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公共事業管理新媒體

公共事業管理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1-02-06 14:41:08

1、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後適合做什麼工作

可以從事:文教、體育、衛生、社區、老年事業、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老年產業單位,高校、科研單位、政府機關相應工作崗位畢業生到旅遊、文化藝術、體育、衛生、環境保護、社會保險等公共領域以及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辦公室工作。能夠從事黨政、教育、科研及企事業管理工作。

補充:任何專業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學生自身不要只局限於本專業的學習,可以多關注一些其他專業的知識,拓展自己的認知。調整心態,積極生活。

拓展資料: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培養公務員與管理幹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務管理的專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門的職能及管理手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主要是為國家培養現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強公共政策與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進國家的改革與發展。公共事業管理屬於管理學大類,公共管理類。本專業具有研究性、實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其它公益事業等公共事業管理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管理心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公共關系學、公共財務、應用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文秘、行政法等。學生畢業後,可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管理部門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公共事業--網路

2、魯東大學校企合作有什麼專業

魯東大學校企合作文科類專業:經濟學(說明:校企合作培養,金融服務與金融理財方向版)、國權際經濟與貿易(說明:校企合作培養,國際會計服務方向)、公共事業管理(說明:校企合作培養,新媒體管理方向);理工類:軟體工程(說明:與惠普合作培養軟體測試)、軟體工程(說明:與惠普合作培養軟體開發)、經濟學(說明:校企合作培養,金融服務與金融理財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說明:校企合作培養,國際會計服務方向)、公共事業管理(說明:校企合作培養,新媒體管理方向)、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說明:校企合作培養,光通訊方向)

3、公共事業管理就業前景好嗎

1、順應潮流——財務金融專業
學財務金融專業是順應社會潮流。21世紀,最盈利的項目之一就是投資。因此,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金融公司林立而起。社會對財務金融類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學生畢業後從事的都是比較「時尚」的行業,在基金公司主要從事基金績效評估、風險控制、資產配置等工作;在證券公司主要從事會計、審計等工作;在銀行從事財務管理、風險投資等工作。在未來幾年裡,財務金融還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人們把理財放在首位將是大勢所趨。
2、發展前景好——電子商務專業
學電子商務是很明智的選擇,因為目前市場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量很大。從社會調查實踐來看,絕大多數企業已陸續步入電子商務行列,採用傳統經濟與網路經濟結合的方式生產經營。互聯網用戶正以每年100%的速度遞增,該行業的人才缺口相當驚人,預計我國在未來10年大約需要200 萬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3、薪資待遇好——民航管理專業
學民航管理專業薪資較高。近年來,我國民航業迅速發展,中國民航總局局長在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提出:到2020年,中國將再新增 2600多架飛機,民航總局將投入超過5000億的資金用於機場建設。而民航業卻存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許多民營航空公司為此展開人才大戰,高薪挖角。國內主流航空公司優秀空乘人員平均年薪在幾十萬元人民幣,國外航空公司空乘人員的薪資水平更高。就民航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情形來看,薪資普遍較高並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4、備受重視——學前教育專業
學前教育受到中央重視,學生熱捧。學前教育是就業率排名較高的專業之一,幼兒教師需求量日益增大,具有幼兒教育專業學歷的教師更是供不應求,很多幼兒園都需要提前下「訂單」。學前教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就業范圍廣,學生不但可以從事幼師,還可以去一些親子機構,早教中心發展,另外還能自主創業。趙主任稱,學前教育行業發展迅速,在未來十年對幼兒教育專業人才要求會更高。
5、最受熱捧——新媒體專業
據權威部門數據顯示,新媒體行業的相關專業就業率達98%以上。目前,影視後期製作行業人才缺口達到20萬左右,這其中播音主持、新聞采編最為缺乏,並且薪資較傳統行業高出很多,60%的畢業生入行即可拿到7000以上的薪資待遇。並且大部分影視公司擁有完善的福利體系與獎勵機制,因此,近幾年新媒體專業廣泛受到學生和家長的熱捧。
6、時尚潮流——形象設計專業
近年來,形象設計行業發展迅速,同比增長甚至超過房地產和IT行業。去年,中國的形象設計產業鏈服務收入達到了8000億,未來3 年,這個數字還要持續增長,為廣大畢業生提供廣闊的就業和創業機會!目前二、三線城市的形象設計師、美發師和美容師的年收入集中在8萬-10萬元,一線城市收入可達15萬以上。
7、熱度不減——外國語專業
女孩學什麼專業好,外國語專業最熱門。從上世紀80年代流行起來的英語學習熱潮,到如今社會各行各業迫切需求的外語人才,外國語專業表現出持續火熱的態勢。外語專業畢業生畢業後能到金融、通信、傳媒、物流等領域就業,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8、應用廣泛——俄語專業
俄語有著廣泛的使用人群,俄語不僅是俄羅斯人的民族語言,而且是國際性的語言。目前全球使用俄語的國家有20多個,使用人數將近3 億。隨著中國與俄羅斯經貿往來的日益頻繁和不斷深入,以及兩國迅速擴大的全面合作,俄語專業人才緊缺狀況日益明顯,並且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將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
9、就業門路廣——工商管理專業
學工商管理專業就業較廣。根據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至少急需35萬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目前實際具備從業資格的只有8萬人左右,遠遠達不到行業需求。學工商管理專業能從事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國際商務、人力資源和國際物流等工作,就業面十分廣泛,待遇也處於各行業較高地位。
10、就業容易——高級護理專業
高級護理專業也是不錯的選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逐步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對衛生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短缺明顯,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健康保健的需要。我國每年需要各層次護士15萬人。在國際上「護士荒」的情況也十分嚴峻,全球將急需232萬護理人才,國際人力資源公司已經把目光瞄準中國。各國政府為吸引外籍護理更是提供各種福利,比如,綠卡、高薪等。通過學校培養和自身努力成為國際護理、高級護理等人才,年薪高達10-15萬元。

