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環境下的閱讀概念

新媒體環境下的閱讀概念

發布時間:2021-02-15 10:53:10

1、新媒體給當代生活帶來了什麼 閱讀

在今天這樣的時代,一切社會生活都經由傳媒,新媒體已經深刻地介入到我們的當下生活。不同媒介所傳播的不僅是它的內容,更有媒介自身的時空偏向。傳播媒介的每一次大的變革都會帶來思維、文明方式的巨大改變,帶來我們生活習慣、身體機能和整個社會組織形態的改變。新媒體的變革背後同樣隱藏著巨大的負面,其文化本質還需要有一個重新凝聚的過程。新媒體深刻地介入了我們的當下生活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互聯網、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媒介迅速發展,深刻地介入、籠罩著我們的當下生活。早晨起來,網上溜一圈,當日送來的報紙就都是舊聞;微博一打開,所有你要關心的人和事便瞭然於胸,你願意告訴別人的也就都對它說了;好不容易坐定,你要下意識地摸一下手機帶沒帶,看看有沒有什麼未接電話或者遺漏信息;微博上傳了,會時不時刷屏,看有沒有人點擊、轉發;很想坐下來定心看書、寫作,卻還要像患了強迫症一般,時不時去查一下電郵……這些情緒和身體感覺上的不舒服,是我們個人的問題嗎?有沒有克服的可能

2、新媒體時代碎片化閱讀指的是什麼意思

主要是以手機、電子書、網路等電子終端為主要載體的「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的特點即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續,還有就是時間上的碎片化,比如說你在上、下班的公交、地鐵上看手機,看新聞,在家睡覺前在床上刷手機這種碎片化的時間。

3、什麼是新媒體環境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3)新媒體環境下的閱讀概念擴展資料:

新媒體環境的特性:

1、迎合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由於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休閑時間呈現出碎片化傾向,新媒體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而生的。

2、滿足隨時隨地地互動性表達、娛樂與信息需要。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第三代媒體在傳播的訴求方面走向個性表達與交流階段。對於網路電視和手機電視而言,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

3、人們使用新媒體的目的性與選擇的主動性更強。

4、媒體使用與內容選擇更具個性化,導致市場細分更加充分。

4、新媒體環境下讀者的閱讀方式有哪些改變

?

5、新媒體」的是什麼概念?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新媒體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5)新媒體環境下的閱讀概念擴展資料:

就媒體本身意義而言,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

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比如近幾年來由於媒體的發展,各類媒體風暴市場,但是經過市場考驗的留下來的卻少之又少。其中有一些就是因為其沒有深入調研媒體核心價值所在而盲目拷貝別人的理念導致失敗的。

或者是由於理念過於超前不能被市場認可,沒有深度分析消費者形態而強加細分難以體現媒體的基本價值,或者基本價值與市場不協調導致失敗的。

6、新媒體概念的內涵有哪些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版,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權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新媒體的內涵可以被視為新技術的產物,數字化、多媒體、網路等最新技術均是新媒體出現的必備條件。
數字化的出現使大量的傳統媒體加入到了新媒體的陣營,這一改變主要呈現為媒體的技術變革,不論是內容存儲的數字化,還是傳播的數字化,都大幅度提升了媒介的傳播效率。
可以從下四個層面理解新媒體的概念:
技術層面: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
渠道層面: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和衛星等渠道;
終端層面:以電視、電腦和手機等作為主要輸出終端;
服務層面:向用戶提供視頻、音頻、語音數據服務、連線游戲、遠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娛樂服務。

7、新媒體時代,用戶的閱讀心理是怎樣的?

從書到雜志、報紙,到網站、論壇,再到現在的微信、微博,內容載體發生了巨變,內容傳播出現了新的特點,用戶的閱讀心理也在發生變化,我們只有清楚地知道用戶的閱讀心理,才能更好地為用戶做好內容服務。

新媒體時代,用戶的閱讀心理是怎樣的?6個特點:

我要知道得比別人快

我要知道得比別人多

我要知道點不一樣的

我要讀有用有趣的

我要更高效地閱讀

我要更好的閱讀服務

接下來我們分別展開來講

我要知道得比別人快

無論是王寶強離婚還是霍建華結婚,無論是@毒舌電影被封號還是@咪蒙禁言結束再發推文,所有新聞,用戶都希望自己知道得比別人快,比別人早。為什麼?社交媒體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希望成為朋友圈裡的消息達人,如果很多大的新聞事件TA都是第一時間發現的,那麼TA就更願意去發朋友圈、發微信群、甚至直接發給朋友,這是他的優越感、滿足感的來源。

反過來說,社交媒體時代可能大家都遭遇過信息滯後的尷尬,比如@毒舌電影被封號之後,某天你突然發現@毒舌電影注冊了新號,然後你興奮地推給朋友,結果朋友淡定地發過來一句:嗯,我前天就關注了。然後附一個蜜汁微笑表情。是不是很尷尬?

