友善福,愛國福,敬業福,就可以與所有聚齊5個福字的人平分獎金,獎金在活動開始時是2億,在2月2日,獎金增加到2.15億。
2016年2月8日,支付寶公布春晚「咻一咻」數據,互動平台的總參與次數達3245億次,是去年春晚互動次數的29.5倍,最終,有791,405位用戶集齊了五福,平分了2.15億的大獎,人均271.66元。
聚福影響:一:敬業福的稀缺產生了巨大的支付寶用戶的活躍度和用戶對支付寶的巨大粘性。
二:敬業福的稀缺催生了大量的某寶交易。最為直接的是在敬業福在2016年2月1日某寶售價99元/個。
三:敬業福的稀缺導致大量用戶對春晚的期盼。
四:敬業福的稀缺引起了大量的支付寶和春晚話題。逐漸形成了一個社會風向。
社會事件:沈陽小伙花88元買「敬業福」被騙。淘寶上敬業福最高炒到5000元以上,被網友驚呼。敬業福成為央視春晚「最紅」話題。為了「咻」到敬業福,網友們各出奇招,設計出各種神器:縫紉機、發報機、玩具槍等齊上陣。
2016央視春晚新媒體互動名稱為「五福臨門賀新春」,「五福卡」分別是:富強福、和諧福、友善福、愛國福、敬業福,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五個詞命名的。在春晚直播過程中,主持人口播引導「咻紅包」,鼓勵觀眾找親人、朋友互相交換五福卡領取獎勵。互動產品以游戲化方式引導觀眾深度參與「五福」理念,使其所代表的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廣受關注,尤其是「敬業福」因出現數量較少,更在網上爆紅,成為各界關注焦點。數據顯示:除夕夜共發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福卡9億張,春晚活動期間,參與總數為3245億次,其中21:09分的峰值達到210億次/分鍾。
2016年,「敬業福」成為春晚熱詞走紅網路,折射出信任友善、愛崗敬業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社會、深入人心的現實境況。
7、網路與新媒體要些什麼素質
專業素質是:多屏講故事的技能,新聞數據化、視覺化和游戲化,還有是吸引粉絲的專業技能。歡迎關注我和網新專業小夥伴的公號媒有網事。歡迎提問,有問必答。
8、如何在美術活動中更好的體現課程游戲化
在強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當下,我們不禁要問,游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早在多年前,陳鶴琴先生就給出了言簡意賅的答案:「游戲可以給小孩子快樂、經驗、學識、思想、健康。」游戲憑借無窮的想像,可以延伸出無數有趣的內容,供幼兒想像[1]。在美術領域,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們的美術活動是靠想像完成的,我們不難看到孩子們在畫畫時還會手舞足蹈的樣子。因此,在美術活動中適當融入游戲化的元素,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造多種感官的游戲方式,豐富美術活動
(一)以聽、說故事的游戲方式感知活動情境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主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上的發展。」幼兒很容易隨著外界的因素而改變自己的想法,我們創設的情境要為活動做准備。在大班美術活動《動物狂歡節》的導入環節,以森林之王「獅子」過生日為切入點,邊講故事邊出示「動物」給獅子大王慶祝生日。這些「動物」就是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准備的,給予孩子認識動物的經驗,以至於在作畫的環節中能較好地完成。
美術活動的故事不像語言活動那麼復雜,也不用深究其中的語言。但是美術活動中的故事必須立刻抓住孩子的眼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在講述過程中,可以運用圖片擴大孩子的視野,在適當的時候加入一點聲效,激發幼兒的想像。把美術活動的背景擴充後,整個活動會顯得豐富許多,並且能夠貫穿整個活動。孩子們在輕松的故事導入後,很順利地進入活動。就在此時,孩子們就會以此為背景產生豐富的想像,這正是美術活動所需要的。這樣的游戲形式不僅可以運用在平面的繪畫活動中,在立體的美術活動中也可以加以運用。如在進行折紙活動「鳥」時,以圍繞各種各樣的鳥的故事導入。「有些小鳥在飛呀飛,有些小鳥在找食吃呢,還有的小鳥在樹上休息」,藉此幫助幼兒想像,更好地塑造「鳥」的不同形態。在故事運用廣泛的今天,故事不僅僅是指圖畫書上的內容,還有的藉助新媒體而產生出的「新」故事。像有聲讀物、小動畫,都是幼兒喜歡的。孩子通過聽故事能夠引發情感,能激起內心深處的共鳴。再把這樣的感情帶入到活動中,用美術的方式讓他們發揮想像,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觸摸的游戲方式感受活動的主旨
在美術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主觀感受觸摸的內容都有很濃厚的興趣,一是因為幼兒通過觸摸,參與活動的地位被放大;二是因為對自己主動感受觸摸過的物體都會有很深刻的印象。幼兒的觀察能力是非常強的,但是我們有時會忽視,在美術活動中適時加入「觸摸」元素,既可以使活動有趣又可以實現一定的活動目標。
在諸如「畫人物」的美術活動中,目標是讓孩子通過繪畫初步認識五官。活動中如果一味地讓幼兒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五官或者觀察同伴的同伴,則顯得比較空洞。幼兒並不是專業的畫家,單單憑借「觀察」這一感官體驗,並不能讓幼兒很好地感知五官。假設在此活動中加入「觸摸」環節會怎樣呢?幼兒會摸到毛茸茸的眉毛,眼睛是稍稍凹進去的,鼻子彎彎的、挺挺的,嘴唇是軟軟的,等等。通過提問,幼兒會回應你許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在這樣的游戲中,進一步引導幼兒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徵,大膽表現。
除了「畫人物」外,有時候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事物,通過觸摸就可以簡單直觀的讓幼兒馬上了解物體。比如說起草地,都會聯想到時柔軟的,但僅通過和幼兒說「草地是柔軟的」,幼兒並不能體會到。這時候帶著幼兒來到戶外,請他們摸一摸、說一說小草是什麼樣子的,幼兒才會知道什麼是「柔軟」。通過觸摸小草觀察草的色彩及外形,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本領。之後回到班級室內創設情境,向幼兒提出一些必要的要求後,給予幼兒創作的空間,在情境中產生興趣。最後給孩子留出充分的作畫時間,把想像都給孩子自己發揮。
(三)以動作表現的游戲方式表達活動的內容。
