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核實踐發生了哪些變化
經典新聞傳播理論對推動人類傳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新聞傳播理論受到了挑戰。網路媒體的普及使傳播環境發生了裂變,一些適用於傳統媒體的理論在網路時代依然適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論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議程設置理論是傳播學效果研究的經典理論,本文探討議程設置理論在新的媒體環境下的變化。
議程設置理論概述
議程設置理論的基本思想最初來自於美國新聞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紀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眾傳媒的報道活動是一種營造「擬態環境」的活動。「擬態環境」是指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關於世界的看法,與現實相比,這種看法總是不完整的,並且通常是不準確的。①這種「擬態環境」是由媒體設置而形成的。他認為,我們的行為是對這個「擬態環境」的反應,而並非對真實環境的反應,我們只能看見媒體所反映的現實,這成為議程設置理論的思想發端。1972年和1976年,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在總統競選研究中,通過定量研究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說,他們的研究標志著議程設置理論的誕生,為傳播效果研究開辟了新的視野。
隨後,有眾多傳播學者對此作了進一步研究,使這一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學者郭慶光在其《傳播學教程》中對議程設置理論這樣表述: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播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②如今,在網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麥克盧漢所預言的「地球村」時代已經到來。網路中多元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權的泛化,使受眾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大大增強,使傳統媒體中議程設置理論的基礎被打破,新的傳播模式中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改變。
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的變化
隨著實證研究和理論探討的展開,「議程設置功能」的有關概念也不斷趨於細致化和明確化。議程設置理論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是廣受關注的話題。在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發生了變化或得到了修正。
1.受眾的地位改變,議題設置主體發生變化
傳統傳播過程中的受眾總是被動地接收媒體提供的新聞信息,無法同媒體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他們只能在媒體為之設置的議題中挑選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網路傳播釋放了受眾參與信息傳播的主動性,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來挑選新聞信息,或發表自己的看法。互聯網因其網路分布式傳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體的控制權,能實現傳者與受者的互動雙向交流,公眾和媒體成為議程設置的共同主體。
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主體也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首先,議程設置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次,議程設置主體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議程設置主體間呈現互動交叉性。③這就是新聞傳播領域出現的「二重議程設置」現象,即在傳統的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之外又出現了 「網民議程設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數」不僅不再沉默,而且積極參與到社會議題的討論中來。
2.公眾的自我議程設置出現,個人議題更易轉化為公共議題