4、現在從事新媒體技術前景如何?

是這樣的,對於現狀來說…學播音主持是為什麼前途,您通過電視新聞等媒體可以看到…主持播音遍地都是…所以前景令人擔憂…如果是數字傳媒方面,和公共事業管理,來說,前途可謂光明,首先明星不會少,媒體事業越發健壯,很好…不知您想知道哪一學科的?可以繼續問!我會盡快回答您!

5、一個民辦二本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新媒體方向,想考南師大的新聞學第二學位,有必要嗎?怎麼報名?

想要提高自己的學歷報考研究生是很有必要的,有了研究生學歷,你就可以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6、新媒體工作將來有前途嗎?前景好嗎?我在大學的官微工作,將來可以從事新媒體工作嗎?,

是這樣的,對於現狀來說…學播音主持是為什麼前途,您通過電視新聞等媒體可以看到…主持播音遍地都是…所以前景令人擔憂…如果是數字傳媒方面,和公共事業管理,來說,前途可謂光明,首先明星不會少,媒體事業越發健壯,很好…不知您想知道哪一學科的?可以繼續問!我會盡快回答您!

7、資料跪求

上海戲劇學院
是中國培養戲劇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是目前國內藝術門類最全的綜合演藝類高等藝術院校,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系文化部直屬的重點高等藝術院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亞太局中心。上戲前身是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教育家顧毓琇與著名戲劇家李健吾、顧仲彝、黃佐臨等創立,熊佛西先生為首任院長。1956年正式命名為上海戲劇學院。
學院共有三個校區,本部位於華山路,電影電視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戲曲學院及附屬戲曲學校位於蓮花路,附屬舞蹈學校.
●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
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是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教育家顧毓琇與著名戲劇家李健吾、顧仲彝、黃佐臨等創立,熊佛西先生為首任院長。[1]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專門培養戲劇表演、導演專業人才的專科學校。
1946年全校師生反「裁撤」,組織學生參加反飢餓、反迫害、反內戰斗爭。[2]
1947年劇校建立中共地下黨支部,團結廣大師生合力奮戰,迎接上海解放。
1948年秋,學生人數達200人左右。
●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
1949年5月更名為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校改名為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沿襲解放前的體制,仍隸屬上海市教育局領導。
●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
1952年9月,全國高等院校實行院系調整,山東大學藝術系戲劇科、上海行知藝術學校戲劇組並入後正式建院,更名為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於11月正式成立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與北京中央戲劇學院並無行政隸屬關系),業務劃歸中央文化部直接領導,仍由熊佛西任院長,建院後學校規模日漸擴大,原有校址已不敷應用。遂於1955年8月遷華山路現址。[2]
●上海戲劇學院
1956年正式命名為上海戲劇學院,系文化部直屬高等藝術院校。
2000年4月劃轉為由上海市與文化部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
2002年,原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上海市戲曲學校、上海市舞蹈學校三校並入上戲,作為戲曲舞蹈分院、附屬戲曲學校和附屬舞蹈學校。2004年學校相繼籌建了創意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2005年學校在戲曲、舞蹈和電視藝術等相關專業基礎上設立了戲曲學院、舞蹈學院、電視藝術學院。
2002年6月,原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上海市戲曲學校、上海市舞蹈學校並入上海戲劇學院。
學院設表演系、導演系、戲劇文學系、舞台美術系、電影電視學院、戲曲學院、舞蹈學院、創意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教學部、研究生部、留學生部;本科專業教育層次有戲劇影視表演、音樂劇表演、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藝術設計、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舞蹈、京劇昆劇表演、民樂、文化事業管理、作曲等專業,涵蓋話劇、戲曲、舞蹈等專業門類。
表演系
