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建立好傳統紙媒與新媒體

建立好傳統紙媒與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1-01-28 11:08:46

1、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有何不同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
眾所周知,新媒體的產生對於傳統媒體具有很大的沖擊作用,但是這個沖擊表現在哪裡、相對於新媒體它又有那些優勢呢?
就以廣告傳媒為例,傳統媒體的廣告無非就是對你做一個宣傳,讓受眾能夠知道你的產品或者企業,但是它僅僅只是讓別人知道,並沒有讓客戶真正的了解到你的想法;同樣的商家讓傳媒公司給他們做一個廣告,廣告做的很漂亮,但是真正宣傳的廣度及深度,卻沒法得到回饋。這就是傳統媒體的最大弊端,而新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原因便是通過新媒體客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商家所要表達的信息,同時商家也可以通過新媒體知道廣告的廣度和深度。
之前曾經接觸過一家傳媒公司,這家公司剛開始是做傳統的廣告傳媒的,公司老闆也在當地的傳媒界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新媒體的發展讓這個老闆發現傳統媒體的弊端使得不足以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具有強有力的競爭,所以這家公司開始向新媒體轉型,起步時間不長,但是已經初見規模。
在推廣方面,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是信息化的,互聯網突飛猛進的發展給新媒體有著巨大的作用。必如PAPI醬為什麼可以這么火,公眾號家家企業基本都有,就是因為新媒體的借了互聯網的勢,傳媒加上互聯網使宣傳推廣的數量及質量都大大提升。

2、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區別

(1)市場的差異

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2)受眾的差異

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里,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3)寫作的差異

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

(4)內容的差異

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5)版面差異

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6)采訪的差異

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

(2)建立好傳統紙媒與新媒體擴展資料:

新媒體的特徵

1、價值

就媒體本身意義而言,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2、原創性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就新在這里。應該具備基本的原創性。這里的原創性,區別於一般意義上個人或個別團體單獨的原創性,應該一段特定的時間內時代所賦予的新的內容的創造,一種區別於前面時代所具備的內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種創新。更具備廣泛意義的創新。

比如,分眾傳媒就是一種新媒體,具備原創性,它之所以可以稱為原創是因為它把原有的媒體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間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卻是原創。但是那時的聚眾或者當下更多家類似媒體,都是新媒體典範,他們或者是不謀而合或者是復制,這個原創是這個特定的時間內時代的原創,仍可稱其為具備原創性的一面。而這個原創是理念上創新的典範。

3、效應

效應是在一定環境下,因素和結果而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特定效應的特性。或者說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一種更新的效應的特性。新媒體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內特定區內的人的視覺或聽覺反映的因素,從而導致產生相應的結果。

網路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國,屬於一種新型的信息載體,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應,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內幾乎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這種效應必然產生特定的結果。由於這個效應的變化發展,不排除新媒體可以發展成為主流媒體的可能,也就是新媒體在一定的時機也可以脫離新媒體概念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隨著發展而變化。

