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調研新媒體公司選題

調研新媒體公司選題

發布時間:2021-02-05 05:08:01

1、新媒體運營面試題目有哪些?

 新媒體運營面試題目大全-135學院

 親們,答案我只寫了一部分

  01.你覺得新媒體是什麼?

02.你是如何理解新媒體運營的?

新媒體運營是通過現代互聯往技術手段,利用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台工具進行品牌推廣宣傳,產品推廣曝光,產品營銷等一系列手段。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並包括策劃優質內容,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線下活動,向客戶宣傳推廣,提高用戶活躍度,提高產品和品牌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的營銷目的。

03.你覺得新媒體有什麼特點?

1、新媒體的即時性。

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速度非常快

2、新媒體的交互性。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超強的交互性。

3、新媒體的失真性。

微博、微信、博客、QQ、論壇等作為新媒體的重要信息傳播工具,它可以為每一個人提供自己的客戶終端。

04.說一說你了解的新媒體平台

我注冊並且運營的平台有,今日頭條,大魚號,百家號,搜狐號,企鵝號。

05.談談你經常關注的公眾號?

我經常關注的公眾號多半都是和我的公眾號類似的,比如還有一些知名的公眾號。央視新聞,知乎營銷之類的。

06.對於當前新媒體的發展你的看法?

07.說說近期的熱點,並談談你的看法?

08.你覺得自己做新媒體有什麼優勢?

09.你為什麼選擇新媒體?

10.說一說你的職業規劃?

11.介紹一下你的自媒體號?

12.如何寫出點擊率高的標題?

13.你知道有哪些漲粉的方式?

14.你對微信排版有什麼看法?

15.自媒體號編輯的圖片哪找的?

16.你是如何進行選題的?

17.自媒體號的粉絲是如何獲取的?

18.有沒有做過活動策劃,效果如何?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9.你覺得如何才能取出一個好的標題?

20.你是如何給自媒體號定位的?

21.用戶目前的粘性如何,用什麼方法提升活躍度?

22.你是如何給自媒體號做數據分析的?

23.如果數據效果不好,如何調整內容方向?

24.你在做新媒體的時候,遇到什麼問題,解決思路是什麼?

26.如何寫出10w的文章?

25.看了我司產品,你覺得如何在微信端獲取第一批用戶?

27.如何讓創意進行實地落地?

28.如何看待刷屏級營銷?舉出實例

29.關於追熱點,你是如何考慮的

30,給你一個禮拜的時間,你怎樣把一個號做到10萬粉?

2、新媒體人日常選題應該怎麼做

首先要深度分析自己的用戶,找准自己的定位。
其次建立自己的選題庫,包括日常選題和非常規選題
也就是要求我們留心生活中的小時,隨時積累
後者就是要我們開闊眼界,緊跟時下熱點

