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利用新媒體開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關鍵詞 新媒體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促進企業全面發展的教育疏導工作。在新世紀新時期的形式下,企業要更新觀念,利用新技術新媒體,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一、新媒體的概念
在本文中,「新媒體」是以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為基礎,以電腦和手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及相關服務的傳播媒體,包括電腦、手機及在新的技術體系下的新生媒體。
二、新媒體的特點
(一)時效性
信息傳遞快,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互聯網、手機、微博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獲取信息更為復雜多樣,難以辨別。企業政工部門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將獲取到的信息進行及時梳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通過微博、手機等新渠道與員工進行交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並結合企業發展需要,幫助其梳理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不斷提高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信息內容
信息渠道廣,要求准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工作內容、方式的拓寬給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在廣闊的信息空間辨別真偽、去粗取精,對新媒體時代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無論媒體如何發展,信息如何傳遞,始終堅持大局意識、建設和諧企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實現黨確立的宏偉目標而奮斗這條主線是不變的。
(三)傳播方式
信息傳播方式多樣,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多方式。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為傳統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由「偏重灌輸」向「注重滲透、轉變、改變過去單一的宣講教育模式",通過網路、微博等多種形式與員工進行互動交流,掌握員工思想動態,強化企業意識、榮譽意識,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時期得以延伸和拓展。建立特色鮮明的企業文化,以文化促進思想進步,以思想豐富文化內涵。
三、新媒體形勢下開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緊迫性
當前,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經營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日益深化,勞務派遣人員等職工群體大量涌現,職工隊伍結構呈現出新變化新特點,職工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趨勢明顯,特別在新媒體環境下企業新聞傳播速度很快,無論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傳遞都很快,其影響力明顯增強,甚至直接決定企業的生存環境。與新媒體環境的要求相比,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處理問題不及時,工作覆蓋不到位、工作機制不順、工作方式方法簡單粗暴、陣地設施建設不足、經費保障不力、隊伍素質不高等,特別是一些地方和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新媒體環境下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現象,對新媒體的影響力估計不足,准備不充分,這就迫切要求各級企業黨組織從維護企業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新媒體環境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緊迫性,進一步增強在新媒體環境下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利用新媒體開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一)以人為本
注重個性化,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員工價值觀多元化,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新媒體發展的方向趨向個性。因此,為適應新形勢,新媒體環境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注重個性化,拋棄千篇一律的說教,把新媒體技術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學會利用微博、論壇、QQ 等新媒體去做不同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據不同職工的特點,健全心理咨詢網路,為廣大職工進行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引導幹部職工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培育奮發進取、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同時通過新媒體平台及時了解勞務派遣人員和困難職工等人員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不斷增強他們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做實、做細。
(二)開拓創新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必然要求政工人員改變過去單一的宣講教育模式,利用新媒體與員工進行互動交流,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延伸和拓展,還要做好新媒體的關注和甄別工作,將新媒體上的熱點信息進行及時梳理,去偽存真,要大力提高企業員工的辨識能力,在各類「布教」的信息面前,形成自身的「免疫力」,再輔以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不斷提高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建立信息化的平台
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構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平台,特別是隨著網路和手機等工具的廣泛普及,職工的思想溝通更加便利、快捷,企業應充分運用電子郵件、手機簡訊、論壇以及一些聊天工具來有效地為思想政治工作服務;其次,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積極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破傳統模式,學會利用新媒體開展好同步交流、同步發布等活動,搶占員工思想陣地,就企業相關信息及時、准確地與職工分享互動。
(四)堅持主流文化的領導