3、傳統紙媒如何在新媒體時代擴大自身傳播影響

「做傳媒,就像坐快鐵,慢下來,就會被淘汰」,正如一位傳媒界專家所言,在當今全媒體時代,隨著網路、3G、微博等技術的發展普及,「新媒體」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傳播力量。傳統平面紙媒如何發揮自身特長,並能夠與新媒體「化敵為友」、優勢互補,共促傳媒產業繁榮,如今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筆者認為,傳統紙媒要想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突出重圍,可以抓住以下五大著力點。
一.把握好「警而不驚」的「第二落點」
1.提升權威性:網路有無可比擬的傳播時效,但同時受制於權威性的缺失,受眾需要多元化信息,更需要真實信息。也就是說,面對網路傳言,受眾需要一個「再確認」機制,以斷定信息真偽。這正是傳統媒體的優勢,通過再確認機制——采訪,發布權威信息。傳統紙媒能否更好地打造並樹立其公信力和權威性,是與網路媒體競爭的關鍵。如果說網路媒體出現假新聞是見怪不怪的話,平面媒體如果出現假新聞,則無異於「自掘墳墓」。
2.引領深度閱讀:傳統媒體不僅可以通過再確認機制發布權威信息,還可以自覺、系統地運用解釋權,對事件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探因和前瞻,這也是紙媒長處所在。紙媒所擁有的成熟專業新聞從業人員隊伍,一代代媒體人傳承的新聞理念,都是網路在短期內難以企及的。因此,把握好「第二落點」,用深度報道引領深度閱讀,贏得深度讀者,是紙媒存在的最大價值之一。
二.近水樓台,打好「差異牌」
網路時代的新聞傳播呈現出一個重要特徵——越是重大新聞受眾了解得越早越詳細,越是身邊事反倒不甚了了。紙媒應怎樣與網路新聞抗衡?就是挖掘地方新聞,做深做細做足身邊的新聞。
1.地方新聞是重中之重:「新聞興趣與距離成反比」。網路的無地域性是其優勢,但同時使其在對地方新聞的介入上力有未逮。面對網路競爭,紙媒應該細分市場,收縮報道範圍,增加報紙不可替代的地方影響力。如《貴州都市報》、《貴陽晚報》等,在地方新聞的經營上,不僅力求做足做細做深做透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政策性報道、突發事件報道,還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做足服務性新聞。從每天要看的天氣預報,到本地衣食住行各類資訊等等,力求讓讀者形成閱讀習慣。《勞動時報》堅持深入一線,貼近職工、貼近群眾的原則,打好自身特色牌,立足「勞動者自己的報紙」這一落腳點,關注本地企業發展情況、職工生產生活以及農民工權益保護等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牢牢抓住專屬於自己的這部分受眾群體。
2.增強社區影響力:地方影響力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社區影響力。以社區居民普遍關心的事情為報道對象滿足了人們對心理距離接近的興趣要求。《勞動時報》在經營社區新聞中進行了許多嘗試。如去年推出的社區專版,緊緊圍繞社區居民關注的熱點、焦點,好人好事等進行探訪、刊載。在社區新聞的寫法上,也不斷探索更為生動、更貼近讀者的敘述方式。
三.強化評論功能
評論是一張報紙的旗幟,在網路時代的今天,報紙更應強化評論功能,樹立「觀點競爭」意識。
網路的「草根」精神使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評論者。但因為網路評論的「低門檻」和開放性,使得公眾在獲得話語權的同時也在濫用話語權。大多數網民發表言論時,更多地注重率性和痛快,而不屑於或者不能夠以建設性、創造性的態度和架構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恰恰是報紙評論的最大優勢。
報紙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形成了重視觀點、思想傳播的傳統。報紙的評論能夠站在理性和公平正義的制高點上,用相關法律法規和主流民意的基本要求,評判優劣,揭示美醜,引導人們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看本質,透過層層迷霧見真知。與網路評論相比,報紙評論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的嚴肅、理性、可信賴性。而這也正是大眾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時所需要的。
四.做好「加、減法」
報紙有限的版面,迫使編輯要精選出最精要、最深刻、最有針對性和公信力的內容展示給讀者,這反倒成為應對網路海量信息競爭的利器。
一方面,必須發現和綜合真正對目標讀者有用的信息,這是「做減法」,發現信息中的「真金白銀」,並且篩除大量垃圾信息;另一方面,必須對信息具有較強的分析解讀能力,從而使讀者從中得到更多的附加值,這是「做加法」。通過整合使各類有效信息變得更豐滿、更全面深入。通過編輯的「加減法」,讓受眾在更短時間內閱讀更多有價值的新聞,反過來會使越來越多的讀者捨得「花錢買信息」,成為報紙的消費群體。
五.實現媒體融合,強化傳播效果
由於媒介渠道的增多,紙媒包打天下的神話早已被打破。媒體需要打造多平台組合產品,將被媒介市場的「碎片化」所分散了的社會注意力資源重新聚攏。目前許多國家的傳統媒體面對新媒體沖擊,改變了原來的運作方式,不但推出了相關的新聞網站,還將網路視頻、博客、播客的內容納入新聞信息來源系統中,強化了傳播效果。
如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一直都在密切合作,在媒體融合上已經做到彼此嵌入,又互有分工、各有側重。網路編輯每天都和傳統媒體編輯保持聯系,兩個團隊合作報道新聞。為了使印刷版和網路版兩個平台更緊密地整合在一起,《華爾街日報》在其網站上不間斷地對重大突發新聞進行更新,並且在次日的報紙上刊載較長的相關分析文章。由於截稿壓力來不及在報紙上完整刊載的新聞故事,可以登載新聞標題並引導讀者參閱網站,而網站也可以預先介紹報紙即將刊載的一些內容。
廣州日報社在考察了美國幾家主流大報的網站後,於2007年在傳統編輯部內成立滾動新聞部,其職能是建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溝通的橋梁,使新媒體可以利用傳統媒體強大的采編力量,克服平面媒體時效性和互動性不足的這一缺陷。 2007年6月15日佛山九江大橋塌橋事件,廣州日報滾動新聞正式開始運作。早上5點多事故發生後,廣州日報一方面派滾動新聞記者與大洋網編輯到前線采訪拍攝視頻,另一方面則通過與廣州日報前線記者進行聯系,得到更多的即時新聞,不斷在網路上和手機上發布更新。廣州日報將傳統媒體的品牌欄目和品牌版面延伸到網路上,不僅擴大了網路點擊量,也把平面媒體變成了多媒體平台,吸引了更多年輕讀者。