3、市場調研的調研公司

中創智信(北京)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創立於年,(以下簡稱中創顧問)是國內唯一一家跨機構組成的專業資訊機構,由多家知名機構競爭情報實戰專家和資訊管理理論專家攜手創建的資訊機構,長期對各行業進行跟蹤及數據收集,專注中國市場研究,商業分析、投資咨詢、市場戰略等,可提供多個領域客觀真實的市場研究資料和商業競爭情報,為企業制定策略了解市場提供穩定的數據支持。經過多年的積累已成為國內專業的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和企業綜合咨詢服務提供商。
北京中研世紀咨詢有限公司(CMRC中研)
北京中研世紀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MRC中研)是中國本土第一家主營工業製造業市場研究的專業機構。CMRC中研前身是1992年國家統計局批准成立的市場調查研究中心,長期以來為國家各部委和主管單位提供中國工業製造業市場的調查和研究服務。2001年成立北京中研世紀咨詢有限公司(使用CMRC中研品牌),正式以公司身份面向社會提供市場調查研究服務。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和行業積累,CMRC中研已經成為中國最權威的工業市場研究機構。
策點市場調研有限公司(CCMR)
策點市場調研公司是國內最具競爭力的跨行業市場研究公司。策點調研著力於基礎市場數據的採集,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從而讓企業更了解市場。策點最大的優勢是用最優惠的價格給予企業最真實的數據。擅長領域為滿意度研究、消費者研究、政府服務研究、市場進入研究、新產品開發研究、房地產專項研究、行業研究等。
央視市場調研(CTR)
CTR市場調研是中國領先的市場研究公司,成立於1995年,2001年改製成為股份制企業,主要股東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TNS。消費者固定樣組、個案研究、媒介與產品消費形態研究、媒介策略研究、媒體廣告及新聞監測。可提供連續性的多客戶研究,還可以為不同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具有針對性解決方案。
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
媒介研究是CTR和TNS合作成立的中外合資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視觀眾收視調查網路,提供獨立的收視率調查數據。致力於專業的電視收視和廣播收聽市場研究,為中國大陸地區和香港傳媒行業提供可靠的、不間斷的收視率調查服務。
上海尼爾森市場研究有限公司(AC-Nielsen)
尼爾森公司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媒介和資訊集團,尼爾森公司為私營公司,其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提供全球領先的市場資訊、媒介資訊、在線研究、移動媒體監測、商業展覽服務以及商業出版資訊。
北京特恩斯市場研究咨詢有限公司(TNS)
由原TNS合並而成的TNS中國是中國專項市場研究公司中的佼佼者,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可行性市場洞察和基於調研的商業咨詢,以幫助客戶做出更具成效的商業決策。在消費品、科技、金融、汽車等多個領域為客戶提供全面而深刻的專業市場調研服務和行業知識,並擁有一整套先進獨特、覆蓋市場營銷和商業運營所有環節的商業解決方案,其中產品開發與創新、品牌與溝通、利益相關者關系管理、零售與購物者研究和定性研究等更是公司的特色強項。
北京益普索市場咨詢有限公司(Ipsos)
益普索於2000年進入中國,目前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個案研究公司之一。益普索在中國擁有專業人員700餘名,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均設有分公司。專注於營銷研究、廣告研究、滿意度和忠誠度研究、公眾事務研究等四大領域的市場研究服務。
新華信國際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New China Trust)
1992年末,新華信在北京成立,率先在中國開展市場研究咨詢服務和商業信息咨詢服務,並於2000年推出資料庫營銷服務。迄今,新華信已發展為中國領先的營銷解決方案和信用解決方案提供商。收集、分析和管理關於市場、消費者和商業機構的信息,通過信息、服務和技術的整合,提供市場研究、商業信息、咨詢和資料庫營銷服務,協助企業做出更好的營銷決策和信貸決策並發展盈利的客戶關系。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Horizon)
中國專業研究咨詢市場的早期開拓者與當前領導者之一,旗下「零點調查」(專項市場研究)「前進策略」(轉型管理咨詢)和「指標數據」(共享性社會群體消費文化研究)和「遠景投資」(規范的投資項目選擇與運作管理服務),提供專業調查咨詢服務零點調查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提供針對性的研究服務,業務主要定位在消費者研究、品牌研究、評估性研究、產品與營銷研究四大研究領域。
北京捷孚凱市場調查有限公司(GFK)
總部位於德國紐倫堡的GfK集團,是全球五大市場研究集團之一,擁有80年的發展歷史。,2005年,GfK集團全球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歐元,在全球擁有超過6000人的全職員工,在69個國家和地區設有120多個分公司和分支機構。GfK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研究業務,涉及專項研究、醫療保健研究、消費電子零研、消費者追蹤、媒介研究等五大領域。
北京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有限公司
成立於1998年,2003年引進外資,成為中外合資企業。新生代從1998年開始持續跟蹤和監測中國市場的變遷,記錄中國市場風雲變幻,提供市場和消費者洞察,協助客戶在商戰中制定成功決策。連續研究:連續性的、年度的與單一來源的大眾市場研究與分眾市場研究。媒介研究:平面媒體研究、電波媒體研究、戶外媒體研究、網路媒體研究、新媒體研究。消費研究:行業與市場分析、銷售研究、營銷研究(品牌/產品/價格/廣告/促銷)、消費研究、客戶滿意度研究。

4、以「xx企業數字新媒體營銷現狀調查」為課題,怎麼展開調查?

