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流推廣如何讓用戶快速成交?????
當用戶無法對產品本身建立充分理解的時候,後續的行為就無法進行。
認知產品是第一步,如果用戶對於產品沒有認知,往往再多的曝光也缺乏效果。
這個時候,最經常的做法,往往是:利用用戶已經理解的事物,來解釋未知事物。
比如當年第一代iPhone,喬布斯沒有直接說未知概念「智能手機」,而是先說「一個大屏iPod 一個手機 一個上網瀏覽器」。
其實幾乎所有「深入淺出」的奧秘都是:利用對方已有的認知基模。
怎麼做呢?首先來看一些問題:
你可能經常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向別人解釋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而且對方還缺乏理解這個概念的背景知識。比如:
情景1:你過年回家向吳阿姨介紹「什麼是產品經理」,向張大叔介紹大學專業「市場營銷」;
情景2:新電影上市,製作方讓大眾和新聞媒體了解這是什麼風格的電影;
情景3:創業家偶遇投資人,在電梯內1分鍾解釋自己的商業模式;
情景4:公司宣講會,HR向提問的應屆生解釋「我們的項目助理崗位實際上不是秘書,而是XX」;
情景5:你向朋友推薦一個全新的智能硬體產品,或者他沒有吃過的一個水果。
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困難的任務:
在短時間內向0基礎的人解釋一個復雜的概念,這意味著你需要在相當簡單的信息中裝進去更多的內容。
但是文字本身的表現力總是有限的,你又怎麼能在短時間內裝進去這么多內容呢?
實際上這是可以做到的,方法就是:利用對方已有的基模。
假設你需要跟朋友介紹一種他沒有見過的乾果。
第一種介紹方法是:
這是一種水果,長在樹上,長大約5厘米左右,款大約2厘米,外面有厚厚的綠色的皮。外面的皮是不能吃的,剝開之後是另一層褐色的皮,乾乾的,不是很厚。再剝開這個皮之後,就是可以吃的果仁了。果仁吃起來很脆很香,含有很多油脂……
第二種介紹方法:
這是一種類似核桃的果子,和核桃大小、口感等各方面都差不多,區別是外形更加細長,而且殼更薄,更容易剝開。吃起來比核桃更脆,而且沒有苦味。
同樣是介紹「碧根果」,上面這兩種方式那種更容易讓人瞬間理解呢?顯然是第二種。
因為第二種解釋跟對方的已知概念(核桃)聯系在了一起。
我們知道,關於「核桃」這個概念,對方已經建立了一系列的印象(比如核桃是長在樹上的、核桃仁是脆的等)。而這種一系列的印象就叫做一個「基模」。(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首先提出)
對於一個人來說,建立一個全新的基模是非常難的—那意味著大量的未知信息,所以我們小時候花費了很大精力才認識了什麼叫做「桌子」。
但是在現有的基模上加以修改是非常容易的,因為這僅僅意味著少量的新信息。
上面的第二種解釋就是讓對方在現有的基模「核桃」上進行修改,從而避免創建新基模的難度。
建立新的基模就好像你需要重新創作一篇完整的文章,而在已有基模上修改就好像在文檔上改幾個字一樣簡單。
為什麼人類需要這樣的「基模」對信息進行歸類整理,而不是像電腦一樣直接存儲這些信息呢?
因為對復雜的世界來說,人的大腦容量和計算能力簡直太小了,以至於不得不靠基模來簡化信息。
如果不對信息進行高效地壓縮和整理,一部XX.avi的動作片可能都足夠把你的大腦空間完全占滿了。
但是我們仍然能記憶相當多的知識和無數的回憶,這是因為我們大腦具有強大的數據壓縮整理能力。
就拿記憶照片為例,計算機存儲1000張人臉照片需要1000倍的存儲量,而人腦實際上只相當於存儲了1張人臉照片(基模),然後看到新的人臉只需要在那個基模上做相應的改動—比如鼻子更高。
正是因為各種各樣基模的存在,才讓我們更加方便、不費腦地理解復雜的信息。
因此,如果你想讓別人迅速地理解一個全新的概念,就一定要利用對方已有的基模——看看他過去的記憶中,有哪些跟這個概念類似的地方。
那我們如何利用「基模」來用簡短的語言傳達復雜的觀點呢?你只需要 2步走:
1、避免偏見:避開不必要的基模
2、套用已有的基模
2、信息流推廣中數據模型是什麼? 效果怎麼做上來?