4、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怎麼建設

 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面對新的形勢,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在感到危機與緊迫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在當前這個大背景下,如何積極勇敢地進行轉型,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媒體應對挑戰、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面對融合新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

5、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有何不同

新媒體(New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6、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之路該如何走好

前幾篇關於新媒體發展趨勢以及自媒體價值的文章收到了許多朋友們的關注和探討,我非常的欣慰,作為加入新媒體領域的一個傳統媒體人,我可能有更多感慨,從傳統媒體再到如今的新媒體時代,傳播的模式和媒體格局與形態的發展都發生了重要變化,這兩種方式都各自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而隨著如今很多傳統媒體也在轉型,更加貼近互聯網,貼近年輕人,從而也緊緊抓住了新的媒體發展機遇,今天,我是想聊聊關於社會化媒體平台與公關之間的關系和變化。

從本質上來說,大多數人都會明白社交媒體已經顯著了公共關系這一門學科,也許你在公關領域已經有了非常資深的經驗和更直接、更數字化、更主觀的認知,也許你已經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學術環境中,非常深入地了解並學習了公共關系這一門學問,或許,你也和我一樣,親身見證了人們在消費的內容和互動形式的不可思議的轉變。社會化媒體唯一的不變就是永遠都在變,所以,不管你曾經的認知或者經驗如何,或者你在公關領域中的特長如何,相信如今社會化媒體平台的發展已經改變了你在公共關系中的做法。

在社會化媒體領域有本書我一直非常喜歡,是由李·夏琳(Charlene Li)和喬希·貝諾夫(Josh Bernoff)出版的《Marketing in the Groundswell》,我最欣賞這本書的是他們如何更貼近社交媒體技術,不是談論某些特定的平台進行分析,而是從用戶的角度談論最有價值的分析和建議,這一思想的價值是屬於戰略級別的,對於我而言是很有價值和幫助,例如廣泛性是公關學科的一個方面,而我恰恰對社交媒體的廣泛性充滿興趣,接下來讓我嘗試著來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吧。- 我怎麼才能運用好使用社交媒體?

- 我怎樣才能讓我的客戶和用戶更好的使用社交媒體呢?

- 我怎樣才能運用社交媒體來激勵人們?

- 我怎樣才能幫助更多人喜歡並熱愛使用社交媒體?

