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運營方面的內容管理、內容分發平台除了72助手,還有哪些呢?
在獨立應用渠道凋零之時,豌豆莢卻採用進擊的姿態,去塑造一種不尋常身份的價值。 在人們的印象中,豌豆莢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生態中的一家產品風格清新的創業公司。它的獨特定位和用戶規模,都使其長期徘徊於中心和邊緣之間的行業區間內。然而,1年間中國移動互聯網天翻地覆的板塊變遷發生後,這家創業味道十足的年輕公司,瞬時被推到了舞台中央,成為了引人矚目的明星。 2012年,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行業至少發生了兩個基本面變動:創新空間和融資規模都到達一個瓶頸期,以及互聯網巨頭發力應用渠道並對接自己的流量平台。 這兩個基本面變動,對於在移動互聯網耕耘多年的創業者,特別是對於多年間扮演生態核心的Android應用渠道來說,一下子將它們推向了2013年的生死關口。 然而,舊板塊轟塌比人們預想中來得更為猛烈和迅速。2013年7月百度天價收購91,8月阿里入股UC(優視科技),9月末機鋒(邁奔靈動)以苛刻條款被收購——3個連環收購分別對應了中國Android市場上,巨頭身軀之外的最大的3個應用渠道。 至此,上百家應用渠道倒閉,而規模可觀的Android應用渠道名宿僅剩安智網、應用匯,以及特立獨行的豌豆莢了。顯然,前兩者除了步91以及機鋒後塵“賣身”外已然選擇不多。但起步較晚的豌豆莢,卻在此時拒絕了多項收購要約,明確宣布自己的獨立發展道路。正是這種獨立的姿態與勇氣,使豌豆莢移步至行業的聚光燈下。 實際上,作為一家運營色彩最淡薄、創業色彩最濃的應用渠道,豌豆莢此時的抉擇,反映出了中國移動生態的諸多信息。而它正在逆勢鋪來的多種產品線,也能深刻反映出當下關於導航與搜索、PC與手機、App與Web以及開發者與渠道——這幾組對應關系的現狀。 獨特的價值 9月26日,豌豆莢發布了公司成立後的首個非Android平台產品——iOS版雲相冊。而在此前的1個月時間內,豌豆莢已經接連向媒體發布了視頻搜索與應用內搜索兩個戰略級新產品(後者尚未上線)的信息,並且首次公開喊出“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定位。 在其他應用渠道均收縮戰線、待價而沽的背景之下,豌豆莢逆勢進擊的姿態,頗為引人注目。 其實,關於Android應用渠道價值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息過。而在91被百度收購之後,這場討論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懸念——要麼被收購、要麼長不大。隨後的UC與機鋒的命運也證明了這種論斷。 然而,豌豆莢的聯合創始人兼CEO王俊煜並不相信這種論斷——更確切地說,王俊煜不認為豌豆莢屬於已經被收購的渠道中的任何一種,而是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尚有騰挪餘地和生長空間。 首先,作為3年前上百家應用渠道中成功存活下來並進階第一梯隊中的一員,豌豆莢有著和91一樣的成功基因。 91早期創始人熊俊就曾做出分析:那些只有App應用商店而沒有與PC鏈接的手機助手的應用渠道都逐漸衰落了,比如機鋒(據說機鋒曾試圖組建手機助手研發團隊但並未成功);而兩者都有的應用渠道都越做越強了,比如91與豌豆莢。 熊俊分析認為,App應用商店屬於流量消耗方,它不像瀏覽器、網址導航與搜索引擎那樣可以源源不斷地吸納外部流量留為己用,而是滿足用戶前幾屏需求(這還是在假設裝機應用未滿足用戶全部需求的前提下)後就失去了與用戶的互動。加之各手機廠商自己的App應用商店的分食,使得單純的第3方App應用商店的用戶活躍度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而面對這種流量飢渴,作為渠道的它們也無能為力。 而鏈接PC的手機助手,則可以為App應用商店提供了可靠的外部流量導入。這也是360、騰訊和百度都以手機助手切入移動生態的原因。從這一點說,豌豆莢的初始定位的確有先天優勢。 而在另外一方面,比起以安卓市場為代表的標准Android應用商店,豌豆莢的產品形態卻要復雜得多。 