動作表現是最能直觀向幼兒傳達各種形態的方式之一。在和幼兒玩「吹泡泡」的游戲後,以此延伸出許多想法。「泡泡」是圓形的,幼兒能通過眼睛觀察,但是有一個幼兒把兩手往上舉,用動作表現出了「圓」。孩子們在看看、說說、做做中感受圓、表現圓,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幼兒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學習畫「封閉的圓」,在游戲中快樂地獲得新的經驗。在畫「松樹」時,為了能讓孩子們主動感受松樹「挺拔」的特點,我請幼兒來當一棵「松樹」。在幼兒表現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對「松樹」的特徵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教師都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孩子們就能發掘這些特點。在自身體驗到之後,和同伴交流,得到的經驗更加豐富。游戲化的內容加入後,活動不像以前刻板,而是變得生機勃勃。游戲和活動是相輔相成的,互相幫助彼此能夠更好地融入。活動是作為幼兒學習出現的,游戲卻是要時時刻刻滲透於活動的方方面面的。
二、游戲化美術活動的實施
在注重遊戲化的同時,也不能過多注重「游戲」而忽視美術活動的主體內容。在實施游戲化美術活動時,首先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在游戲推動下表現,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中不斷探索。教師選擇為孩子提供積極有趣的游戲,准備美術活動中所必需的物體,讓幼兒探索想像創造。孩子們眼中的「美術」其實非常簡單,沒有成人所賦予的復雜概念。孩子們眼中的畫作都是美麗的,因為他們能知道這幅畫里的所有內容。成人是想不到這些畫作背後的龐大想像空間的,有時我們不能進入孩子們自己的世界。在實施過程中,一切是為了幼兒自身,圍繞幼兒的各種各樣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游戲、不同的活動過程。
游戲是會滲透於一日活動的各方各面的,包含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美術活動只是其中一個部分[3]。游戲化美術活動遵循了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通過有選擇地創設和優化游戲,激發幼兒想像力,從而進行美術創造。游戲能解決活動中不能完成的部分,活動的內容能以游戲的形式反饋給幼兒,游戲和活動是相互幫助的,兩者是不能分開的,只會越來越和諧,為幼兒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手段方式。
9、英國哪所大學的新媒體專業碩士比較好?
新媒體專業
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數字網路和大數據,游戲化和移動平台-新媒體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溝通方式。本課程將探討數字技術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並為您提供技能和知識,以便能夠批判性地和創造性地思考新媒體。
利茲大學
New Media MA
背景要求。人文學科,通信,媒體研究,數字媒體或其他包含設計和媒體元素的准耶。還將考慮相關的專業經驗。
雅思要求: IELTS 6.5 overall, with no less than 6.0 in any component。
卡迪夫大學
卡迪夫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School of
Journalism,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是享譽世界的新聞學府,由Tom Hopkinson爵士( 1905-1990 )創辦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它是英國第一個獨立的新聞學院,也是歐洲首個新聞學院,更被評選為全球十大新聞學府之一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stries (MA)
背景要求。本課程適用於相關藝術,人文或社會科學學科的畢業生或有經驗的從業者。
雅思要求: IELTS 7 overall, with no less than 6.5in any component。
萊斯特大學
萊斯特大學成立了英國第一一個專門研究媒體的大眾傳播研究中心CMCR,傳媒研究的先導地位毋庸置疑。傳媒學院注重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導師配置都很頂尖,專業非常豐富。
Digital Media and Society MA
背景要求:沒有明確的背景要求,工作經驗加分。
雅思要求: IELTS 6.5 or equivalent。
10、新媒體種類有哪些
新媒體種類有:
門戶網站、電子郵箱、搜索引擎、虛擬社區、網路游戲、博客、維客、播客、手機簡訊、
手機電視、網路電視、數字電視、手機報、網路雜志等等。
它們之中有的屬於新的媒體形態、有的屬於新的媒體軟體、新的媒體硬體和新的媒體服務方式。
新媒體的傳播方式都具備以下特點:
1.全時傳播。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有四個發展階段:定時、即時、實時、全時,全時傳播指的是信息隨時可以進行發布。
2.全域傳播。地域和空間限制越來越少,只需要設備和傳輸信號,就可以發布信息。
3.全民傳播。傳播不再是機構、媒體單位的事情,每一位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誰都可能是記者、編輯。
4.全速傳播。傳播速度比舊媒體快,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
5.全媒體傳播。傳播信息不單是文字或者圖片,還附有音頻、視頻等多觸覺通道。
6.全渠道傳播。客戶端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簡訊等都可以進行信息發布。
7.全互動傳播。新聞的線索搜集、采訪、發行等一系列活動,所有用戶都有機會參與進去,並且在事後可以發表評論。
8.去中心化傳播。不存在類似於「頭版頭條」這樣的狀況,不同受眾可以選擇出很多主題進行討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新媒體使新聞多元化。
9.去議程設置傳播。信息傳播不再是比較固定的用詞模式,不同的消息發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語言的習慣進行傳播。
10.自凈化傳播。雖然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會有相關人員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誤會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