自一九五二年建院以來,表演系就是學院的主要系科,五十多年來培養了眾多的優秀表演藝術家和大批的戲劇、影視表演人才以及藝術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才,成為新中國建國以來戲劇、影視表演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多年來本系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在國內的戲劇界頗有影響的師資隊伍。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的積累與總結,以形成了一整套豐富、完整、科學、規范的專業培養模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現有教師32人,包括表演、台詞、形體、聲樂等專業方向,其中副高以上職稱9人,具備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資格教師5人。在繼承表演教學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教師們通過加強自身專業理論學習,出國交流訪問、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演出展示等多種途徑不斷拓展表演教學思路,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表演教學經驗,使表演教學工作更加扎實、有效。
導演系
導演系始建於1962年,第一任系主任為吳仞之。歷任系主任為胡導、張仲年、蘇樂慈、李建平。現任系主任盧昂、書記韓雪松。
導演系專門為戲劇藝術培養導演專門人才。自建系以來,為國家、部隊和各省市專業劇團培養了大批話劇、歌劇、戲曲和電影電視導演人才。改革開放後,導演系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教學力量和教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科研不斷深入,培養的學生絕大多數成為表演藝術團體的骨乾和領導,其中相當數量的學生已成為具有全國影響的著名導演。
導演系的教學任務由一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的老、中、青教師擔任,現有教師1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4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助教3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人,碩士學位的6人,攻讀博士學位的2人,攻讀碩士學位的1人,教師隊伍有著較高的教學和理論研究水平。
自2009年起,我系開始舉辦系列「國際導演大師班」,每年聘請五位國際一流的導演大師來我院進行大師班教學,已於2009年和2010年成功舉辦了美國和英國兩屆,2011年俄羅斯導演大師班也已籌備完成。我系聘請了多位國際著名戲劇導演擔任客座教授,他們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安·博格、耶魯大學導演系主任利茲·戴蒙德教授和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尼古拉斯·巴特爾、台灣著名導演賴聲川……
導演系專業課程《導演元素練習》被評為2006年度上海高校市級精品課程,《導演片段教學》2006年被評為學院重點課程。
導演系主要課程包括:導演基礎理論、表演基礎訓練、導演構思、導演片段教學、多幕劇創作、影視導演基礎等。
本系教師曾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獎」;上海市教委「曙光獎」;上海市「寶鋼優秀教師獎」、「育才獎」以及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在導演藝術創作上囊括了所有國家級舞台藝術獎項,包括: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精品劇目獎、文華大獎、文華獎;「新世紀傑出導演」;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話劇金獅導演獎;中國戲劇節「優秀導演獎」及「國家有突出貢獻的話劇藝術家」、「文化部有突出貢獻的話劇藝術家」等。
戲劇文學系
戲劇影視文學系是上海戲劇學院創建最早的系科之一。1946年舉辦的編導研究班是戲劇影視文學系的前身;1959年正式建立戲劇文學系,設編劇專業;1990年改為戲劇影視文學系;1990年代以後增設廣播電視文藝編導、藝術管理、藝術教育三個新專業;現有戲劇影視編劇、藝術教育、戲劇學三個專業,培養包括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以及各類進修生在內的各層次學生,其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被列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戲劇影視文學系師資力量齊整。現有教師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擁有博士學位10人;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2人,被授予「文化部優秀專家」榮譽稱號1人;被授予「上海市高校教學名師」榮譽稱號2人;擔任全國級學會會長1人,副會長1人;擔任市級學會會長2人,副會長2人。
戲劇影視文學系教學成果卓著。60餘年來,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的戲劇影視編劇與文藝人才。歷屆校友創作的許多戲劇作品,如《年青的一代》《陳毅市長》《原罪》《中國夢》《掛在牆上的老B》等,在當代戲劇史上產生影響。葉長海、丁羅男、孫惠柱、宮寶榮等是戲劇文化界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
戲劇影視文學系科研力量雄厚。戲曲研究為一大優勢。老一輩的陳古虞、陳多等教授對此都有開疆闢土的貢獻,葉長海、宋光祖、金登才、張福海、劉慶等老師的研究成果與教學成果令人矚目。《王驥德曲律研究》《中國戲劇學史稿》《戲曲美學》《中國曲學大詞典》《中國京劇》等著述榮獲國家級獎項。中國話劇史論教學和研究擁有實力,老一輩的魏照風、趙銘彝、柏彬等教授有開創之功,丁羅男、曹樹鈞、湯逸佩等教授在教學和科研方面成果卓著。學術著作如《二十世紀中國戲劇整體觀》《曹禺劇作演出史》《敘事者的舞台》等廣獲好評。外國戲劇研究方面的專家孫惠柱、宮寶榮、劉明厚等教授研究視野開闊,學術著作中《法國戲劇百年》等榮獲全國性的科研獎項。在劇作學、藝術學研究領域,孫祖平、陸軍、朱國慶等教授學術成果豐碩。
舞台美術系