當然是到公司調研,可以製作一份問卷或者羅列幾個問題。以此進行溝通得到結論。

5、幫我寫個論文, 、本課程期末論文的選題范圍 企業實態調研,企業自定,可以是通過網路媒體獲取的案例,

選擇范圍我們最能選我

6、關於如何利用新媒體完善線上線下服務體系的調研方向和調研時間怎麼寫

論文一般都具備六要素,但有的論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讀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響表達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記敘的人稱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來敘述的是第一人稱,如《小桔燈》《孔乙己》等。採用第一人稱來寫,便於直抒胸臆,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

7、新媒體選題素材都來自哪裡?

、內部渠道

內部渠道,即自身擁有的,也可以說是有版權的,別人無法輕易獲得的。一般包括個人的經歷、個人的作品、個人的思考。

1.個人的經歷

個人的經歷很好理解,比如我的經歷就是從事新媒體快7年了,這其中我做過生鮮電商、做過活動運營、做過廣告文案,基於此產生的各種過程就是很好的素材.

當類似的選題熱點出現時,我就能夠第一時間寫出自己的感受,再不濟,至少能寫一些復盤文。

無論你在哪一行,你接觸的越多,從事的越豐富,素材自然也就越多,畢竟,我們都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

就生活上而言,舉個例子,有一年回農村過年,大家都懂的,過年一般會去附近的廟宇看看。

從免費領福袋到最後99元一頂的蓮花燈,很多人都付錢了,包括我家人,我就在想,為什麼這樣心甘情願的付錢了呢?9.9的淘寶燈付了99,為什麼還滿臉開心呢?針對這個經歷,我就寫了一篇《農村套路深,他們是如何深諳用戶心理,形成產品連線的》。

這就是個人經歷,別人偷不走,很多時候,是你獨有的!

2.個人的作品

個人的作品可以是你寫在朋友圈的一句話,可以是你幾百字的感想,或者是拍攝的一分鍾抖音……

只要是你原創的,並不一定是擁有多少受眾,獲得多少榮譽,只要是你自身產出的,哪怕是一件剪紙、一幅畫,都可以成為素材。

我自己有個公眾號,但是不對外開放,只有幾個最要好的朋友關注,用來記錄我所有的產出。

我寫過「為什麼插入微信的產品廣告沒有成交量」,「怎麼讓文章排得好看?關於微信編輯器的一點探討」,「3小時漲粉近2萬,我是怎麼做微信公眾號搶紅包活動的」……

文章篇幅都不長,有時候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當時的思考,還會覺得有些幼稚,但這些都能成為現在的素材。

你仔細看,會發現每一行每一年,熱點話題也好,行業焦慮也好,都差不多,只是各種思想的變化,或者寫作角度的變化。

或者,你也可以把這稱之為迭代更新。

至於你的其他個人產品,比如一幅畫,簡單的你可以寫你繪制時的心情;復雜的,你可以分析色彩的選擇,構圖的框架,與行業產生關聯。

像做新媒體的,就可以從一幅畫引出新媒體文章排版時的色系構造。

當然,我們也不用活的這么累,只是當你有需要時,可以去翻翻自己各種各樣的作品。

為什麼是作品而不是物品?因為作品中總是會融入你的一些情感和思考,才能給予你更多的靈感和創意。

3. 個人思考

我這里的個人思考並不是指傳統的思維,而是一些天馬行空的幻想,不需要系統性和邏輯性,而是最大程度的隨意性,不故意為之。

比如我看電視,每當躺在床上的時候就開始胡思亂想,有時候是對劇情的改編,有時候會和劇中人物產生共情,真情實感很重要。

比如有時候我看媽媽那麼辛苦,就會想為什麼父母都是付出型人格?有時候覺得媽媽偏愛姐姐,乖的孩子總是受忽視,就會想,為什麼人會有偏愛,我們對用戶也會有偏愛嗎?