扶正固本,強化主流媒體。在我國,思想政治工作是用人類最科學的理論和最高尚的精神去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即使在傳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傳統的主流媒體仍將承擔起弘揚主旋律的思想政治工作重任。國家必須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對主流媒體的扶持力度。目前,傳統的主流媒體均已上網,如新華網、人民日報網等,網站作為信息的發布源和聚合體,在對信息的處理上要比網路上個體的信息行為更專業、更全面也更理性。在線的主流媒體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工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體地說,就是必須加強對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加強國內、國際間的社會關注程度高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的探討以聚集人氣,必須對丑惡的社會現象和錯誤觀點予以駁斥以樹立正氣。當一種新現象、新問題、新觀點。
在新媒體時代下,企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參與者,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中,加強對企業員工的思想文化教育。
轉載請註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5/view-6119605.htm
2、如何利用新媒體等形式加強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英盛觀察】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戰略工程。我們黨歷來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論研究、課程設置、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依託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在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從機遇方面看,新媒體海量、快速、交互、生動等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載體、新平台,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從挑戰方面看,新媒體虛擬、開放、難以掌握和監控等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迫切要求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全面把握新媒體的特性,趨利避害、發揮優勢,利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託新媒體搭建平台,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多優勢,比如,新媒體功能強大、應用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無限的新陣地;信息傳播方式多樣生動,符合大學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徵和接受習慣,有利於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堅持課堂教育、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傳統方式的基礎上,把新媒體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論壇、博客、微博和專業網站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
通過新媒體加強互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較強的單向性特徵,而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雙向、交互、開放的。這有利於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但是,由於新媒體尤其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繁多而蕪雜,也由於大學生存在一定的獵奇心理、判斷力不夠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受到一定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地通過新媒體與大學生加強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認真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論壇、博客、微博等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交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設和完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豐富其內容、改進其形式,為大學生提供互動平台。學校各部門則應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監督機制,倡導健康文明上網,營造良好網路環境。
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習,提高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不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應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又應不斷提高媒介素養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確保有效利用新媒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兩課」教學中,應積極發掘網路資源,隨時更新教育素材,並善於利用圖片、動畫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充實、形式更生動。在日常管理中,應注重利用新媒體開展相關調研和測評,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取得更好效果。
3、如何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戰略工程。我們黨歷來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論研究、課程設置、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依託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在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從機遇方面看,新媒體海量、快速、交互、生動等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載體、新平台,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從挑戰方面看,新媒體虛擬、開放、難以掌握和監控等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迫切要求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全面把握新媒體的特性,趨利避害、發揮優勢,利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託新媒體搭建平台,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多優勢,比如,新媒體功能強大、應用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無限的新陣地;信息傳播方式多樣生動,符合大學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徵和接受習慣,有利於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堅持課堂教育、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傳統方式的基礎上,把新媒體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論壇、博客、微博和專業網站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
