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學工處新媒體建設情況匯報

學工處新媒體建設情況匯報

發布時間:2021-01-27 09:40:41

1、SEM/SEO/網站建設/新媒體運營 愛學網怎麼樣?51aixue.com

關鍵詞排名:

由上圖可以看出,目前網站關鍵詞除品牌詞有排名外,其它排名並不理想。為了讓網站排名更好, - -下是我整理出本年度工作計劃總體執行方法和計劃的思路,分為3大階段:

第一階段--8月(網站基礎了解、基礎優化)

1.8月初主要已了解行業相關內容、分析競爭對手網站、關鍵詞挖掘、進行研究。

2.站點內部結構整理優化:目前網站在基礎優化上問題頗多,如:關鍵詞布局、TDK設置不合理、H標簽、網站地圖等。同時根據之前的網站分析對網站做出利於SEO的網站框架結構。

3.公司宣傳、文化、廣告資料整理,並注冊各大網站賬號。用於網站後期的品牌宣傳。

預計階段目標:對行業和競爭對手有深刻的了解。網站優化

第二_階段: 9.10月(提升網站收錄、 百度反鏈)

1.對網站進行日常維護:每天對文章進行更新、外鏈發布、友鏈交換等。2.在關鍵詞優化:前期已長尾詞排名為主,如「兒童學習英語哪家好」。3.SEO數據監控分析,調整部分結構。

4.提升品牌知名度:完善網路內容、百度地圖、百度知道、問題等。5.了解百度最新演算法,對網站進行優化維護。

6.研究引流:在前期網站排名還比較差,通過自然流量無法到達的一一個情況,我們研究- -些引流的方式。來提升網站的流量。

預計階段目標:網站日均流量在70-80左右,網站收錄、反鏈提升10%。.

第三E階段: 11.12 月(主詞排名、站牌、快排)

1.對網站進行日常維護

2.關鍵詞優化:當長尾詞有一定排名後,在11月12月做主詞排名,目前100

以內的關鍵詞如「英美外教」、「學科英語」進百度首頁。其它100+的詞進百

度50以內。.

3.做站群及研究一些快排的方式。

4.為2018年工作做計劃。

預計階段目標:主詞排名在百度有排名,預計日均流量150, 百度權重2期事@學技巧

2、如何加強共青團新媒體平台建設和使用

(一)開設共青團微博
1.以團組織名義開設微博。各基層團組織須在新浪或騰訊等微博業務影響較大的網站開通官方團屬微博,並發動村、社區(村級)團組織、非公企業團組織等根據自身情況,開通微博。
2.以團的工作項目和品牌活動名義開通微博。鼓勵全市各級團組織圍繞青年志願者、青年突擊隊、青年文明號、青少年維權崗、12355青少年服務等重點工作項目和品牌活動,開設專項工作微博。
3.以團委班子成員、團幹部和青年工作者個人名義開通實名微博。同時鼓勵和引導與團組織有密切聯系的典型青年開通微博。
(二)開通共青團微信
1.建立微信群。全市各級團組織要積極建立團工作微信群,將團幹部、青聯委員、青年企業家、志願者組織負責人、青年自組織負責人及其他團工作青年骨乾和優秀青年納入微信群。
2.發布內容。各級團組織通過微信(群),根據工作需要發布各級黨團重要信息和團工作、活動招募及與本支部團員青年相關的各類信息和資訊。
3.群組管理。各級團組織指定一名微信管理員,對微信進行管理,定期發布內容,確保微信正常運作。
4.公眾平台。有條件的團組織要積極探索建立官方微信平台,同時團市委開通「晉江共青團」、「晉江青年商會」、「晉江青年志願者協會」微信公眾平台,定期發布團青工作,各級團組織要發動廣大青年關注,並及時轉發相關動態。
(三)豐富新媒體內涵
1.加強團屬微博、微信內容建設。注意結合團的重點工作和活動,特別是與青年關聯度高、互動性強的活動,打造特色內容;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所服務對象群體特點,打造一批特色話題,吸引青年關注;確保團屬微博、微信定期更新,保證發布內容的數量和質量。
2.增強團屬微博、微信與青少年的互動。依託微博、微信平台,通過增強互動性拓展共青團工作對青少年的影響;轉變話語體系,盡量使用時尚活潑、積極向上的語氣,努力貼近青年的網路語言習慣;積極通過原創發布、轉發點評、微直播和微訪談等多種形式,與青年進行直接、快速的交流溝通。
3.積極引導青年輿論。重視對一些重大理論和社會現實問題的引導,幫助青年形成正確的社會觀察結論;及時發現涉及團組織和本地的網上熱點,積極解疑答惑,把握青年話語導向。
4.創新新媒體活動開展。在依託微博、微信展示工作動態,提供服務信息,開展話題討論,了解青年思想的基礎上,圍繞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能,舉辦主題鮮明、在本區域青少年中形成一定影響的線上線下活動。
(四)開發運用新媒體產品
大力開發符合青少年需求和愛好的新媒體產品,藉助新媒體陣地舉辦主題鮮明的展示活動,如創意視頻、Flash動畫、創意廣告、微電影等作品。針對青年手機上網需求,委託第三方運營商,打造年輕朝氣、時尚活潑的「掌上青春」。開設新媒體「微講堂」,邀請有關專家學者為青年授課充電,通過微信提供涵蓋黨建、市情、禮儀、藝術、金融等領域的課程,為青年創造一個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學習平台。