信息流投放是基於數據模型,建模不夠准確,會直接導致廣告失敗!像今日頭條信回息答流廣告是屬於高級智能渠道,不需要過多的設置,讓機器自己學習找到符合產品的優質用戶進行廣告投放!百度信息流、360信息流屬於低級智能渠道,必須配合關鍵詞定位圈定人群,通過機器學習找到優質轉化人群進行廣告投放!投放信息流廣告不同的媒體平台表現的方式是不一樣的,還是要多進行對比投放數據(AB測試法)找到屬於自己產品的優質人群,進行高精準投放,不斷優化素材及創意文案,才能把效果做上來。你也可以考慮藉助工具幫你優化管理,現在信息流這塊九枝蘭做的還不錯你可以了解一下。
3、手游投放信息流,什麼樣的素材才能吸引用戶?
視頻類 以搞笑 或者腐來吸引 你沒看前段時間那個抖音都要炸了 男男的破百萬,女女的破百萬 要不就是很搞笑 十來萬吧 畫質感人也可以 吸引用戶的點很多 不知道你年齡定位是多好,這對不同的年齡段採取不同的推廣素材,廣告沒有止境 ,花的多賺的多,OPPO vivo以前都是山寨機 模仿 花錢請明星燒起來的 現在做這么大 你說他不賺錢?
4、信息流賬戶搭建流程是什麼?
構思賬戶要注意以下四個角度:
目標:推廣目標、需求是什麼。「置辦個衣櫃是幹啥子!自己要漂漂亮亮的給誰看」
產品:提煉特徵賣點來設計創意,根據用戶信息確定用戶畫像。「衣櫃里的衣服要被大眾喜歡!要常穿!」
公司:明確考核細節,確定在不同產品之間的預算分配。「手頭要有錢!為自己增添應季新款,淘汰舊款!」
行業:競爭對手的產品推廣如何,是選擇差異投放還是相同賣點,採取折扣方式。「今天來件個性款,還是剛入手的實惠爆款?」
巧用搭建方法
俗話說,衣服就像丈夫(妻子)一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搭建賬戶一樣哦,不過適合自己也是有理有據的,這里給大家提供四個維度:
素材:適用於產品相對單一素材製作能力較強的廣告主。如APP下載,通過不同素材的製作完成整個賬戶的搭建。
產品:適用於產品類型豐富的廣告主。如電商類廣告主,按照品類分組,搭建賬戶結構
地域:適用於業務有明顯地域特徵的廣告主,針對不同地域轉化情況可能不同的廣告主。如生活服務類、O2O、本地業務等,這樣的業務有明顯的地域特徵。
時間:適用於品牌活動較頻繁的廣告主。如促銷活動較多,則可以按照不同時間點進行區分,構建整個賬戶結構。
想了解更多信息流搭建知識,可以關注厚昌學院,報名信息流課程,讓趙陽老師為你詳細的解答。
5、手游如何通過信息流廣告獲取用戶,提高粘性
信息流廣告是位於社交媒體用戶的好友動態或者資訊媒體和視聽媒體內容流中的廣告。信息流廣告的形式有圖片、圖文、視頻等,特點是演算法推薦、原生體驗,可以通過標簽進行定向投放,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推曝光、落地頁或者應用下載等等,最後的效果取決於創意+定向+競價三個關鍵因素。
信息流(Feeds)廣告,在2006年由Facebook首先推出。這種穿插在內容流中的廣告,對用戶來說體驗相對較好,對廣告主來說可以利用用戶的標簽進行精準投放,因此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後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媒體都推出了信息流廣告平台。
信息流廣告的優勢:1.流量龐大;2.演算法領先;3.形式豐富;4.定向精準;5.用戶體驗好。結合大數據和AI進行精準投放,無論是品牌曝光還是獲取效果都可滿足需求。
根據平台的屬性可分為:社交類、資訊類、視頻類。
定向方式:一般有自然屬性、地理屬性、人群屬性、自定義屬性等等。
計費方式:CPC、CPM、CPA、OCPC、OCPM、OCPA。
效果評估:創意+定向+競價。
信息流廣告已經成為媒體平台流量變現的主要模式,從傳統巨頭到新興力量都加入了信息流廣告大戰,如:騰訊、阿里、百度、網易、新浪、頭條、小米、360、知乎、美柚、bilibili、快手、抖音等等。
6、做信息流推廣時,怎麼做才能讓信息流的圖片更吸引人?