在新媒體時代,公眾議題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設置形成的。公眾議題形成的過程或方式也變得很簡單,那就是「互動」,公眾在互動中選擇哪些事情或議題是重要的。網路時代公眾自我議程設置功能的實現,是對「議程設置」理論內涵的補充和延伸。如果公眾自我設置議程引發社會普遍關注,那麼這一議程就會進入傳統媒體的議程范圍,在網路傳播中,某一網民自我設置議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網民關注,也就會很快引起傳統媒體的關注。④傳統媒體關注後又會很快轉化為公共議題。總之,個人議題更加容易轉化為公共議題,網民成為許多議題的第一設置者,經過網民的激烈討論互動以及各大媒體的轉載和重新設計,最後上升為人人皆知的熱門議題。
3.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弱化,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
網路媒體改變了網民的思維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實現了從下向上的傳播,不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聞的影響力,也會弱化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有些議題可能是傳統媒體比較關注的問題,但如果網路媒體不予重視,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影響力就會弱化。
另一方面,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根據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人們在接受外部信息時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聽到的情況。網路媒體的快捷性等優勢,使它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隨時隨地發布消息。比如,在溫州動車事故等突發事件發生後,微博等自媒體就同步直播事件的進展,在第一時間為公眾設置議題。因此,新聞時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媒體對公眾議程的設置能力。
4.媒體間的議程設置進一步發展
議程設置不僅存在於媒體與公眾、媒體與政府之間,同時,不同的媒體之間也存在著議程設置。在網路媒體出現以前,傳統媒體一直是公共議題的設置者,並且引導著公共輿論。然而,由於互聯網的低門檻、信息發布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強等特點,每一位網民都可以成為議程設置者。一旦網民設置的議題被廣泛關注和討論,該議題的重要性和顯著性就會大大提升,很快傳統媒體就會將這一網路議題引用過來,進行深入討論。凡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大議題,都存在著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積極互動的現象。比如在2012年的寧波PX事件中,由於網民對這一問題的爭議以及意見領袖在微博上的助力,使該議題在網路上被迅速擴散和傳播,隨後傳統媒體相繼跟進報道,最終促成了事件的解決。另一方面,一些強勢媒體的報道也會對一些小媒體的報道產生影響,比如人民日報及中央電視台側重於報道哪些方面的新聞,各省、市媒體就會以此為導向來組織相關新聞報道。
結 語
互聯網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和影響,也因此為議程設置理論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媒體的出現也促使傳統的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變化。大眾媒體議程設置的功能沒有終結,但的確在弱化,而社會生活並未因此就失去了議程的設置,各種議題仍然在公眾中不斷地傳播著。正如麥庫姆斯所言:「不可否認,網際網路的確會帶來新聞媒介議程設置效果上的一些變化,但在目前看來,這些變化僅僅是某種程度上的變化,細節上的變化,而不是議程設置本質上的變化。」⑤
注釋:
①【美】麥庫姆斯著,郭鎮之 徐培喜譯:《議程設置:大眾媒介與輿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4頁
②劉德傑:《網路傳播中的「議程設置」探析》,《新聞窗》,2009年第4期,第88頁
③徐春霞:《新媒體時代的議程設置「主體」分析》,《新聞窗》,2009年第6期,第77頁
④谷頻:《網路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軍事記者》,2004年第11期,第48頁
⑤董文娜:《網路時代議程設置理論的新變化》,《青年記者》,2010年2月下,第37頁
2、網路新媒體播音員主持人可以使用屌絲這樣的網路用語嗎
為什麼不行呢?只要受眾喜歡,什麼說不出來,現在主持人跟唱二人轉的有什麼區別
3、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加強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
新媒體和主流媒體是有很大區別,新媒體是指近年來在互聯網平台下的新興自媒體人和企業下運作而提供內容的寫作者,主流媒體包括官媒在內。
主流媒體具有權威性和受眾度廣泛,而新媒體的受眾度偏為自己的粉絲類型傳播而獲取更多價值的曝光和輿論引導。
