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素養意義

新媒體素養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7 15:13:42

1、自媒體時代為什麼要提升公眾媒介素養

2.善待自媒體:提升媒介素養是關鍵一招。 自媒體時代下,黨政領導幹部的媒介素養內提升顯得尤為容重要。我們黨政幹部一方面要敢於利用自媒體去獲取信息和知識,要在不斷強化自身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前提下,去選擇判斷信息、去理解詮釋信息、去研判和評估信息、去最大限度地享用信息。另一方面,還需積極培養真假信息的辨識、反思和質疑的能力,要主動的藉助自媒體發出主流聲音,強化與媒體打交道、與社會公眾雙向溝通的頻次和能力,要巧妙的向媒體和公眾借力、借道、借光,積極引導主流輿論,整合社會民意,通過有效的媒介運作和媒體公關來不斷提高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總體而言,面對社會的快速轉型、體制的雙向轉軌、思想觀念的急劇變遷和社會矛盾的日益凸顯,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要積極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綜合能力和藝術水平。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多元復雜的自媒體時代,無論是政策解說、情緒疏導、矛盾化解、謠言應對,還是思想溝通、議政諫言、輿情研判,都需要我們黨政領導幹部在媒介素養提升上狠下功夫。

2、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大眾傳播媒介的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內質疑能力、評估能容力、創造和製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應能力,它的實質是人們怎樣處理與媒介關系的問題。所以,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意義在於讓學生在媒介環境中學會甄別、選擇和反思媒介內容,促進他們塑造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如何提升領導幹部新媒體素養和能力

新媒體的發展、媒體格局的變革以及社會輿論的多元化發展,使政府的執政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給領導幹部的媒介素養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在新形勢下提升領導幹部媒介素養已成為加強其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本文在闡述和媒介素養含義的基礎上,解析了新媒體時代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內涵,歸納了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現狀,最後從宏觀-環境與制度、中觀-媒介素養基石、微觀-媒介素養教育培訓層面提出了提升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建議。

4、新媒體時代對受眾的媒體素養提出哪些新要求

新媒體的發展、媒體格局的變革以及社會輿論的多元化發展,使政府的執政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給領導幹部的媒介素養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在新形勢下提升領導幹部媒介素養已成為加強其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本文在闡述和媒介素養含義的基礎上,解析了新媒體時代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內涵,歸納了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現狀,最後從宏觀-環境與制度、中觀-媒介素養基石、微觀-媒介素養教育培訓層面提出了提升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建議。

5、為什麼媒體素養是必要的

 對於「負面報道影響公眾心理認知」,更多地可以理解為是對輿論環境寬松後的一些「不適應」——我們的公眾是信息的接受者,但卻不是很好的選擇者、分析者和判斷者。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控制負面報道的量,而是要對公眾進行必要的媒介素質教育。

 新聞背景: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我國城鄉居民的社會治安安全感,從2003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有專家分析認為,是社會信息開放度增加,各種負面報道開始增多,客觀上影響了老百姓的心理認知。對此說法,連日來坊間質疑之聲不絕於耳。不少人認為,這是對信息公開原則和輿論監督的公開挑戰。

主持人:在信息公開原則得到確立、輿論監督受到鼓勵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對「負面報道增多導致安全感下降」的說法產生質疑,完全在情理之中。但客觀地說,信息公開、輿論監督的推進過程,始終貫穿著一種「是否會挑起公眾恐慌心理」的擔憂。就安全感下降這個問題而言,您認為和負面報道增多是不是有一定的關系呢?

陳力丹:客觀來看,是有一定影響的。因為眾所周知,人們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並不完全基於個體體驗,更多地是來自媒體信息的間接構塑。當然,也許有人要說,西方媒體負面報道的比重遠甚於我們,怎麼就沒有引起公眾的心理恐慌呢?我想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能脫離中國國情。在過去,我們的媒體主要功能是「指導工作」,因此當時的媒體並不是按照新聞的價值標准來運作的,更多是出於宣傳目的,這有異於一開始就完全市場化操作的西方媒體。但現在不同了,一些突發的、重大的、沖突的異常事件成為部分媒體追逐的焦點。所以這也就給老百姓造成這樣一種印象,似乎社會問題比較多。但事實上,這些問題以前可能也有,只是出於「鼓舞人心、促進穩定」的考慮,沒有被披露出來而已。所以對於「負面報道影響公眾心理認知」,我想更多地可以理解為是對輿論環境寬松後的一些「不適應」———我們的公眾是傳媒信息很好的接受者,但卻不是很好的選擇者、分析者和判斷者。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控制負面報道的量,而是要對公眾進行必要的媒介素質教育。如果人們了解媒介基本職能是什麼,媒介的工作特性是什麼,作為新聞價值的媒介「興奮點」在哪裡,那麼也就不會覺得犯罪叢生,危機四伏,會對傳媒信息有一個全面的評價。