3、對新媒體建設現在發布內容的看法,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一、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目前,不少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在新媒體的發展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上步入一些誤區:有的在發展的觀念上存在「重建設,輕融合」的認識,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出現「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沒有正真實現「水乳交融式」的深層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為融合就是建網站、數字報、手機報,開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出現「大拼盤」的現象;有的簡單地認為融合就是把紙媒內容搬到新興媒體上,把新興媒體內容嫁接到紙媒上,出現「大雜燴」的現象。榆林日報社如今雖然建起了網站,開通了數字報、手機報、電子屏,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也在逐步運營,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建成,但是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體之所以出現這種低層次的融合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發展思路上沒有樹立互聯網思維,在發展的措施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沒有真正形成「立體化」傳播新格局。
二、新媒體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全新的理念是發展的前提,深層次的融合是發展的保證。因此,要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地市媒體就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在進行深層次的融合的基礎上,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1、樹立互聯網思維,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樹立互聯網思維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九種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用戶思維要求媒體「以讀者為中心」「讀者至上」的理念,提供個性化新聞;簡約思維要求媒體在形式和內容上,用「簡約風格」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抓住讀者;極致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打造比較優勢;迭代思維要求媒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進行創新轉型;流量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經營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會化思維要求媒體以「眾包」的理念,借力發展新媒體;大數據思維要求媒體建立數據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信息、服務產品;平台思維要求媒體建立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解決不同媒體間技術障礙;跨界思維要求媒體樹立跨界經營的理念,形成「報、台、網、屏、微」一體化傳播新格局。
2、狠抓「五個融合」,創新媒體發展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要從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1)體制融合。媒體需要消除制度障礙,進行「頂層設計」,重組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不同業態的媒體管理體制,構建符合全媒體發展的新格局。通過整合新聞信息、人力資源,建立起統一指揮調度的新聞編輯部,統一報道部署,統一策劃主題,統一組織采訪,統一編發稿件,實現內容集約化生產、新聞信息產品多層次開發。
(2)技術融合。媒體需要打破各媒體之間的技術壁壘,建立起一個支持文圖、音視頻、簡訊等多種信息錄入、遠程寫稿和編審發布,可以提供文字數據、圖片數據、視頻數據和歷史資料等多媒體數據,並集報紙、網站、手機、電子屏、微博、微信等為一體化的「信息終端」平台和信息服務平台。
(3)內容融合。媒體需要按照紙媒、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特點和運行規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個性、不同特色的新聞信息產品。紙媒突出本土特色、權威發布、深度解讀、輿論引導;電視突出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網站突出海量化、專題化、個性化;新興媒體強化互動性、及時性、分眾化、個性化
(4)人才融合。媒體需要轉變用人機制,建立全媒體人才管理體系,真正實現人才隊伍融合。要培養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培養和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記者要成為「全天候」記者,既能采寫文字、拍攝圖片,也可錄制視頻。編輯要成為「全能」編輯,既掌握紙媒編輯技術,也掌握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興媒體編輯技術,滿足多終端傳播的需求。經營管理人才要既懂紙質媒體運營,也懂新興媒體運營。
(5)管理融合。媒體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薪酬制度進行改革,通過薪酬改革調整各媒體利益,形成適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管理模式。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把更多的資源向融合發展傾斜。要不斷完善經營機制,圍繞「專業化、品牌化」的經營主線,為客戶搭建傳播平台,提高報紙廣告的吸附能力和全媒體運營的拓展能力。