1. 與PR完全融合

社交媒體並不能取代傳媒,但社會化媒體在公共關系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傳統媒體雖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可以與社交媒體相結合,它必然會更強大,傳統的公關和社交的結合不僅僅是一個形式方面的討論,根據唐界傳媒的統計,幾乎所有公關部門90%都負責他們公司的社會媒體。

我們的企業該如何利用這個更有價值、更直接而又更容易管控公關信息?密切學習並掌握最新的社交媒體技術,或者可以通過顧問咨詢向一些在公關和新媒體領域有著突出經驗的比如Interpublic、上海的唐界傳媒或者Cordiant了解更多有價值的經驗,當然,你也可以現在就讓你的團隊保持快速學習能力,培養善於通過數據分析和結合傳統的戰術,來更有效的傳遞你的公關信息。

2. 與我們的用戶互動完成公關信息

在我們為企業客戶進行媒體規劃的時候,一直都在強調用戶、用戶、用戶,我們所做的一切,包括產品的改進、用戶體驗的加強、建立社會化媒體渠道和新媒體公關,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吸引並讓用戶滿意,比如優酷、新浪微博,天涯社區、Facebook,博客和這些視頻或者論壇,都是或者融入了典型的社會媒體平台,它鼓勵用戶共同創建消息,顯然對於這部分由用戶自主創建的內容你是沒有能力去控制的(即使有,也是非常有限)。對於公關專業人士的關鍵就是如何更好地參與並和你的用戶共同創建完成公關信息。那麼如何做,該如何利用社會化媒體平台掌控公關信息?我建議有兩點,第一,在優質平台創建你的企業社交媒體賬號,這一點不可或缺,切不可以因為擔心信息無法掌控而迴避,第二,可以通過更高級的輿情監測工具來管控由用戶創建的社交消息,以便公關部門可以及時介入處理。

3. 保持監測

如果是一套呼叫中心,打進電話里正在排隊的人也許有超過50個人,但這個只有你知道,如果你發微博,它是公開的,甚至它有可能成為熱門並被獲得更高的展示,我相信很多公司都知道這一點,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社交媒體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你可能再也不像十幾年前那樣,隨便發布廣告就立刻可以獲得客戶的關注以及購買。所以,唐界傳媒建議正在負責企業社會媒體營銷以及公關負責人可以通過制定協同工作機制,基於24小時監測工具來對社交媒體保持時刻分析,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相應。

4. 善用社交媒體小工具進行用戶分析

社交媒體的運營,離不開敏銳的觀察和分析,尤其是對熱點的敏銳度,我們作為社交媒體的運營者,或者公關負責人,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工具來完成用戶某些特定行為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制定社交媒體方案和公關活動。

5. 建立和意見領袖的良好合作

社交媒體信息巨大,每一秒都會產生眾多信息,而如何讓你的用戶快速記住你或者你的品牌和服務,這就必須要提到意見領袖了,新媒體時代創造了意見領袖一個新的群體,他們是用戶中的核心人物,在社交媒體平台有著主導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所以,多和意見領袖保持良好關系,因為他們的觀點和評價往往很容易影響到更多人。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互聯網越來越重要,經過唐界傳媒對社會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的縱向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正在逐漸下降,人們已經慢慢習慣了通過更多渠道獲得新的信息,比如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的代表,那麼,如果可以更好地利用這個社交媒體來管理和優化公關,必然是企業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這篇文章我主要是希望討論社會化媒體如何影響著公關的應用和實施,也希望可以給更多社交媒體從業者或者公關人一些思路和建議。

7、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有什麼區別

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是相對於近幾年興起的網路媒體而言的,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即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平台的媒體。比如報紙、廣播、電視、雜志、戶外、通信以及自媒體以外的網路等意義上的媒體。
傳統媒體主要有聲音、圖像還包括電視、收音機等、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而多媒體則集聲、圖、動畫等於一體,更主要的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

傳統媒體的優勢
強大的人力物力資源
發揮傳統媒體的特長
豐富的經驗
新媒體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新媒體的優勢
傳播與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信息量大,內容豐富
低成本全球傳播
檢索便捷
多媒體傳播
超文本
互動性

