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叫"通訊員"?
通訊員是通訊社、報社、電台、電視台、網路媒體等新聞出版單位聘請的非專職新聞工作人員。
通訊員主要任務是:經常地主動地向新聞機構反映情況,提供新聞線索;采訪本地區的新聞,並寫成有關報道;組織讀報評報,收集讀者反應。
通訊員的任務主要有三項:
1、經常主動地向新聞單位反映情況,提供報道線索;
2、及時了解本地區本部門的有新聞價值的事實,為新聞單位撰寫新聞稿件或內部參考材料;
3、了解周圍群眾對新聞報道的意見和要求,充當新聞機關與讀者的橋梁,收集讀者反饋信息、組織讀報評報,協助報刊搞好發行等。
(1)新媒體時代報紙合格的通訊員擴展資料:
當好一名基層通訊員,還必須具備如下的基本素質:
1、寫新聞必須具有新聞頭腦
產生新聞,主要依靠觀察和挖掘。有些事件貌似很大,卻不是新聞;有些事情,似乎很小,通過挖掘,可以成為好新聞。
2、寫新聞必須擁有大量的事實
新聞不同於文學作品,文學作品講究藝術的真實,而新聞作品講究的是事件的真實,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3、寫新聞必須經常性自我充電
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基層通訊員肩負著全方位報道本地區新聞的重任,做到正確、及時,必須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4、寫新聞必須掌握運用文學體裁的寫作技巧
寫新聞不僅要向深度發展,而且要全方位發展。新聞消息雖然重要,但通訊、言論、報告文學、散文之類也不可缺少。動態消息報道可以把一個地方炒熱,深度報道可以使一個地方揚名。
2、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基層通訊員
但我們也有優勢,那就是在基層工作,容易掌握第一手資料和新聞線索。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做個有心人,多寫多練,就一定能不斷取得進步。
一要熱愛。我們都知道文字工作是一項「費神、費力、費心」的工作。我認為,做好一名通訊員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喜愛新聞寫作,熱愛通訊員這個身份和職業,並願意為之付出辛勤的勞動。還要熱愛企業,將自己融入企業文化中,才能在企業的發展、變化、進步中有著更敏銳的觸覺,才能懷有一顆熱忱之心去做好通訊報道。只有愛好新聞寫作,熱愛企業,寫起來才更輕松,更得心應手,而不會被當作是一種額外負擔。
二要思考。思想的深度,決定稿件的深度。平時我們應該將看到的、聽到的、採集到的情況、信息,分門別類,加以去偽存真,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我們的報道,大部分內容都是本單位的或與本單位有關的,從客觀上來說就存在報道題材比較小,報道面比較窄的不足,如果不動腦筋,簡單的就事論事,就工作談工作,是很難寫出有份量的稿件。
四要多學。寫新聞報道,就要體現在出「新」上。要「新」就要學習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對於我們煤礦來說,更要多了解煤礦方面的各項政策、法規和精神。還要學習有關知識,包括文學知識、時政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有比較深厚的文化積淀,以便在寫作時信手拈來,游刃有餘,為稿件增添光彩。
五要多寫。既然是一名通訊員,就要把寫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之一,不能怕寫得多寫得累。事實上,只有多寫,才能積累寫作經驗,做到熟能生巧;也只有多寫,才能掌握寫作的基本規律,寫出更多出好作品。
最後我想說,其實寫好文章不僅是通訊員展現自己才華的舞台,更是企業對外宣傳,與外界溝通的大門。我還是新聞宣傳工作中的新人,日後我一定會帶著這份榮譽感、使命感更加努力學習,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一個基層通訊員應有的作用,為我們企業的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3、如何辦好新媒體時代的報紙副刊
多看看新民晚報的副刊吧,全國副刊都混不下去了,只有新民晚報一直堅守陣地。
說多了是空的,就比如我,黨報編輯,一直做副刊,可是這個陣地越來越少,有廣告的時候副刊就出不了哦。
恕我直言,新媒體的副刊就不是副刊,牙痛手癢,寫些家庭的副刊算副刊嗎?廣州日報的副刊變成每日閑情,那也敢叫副刊?反觀羊城晚報,副刊還算不錯的。還有人民日報,這都是一些大名鼎鼎的報紙,不缺錢。像一些地方黨報,副刊基本上辦不下去的多,因為賺不來錢,人總不能餓死吧,陣地只能留給賺錢的版面了。
4、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通訊員ppt課件
https://wenku.baidu.com/search?lm=3&word=%C8%E7%BA%CE%D7%F6%D2%BB%C3%FB%BA%CF%B8%F1%B5%C4%CD%A8%D1%B6%D4%B1&org=0
5、如何看待新媒體時代報紙即將消亡這一說法
在電視的巨流沖擊下,昔日的傳媒老大報紙,屈居傳統媒體老二的日子已經很久了。而當網路新媒體挾著新技術呼嘯而至時,報紙再次感受到了被沖擊的滋味:廣告被分流,受眾被分流,影響力下降。尤其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這種感受,也許更貼切。因為,在那裡,電腦與網路的普及,已經達到了國民化的程度。