王俊煜對《商業價值》表示,應用商店相當於1997年左右的雅虎,本質上是一種內容與服務的導航。而無論是PC用戶歷史還是手機用戶現實,都已表明已經脫離“小白”狀態的用戶對導航的需求越來越少,而在整個商業世界互聯網化的背景之下,導航的作用就更微弱了。而顛覆導航的,便是以谷歌為代表的搜索,而這個領域又是王俊煜在谷歌練就的強項。 不難看出,在對應用商店模式的認識上,王俊煜與熊俊有不謀而合之處。 王俊煜用2010年創業時期的一幅PPT,來向《商業價值》解釋了豌豆莢的這種復雜而獨特的思路。 在王俊煜看來,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除音樂之外,對其他內容的需求周期可以總結為之間存在鬆散聯系的“六度理論”:發現—>查找—>傳輸(下載)—>消費—>管理—>分享。而豌豆莢起初的切入點便是傳輸,其產品載體就是PC端的手機助手。 同時,王俊煜意識到,自己並不擅長需求鏈條上位於傳輸之後3個節點的運營,於是,由傳輸節點而向前拓展,便成為了豌豆莢生長的基本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在豌豆莢的產品序列中,不僅有對應六度理論前3個需求節點的關鍵產品,還有著圍繞這3個節點的立體拓展。 事實上,如果說視頻搜索與iOS雲相冊是豌豆莢在“查找”與“傳輸”兩個節點的橫向拓展的話,尚未正式上線的應用內搜索,便是在“查找”這一需求節點上的大膽探索的垂直產品。 目前,豌豆莢已經擁有兩億安裝量和日分發3000萬的成績。其視頻搜索剛上線後5天之內,便有超過50萬的用戶使用了其視頻訂閱功能。 可以看出,豌豆莢的價值,正是其區別於傳統Android應用商店,而圍繞六度理論的前3個節點——發現、查找與傳輸——所構建的一個有現實需求支撐的多樣產品形態。 滿足需求與牽引習慣 豌豆莢獨立進擊的姿態,的確令人贊賞。而不久前王俊煜開始以豌豆莢CEO的身份掌控公司,也反映出投資方對他這種探索的認可。然而,其成長的可能性空間還有多少,這其實取決於兩個基本的限制條件——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與牽引用戶習慣的成本。這可以從3個方面去看。 第1方面,來自於豌豆莢對用戶需求的判斷的准確性。如上文所述,豌豆莢的產品組合定位確有一定的優勢。豌豆莢較早地在傳輸與查找這兩個應用渠道的關鍵環節卡位成功,方便其現在向其他周邊需求層面拓展。而其在這一年中密集上線的產品集群,也並非是離散湊數的泛泛之作。 以視頻搜索為例,其實這原本是豌豆莢在2010年創始之初便上馬的第1個項目。當時正值南非世界盃,豌豆莢團隊信心滿滿地推出了國內領先的相關視頻服務。然而,3個月內只有100名以下活躍用戶的市場反饋,令王俊煜和同事們很尷尬。顯然,當時距離用戶對手機觀看視頻的需求爆發還為時尚遠。所以,時隔 3年後重新祭出視頻項目之時,王俊煜和團隊在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方面,已經積累了充分的經驗。 至於開始涉足iOS平台產品,則是響應了豌豆莢用戶呼聲最高的需求。同時,這也是豌豆莢未來極具開拓前景的一塊新大陸。它不但可以助豌豆莢獲得更多用戶,而且顯而易見地可以看作是豌豆莢向六度理論後3個需求節點拓展產品的開山之作。 第2方面,來自於巨頭環伺所帶來的黏住用戶成本。不僅僅是騰訊在圈地,而是“四大家族”都在圈地,這是2012年之後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無法迴避的事實。 其實,豌豆莢早已經吃到了巨頭的苦頭。豌豆莢雲存儲產品——阿爾法的失敗,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巨頭的干擾。王俊煜也對《商業價值》坦言,痛定思痛,六度理論中後3個需求節點,並非是適合豌豆莢做的事情,至少目前還不是。而這便是豌豆莢從這種競爭中獲得的寶貴生存經驗。 而現在,來自於巨頭的這種競爭壓力要比雲存儲產品要大的多得多。在各巨頭自己的手機助手或者應用商店已經到位的前提下,如何擺脫熊俊所說的那種流量消耗弊端,實現一定程度上的用戶黏性這是豌豆莢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很明顯,百度試圖用搜索來黏住渠道用戶,騰訊准備用微信來黏住渠道用戶,360准備用安全工具來黏住渠道用戶,阿里系的UC則用瀏覽器來黏住渠道用戶。