4、發展新媒體需要哪些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

1.政務新媒體矩陣建設提速 協調一致共同發聲
在高新技術的有力支撐下,政務新媒體矩陣建設明顯提速,通過新媒體矩陣中各單位的聯動發聲、相互監督,能夠有效擴大信息張力,提高政府「網路問政」的工作效率,增強信息監管力度,促進政務新媒體健康運轉。建立政務新媒體矩陣,一是要以提高各直屬單位開通政務新媒體賬號的覆蓋度為基礎,為發揮矩陣作用提供組織保證;二是要健全政務新媒體管理制度規范和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制度約束和必要的技術手段,保證政務新媒體聯動有效,監管有力。
2.「雙微」融合對接推進政務新媒體綜合發展
微博是淺社交、泛傳播、弱關系的平台,微信是深社交、精傳播、強關系的平台,根據微博、微信的自身特點,二者相互協作、互為補充的模式將成為政務新媒體發展的新趨勢。特別是政務微信平台可通過二次開發方式疊加整合各類應用,能夠實現行政辦事等便民服務功能,以政務微博為發布平台,政務微信為應用平台,政府網站、政務APP相互促進,更加豐富政務新媒體功能作用。
3.平台整合能力提升「政務O2O」時代開啟
一方面,通過政務新媒體整合信息發布資源,有利於及時准確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群眾關切,營造有利的輿論環境;另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相互促進,有利於密切政府部門與網民關系,擴大政務新媒體自身的群眾基礎,樹立政府良好形象,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文化協調發展。