8、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會建立什麼關系

說說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①新媒體(網路媒體)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網民到2010年,預計絕對數字將達到全球第一(當然相對數字還是小)。
②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存在的關系。近年來,受網路沖擊最大的是電視。當然,電視的娛樂功能,服務功能不全受網路影響。我這兒有5月10日美國一家公司的調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電視了,20%少看雜志了,9%少聽廣播了,11%少看報紙了。電視觀眾的減少量最多。但是,我認為任何媒體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網路媒體會替代傳統媒體」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報紙、廣播、電視,三者能和平共處,現在也會是這樣。以前電視剛出現後,有人預言它會替代廣播,事實是和平共處。各種媒體有它的優勢,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報紙不要任何電子設備就能閱讀;廣播,可以邊干其他事邊接收。受眾在選擇媒體上不存在排他性、應有多種選擇。以後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新媒體還可以刺激傳統媒體的發展,相互融合,出現網路廣播、網上視頻等。
一個新媒體要超越一個傳統媒體,成為一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媒體,至少要經過一代人。2250萬,這是中國的網民數。這樣一個相對比例很小的數字,完全能說明:今天在中國,互聯網對傳統媒體遠不足以構成沖擊。
說說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差異:
①市場的差異。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要有「准運證」。壟斷帶有保護性,能賺錢,能帶來高利潤。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②受眾的區別。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那裡,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③管理的不同。傳統媒體發展至今已經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機制和結構。編輯至上,輕視市場。而網路媒體的管理機制相對模糊。網站的老大是總經理而不是總編。對技術的重視也有區別。在網站決策層中技術人員的份量重,而傳統媒體則不然。
④內容的不同。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編輯—總編輯,這樣一種「三審制」,沒辦法在網站上實行。總編把關的模式很難在網站實現,一天滾動發2000條新聞,你總編輯一個人哪裡看得過來。所以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⑤時效的不同。傳統媒體有明確的發布時效、時段。定時定量。這種傳播時效,決定了受眾的關注也有了時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關注。而網路媒體24小時在滾動,每天必須N次關注,才不會漏掉重要新聞。滾動新聞這種形式,對於習慣了每天一次性關注的受眾來說,很可能會漏掉重要新聞。
⑥版面不同。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在網站上不存在。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⑦寫作的不同。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一弄就幾千字的新聞稿,在網上是行不通的。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什麼標題的對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沒人看的。
⑧采訪。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一個特派記者,花多少多少費用寫回來的稿子,如果到網上一發,全給人抄走了。

9、如何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10、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從六個方面融合:

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融合發展根基。

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分別介紹:

(一)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雖然新媒體發展迅猛,但從宣傳的實際情況看,傳統媒體不可能被新媒體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傳統媒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形成品牌優勢,以達到引領帶動新媒體發展,促使傳統媒體影響力輻射新媒體的目的。

一是變革觀念,強化互聯網思維,學會運用網路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媒體,不斷適應新媒體平等交流、互動傳播的特點,樹立用戶觀念,改變過去媒體單向傳播、用戶被動接受的方式,更加註重用戶體驗。

二是傳統媒體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用戶參與熱情高漲的輿情特點,深入掌握重大新聞事件的各種輿論傾向,拓寬視角,擴大自身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做大做強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從而提高新媒體在用戶心中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觀念轉變,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動作為,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

首先,宣傳部門要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新媒體。加強對新媒體的正確引導不僅是一項重大的研究課題,也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務,各級宣傳部門應該高度重視,要通過教育培訓引導幹部科學認識和正確對待新媒體,促使幹部通過親身體驗了解互聯網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加強網路輿論引導,凝聚社會共識,不斷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傳統媒體要轉換思維,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各級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要善於學習和借鑒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經驗,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長期規劃,逐步實現媒介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傳統媒體要善於分析和運用互聯網模式,不斷提升新媒體的影響力,通過融合發展創品牌、出精品、促發展。

第一,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快網站建設,整合媒體資源,彌補傳統媒體內容不易保存、檢索不便等缺點,不斷推動媒介內容向網路延伸。