這些想法並不是刻意產生的,大概是習慣成自然,我總會有亂七八糟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慢慢變成我的思考。

三、外部渠道

內部的素材總有一些狹隘性,一個人的思考畢竟有限,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搜羅外部渠道的素材。

我把外部渠道分為四類:

社交類(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

社群類(豆瓣、知乎、貼吧、微信群、知識星球);

信息類(本地論壇網站、今日頭條等、微信公眾號、百度、新聞類網站);

線下類(書籍、頭腦風暴)。

1.社交類

我們先來說說社交類,我們生活工作中,接觸最多的外部渠道,可以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

微博是培養熱搜的天然土壤,最近流行什麼,熱點是什麼,幾乎都能在微博找到。

我們最好給微博分一下組,這樣的好處是,搜尋素材的時候能夠提高效率。

然後多關注一下微博的熱門話題,若是好幾天持續上熱搜,那麼或許就能成為下一個熱點。

像最近《長安十二時辰》特別火,但我的微信朋友圈有些悄無聲息,不過微博里的消息卻熙熙攘攘,我就寫了一篇《從長安十二時辰》,看IP營銷爆款打造!一定程度上,算是蹭個熱點,保證自己的輸出。

不過對於微博,我覺得做民生類的新媒體可能收貨會更大!

以前我做民生的時候,幾乎一半的素材都來源於微博,哪裡有消費矛盾,哪裡有投訴侵權,哪裡有路怒沖突……微博的時效性還是很強的。

另外,我們可以多使用微博的搜索功能,利用關鍵詞,往往能搜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素材來。

微信及朋友圈也是我們常用的素材來源地。

微信作為一款親朋好友間的聊天工具,你與朋友的對話中,就可以獲得很多素材。

像前陣子閨蜜像我推薦《魔道祖師》的廣播劇,我第一次知道了貓耳FM這個二次元的APP,從而去了解了Z時代,寫出了《比《陳情令》更火的,是Z時代下的耳朵經濟!》不管文章有沒有得到發表,至少是對素材的一次運用和總結。

而微信朋友圈也是個大寶藏,同行間的消息、朋友間的感悟,要知道,對於新媒體來說,朋友圈就相當於你的用戶群,是你能直接溝通到的用戶,他們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就是共情爆款文的來源地。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的朋友圈肯定有些微商吧?

有的微商已經做出了規模,有些微商泯然眾人,這個時候,你就會想,拉開微商距離的關鍵因素是什麼?為什麼有的微商成功了,有的微商失敗了?為什麼別人做微商都成功了,你卻一單都成交不了?

你看,這不就有很多可寫的點了嗎?

要搜集素材,抖音也是不可錯過的,並不是說用抖音里的視頻來直接作為素材,而是看抖音的內容。

不僅是新媒體,做活動的也可以經常從抖音上找到靈感。

像抖音的同款泡泡機、抖音的眼疾手快游戲,受到了各家活動運營的青睞,我們公司搞的了水嘉年華活動里,就都用到了這些。

如果想寫的話,說不定還能寫類似「我是怎麼從抖音挖到策劃的創意點子的」,「抖音里都藏著哪些行業的寶藏」為題的文章……

所以啊,刷抖音不可怕,毫無目的的刷才可怕,只要刷的好,抖音也能變成我們的素材庫不是嗎?

2.社群類

社群類主要是指個性較強,標簽明顯的一些渠道,包括但不限於豆瓣、知乎、貼吧、微信群、知識星球。

豆瓣、知乎、貼吧其實類型都差不多,只是標簽不同而已,知乎相對於較專業,話題也較多;豆瓣偏向於小清新;貼吧的各種聲音較多。

你可以根據你所需要的去搜索,也可以熱點帖子里找靈感。

比如你登陸知乎首頁,可以看到類似「工作後,你悟出什麼職場道理?」「怎樣改變自身的討好型人格?」的話題,每一個都可以成為你寫文章的選題.