主持人:對輿論監督、信息透明來說,公眾對信息的全面、正確理解同樣重要。我們不能因為輿論監督、信息公開而迴避負面報道對公眾心理產生的客觀影響。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可能對公眾認知產生影響,而重新堵塞言路、屏蔽信源。最重要的是,長久以來視受眾為被動接受者的觀念必須轉變。

陳力丹:一直以來我們關注的都是信息傳播、發布者的素質,似乎只要傳者的素質提高了,傳播的質量自然也會提高。其實傳播能否有效,或者是否發生誤解,受眾的分析、判斷力在其中至少要承擔一半的責任。現在我們才是剛剛從「傳者」這一頭做起,逐步推進信息透明、輿論監督,但是對公眾媒介素養的培養也不能偏廢。

這里恐怕要有一個觀念上的突破。以前我們總是希望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度越高越好。所謂宣傳,總是把落「實」擺第一位的。在那個什麼都要保持一致、單一主流的媒體時代,這樣的衡量標准理所當然;但是在今天社會多元化、媒介形態多元化的背景下,在已不是主流唯一的媒體時代,面對撲面而來的形形色色的信息,我們更需要的是公眾的辨別能力。否則,凡事都容易「當真」的高信任度是容易引發公眾心理危機的。因此,培養媒體素養,適當降低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度,是社會變化的要求。

主持人:近兩年來媒體在輿論監督方面,可謂發揮了巨大威力,並且深受公眾關注。對此很多公眾都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這種對媒體的高度信任可能近乎「盲從」,但是面對公共安全、公共衛生這樣的重大問題,人又怎麼可能做到事事辨明、泰然處之呢?

陳力丹:過分要求公眾,苛責公眾放大了的危機感,的確並不合情理。比如食品安全。如果說關於社會治安的負面報道增多,其實這兩年在食品安全方面爆出的問題也不少。面對一次次的黑幕、風波,公眾的心理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安全感非常脆弱。有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於50%。我想媒體本身應該擔負很大的責任。就拿曝光冠生園月餅陳年餡的事件來說,這個報道是有明顯缺陷的。因為它沒有強調這個事情僅僅發生在南京的冠生園。由於沒有特別強調這一點,導致殃及全國所有的冠生園。所以,這個輿論監督案例可以說是成功的,卻也可以說是失敗的。因為公眾的恐慌,對「冠生園」三個字造成的過度敏感,完全是因為媒體刻意追求更大的轟動效應造成的———你強調一句「不是全國的冠生園」不就行了嗎?面對安全、衛生這樣的突發事件,公眾往往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由於信息不對稱也很難做出即時的判斷。但是我們要指出的是,公眾無論如何不能被動地默默接受,公眾也有質疑和發問的權利。比如在事後,對於媒體刻意追求轟動、一心只想爆料的做法,公眾就可以提出質疑和批評。只有來自公眾的監督壓力,才能督促媒體朝著理性的方向發展。如果公眾沒有這樣的監督意識,那麼很容易給炒作製造市場,而一個子虛烏有的傳聞也容易引發公共心理危機。因為一個健康的社會輿論,絕不會只有記者的聲音。在記者監督外,也應該形成社會輿論和監督。而這,也是公眾媒介素養的重要內容。

6、一個優秀的新媒體編輯,應該具備什麼素養?

新媒體編輯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如下:

(1)知識的全面性
新媒體編輯必須是復合型人才――「多面手」、「全能型」具備良好的編輯素質,熟悉采編業務,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識功底,掌握新媒體等網路傳播技能,對新技術敏感,具有想像力,挖掘新技術空間,為內容服務。

(2)完善的知識與技能結構
新媒體編輯要有專業的新聞素養、編輯素質,出色的內容策劃能力,精通所負責領域專業基礎知識,爭取做學者或准學者;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文化底蘊,通曉廣博的人文社科知識;計算機及網路技術基礎知識,熟悉HTML語言。 

(3)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強烈的使命感、飽滿的工作熱情、認真的工作態度和高度的職業責任心,把出好作品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具備一顆包容不同體裁、同時具備對信息的敏感性與洞察力。 

(4)具體編輯工作實施過程中應符合新媒體的特點 

新媒體標題、導語、正文的寫作,頁面布局,圖片處理都必須符合新媒體的閱讀方式和習慣,即符合新媒體快速閱讀、掃描式閱讀、依賴標題識別內容的閱讀特點。

7、新媒體時代受眾的媒介素養提出哪些新要求

新媒體的發展、媒體格局的變革以及社會輿論的多元化發展,使政府的執政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給領導幹部的媒介素養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在新形勢下提升領導幹部媒介素養已成為加強其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本文在闡述和媒介素養含義的基礎上,解析了新媒體時代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內涵,歸納了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現狀,最後從宏觀-環境與制度、中觀-媒介素養基石、微觀-媒介素養教育培訓層面提出了提升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建議。