第二,加強內容建設。一是堅持內容為王,發揮專業采編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以權威報道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以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二是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佔先機;三是塑造融合新聞,在「全」「深」「廣」上狠下工夫,以傳統媒體的內容為核心,通過跨媒體聯動推助優勢互補,通過專題策劃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新聞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題血肉豐滿,更富感染力和滲透力。

第三,立足大數據運用,創新采編流程。各級新聞媒體應致力於建立統一指揮調度、高效整合採編資源、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應多介質新聞生產的新型多功能一體化采編平台,實現新聞一次採集、新聞產品多種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體數據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輻射縣區的基礎性海量信息資源池,集數據存儲、整合、備份為一體,實現數據共享。

第四,要重視在服務和互動上出特色。優化信息服務,強化用戶理念,注重分析用戶特點,准確把握用戶個性化需求,以用戶為中心明確網站定位,將政策宣傳與用戶需求有機結合,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新媒體的「快」和「准」,在即時視頻播報上求實效。與時俱進,把握媒體發展脈搏,積極主動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賬號,有條件時打造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發布平台,不斷擴大新媒體影響力。

第五,凸顯個性促發展,打造新媒體品牌效應。各級媒體要在網頁設計、圖文製作、內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顯媒體氣質,增強競爭力。

最後,增強用戶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進一步加大各級新聞網站宣傳力度,通過開展網上投票和有獎問答等形式,引導用戶積極參與互動、發表評論,不斷提高網站活躍度。只有既滿足用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又提高用戶的參與和貢獻,才能促使網站贏得良好口碑,從而聚集人氣,不斷提高廣大用戶對本地網站的關注度。


(三)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需要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不斷加大技術投入。一是積極利用新技術,充分發揮4G等新一代網路的技術優勢,提高信息傳輸效率,發展網路視聽服務,將優質內容推送到互聯網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屏幕多終端,推動社交平台與新聞傳播平台對接,廣泛吸引用戶,不斷提升影響力;二是不斷探索新應用,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和手機報等應用,借力微博、微信等傳播平台,建設公共賬號,搶占輿論高地,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三是加強信息傳播技術應用研發,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和互動化趨勢,努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發展根基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復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通過業務培訓和參觀學習,提高編采人員綜合素質,盡快建立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並且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科技手段的多媒體記者隊伍;二是要大力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適當提高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為新媒體的發展儲備人才力量;三是重構新聞采編生產流程,升級采編系統,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多媒體采編平台,加大新興媒體內容生產、技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結構、統一調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提升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探索媒體融合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


(五)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利用好新技術,推進新媒體產業化發展,不僅需要廣大運營商和主流媒體發揮好主體作用,也需要各有關部門主動跟進、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支持新媒體的健康發展。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適時出台支持媒體融合發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網站,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要不斷拓寬新媒體發展的資金渠道,提高新聞采編人員和技術人員待遇,完善技術設備,吸引人才主動投身新媒體建設。一是加大政府資金扶持,為新媒體平穩有序發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體要通過提高點擊率吸引廣告商,加大新媒體廣告的投放比例。要改變以往集中轟炸式的廣告宣傳與投放模式,轉而建立在實證數據採集分析基礎上的精準投放。與傳統的廣告更注重內容、創意、覆蓋面相比,新媒體廣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標用戶到達率。通過廣告贊助等形式籌集資金,是當前維持新媒體運營的主要渠道。


(六)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把正確導向貫穿到融合發展的各個環節。要完善媒體管理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法規,認真研究新媒體管理的科學方法,嚴格規范傳播行為,加快實現管理方式上的創新。一是加大網路監管支持力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互聯網管理納入各部門年度考核指標,將網路知識作為公務員培訓的必修內容。同時,以政府購買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專業人才參與互聯網管理,擴大網評員隊伍,營造積極向上的網路環境。二是改進網路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公開監看、數據分析、技術偵察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時掌握網路狀態,獲取網路情報信息。

與建立好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