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浮島的實際應用
搶險處置
日本東北部9.0級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泄漏。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開始調集靜岡市的人工浮島,用以轉移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低放射性污水。
該人工浮島原本在靜岡市清水港作為海釣設施使用。其長約136米,寬約46米,高約3米,內部有很多水池,可容納約1萬噸水。[2]
變廢為寶
一組荷蘭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將海洋垃圾「變廢為寶」的宏偉計劃:他們計劃從太平洋中收集4400萬公斤漂浮的塑料瓶和其他塑料垃圾,然後用它們建造一個面積大如夏威夷的「人工島」。這座由塑料垃圾建成的人工島將依靠太陽能和海浪能提供能源,它上面將建有城市、海灘和「農場」,足可供50萬人在這座漂浮的人工島上安居樂業,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
海洋避難
由於氣候變暖造成冰山融化等因素,全球海洋洋面將會在21世紀上升20到90厘米,相比起20世紀上升的10厘米,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數據。而一些專家甚至認為,在全球氣候環境越來越惡劣的情況下,地球很可能在100年甚至幾十年後就變成一片汪洋。為了讓100年後人類不遭受滅頂之災,法國建築師設計了一艘名為「麗麗派德」(Lilypad,百合花瓣之意)的人工浮島,它猶如一朵巨大的百合花盛開在海面上,可供5萬人同時居住,作為未來版的諾亞方舟。
「麗麗派德」是一個真正的「雙棲海上城市」——它的上半部分露出海面,與陸地建築沒有區別;而整個城市的下半部分則浸沒在水下,又令它猶如船隻一樣可以「麗麗派德」可以隨著不同季節的洋流變化從赤道漂流到南極或北極,每年都在兩極之間的海洋中悠然「行駛」。它還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體育館、劇院、醫院、公園、高爾夫球場,讓「海上居民」就像居住在陸地上一樣方便愜意。
拓展空間
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面積是海洋,建設海上城市是解決人類居住問題的重要途徑。人們設計了一種錐形的四面體,高20層左右,漂浮在淺海和港灣,用橋同陸地相連,這就成為「海上城市」。 人們設想把機械和動力裝置安置在底層,將商業中心和公共設施設置在四面體內部,上層的臨海部位是居住區,運動場設置在甲板上,一些無害的輕工業廠房也可以設置在上面。
這種海上城市每一座可容納3萬人左右。美國在離夏威夷不遠處的太平洋上計劃修建一座海上城市,它的底座是一艘高70米,寬27米的鋼筋混凝土浮船wxnongye08。
2、人工浮島的研製歷史
蘆葦是烏魯斯人建造人造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他們將蘆葦捆紮在一起,建成島嶼、房屋、漫畫般擁有曲線的船隻以及船帆。漫步於這種人造島就像在一頭巨大的橡皮熊身上行走。如果蘆葦束扎的不夠結實緊密,你還可能一腳將島踏穿。有報道說,漂浮蘆葦島是史前軍事戰略的「遺物」,當有入侵者來犯,烏魯斯人可以藉助這種人造島慢慢疏散撤離。