只有主流媒體 主動融入到 新媒體平台,在與自媒體人或者企業運作的的寫作者進行博弈下,還是很有優勢的。
4、新媒體時代主持人應具備哪些素質
新媒體時代對廣播主持人素質的新要求
新媒體在極大豐富傳統廣播傳播手段、拓展傳統廣播發展空間的同時,使廣播主持人面臨新的挑戰。這就要求廣播主持人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制訂職業規劃,對自己進行職業訓練。
直播間里的新要求
1.掌握良好的鏡頭感
傳統廣播給人的印象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形」,隨著視聽一體化的運用,越來越多的廣播節目實現了網路視頻直播,使電台直播間變成了一個開放的空間。主持人在鏡頭前要准確把握語言環境,根據節目風格適當地調整表達方式和語言特點,既要表現得沉穩大方、語言得體,又要對主持內容胸有成竹,還要保持足夠的新鮮感以吸引廣大受眾的注意;同時主持人要以積極的狀態面對話筒,並通過鏡頭與受眾進行眼神、肢體語言的交流,從而帶動節目氣氛,提高受眾的參與程度。
2.熟練操作新媒體工具
與傳統廣播依靠電話、簡訊參與節目不同,新媒體時代的廣播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愈發倚重。據統計,截至2013年5月,河南人民廣播電台十套頻率101檔自辦節目中,通過微博、微信參與的節目就有90檔左右。這就要求主持人熟練使用微博、微信平台,並掌握它們的運行規律,實現節目內外的無縫連接。同時,為了適應網路電台、網路廣播、電話廣播、手機電台等新的廣播形態對節目碎片化的要求,主持人必須熟練使用Adobe Audition、Samplitude 2496等數字音頻處理軟體,在做節目時盡量做到單元化、規范化,以方便後期對音頻節目的編輯、製作、上網。
直播間外的新要求
1.靈活的跨界主持能力
新媒體時代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媒介融合、跨界發展。早在2000年,北京電台著名主持人蘇京平便開始與北京電視台合作,主持電視節目《FQJC》,每期節目都會以一對夫妻的真實經歷為主線,穿插話劇小品的演出,講述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間經常會遇到的各種故事。節目播出後,蘇京平隨即又出現在廣播節目《RSRX》中,引導聽眾就《FQJC》當期故事展開話題討論,尋求夫妻和諧相處之道。兩大媒介聯手,各自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別開生面的節目,收聽率、收視率不斷攀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蘇京平也被譽為廣播界里的「電視明星」。
2.較強的活動策劃能力
自主持人中心制的概念提出並逐步實現以來,一些主持人真正成了一個節目的靈魂。2007年2月,河南電台交通廣播成立了河南首家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NF工作室」。從這一年開始,在「NF工作室」的策劃下,人民廣播電台各頻率聯動,推出了「愛心送考」活動,吸引了全省眾多的私家車、計程車、公交車參與。2012年,愛心送考車輛達到3萬輛,直接受益考生12萬人次。「愛心送考」活動已經成為河南文明交通的一個重要標志,成為河南人民廣播電台的一個重要活動品牌,主持人南方本人被聘為河南省文明交通形象大使,並被業界譽為「專家型節目主持人」。
3.扎實的語言演播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遞呈現出碎片化的狀態,這就要求廣播媒體對音視頻節目同樣採取碎片化的處理。2012年底,人民廣播電台手機電台與河南移動合作,開始通過手機這個平台全面推介河南電台的節目,其中一個明確的要求就是碎片化,即最多以3分鍾為單元進行主題設置。人民廣播電台信息廣播娛樂節目《FF歡樂匯》為此專門調整了節目的形態、結構,變以前講復雜曲折、情節完整的新聞故事,為講短小精悍、言簡意賅的笑話段子,主持人劉菲、一帆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兩分鍾左右的時間里精彩演繹人物角色,加上精良的後期製作,很快就在網上、網下贏得了一大批受眾的認可和追捧。
4.豐富的舞台掌控能力
隨著「開門辦廣播」理念的不斷落實,廣播主持人開始逐步走出直播間,參與各種跨界融合的線上、線下活動。2012年,河南人民廣播電台共舉辦各類旨在打造媒體品牌、提升媒體價值的活動252場,這些活動多在廣場、劇院、社區等公共場所舉行,現場廣播、電視、報紙、網路、手機電台等全媒體共同參與,有些大型活動如全台的推介更是實現網上直播,這些都對主持人的現場掌控能力、舞台調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類節目主持人如何創新話語表達的認知?
你的環境下新聞睇節目主持人如何產生話語表達的認識認知是實名的環境版下新聞睇節目主持權人如何產生話語表達的任期,所以說這個環境的生物,孫文錄節目主持人溝通產生的話,你就表達的那任期的這個主持人入場生這個妹妹的房間的各種深問這個主持人溝通表達的認知。
6、新媒體環境下需要怎樣的主持人
你好,我通過百度私信告訴你了,在網頁的右上角
防止作弊和抄襲,迫不得已
如有相同答案,懇請注意提交時間
查詢回答花費時間,望樓主尊重別人花時間幫助,
及時採納為滿意回答,謝謝
如有廣告,灌水回答,注意識別,不必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