通過新媒體加強互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較強的單向性特徵,而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雙向、交互、開放的。這有利於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但是,由於新媒體尤其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繁多而蕪雜,也由於大學生存在一定的獵奇心理、判斷力不夠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受到一定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地通過新媒體與大學生加強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認真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論壇、博客、微博等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交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設和完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豐富其內容、改進其形式,為大學生提供互動平台。學校各部門則應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監督機制,倡導健康文明上網,營造良好網路環境。
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習,提高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不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應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又應不斷提高媒介素養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確保有效利用新媒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兩課」教學中,應積極發掘網路資源,隨時更新教育素材,並善於利用圖片、動畫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充實、形式更生動。在日常管理中,應注重利用新媒體開展相關調研和測評,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取得更好效果。
4、如何建立網路思政教育平台?要求具有實用價值的文章及做法。不要空泛的論文。
不久前和一個老復師一起做一個相制關課題,內容是網路環境下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自然會涉及到網路思政教育平台以及具體措施的問題,除去理論分析之外,我們提出的一個想法就是建立網上共產主義(或網上社會主義)體驗室,具體來說,就是開發一種以共產主義為主題的大型游戲軟體,內容要力求精彩、能吸引青少年的興趣,配合游戲開發人員、思政教育人員以及社會主義發展歷程研究人員的集體智慧,將社會主義的發展分為若干階段,每個階段設置真實的困難,而要解決這些困難則需要社會主義治理智慧,獲取智慧的途徑有入網上知識學校學習、參加網上社會實踐等方式,游戲的最高級別是共產主義社會,起點暫時設想的是18世紀···,內中涉及眾多問題需要仔細思考和設計,更多的問題必須在實踐中才能發現和解決,課題還在研究和探討中,諸位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起交流、探討。
5、如何運用新媒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探索如何利用互聯網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形勢下,必須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新媒體,趨利避害,化弊為利,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唱響網上主旋律,用正面聲音佔領新媒體輿論陣地。任何宣傳思想陣地,正面的、主流的、科學的東西不去佔領,反面的、非主流的、偽科學的東西就會佔領。必須牢固樹立新媒體「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陣地意識,充分發揮其覆蓋面廣、傳播迅捷、參與程度高等優勢,利用新媒體大力宣傳社會主流價值,在復雜的社會輿論中唱響社會主旋律,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輿論,用正面聲音佔領網上陣地。要藉助各種網路媒體平台,深入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民主精神的傳播,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凝聚力。要認真研究新媒體傳播規律,在創新教育形式上多動腦筋,在強化引導效果上多下功夫。要推廣應用手機報、微博、QQ群等媒介快速傳遞「正面聲音」,把黨和政府制定的重大方針政策、關注民生和綠色低碳發展等重要信息,直接送到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口袋」里,讓國家繁榮、民族復興、和諧社會成為大家的主流思想和自覺行動。針對網路中一些不負責任、惡意造謠以及不健康、反動的言論,要迅速鑒別並加以查封和堵截。要採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健全完善網路管理制度,加強對網路信息傳播的監控,把不良信息堵在用戶終端之外,最大限度地凈化網路空間,營造良好的網路輿論環境。
二是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搭建干群網上互動溝通交流平台。當前,社會上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越來越強烈。部分當事人藉助於網路平台,特別是微博平台進行「上訪」,期待引起上級領導、媒體以及社會大眾的關注。「上訪不如上網」。網路已成為當前群眾表達訴求和心聲的一個重要渠道。通過網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是了解民情、傾聽民意、化解民憂的「最短路徑」。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積極開展網上心田建設,通過在網上與受眾互動溝通交流和心理咨詢,解決思想認識和心理問題,使醞釀中的負面情緒及時得以疏導。同時,通過建立完善領導信箱、QQ群、開設微博等,暢通基層訴求表達渠道、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是注重網路輿情分析研判,牢牢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網路輿情是公眾通過互聯網對現實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政治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的總和。新媒體下,網路輿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眾的意見,已成為民意的「晴雨表」。在公共突發危機事件中,為避免網上魚龍混雜的言論引發社會不穩定,要及時佔領輿論的高地,掌握話語權,成為「意見領袖」,積極主動應對復雜多變的網路輿情。要把關注網路輿情當作一種工作常態來堅持,把引導網路輿情作為一種能力來鍛煉,前瞻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強網路輿情監控工作,准確把握網路輿情的存在空間,及時搜索發現影響社會大局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注重輿情表象背後本質的分析研判,不斷提高網路輿情處置引導能力。對於網上搬弄是非、惡意炒作的內容,要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根源,控制事態的發展。通過各種媒介及時發布真實信息,正確引導和弱化負面信息,使黨和政府的聲音始終占據輿論制高點。在開展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輿論引導時,要注意引導藝術,深入研究各類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准確把握輿論引導的時機、節奏、力度。在新媒體時代,一個不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網路與群眾打交道的領導幹部,不是稱職的領導幹部。黨員幹部必須要將懂網、上網、用網作為一項基本要求來落實,主動加強新媒體的業務學習,全面研究和掌握新媒體技術,學會運用網言網語和網路交流技巧,在良性互動交流中把握輿情的主動權。