作為新媒體行業,有什麼職場道理,職場黑話?作為運營者,怎麼與用戶建立平等互利關系,改變討好型人格?是不是就可以寫出很多了呢?

如果你自身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寫什麼,那麼就可以直接使用搜索功能,看看大家都是怎麼說的。

其實我們用到最多的社群大概就是微信群了吧。

就我自己來說,常用的微信群就有25個,每天會定時關注一下群消息,畢竟這也是素材的來源地啊!

大家的觀點也好,討論的話題也好,只要你發現有亮點,一定要及時記錄下來,這都將成為你的素材。

比如前陣子,在一個群里,大家談論35歲會是什麼樣子?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寫一篇,「新媒體人的35歲會是什麼樣」或者「35歲的新媒體人還活著嗎」,你看,想要源源不斷地寫出文章來,是不是也不難呢?

3.信息類

信息類比較好理解,以主要獲取信息為主,包括但不限於本地論壇網站、今日頭條等、微信公眾號、百度、新聞類網站等。

我個人經常看的除了微信公眾號,就是今日頭條,你會發現,如果現階段流行什麼,今日頭條里的這類文章數量就會激增,一定程度上,算是熱點的預測器吧。

微信公眾號也是如此,形形色色的內容,從標題到內容到底部的互動留言,都是你可以獲取信息的地方。

另外,騰訊網、搜狐、網易、一點資訊……這些新媒體,也是不可錯過的素來來源地,像第三方的西瓜集、新媒體管家、搜狗等,都是搜羅的核心便捷點。

這些渠道,或許在獲取靈感上有所欠缺,因為當這些渠道發文的時候,代表你已經慢了一步了,所以更多的是素材的收集,除非你有和別人不一樣的視角。我們要做的,是在平時的時候就注重記錄和搜落,未雨綢繆總比臨陣磨槍要好的多。

4.線下類

除了線上,線下類的渠道也不能錯過,一般可見的就是書籍和頭腦風暴。

像書籍,我經常會看一些專業上的書,你一旦看了一本書,至少你能寫出一篇讀書筆記,不是嗎?像我前陣子看了《文案變現》,馬上就寫了一篇「如何讓你的文案更值錢?讀《文案變現》之感」。

我很贊同粥左羅老師說的,因為線上的渠道太公開太迅捷,所以書籍往往會成為我們彼此拉開距離的方式。像《影響力》、《引爆點》、《烏合之眾》、《瘋傳》等書,裡面的觀點被各大作者引用,成為一篇文章的亮點。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不假。

線下還有一種方式也很好用,那就是頭腦風暴。

我還記得去年采訪一個民宿的老闆,聊天的時候說起如何引流的問題,講到一個沉錨效應。

通常來講,人們在作決策時,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而用一個限定性的詞語或規定作行為導向,達成行為效果的心理效應,被稱為「沉錨效應」。

這次聊天,讓我獲得了新知,在完成工作的時候,順便也開闊了思路,有了一些新的素材和想法。

可見頭腦風暴並非要在會議室一板一眼地暢所欲言,多接觸人,聽聽別人的儲備,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總結

列賓先生說過: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從內部渠道與外部渠道找靈感,確定選題,搜羅素材,就不愁沒有東西可寫了。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

內部渠道:個人經歷、個人作品、個人思考

外部渠道:社交渠道、社群渠道、信息渠道、線下渠道

總而言之呢,注意平時的積累,最好每天寫點行業相關的小心得,雖然很難堅持,但能做一天是一天。

然後外部一些刺激你頭腦的信息要及時記錄下來,哪怕只是一個突然想到的選題題目,都可以寫下來。

希望我的小經驗,能夠給「不知道寫什麼」的新媒體運營者提供一些方法和方向。



與調研新媒體公司選題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