圖片要原生化!這是因為信息流作為獲取潛在用戶的廣告,「原生化」是很重要的元素。但,原生化圖片這么多,你以為隨便搭就ok了?小夥子,還是太單純啊。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為廣告配三張圖,但,這3張圖片應該如何搭配才能使效果最大化呢?
我將其總結為三個策略。
01 有聲有色簡單來說,就是找准文案中,最大的痛點,以此為中心配上一張場景圖。
舉個栗子。
某英語培訓廣告文案為:別教孩子英語了,你教的都是錯的!
並配上一張孩子哭泣表情的圖。
上述文案的重心就是想利用「錯誤」來引起家長的反思,外加這張孩子委屈的表情,可謂是攻心之圖。
「有聲有色」的策略,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利用某一個具體的場景來打動用戶,讓用戶想起類似場景,意識到生活中某個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張情景感強烈的配圖,可以讓用戶感同身受。
02 有理有據簡單來說,就是找准文案中,最大的痛點,以此為中心配上一張證明圖。
舉個栗子。
某貸款信息流文案:最新消息:高達5萬借款,快至30分鍾到賬,快來看看你能借多少!
這張圖利用5萬的轉賬成功截圖,證明這款產品真的能30分鍾放貸,讓有相關需求的用戶感到信服。
「有理有據」的策略,它的主要特點就是:擺出一個證明產品賣點的事實,贏得用戶的信任,讓用戶相信這款產品可以解決自己剛剛想到的問題。
一張有數據的配圖,讓用戶更加信服。
03 有模有樣通讀整條文案,把握文風並配上一張風格相似的圖片。
比如,在文章開始的案例中:「裝修工親身經歷:加盟集成牆自己當老闆,第一個月掙了5萬」
這句文案給人一種新聞報道的感覺,不妨使用一張新聞圖片作為配圖,通過和整體文案風格相類似的圖片,可以大幅度增加圖片的說服力和用戶的信服力。
「有模有樣」的策略,它的主要特點就是:通讀整條文案,配一張符合文案風格的圖片,使圖片和文案更加契合。
一張有模有樣的配圖,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其實,對於大多數產品而言,信息流文案它要滿足的最大特點就是「真實性」。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偽裝真實性。
說起偽裝,場景化必不可少,可以極大程度上激發用戶對於該產品的需求;事實截圖,利用人們求真的心理,去擺事實講數據;而一張風格相似的圖片,會更符合當下平台的特性,符合用戶最初想滿足的那個需求特性。
無論如何,一個高點擊的信息流文案,必然要能夠真實,給用戶一種信服的感覺,方能成功。
7、信息流的控制模型
信息流的控制模型:信息有個基本特徵:
可量度。信息可採用某種度量單位進行度量,並進行信息編碼。如現代計算機使用的二進制。
可識別。信息可採取直觀識別、比較識別和間接識別等多種方式來把握。
可轉換。信息可以從一種形態轉換為另一種形態。如自然信息可轉換為語言、文字和圖像等形態,也可轉換為電磁波信號或計算機代碼
可存儲。信息可以存儲。大腦就是一個天然信息存儲器。人類發明的文字、攝影、錄音、錄像以及計算機存儲器等都可以進行信息存儲
可處理。人腦就是最佳的信息處理器。人腦的思維功能可以進行決策、設計、研究、寫作、改進、發明、創造等多種信息處理活動。計算機也具有信息處理功能。
可傳遞。信息的傳遞是與物質和能量的傳遞同時進行的。語言、表情、動作、報刊、書籍、廣播、電視、電話等是人類常用的信息傳遞方式。