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現設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和劇場技術管理兩個專業,其中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含舞台設計、燈光設計和服裝與化妝設計三個專業方向。
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在專業學術、教學、科研、設計創作等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教師曾多次獲得文化部「文華舞台美術獎」、「寶鋼藝術獎」、「寶鋼教育獎」、「寶鋼優秀教師獎」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上海市高等教育成果一等獎」。先後有三名教師獲得「曙光學者」稱號。自2008年起,「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連續三年獲上海市教委下撥特色專業專項經費支持。2008年全系有多位教師參與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的形象設計和舞台場景設計工作,並擔任核心崗位,獲「優秀個人」獎。服化教研室獲上海市教委頒發的「優秀教學團隊」榮譽稱號。
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具有時空震懾力的29個巨大煙火腳印,那璀璨絢麗的燈光效果,那極富民族特色、又緊隨時代潮流的人物造型,還有那一系列場面恢弘、氣勢磅礴的大製作和大手筆,均出自一批被稱為「上戲團隊」的傑出設計師和專家之手。而這支「上戲團隊」的核心人物就是我系的校友和師生們!由他(她)們擔任藝術總監、焰火燈光、布景以及人物造型總設計所構成的核心團隊圓滿地完成了這場舉世矚目的演出任務。
六十多年來,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在教學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並以時代發展為依據,不時更新、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我們的教學注重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注重滿足社會需求,配備的師資堪稱國內一流。這批師資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餘,均能憑借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和聲譽承接國內外一系列重要的演出與設計任務。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不但會將演出經驗帶進課堂而且還能使自己的學生獲得參與精彩演出的難得機會。例如,2008年奧運會的開、閉幕式人物造型設計工作就是由服化教研室老師帶領畢業班同學完成的。經歷過如此大型活動的考驗,同學們獲得的經驗知識和受到的鍛煉遠非書本加上課堂之和所能比。
六十多年來,我系的畢業生和校友桃李滿天下。其中不乏國內外當代著名藝術家、畫家和設計大師,還有國家級、省部級藝術院校的院長與學科帶頭人,還有舞台設計、燈光設計和服裝化妝設計領域內的專家,甚至還有藝術領域內功成名就、成績斐然的企、事業家。
戲曲學院
戲曲學院以培養高學歷、高層次、高素質戲曲藝術人才為主要任務,努力探索戲曲教學高等教育體系,取得突出成果。2009年,學院榮獲上海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戲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項目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戲曲學院現有表演(京昆表演)、表演(京劇器樂、民族器樂)、表演(戲曲音樂劇)、表演(木偶表演、木偶表演與造型)、導演(戲曲導演)、公共事業管理(群眾文化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藝術展示——聽覺藝術)、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京昆唱腔設計)等10個本科專業方向,本科在校生五百餘人,MFA研究生9名。在校生最多的二級單位。2006年,為培養京昆藝術青年拔尖人才,戲曲學院承建了 「上海青年京昆劇團」,該團是上海戲劇學院成立的第一個青年演出團體。成立來,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方面的體制創新,出人出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
學院成立以來,根據培養拔尖後備人才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條件出發,從全國聘請最優秀、最適合的著名藝術家、著名教師授課,戲曲學院客席教師、專家與本院的專職教師相結合,構成了全國一流的師資隊伍。學生在全國各類比賽中摘金奪銀,屢獲全國青年京劇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新人主角獎,中國戲曲紅梅金花獎,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金、銀、銅獎,首屆京胡北京邀請賽青年組金、銀獎,「金獅獎」全國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藝大賽金、銀、銅獎等眾多獎項。
電影電視學院
1958年開設的「電影進修班」標志著上海戲劇學院影視教育的開端。1989年設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1995年設立「播音與主持專業」並創辦電視藝術系,填補了我國電視節目主持人本科教育的空白。2005年正式成立電視藝術學院,2012年更名為電影電視學院。電影電視學院下設電影、電視和主持三個系,擁有「影視攝影與製作」、「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3個本科專業方向,分別培養電影導演、攝影、錄音、剪輯;電視欄目策劃、紀錄片編導、現場導播、動漫遊戲策劃;主持、播音、影視表演等方面的人才。