缺少一個超級App的豌豆莢如何找到在滿足用戶需求通向牽引用戶習慣之間的突破口?這恐怕才是以後豌豆莢在與巨頭競爭時要面對的最大創新難題。 第3方面,來自於Web App對原生App的影響。雖然目前Web App仍沒有形成對原生App的實質性威脅,但它的前景卻一直被業界看好。百度輕應用平台的誕生,更是為這個前景增加了很多籌碼。此時,以原生App搜索為核心服務的豌豆莢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 其實,在王俊煜看來,對於用戶來說,Web App的最大優勢在於縮短了信息與服務的傳輸鏈條。然而,除了技術弱點之外,Web App尚無法解決先天的用戶黏性差等弱點。所以,王俊煜認為兩者由對立走向統一可能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比如像谷歌官方(比如Google Now)的很多應用,其外表是App,內部卻用的是Web技術。所以他更喜歡引用《連線》雜志影響頗大的《網頁已死 互聯永生》一文中的話來表明態度:“瀏覽器其實是例外,而非典型應用。” 王俊煜還強調,即使Web App最終會對原生App(這並不包括對系統要求較高的游戲)造成威脅,那麼這個過渡時間也會很長。否則百度就不會在沒有產品的情況下先賺吆喝了。所以他認為,Web App對豌豆莢不會產生有效的威脅,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會是這樣。 事實上,91的19億美元“賣身價”,已經是傳統應用渠道的封頂價格。豌豆莢要想讓自己的價值超過包括91在內的所有應用渠道,必須在六度需求理論的這個價值鏈條——包括應用搜索、視頻搜索、應用內搜索以及更多的iOS產品等——上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並順利改變用戶習慣繼而實現用戶的黏性。 只有這樣,豌豆莢才能成長為令巨頭們重視卻又無法擊敗的“進擊的巨人”。
2、新媒體運營和公眾平台運營的區別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而公眾平台運營,新媒體其中的一個部分。
3、做新媒體運營,經常會用到哪些網站?
新媒體編輯主要是指根據微信,微博、博客、論壇等發展的總體方向,策劃、建設相關的欄目,並進行日常信息搜集及編輯工作。簡單來說新媒體編輯主要工作就是編輯排版文章。但對於剛入行的新媒體編輯而言,文章排版以及文章閱讀是兩大難點。不用擔心,新媒體編輯工作好拍檔-來逗編輯器,幫您解決這兩大難題!
文章排版不會怎麼辦?用來逗編輯器!
不會文章排版沒有關系,微信編輯器-來逗編輯器一招幫您搞定。來逗編輯器樣式多,更新快;細致分類易查找;布局簡潔明了,簡單容易上手;強大編輯功能,提升文章質感。更重要的一點是,無需會員免費使用!
文章閱讀少怎麼辦?用來豆編輯器!
文章閱讀少怎麼辦?沒關系,用來逗編輯器(豆子編輯器)輕輕鬆鬆搞定!多一個內容分發渠道,多一份曝光的機會,編輯排版好的圖文,同步到公眾號的同時,勾選同步到來逗APP,來逗APP內強大的流量池可以幫助文章及公眾號曝光引流。同時使用豆子編輯器(即來逗編輯器)成功發布的公眾號推文,系統會在文末免費幫小編嵌入閱讀紅包,粉絲在閱讀推文的同時,可點擊領取閱讀紅包,免費幫小編激勵活躍粉絲。是不是很強大!我就是這么能幹!【來逗微信編輯器在線體驗】
【內容補充】:新媒體編輯主要工作說明
1、定位。作為一名合格的新媒體工作人員,自身定位相當重要,你是做什麼內容的,就專注每一領域,切記不可做的內容太寬泛。不要不擇手段隨意吸粉這樣會嚴重影響人群定位,不能為了吸粉不顧賬號類型,直接發布無關內容。這樣雖然會吸粉,但並不是潛在客戶。這種做法只能在運營初期少量使用,在中、後期運營階段是堅決杜絕的,因為我們做內容就是要吸引精準粉絲的。
2、素材。除了多看一些經驗文章之外,也要注意收集圖片和文字素材。例如活躍氛圍的動圖、行業相關優質圖片。這樣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隨用隨取。我們獲取素材的途徑很多,在門戶網站上尋找創作素材,在手機上刷微博,刷段子,看美文,看熱點,看到好的內容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隨手收藏,就可以成為你二次創作的絕佳素材!