密克羅尼西亞的南馬都爾和蘇格蘭凱爾特人的湖上居所crannoge被認為是人類早期所建的人工浮島。現存的最早期人工浮島位於玻利維亞和秘魯交界高原上的的的喀喀湖。在的的喀喀湖的一座座漂浮蘆葦島上,人們建起了房屋、學校甚至於廣播站。這里的居民——烏魯斯人至今仍延續著他們的祖先數百年來一直採用的古老的人造島建造技術。他們將高香蒲蘆葦(這種巨大香蒲的莖稈)捆成束,一束束蘆葦扎在一起便形成一座漂浮的人造島。隨著舊蘆葦腐爛,新蘆葦加入,島嶼的外形也會發生改變。
日本人工浮島研發的活躍期是在1995年發生阪神大地震之後。如果採用人工浮島建設,將與酥軟地基或水深無關,能夠在海面建設成耐震性較高的防災基地。這也是人工浮島研發的主要背景之一。
目前日本有三個原本供羽田海上機場實驗用的小型人工浮島,分別位於是靜岡市清水灣的海上垂釣公園、兵庫縣南淡路市的「渦潮人工浮島海上垂釣公園」和 三重縣南伊勢町的「熊野灘海上公園」。 世界上首個真正意義上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人工浮島於2010年2月6日在韓國首爾亮相。
首爾的3座浮島同水上舞台、盤浦大橋,誕生新的河岸景觀,集合水上活動、展示、表演等功能的人文空間,總面積接近2萬平方米,不僅是全世界最大的浮島,也有舉世唯一的水上會議中心。
這個以鋼鐵製造的人工浮島名為Viva,重2500噸,面積3271平方米,大如足球場。它是耗資964億韓元興建的3座浮島中的一個,可容納2000至2500名遊客。Viva經過1年時間建造,靠底部24個直徑2米的特製橡膠氣囊浮起,今後將在江中組裝島上設施。為防止漂浮島漂走,江底打下了500噸重的石礅,還有多條最長達69米的鐵鏈系住。一旦洪水水位達16米,或是衛星定位裝置發現漂浮島離開原位超過1米,鐵鏈便會自動鎖緊,將島拉回原位。
3、郭奎章的後續發展
關於「海上皇宮」的消息最近平息了不少,不過對郭奎章來說,沒有消息倒內是不錯的消息。因為之前媒體容對「海上皇宮」的描述的確有失偏頗,而任何新事物的產生都需要經歷一個從不被接受到被接受的殘酷過程。「海上皇宮」的准確名字是「海上浮島」,是一個漂浮在海面上的建築,可任意移動並堅實耐用。「皇宮」的帽子是媒體因其裝飾華麗而扣,在郭奎章的眼中,「浮島」只是他探索海洋資源利用的一個藝術作品。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海上浮島」,郭奎章的「海上皇宮」已經拆了,可在世界幾大臨海國家都在研究「浮島」概念的同時,我們該就此放下 「海上浮島」產業項目的研發嗎?
自早前「海上皇宮」事件後,如今又出現了。網上熱傳郭奎章在澳洲購買豪宅,大設派對,宴請明星,其間趙薇,徐崢等明星出席。有記者向郭奎章的律師汪騰鋒求證此消息的真實性。據郭奎章的回應是「澳媒小題大做,只是跟幾個朋友吃飯而已」。過去的一年,郭奎章這樣總結自己:「讀書,會友,看地球」,並先後在日本與大師合奏《青玄曲》,閉關十天後滴米未進減肥7公斤後在香港逛街,在美國開飛機,在法國當和尚,在武當山與大師過招,在澳洲做山頂洞人等
4、浮島要塞的簡介
浮島要塞(Floating Island Fortress)紅色警戒3中旭日帝國的巨型人工島嶼,無法製造。
該要塞遍布全內球各大海域, 上面部署了大量容的帝國軍隊,並配有大量的波能三門炮,攻擊力極佳。據目前所得知的情報,帝國在珍珠港到東京的某一地區(玄武)、北海、直布羅陀海峽(未證實)、聖摩尼卡地區都部署了浮島要塞,是帝國用來進行侵略與防禦的大型要塞。
防禦力:極強(相當於陸地)
攻擊力:島上好幾架波能三門炮足以讓海軍與陸軍望洋興嘆。
可在上面部署大量軍事單位,並有兩座電纜支撐要塞的正常運行。
缺點:不能防空。(注意:可在島上的波能三門炮旁部署防空單位,以免敵方空中單位破壞波能三門炮,從而讓敵方登陸失敗)
特別說明,在要塞上面的兩座發電站被佔領以後,會產生類似於超能波毀滅裝置的爆炸。而已知超能波毀滅裝置是通過六個百合子復制人的力量發動的。因此該發電站可能也是類似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