知道這一點,你就明白了為什麼很多熱點你發得稍微晚點,閱讀量就會有那麼大差別,因為用戶已經不好意思再發朋友圈了。所以,作為內容提供者,我們每天琢磨的也是如何更快的為用戶做信息服務,我們成就了用戶,用戶才會成就我們。

我要知道的比別人多

接下來整個系列課中,我會經常提到一個詞,卩Lj「一站式解決方案」,什麼意思呢?就是你能不能用一篇文章,把一件事情扒透、扒爛,一篇文章做到料足夠多,讓用戶真地覺得「看這一篇就夠了」。

大家平時都會追熱點,你會發現很多熱點事件中,那些轉發量巨大的文章都有這樣的特點,真的把一個事件或人物扒透了,從用戶的角度來說,TA更願意分享那些料更足的文章到朋友圈,而不是分享那些短消息和短新聞,因為用戶分享你的文章,其實是在借你的內容展示自己的逼格。

因此,作為內容提供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盡量要提供比別人更多的料,讓內容足夠豐富、有厚度,讓用戶願意轉發、分享。

我要知道點不一樣的

新媒體時代,也正是一個個人崛起的時代,人的表達欲越來越強,而且越來越注重個性化表達,尤其是年輕人,有時候甚至為了跟別人不一樣而不一樣,這也是如今新媒體百花齊放的原因。這幾年,我們經常說的一個詞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在我看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從標准化消費到個性化消費,內容產品亦是如此。

當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你能不能挖到大家不知道的事情,二是你能不能提供一種新鮮的觀點或者認知。用戶都喜歡新鮮,不喜歡老生常談。

另外,傳統媒體時代更注重「客觀中立」,但新媒體時代「個性鮮明的主觀表達」更受歡迎,著名的互聯網評論家Keso有一句很著名的話,這句是:少跟我提客觀。

我要讀有用有趣的

新媒體環境下,這個有用一般都是指顯性的有用,或者說叫功利性閱讀。比如《如何起微信爆款標題,這里有10個方法,學會3個你就賺了》這樣文章,天然更受歡迎,你能直接看到有利的、見效快的閱讀預期,而不是說讓你讓新媒體編輯都去讀一下四大名著提高一下文學修養。

再比如@羅輯思維做的知識付費平台「得到」,上面有兩個對比起來很有意思的付費專欄,一個是和菜頭的《槽邊往事》,一個是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兩個都是得到最早的主推專欄之一,但到今天,@和菜頭的賣了不到3萬份,@李笑來的賣了超過17萬份了,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距,其實你光看專欄的名字就知道個大概了,《通往財富自?之路》,誰不需要呢?這是第一點,有用。

然後是有趣,有趣是指用戶希望你不要像個機器人,乾巴巴的給我堆積理論知識、講道理、陳述事實,你能不能以人格化的形象以吐槽的口吻把嚴肅的知識教給我,你能不能增加一些有趣的案例,配一些有共鳴的配圖、吐槽,你能不能用講故事的手法提供內容等。經濟學的書大家都看不下去吧,但《牛奶可樂經濟學》卻無比暢銷,為什麼?

因為作者用一些生動有趣的案例、場景,把很多有用但無趣的經濟學知識講透了,所以這本書既有用又有趣,因此廣受用戶好評。連傳統的紙質出版物都在追求有用有趣,新媒體更應該如此了。

我要更高效的閱讀

羅振宇老師2016年提出一個概念叫GDT,」國民總時間」。在這個高速運轉的社會,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每個人的時間都越來越寶貴。

因此,誰能幫用戶節省時間誰就能勝出。但是我們能不能像微信教父張小龍所說的一樣「讓用戶用完即走」?當然不能,因為媒體天生就是爭奪用戶時間和注意力的。所以,內容生產者提高用戶效率最好的解決方案,不是讓用戶在你這里停留更短的時間,而是兩個方面:你要麼單位時間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你要麼在信息量不變的前提下讓用戶更快地獲取。

我要更好的閱讀服務

用戶越來越挑剔了,用戶越來越難伺候了,為什麼?因為內容這個生意,從十幾年前的供不應求變成如今的供給遠大於需求,從信息匱乏到信息海嘯。供不應求的時候,內容生產者是爺,供大於求的時候,用戶是大爺。你光寫得好還遠遠不夠,你還得讓用戶看得爽、看得舒服。

但其實,提供更好的服務有很多可做,比如更好的排版、更精緻的配圖、更有節奏的推送時間、更好的幫用戶提煉重點亮點、更快地更好的與用戶互動等等。同時也要提醒一點就是,新媒體時代,寫作者從姿態上應該是服務員的心態,讀者用戶就是上帝,千萬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姿態,時代變了,別端著,從前是甲方心態,現在應該是乙方心態。

以上就是新媒體時代用戶閱讀心理的6個特點,總結一下就是:用戶要知道比別人快、比別人多,要個性化表達,要有用有趣的,要高效、要更好的閱讀體驗。

與新媒體環境下的閱讀概念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