可再生。信息經過處理後,可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經過人工處理後,可用語言或圖形等方式再生成信息。輸入計算機的各種數據文字等信息,可用顯示、列印、繪圖等方式再生成信息。
可壓縮。信息可以進行壓縮,可以用不同的信息量來描述同一事物。人們常常用盡可能少的信息量描述一件事物的主要特徵。
可利用。信息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和可利用性。
可共享。信息具有擴散性,因此可共享。
沃爾瑪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至少提前10年(較競爭對手)將尖端科技和物流系統進行了巧妙搭配。早在20世紀70年代,沃爾瑪就開始使用計算機進行管理;20世紀80年代初,他們又花費4億美元購買了商業衛星,實現了全球聯網;20世紀90年代,採用了全球領先的衛星定位系統(GPS),控制公司的物流,提高配送效率,以速度和質量贏得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沃爾瑪所有的系統都是基於一個叫做UNIX的配送系統,並採用傳送帶和非常大的開放式平台,還採用產品代碼,以及自動補貨系統和激光識別系統,所有這些為沃爾瑪節省了相當多的成本。沃爾瑪一直崇尚採用最現代化、最先進的系統,進行合理的運輸安排,通過電腦系統和配送中心,獲得最終的成功。
1、建立全球第一個物流數據的處理中心
20世紀70年代沃爾瑪建立了物流的管理信息系統(MIS),負責處理系統報表,加快了運作速度。20世紀80年代初,沃爾瑪與休斯公司合作發射物流通訊衛星,物流通信衛星使得沃爾瑪產生了跳躍性的發展;1983年的時候採用了POS機,全稱Point Of Sale,就是銷售始點數據系統。1985年建立了EDI,即電子數據交換系統,進行無紙化作業,所有信息全部在電腦上運作。1986年的時候它又建立了 QR,稱為快速反應機制,對市場快速拉動需求。
沃爾瑪在全球第一個實現集團內部24小時計算機物流網路化監控,使采購庫存、訂貨、配送和銷售一體化。例如,顧客到沃爾瑪店裡購物,然後通過POS機列印發票,與此同時負責生產計劃、采購計劃的人員以及供應商的電腦上就會同時顯示信息,各個環節就會通過信息及時完成本職工作,從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加快了物流的循環。
2、沃爾瑪物流應用的信息技術
射頻技術/RF(Radio Frequency),在日常的運作過程中可以跟條形碼結合起來應用。
攜帶型數據終端設備/PDF,傳統的方式到貨以後要打電話、發E-mail或者發報表,通過攜帶型數據終端設備可以直接查詢貨物情況。
物流條形碼/BC,利用物流條碼技術,能及時有效的對企業物流信息進行採集跟蹤。
射頻標識技術(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在各種惡劣環境中工作。
2004年,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公司要求其前100家供應商,在2005年1月之前向其配送中心發送貨盤和包裝箱時使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2006年1月前在單件商品中投入使用。專家預測,2005年到2007年,沃爾瑪供應商每年將使用50億張電子標簽,沃爾瑪公司每年可節省 83.5億美元。目前全世界已安裝了約5000個RFID系統,實際年銷售額約為9.64億美元。
憑借這些信息技術,沃爾瑪如虎添翼,取得了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