「廣播電視藝術學」被列為上海市重點學科;「主持藝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獲第二屆上海高校市級教學團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獲上海市第一類特色專業稱號。「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並獲得教育部財政部第四批特色專業建設點榮譽稱號。在吳洪林教授和宋懷強教授的指導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已初步摸索出一條培養電視廣播節目主持人的獨特思路,設計出一套較為系統的教學方案和課程設置,在全國形成了北有「中傳」(以播音為主體)、南有「上戲」(以主持為主體)的兩大核心教學群體。在姚扣根教授、方方教授等的帶領下,學院以影視編導策劃創作課程為主幹,強化影像表意與製作能力,培養精英人才,形成了被藝術教育界稱之為影視編導教學的「上戲模式」。
舞蹈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在辦學的十二年中,經歷了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形成了三個標志:1999年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成立,設立舞蹈表演專業,標志著上海高等教育中舞蹈表演藝術人才培養空白的結束。2002年,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我院並入上海戲劇學院,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戲曲舞蹈分院,同時招收第一屆舞蹈本科生,標志著上海舞蹈教育又上了一個更高的層次。2005年6月掛牌籌建的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標志著上海從此有了一所培養專門的舞蹈表演人才的二級學院。
創意學院
創意學院成立於2004年,是為應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而創辦的全國高校內第一家創意學院。創意學院現設有公共事業管理(藝術管理方向,實行一本招生)、數字媒體藝術、網路與新媒體、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等本科專業,並招收藝術管理、數碼藝術方向研究生。
創意學院是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的主要發起單位之一,2011年被聯合國貿發會議任命為UNCTAD創意經濟學術網路中國聯絡總部,現為「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聯盟」成員單位,曾舉辦聯合國全球創意產業研討會、全球創意教育論壇、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論壇、新媒體演藝創新國際專家研討會等大型高端國際活動。上海市多媒體演藝虛擬空間合成重點實驗室、大都市文化觀測研究中心、約翰·霍金斯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等直屬機構,極大提升了創意學院學術研究、實踐創新和人才培養能力。
創意學院出版了《創意產業導論》《中國創意經濟比較研究》《創意學概論》《名家談創意》《全球創意產業的盛會——聯合國創意產業研討會(上海)紀實》《創意產業知識產權管理》《創意上海》等專著;承擔了「創意經濟及其中國發展戰略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課題,2006)、「推動上海創意產業發展的思考」、「關於抓住世博重大機遇加快上海『創意城市』建設的若干建議」、「後世博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等課題。
創意學院現有教師18人,同時聘請了厲無畏、約翰·霍金斯、胡項城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及文化創意產業界精英擔任客座教授。
創意學院正在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與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義大利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韓國釜山設計中心等機構進行合作,實行2+2聯合辦學,搭建學生海外實踐平台。
校訓
培養人才的目標,我以為,首先應該注重人格的陶鑄,使每個戲劇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愛民族,愛國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然後,他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所以本校的訓練的體系,不僅是授予學生戲劇的專門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還是訓練他們如何做人。
——熊佛西
校區環境
位於華山路上的學院本部教學設施完善,上戲劇院、黑匣子戲劇實驗室、新實驗空間與端鈞劇場分別適合教學實習演出、實驗戲劇排演。圖書館收藏的戲劇類圖書豐富齊全,學生公寓、餐廳、健身房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條件。
蓮花路校區是電影電視學院、戲曲學院、舞蹈學院與附屬戲曲學校的所在地,擁有高規格的專業練功房和演出觀摩廳,校園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
虹橋路上的附屬舞蹈學校是在老一輩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確立為現校址,校園內樹木鬱郁蔥蔥,環境幽靜怡人,教學設施完備,教室寬敞明亮。
另外新校區已規劃建設,選址於閔行區浦江鎮。