傳媒人士已經在考慮報紙的出路及其「倒計時」了!傳媒大亨默克多幾年前就放言:報紙的壽命最多40年。在世界傳媒界引起不小的震盪。很多人不以為然。但也有人提醒道:別把這話看淡了。這句話說的有一定的道理。為此,如何減緩衰老期的到來,報紙媒體費了不少的心機。平面媒體投資網路,便是應對趨勢之一。
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網路媒體論壇上,千龍網的總裁賀智生說:「傳統的報紙雜志可能還有50年的存活期。」認為,不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網路媒體一定會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完全能夠替代傳統媒體的地位。其與其他替代論者不同的地方在於,其並不認為這些是決定性的因素。真正使網路媒體替代傳統媒體的,是資源的短缺所造成的大環境。
還說:「從資源角度講,個人認為報紙將來是一種很奢侈的東西,它的成本太高了。大家覺得紙不是很便宜的東西嗎?有幾十億人口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所以,個人有這么一個觀點,好比前些年,當世界人口30多億的時間,人們就穿裘皮而為榮為貴,但現在誰穿裘皮就也點兒邪。將來很有可能有一天,會有一些人把報攤圍住,不要大家買報紙。簡單的說,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可能還能存活五十年左右。」
這個觀點確實新穎。很有見地。30、40年後,資源的短缺,真的會成為地球村發展的制約因素,大眾化的報紙蛻變成「奢侈品」的可能性很大。當然,事情的另一方面,應該是經濟的發展促使電腦與網路的大普及、網路媒體對消費者閱讀習慣的改造,使新媒體取代傳統媒體由可能上升為一種必然。
但報紙是否就會消亡呢?完全消亡的可能性不大……個人想,30、40年後的媒體,其存在可能不只是一種方式,而是多種形式並存。譬如紙製版、網路版與雜志版等。前者是「貴族化」了的,而後兩者則是平民化、大眾化的了。報媒的存在,只是一個標記,一個平台,其表現形式是採集、整理、發布信息,而主要的傳播方式,應該就是網路了!但電視、報媒依然應該是權威的信息平台,只是其影響力被傳播威力更強大的網路媒體覆蓋了……
這也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在有人提出,平面媒體聯合起來,斬斷網路媒體的新聞來源……雲雲,且不說「聯合」的可能性與可行性有多大,從媒介的本質上來說,這不僅有礙信息的有效傳播,與信息時代的趨勢格格不入,也違反了公平競爭與反壟斷的相關法律規定。
6、新媒體時代報紙的發展狀況以及報紙未來發展走向,要有最新案例跟數據分析,謝謝!
你找一找平面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轉型的論文吧 我覺得你是關鍵字沒搞好 那類的文章很多很多
7、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新媒體運營
一個合格的新媒體運營往往要做好5個關鍵:
1. 競品分析、用戶調查
了解競品的發展模式,用戶為什麼要關注他們,再對照自己的情況去設定明確的目標。
用戶調查即做用戶畫像,了解用戶年齡段、收入情況、群體喜好等,通過信息反饋了解到用戶需求,指導內容創作。
2. 優質內容生產
在充分了解用戶的情況下,撬動用戶需求,把用戶感興趣的話以及想說的話說出來,引起共鳴。內容不需要太多,保證質量就行。
3. 投放渠道
現在的內容分發渠道有很多,比如微信、微博、自媒體平台、社區論壇等等,多的讓很多新媒體運營人員忙不過來。
好的內容需要渠道去投放,但是並不是每個渠道都是合適的。
比如:小清新風格的顯然不適合知乎、鈦媒體、36kr這種科技屬性的媒體,簡書、豆瓣反而更適合。
好的運營人員會對各個平台的風格屬性瞭然於心,投放符合自家產品內容調性的渠道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數據反饋
做過用戶調查,也難以保證產出的內容就一定能帶來理想的效果。
優秀的新媒體人會巧妙地利用數據反饋及時調整運營策略,總結分析哪些內容,哪些類型,哪些渠道甚至是哪些時段更受目標用戶的關注,從而趨利避害。
5. 調整優化
好的運營會通過各種方式快速試錯,然後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對各項運營指標進行優化調整以期達到最佳的引流、轉化效果,來實現內容價值的最大化。
總體來說,做好這五點,基本的新媒體運營就不成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要做到優秀、出眾,則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磨礪。
8、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通訊員
1、要多看報,特別是多關注有關本行業的相關新聞,在學習別人怎麼樣寫、怎麼去抓角度的,再對照本單位的情況進行比較,如果本單位做得更好,當然是新聞。
2、要經常對本單位的工作進行梳理。
3、要多留心,新聞的線索從哪裡來,從工作實際中來,這沒有錯,但很多新聞,特別是好新聞,其來源往往在一次無經意的談話或一個小小的細節中謀發,如果我們稍不留意,可能就白白地放走了,這就是新聞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