四是堅持「網上做與網下做」相結合,著力增強工作的實效性。網上「灌水」之處、「拍磚」之語,盡管理解上會有偏差,但大多是民生關注所在。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善於在網上發現問題並及時交流引導,在網下集中力量加以解決,實現網上與網下結合,虛擬與現實結合,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為具體問題,特別是一些敏感、熱點、疑難和深層次問題,在網上是得不到徹底解決的,仍然離不開網下耐心細致的深入工作,進網路只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網路領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補充。通過在網上一段時間的瀏覽和關注,可以歸納總結出一些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在網下採取座談討論、專題宣講、解釋說明等「點對點」、「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並對網上反映的實際問題積極給予答復解決,依靠解決實際問題來化解思想認識和心理上的疑惑。要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通過人際交流和心理咨詢開展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與解決心理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心理咨詢幫助解決思想問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視野。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企業通過開通「網路民生直通車」,採取「實時問答、在線交流、線下服務」等方式,積極把握民生動向,針對環境污染、食品安全、貪污腐敗等問題,在網上及時解釋答復的同時,在網下積極協調給予妥善解決,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贊同。
總之,新形勢下,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不斷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陣地,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提高實效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6、如何利用新媒體開展基層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來,以互聯網、移動手機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發展和普及,推動了傳播方式、傳播格局和輿論格局的深刻變革,拓寬了人們的視野和信息渠道,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給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般來說,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刊、戶外)而言的,不少人也稱其為「第五媒體」。它是泛指利用數字信息、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等渠道以及計算機、手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如網路視頻、聊天工具、微博、論壇、手機簡訊等。
新媒體所具有的互動性與便捷性、海量性與共享性、數字性與虛擬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等特點,讓人們的交往變得更加簡單容易,獲得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快捷,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信息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更廣泛、更深入,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探索如何利用互聯網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形勢下,必須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新媒體,趨利避害,化弊為利,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唱響網上主旋律,用正面聲音佔領新媒體輿論陣地。任何宣傳思想陣地,正面的、主流的、科學的東西不去佔領,反面的、非主流的、偽科學的東西就會佔領。必須牢固樹立新媒體「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陣地意識,充分發揮其覆蓋面廣、傳播迅捷、參與程度高等優勢,利用新媒體大力宣傳社會主流價值,在復雜的社會輿論中唱響社會主旋律,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輿論,用正面聲音佔領網上陣地。要藉助各種網路媒體平台,深入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民主精神的傳播,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凝聚力。要認真研究新媒體傳播規律,在創新教育形式上多動腦筋,在強化引導效果上多下功夫。要推廣應用手機報、微博、QQ群等媒介快速傳遞「正面聲音」,把黨和政府制定的重大方針政策、關注民生和綠色低碳發展等重要信息,直接送到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口袋」里,讓國家繁榮、民族復興、和諧社會成為大家的主流思想和自覺行動。針對網路中一些不負責任、惡意造謠以及不健康、反動的言論,要迅速鑒別並加以查封和堵截。要採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健全完善網路管理制度,加強對網路信息傳播的監控,把不良信息堵在用戶終端之外,最大限度地凈化網路空間,營造良好的網路輿論環境。
二是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搭建干群網上互動溝通交流平台。當前,社會上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越來越強烈。部分當事人藉助於網路平台,特別是微博平台進行「上訪」,期待引起上級領導、媒體以及社會大眾的關注。「上訪不如上網」。網路已成為當前群眾表達訴求和心聲的一個重要渠道。通過網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是了解民情、傾聽民意、化解民憂的「最短路徑」。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積極開展網上心田建設,通過在網上與受眾互動溝通交流和心理咨詢,解決思想認識和心理問題,使醞釀中的負面情緒及時得以疏導。同時,通過建立完善領導信箱、QQ群、開設微博等,暢通基層訴求表達渠道、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是注重網路輿情分析研判,牢牢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網路輿情是公眾通過互聯網對現實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政治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的總和。新媒體下,網路輿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眾的意見,已成為民意的「晴雨表」。在公共突發危機事件中,為避免網上魚龍混雜的言論引發社會不穩定,要及時佔領輿論的高地,掌握話語權,成為「意見領袖」,積極主動應對復雜多變的網路輿情。要把關注網路輿情當作一種工作常態來堅持,把引導網路輿情作為一種能力來鍛煉,前瞻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強網路輿情監控工作,准確把握網路輿情的存在空間,及時搜索發現影響社會大局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注重輿情表象背後本質的分析研判,不斷提高網路輿情處置引導能力。對於網上搬弄是非、惡意炒作的內容,要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根源,控制事態的發展。通過各種媒介及時發布真實信息,正確引導和弱化負面信息,使黨和政府的聲音始終占據輿論制高點。在開展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輿論引導時,要注意引導藝術,深入研究各類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准確把握輿論引導的時機、節奏、力度。在新媒體時代,一個不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網路與群眾打交道的領導幹部,不是稱職的領導幹部。黨員幹部必須要將懂網、上網、用網作為一項基本要求來落實,主動加強新媒體的業務學習,全面研究和掌握新媒體技術,學會運用網言網語和網路交流技巧,在良性互動交流中把握輿情的主動權。