3、內容。做新媒體內容是第一要務,內容要有質量,要有獨立的創新能力,花再多錢添加的粉絲,但是內容陳舊,不合粉絲的口味,粉絲看的索然無味便會立馬取關你。內容最好原創,但借鑒他人成功文案也是可取之道。
轉載:網頁鏈接
4、新媒體運營都包括哪些內容,會分平台去教嗎?
新媒體運營,是一種產品運營手段,不會分平台去教學,但是會根據某個平台的運營方式來舉例,只要掌握了相關的宣傳推廣方式,在其他平台運營上是大同小異的,關鍵在於如何創新脫穎而出,新媒體方面大眾接觸很快,如果都是同樣的套路,很難抓住人的眼球。
官方解釋:新媒體運營是通過現代化移動互聯網手段,通過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工具進行產品宣傳、推廣、產品營銷的一系列運營手段。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5、新媒體運營最常用的網站有哪些?
活動行,語義分析系統,圖悅,優詞雲,這些都很適合新媒體人,受用的話記得採納
6、新媒體運營的渠道有哪些?
首先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戶外)而言的,藉助互聯網,狹義的新媒體指微博、微信、公眾號、簡訊、郵件,這也是目前企業常用的;廣義的新媒體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運營:
1、微博每天發文,漲粉,促活躍(評論、轉發);
2、微信公眾號發文,漲粉,促活躍(閱讀、評論、轉發);
3、簡訊營銷、EDM營銷
4、與其他新媒體合作,平台互推、大號轉發
5、軟文投放、熱點營銷、事件營銷等
現在很火的直播、小視頻也可以算作新媒體
7、新媒體運營需要學習哪些必備軟體?
新媒體運營的崗位介紹想必各位都有過了解和調研,針對官方性的解釋我就不做太多普及了,大家可以去網站自行搜索一下。
(1)新媒體運營的詳細介紹
來拆字解釋這個問題,新媒體運營到底什麼,我們首先把新媒體運營這5個字分為3種含義來解釋
新:其實這就是一個單字沒什麼更多的解釋,只要理解成這是一種新型的事物就行
媒體:其實就是傳播信息的方式就是媒體。媒體就是一個載物信息的地方,只是看通過什麼方式傳播
我們知道之前媒體傳播方式有:電視、廣播、報紙、周刊(雜志)之前我們想知道一些信息的時候只能通過以上幾種方式來獲得信息,我們稱這些為傳統媒體。
運營:我之前在做分享的時候,每次這個問題我都是這樣的解答的?
我說,運營就是媒婆。當時他們都笑了。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為什麼會把運營比喻成媒婆呢?
我們都知道媒婆是干什麼的,介紹對象的。就是說村東有一個小夥子到年齡了還沒女朋友,村西有個姑娘同樣是到了年齡沒男朋友,他倆的需求很明確,就是想找到另一半。
但是,又沒機會相認,也沒機會認識。所以兩人的需求都解決不了,而這時候能掌握這一個村的單身條件的資源,只有媒婆有,因為好多家長見到媒婆就會說:王媒婆呀,我家那姑娘26啦,有好小伙留意著點。
那好,現在媒婆有這些資源,只要是媒婆一介紹,這些互相有著需求的人就能達成共識
那我們現在放在現實中來說運營,那運營到底是干什麼呢?其實就是把有互相有需求的連接起來。
舉個現實的例子說明運營是什麼:比如公司的業務是做小程序開發,我們的產品也就是幫助別人開發小程序,這時候我們的產品是有了,但是缺的是什麼?缺的是怎麼讓別人知道你是做小程序開發的,並且做的很厲害。這時候有部分人就會想到,發傳單、做廣告、插小廣告等。
這沒錯,這就是最初的運營模式,線下推廣。但是這樣做效果不好,而且轉化率很低,原因是什麼?現在人都玩手機,當客戶想了解一個產品之前是否會通過傳單來找到你,那這時候用戶就會拿起手機去網路搜索
搜索什麼平台呢?百度、微博、頭條、公眾號、加入各種社群、短視頻等找到小程序開發渠道。
這時候又要涉及到傳播,在之前人們有需求,想得到最新的信息就看電視、報紙等。那對於現在來說,人們在有一些需求和想得到一些信息的時候,請問有幾位還會去看報紙和電視呢。是不是都會通過手機來搜索呢
那好,我們上文說過傳統媒體,裡麵包含的渠道是:電視、廣播、報紙、周刊(雜志)
那這個時候的微博、百度、公眾號屬於什麼呢?肯定不是傳統媒體了,那這時候我們結合前面說的那個單字,加起來是不就是新媒體了
媒體的還是不變的,他還是一個載物信息的地方,但是傳播方式變了,就會基於互聯網通過手機各個APP或者平台進行傳播,這時候就叫新媒體