8、一個優秀的新媒體編輯,應該具備什麼素養

文/調戲電商創始人:馮華魁

經常有人跟我說,據說你的調戲電商做的挺好的,我們企業也想找個新媒體編輯,你覺得啥樣的合適啊?
每當聽到這個問題,經常感覺一頭霧水,腦子里無數個場景再現,試圖總結一套新媒體素質大全,但一直想不到新媒體從業者,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特殊素質,總不能說要有網感,懂互聯網文化,最好90後,還要勤奮,有責任心……
如果只是提這種要求的話,幾乎是廢話,你依然不能對自己的新媒體編輯有一個清晰的畫像。
直到最近調戲電商自己需要招編輯記者的時候,我慢慢梳理出,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媒體編輯記者:
第一,敏感。沒想到吧,居然是敏感!敏感的人更適合做媒體,尤其新媒體,因為要更在意趨勢,無論是純媒體,還是企業的新媒體,對趨勢的把握都是關鍵,更關鍵的是,要在眾多趨勢中,堅持自己的取向,而不是所有趨勢都追逐,有些趨勢會破壞你的價值觀。
什麼?價值觀?新媒體還需要價值觀?不是什麼熱追什麼嗎?
當然不是,你對趨勢的敏感,不能讓自己隨波逐流。
敏感的第二個意義是,對要點的快速領悟。他要能夠從別人的談話中,快速提煉即將要寫的文章的核心,可能就是標題,很多時候,我都是在采訪還沒結束,就知道自己要寫的文章主題是什麼了,剩下的只是圍繞這個主題繼續追問或者串聯其他材料。
第二,整合。新媒體的編輯記者,整合素材、資源的能力要強。
整合素材,很簡單,資料那麼多,哪些是真是假?有時候你得到的就是幾句話而已,就是別人給你的一個小爆料,你要發展成一篇文章,就要有從素材中發覺關聯的能力,跟偵探差不多,多篇報道的意思串聯起來之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價值。就好像調戲電商曾寫過的《雙十一已成賭場》,只是簡單的素材整合,但閱讀高達3萬。
整合資源,是對於企業類新媒體編輯的核心素養,一般,這個職位只是從屬於市場部下面的一個四五級小部門,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能被動的接受上級的發文命令,自己能整合的很少,但是,必須打開格局,把自己當作企業首席社交官的角色,你會發現整個公司都是你可以整合的對象,你可以從人的角度去闡述產品的故事,誰做了這件事,對誰有什麼影響?以前是怎麼樣現在會怎樣別人看了會怎麼樣?總之就是從人文的角度出發會更好,而不要總是介紹產品,介紹促銷政策。
要想把整合做好,很明顯也是有要求的,你要麼有一個自己的思想框架,能把別人的東西裝進來,要麼你有一個核心原則,比如就是人文情懷,那就把各種資源往這個核心上去靠。調戲電商有大電商戰略做底,所以很多企業的o2o做的怎麼樣,我們一聽就知道是否靠譜。
第三,才是文采。新媒體編輯記者居然沒把文采當作首要要求,你看看,這些年興起的有文採的90後,有幾個長久的?
文采,包括所謂的網感,有時候就是皮毛而已,只不過是一些叛逆的俏皮話,很多90後文章寫的別具一格,語言也很犀利,但你多看幾篇,就發現,行文很空洞,除了有點思想性,非常缺乏商業邏輯的根基,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但那些看不慣大多缺乏商業常識,不了解實情,不知道背後的復雜因素,一股腦蓋上思想落後的帽子,而且我們並沒有看到很多的建設性。若是寫商業財經文章,沒有深厚的商業邏輯功底,很難把事情剖析的鱗次櫛比。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發生的結構和場景,他的存在是有邏輯的,他的發生是有走向的,文采是為這些內在的邏輯服務的,不能只看文章的文字特別。
當然,行文獨具一格,是一個作者有生命力的基本表現,你獨特才證明你有活力。

9、媒介素養的含義是什麼

媒介素養的概念屬地地道道的舶來品,據學者魯賓分析,主要有三個層面,即能力專模式、知識模式和屬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獲取、分析、評價和傳輸各種形式信息的能力,側重的是對於信息的認知過程。知識模式觀點認為,媒介素養就是關於媒介如何對社會產生功能的知識體系,其側重點是信息如何傳輸。而理解模式的觀點聲稱,所謂媒介素養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製造、生產和傳遞過程中受到來自文化、經濟、政治和技術諸力量的強製作用,側重的是對於信息的判斷和理解能力。①概括地說,所謂媒介素養就是指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主要包括公眾利用媒介資源動機、使用媒介資源的方式方法與態度、利用媒介資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對傳媒的批判能力等。

與新媒體素養意義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