四是堅持「網上做與網下做」相結合,著力增強工作的實效性。網上「灌水」之處、「拍磚」之語,盡管理解上會有偏差,但大多是民生關注所在。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善於在網上發現問題並及時交流引導,在網下集中力量加以解決,實現網上與網下結合,虛擬與現實結合,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為具體問題,特別是一些敏感、熱點、疑難和深層次問題,在網上是得不到徹底解決的,仍然離不開網下耐心細致的深入工作,進網路只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網路領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補充。通過在網上一段時間的瀏覽和關注,可以歸納總結出一些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在網下採取座談討論、專題宣講、解釋說明等「點對點」、「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並對網上反映的實際問題積極給予答復解決,依靠解決實際問題來化解思想認識和心理上的疑惑。要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通過人際交流和心理咨詢開展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與解決心理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心理咨詢幫助解決思想問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視野。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企業通過開通「網路民生直通車」,採取「實時問答、在線交流、線下服務」等方式,積極把握民生動向,針對環境污染、食品安全、貪污腐敗等問題,在網上及時解釋答復的同時,在網下積極協調給予妥善解決,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贊同。
總之,新形勢下,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不斷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陣地,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提高實效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郭玉成:勝利油田現河採油廠黨委書記、高級政工師)
7、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運用新媒體工具
新媒體只是個媒體,只是媒介不同罷了!媒體是做什麼的?做信息傳播的!
只要能夠正確無誤、方便快捷的傳遞給目標人群就OK了!
正確運營新媒體工具,宣傳思政教育
8、如何利用新媒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戰略工程。我們黨歷來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論研究、課程設置、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依託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在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從機遇方面看,新媒體海量、快速、交互、生動等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載體、新平台,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從挑戰方面看,新媒體虛擬、開放、難以掌握和監控等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迫切要求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全面把握新媒體的特性,趨利避害、發揮優勢,利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託新媒體搭建平台,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多優勢,比如,新媒體功能強大、應用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無限的新陣地;信息傳播方式多樣生動,符合大學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徵和接受習慣,有利於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堅持課堂教育、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傳統方式的基礎上,把新媒體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論壇、博客、微博和專業網站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
通過新媒體加強互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較強的單向性特徵,而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雙向、交互、開放的。這有利於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但是,由於新媒體尤其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繁多而蕪雜,也由於大學生存在一定的獵奇心理、判斷力不夠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受到一定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地通過新媒體與大學生加強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認真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論壇、博客、微博等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交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設和完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豐富其內容、改進其形式,為大學生提供互動平台。學校各部門則應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監督機制,倡導健康文明上網,營造良好網路環境。
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習,提高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不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應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又應不斷提高媒介素養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確保有效利用新媒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兩課」教學中,應積極發掘網路資源,隨時更新教育素材,並善於利用圖片、動畫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充實、形式更生動。在日常管理中,應注重利用新媒體開展相關調研和測評,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取得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