我們知道了新媒體是怎麼來的了,也知道新媒體是干什麼的了,就是同樣的媒體信息只不過是基於互聯網通過新型的渠道傳播、推廣。這就是新媒體
我們要學的新媒體運營是什麼,結合上面的案例說明,這家是做小程序開發項目,當然了市場上肯定不只是你們一家做這個項目,但是每家想利用平台來傳播,說自己產品的優勢的,但平台只有一個種(比如你們都在微博傳播)
那這時候就是新媒體運營的作用了,同樣的產品在同樣的平台,你們家的產品怎麼能讓別人更快搜索到,比如在微博上搜「小程序開發」你們的產品排名第一名,那這就是新媒體運營的作用。
新媒體運營:結合同樣的信息和產品,在同一個平台傳播,你用你的辦法使你的產品和信息傳播、推廣度更大,這就是新媒體運營的作用
(2)新媒體運營的崗位介紹
新媒體運營的崗位介紹你可以理解為,新媒體運營需要哪些能力,具備哪些技能,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新媒體運營
文案撰寫(微信公眾號撰寫,微博文案撰寫,各個自媒體平台文案撰寫);
數據分析(對各平台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每天的粉絲漲多少,什麼文章導致漲粉,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什麼,內容是什麼,做了哪些運營手段);
熱點抓取(前段時間的蘋果發布會,周傑倫發布新歌等熱點是否能結合本公司產品趁文。經常混跡一些指數平台,如百度指數,微信指數,頭條指數等)
平台玩法(運營任何平台,都要把此平台的玩法、演算法都掌握。比如:該平台的推送機制,該平台的懲罰制度,該平台的人群畫像等等)
視頻渠道(短視頻渠道:抖音、快手、秒拍等;中長視頻:B站、騰訊視頻、愛奇藝等)
音頻渠道(喜馬拉雅、蜻蜓FM等)
輔助工作(會簡單的做圖、修圖最好會簡單的操作ps;會簡答的視頻剪輯、後期處理最好會簡單的視頻處理軟體PR)
8、新媒體運營最火的是什麼哪個社交平台
微信
微信 (WeChat) 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台通過網路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路流量)語音簡訊、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於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台「、」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中國 90% 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 5.49 億,用戶覆蓋 200 多個國家、超過 20 種語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 800 萬個,移動應用對接數量超過 85000 個,微信支付用戶則達到了 4 億左右。
9、什麼是自媒體平台,什麼是新媒體運營(通俗易
新媒體——在移動端、PC端里一切的數字化媒體載體
時間性:時間上更近的可以被稱為較「新」的媒體,比如網路相對於電視是新媒體;電視相對於報紙是新媒體。(相對概念)
技術性:價格更低廉,傳播更廣泛,應用更普遍,等等革新技術的媒體都可以被認為是新媒體
社會性:新媒體之所以新,最重要的是社會作用的革新。
運營——手段
未來商業世界最值錢的一項能力
一個行業
促進任意產品與用戶之間關系的建立
對項目執行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
設計系統,運行,評價,改善的管理工作
項目取得成果的干預手段
新媒體運營——拉新、留存、轉化
依託新媒體平台,通過運營的手段,達到用戶增長,用戶服務管理維系,最終獲得收益和收入增長的過程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
主動性:主動出擊,產生於用戶的交互並且常有反復的交互,用戶也能主動與你便捷交互
實用性:新媒體運營既包括市場又包括銷售,通過內容的運營去吸引用戶,進行互動,提高交易率與銷售量,對運營產生實際的效果
標准性:通過內容的轉發量、引流、轉化率等清晰的數據,進行分析,把工作標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