北京電影學院(Beijing Film Academy,縮寫BFA)
是中國唯一、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電影專業院校,是北京市主管、國家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藝術高校。
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1951年更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最終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建校60餘年來,北京電影學院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育了2萬余名電影工作者,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
院系設置

學院現有8個系,5個分院及研究生部和基礎部,共計15個教學實施單位。各教學單位之間互為支撐,文、導、表、攝、錄、美、管理、動畫理論和技術等,一應俱全,涵蓋了電影創作的每一個行當,囊括了電影創作的全部環節。[1]
其中,導演、攝影、美術、表演等四個專業是該院北京市本科品牌專業,也是國家廣電總局本科重點專業。動畫專業是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
硬體設施
北京電影學院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專業教室和專業試驗室功能齊全、設備先進。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錄音實驗室是全國高校唯一獲得國際聲音權威——杜比公司資格認證的實驗室,聲音實驗中心是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電影學院社會實踐橫店影視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學院生均教學科研設備值達到11萬元,能夠較好地滿足教學、科研和師生藝術創作的需要。 [1]
學校是中國信息傳播領域科學研究的重鎮,文化產業研究院學院重點加強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驗室建設,一些獨具特色的電影專業實驗室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燈光室、暗室、畫室、拉片室、特技棚、攝影棚、錄音棚、動效棚、剪接室、非線性編輯室、放映室等。尤其是學院建有三個電影學專業重要的實驗室,在電影學專業的技術、藝術方面具有領先作用:

動畫感測、圖形圖像實驗室。可以實時進行人物實物動作圖像捕捉,製作各種類型的計算機動畫作品,其中教師、學生製作的動畫片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國內、國際獲獎。

錄音技術實驗室。有多個對白錄音棚、動效錄音棚和混錄棚,可以進行電影和電視的聲音製作。該錄音棚曾經承擔了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拍攝的影片《英雄》的後期聲音製作。曾經承擔了著名電影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和你在一起》的後期聲音製作。

數字電影(高清電視)實驗室。擁有國際先進的數字電影前期攝制和後期編輯設備,開始進行數字媒體技術、數字電影製作方面的應用技術研究,該實驗室已經開始承擔製作數字電影短片拍攝,並拍攝2003年第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數字高清電視紀錄片。
知名校友
建校以來,北京電影學院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育了2萬余名電影工作者,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其中有張藝謀、陳凱歌、韓三平、顧長衛、田壯壯、賈樟柯、李少紅、陸川、寧浩、王小帥、婁燁、高希希、滕華濤;唐國強、張豐毅、張鐵林、蔣雯麗、趙薇、黃曉明、陳坤、黃渤、徐靜蕾、海清、黃海波、張嘉譯、王志文、姚晨、劉亦菲、楊冪等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的導演、演員、電影藝術家及電影專業人士。
校區環境
北京電影學院新校區選址於東六環附近的通州宋庄,佔地約500畝。新校區將成為一座「電影博物館」。一座高80米的電影大廈將落成,成為新校區的標志性建

校園指示圖[12]
築。新校區還將建設中國電影教育博物館,這是中國首座電影教育方面的博物館。同時新校區建築群的各個院落之間採取泛博物館的形式,穿插陳設中國各個時期的電影發展成就和史料。預計2015年第一批新生可進入新校區學習。新校區全部建成需要四至五年。
校訓:尊師重道,薪火相傳
校風:修身、勤學、精藝、踐行
辦學思路:蓋大樓、育大師、著大作、拍大片、養大氣
學院精神: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
更多具體的可以上百科找找~
(求採納O(∩_∩)O哈!)

8、北京建築大學公共事業管理(招標采購)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路與新媒體哪個更好?綜合未來發展趨勢和薪酬

公共事業管理的就業路子太窄,如果要專業對口,幾乎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考公務員。
相對來說,新媒體最近幾年發展迅猛,以後媒體走向基本確定是向網路方向走。所以,個人傾向於後者。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9、公共事業管理就業前景怎麼樣

1、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簡介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掌握現代化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基本知識和能力,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基礎和工程科學技術知識背景,具有較強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管理機構和其它社會中介組織從事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基礎,熟練運用各種經濟分析工具,熟悉環境經濟與管理活動規律和我國環境政策及有關法規,具備獨立進行環境經濟調查研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參與環境經濟管理宏觀決策的能力。

2、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文教、體育、衛生、社區、老年事業、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老年產業單位,高校、科研單位、政府機關工作。

與公共事業管理新媒體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