5、如何利用新媒體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新媒體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信息傳播載體為數字網路,完全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並且傳輸速度快,覆蓋面極廣,一條信息或新聞很快就可以傳遍整個世界。
新媒體這種強大的動能突破了傳統媒介的被動接受方式,建立了受眾和受眾之間溝通互動的橋梁,網民通過論壇/BBS、博客、QQ群、微博等強大的信息傳播工具實時發表觀點看法,實現單對單,單對群,單對大眾的交流互動,一些受眾只要願意,還可以主動參與到信息的提供和傳播中來,通過發送手機簡訊、撰寫博客(微博)、發起網路群聊等,實現「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進行大眾傳播。
正是由於上述新媒體傳播的優勢和強大動能, 新媒體的出現迅速 改變了社會的傳播環境, 進而對處於這一環境中的政治、 經濟、 文化、 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新媒體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
新媒體對企業文化建設形成的挑戰新媒體時代的全面到來, 凸顯了新媒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新媒體傳播的廣泛性是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考慮的第一個問 題。 關於企業的每一則消息與新聞的發布都會直接接受公眾赤裸的監 視。 據調查顯示, 有超過 60%的現代人通過互聯網來獲取新聞和了解 信息。
2、新媒體「雙向互動」的傳播形式增加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復 雜性。 我們知道新媒體能以互聯網和多媒體等多種技術手段來接收和 反饋員工心聲,在交流互動中勢必影響員工的價值判斷。一方面,企 業的方針、政策、舉措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到廣大企業員工中 去。但同時,許多失實信息、負面信息也會因新媒體而迅速地被企業 員工接觸到。由於「第一眼效應」使然,在「一手」錯誤信息的干擾 下,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旦「慢一拍、跟不上」 ,廣大企業員工就 容易「為傳言所困」「為謠言所擾」 、 。
3、新媒體具有極強鼓動性對企業文化建設形成挑戰。作為組 織力和滲透性強的現代傳媒, 新媒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整個社會動員 起來,把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參與性調動起來,這在一些突發事件中更 能得到顯著體現。 由於信息來源的廣泛性, 信息既有積極健康的內容, 也有消極反動的內容。企業員工既可以在網上了解國內的信息,也可 以得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各種信息。 一些西方國家就利用這點對我們 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從而容易造成企業員工理想蛻變、信仰滑坡。
4、新媒體對負面新聞的偏好對企業文化建設形成挑戰。受殘 酷的市場競爭及外部利益誘惑等因素影響, 新媒體在信息的選擇和傳 播上存在很大誤區,專注負面新聞,熱衷渲染炒作,罔顧社會責任, 各種低俗、庸俗、媚俗現象粉墨登場,給公眾造成不良道德感受和普 遍道德焦慮。 「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值得每一家企業深思。
二、利用新媒體優勢促進金融企業文化建設思想陣地,正確的不去佔領,錯誤的就可能佔領。時代在發展, 社會在進步,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才能不斷完善,推動 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新媒體逐步成為企業員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企業文化引導的前沿陣地。
1、利用新媒體 「雙向互動」 特性增強企業文化宣傳的力度與吸引力。
有效宣傳企業文化,增強宣傳效果,過濾消極、錯誤信息, 凸顯積極、正面信息一直是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者探索的重點。新媒體為此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與常規教育不同,新媒體具有良好的可視 性、互動性、包容性和便攜性,它主要是依賴可視媒體、電子讀物, 以數字化為載體,進行人機對話,互動交流。增強廉政教育效果必須 在堅持好常規教育的同時,充分利用新媒體這些特性,拓展具有新媒 體特色的教育手段。比如將企業文化宣傳片製作成 3GP 手機電影、 MP4 文件、網路流媒體、3D 動畫,將企業特色、發展歷程、取得成 果、 獲得的獎項製作成電子書及有聲讀物, 開辟企業文化論壇、 博客, 使企業文化聲色俱全、圖文並茂、暢所欲言,實現心與心的交流,避 免單純的說教,能夠有效增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宣傳效果,使企業文化更易於被員工接受與領悟。 招商銀行建立的招銀 e 報網站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它充分利用了新媒體的優勢, 集企業高管動態、 市場信息、 員工博客、典型人物、服務之聲等欄目於一體,為招行員工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的交流平台, 同時該平台能讓招行員工了解招總行戰略措 施,了解同業、同行市場信息,有利於企業員工凝聚力的增強。
2、利用新媒體「廣泛性」特徵拓展企業文化宣傳陣地。
新媒體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徵是信息的受眾與參與者的廣泛性。 新浪網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網民已超過 5 億。 龐大的新媒體用戶是企業文化宣傳的絕不可忽視的對象群, 企業完全可以利用這塊宣傳陣地讓更 多的社會大眾認可該企業的文化,並成為企業文化的宣傳者。人們可以透過企業網站、手機報、微博等載體,了解企業的各方面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管理者一起充實、完善、豐富企 業文化,一起擦亮展示企業品牌和形象的窗口。 目前,企業使用較多的新媒體平台主要有企業門戶網站、企業手機報、企業微博、企業貼吧等,門戶網站是新媒體平台的基礎,也是連接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平台,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對於企業文化建設來說,要在利用好傳統媒體形 成的讀者群、閱讀氣氛和認知度的基礎上,搭建好網路平台,通過網 絡平台的集納和鏈接功能,對上共享傳統媒體的資源,對下延伸新媒 體功能, 開發手機媒體、 企業微博等, 使之成為吸引職工, 交流信息, 聽取民意,引導輿論的新途徑。
3、利用新媒體「鼓動性」特徵樹立企業良好社會形象。
當國門敞開,外部商品涌來,市場經濟法則高懸,優勝劣汰已成 鐵的定律之時,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商品競爭已突破單一層面的 局部競爭,而表現為企業文化,營銷策略,人才與技術力量,服務與質量保證,公益與社會責任等全方面展開的企業整體實力的競爭,並 歸結為企業形象的競爭。企業形象是企業精神的外溢,良好的形象是贏得社會信賴,擴大企業知名度的重要內容。良好的金融形象,可以 廣泛吸引所需人才,爭取更多客戶,不斷拓展業務,也可以激發員工 集體榮譽感和奮發向上之心。 新媒體具有極強「鼓動性」 ,新媒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整個社會成員動員起來,把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參與性調動起來,特別是出現突發事件時。企業文化建設者可以在社會或者企業重大事項出現時,抓住機會,集中宣傳企業核心價值觀,擴大知名度,樹立正面的良好企 業文化形象。 如招商銀行2011 年 8 月在深圳第 26 屆大運會期間作為唯一大運會指定參與銀行的身份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集中輸出了該企 業核心價值理念,企業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極大增強了招行員工凝 聚力。
4、利用新媒體加大對企業正面典型人物、事件的宣傳引導,弱化新媒體「負面新聞偏好」 。 不可否認新媒體對「負面新聞」有極濃的興趣。新媒體強大的功能恰如一把雙刃劍,它在積極宣導企業的光輝形象之時,也撕扯著大 片的「負面新聞」 。正因為如此,作為企業文化建設者更應該重視優秀典型,榜樣的宣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盡管當前社會上的一些 消極觀念對人們的思想腐蝕較為嚴重, 但金融員工隊伍從總體來講還 是好的,其中不乏各種英雄、標兵、現金典型。事跡以及蘊含其中的閃光思想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也是激勵企業員工最有效地內容 和方式,因此,企業文化建設者應該善於發現和挖掘身邊的先進事跡和人物, 要及時加以總結, 利用各種新媒體將其進行報道並宣揚出去, 充分發揮典型的引導作用,服務於金融企業文化建設。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企業要快速發展,做大做強,就必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靈魂。要充分認識、深入挖掘、科學運用新媒體對於企業文化的影響力、推動力,搭好新媒體的「舞台」 ,唱好文 化建設的「大戲」 。

6、如何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把握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建設

當今時代,網路輿論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媒體相比較,網路輿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和社會心理。由於網路傳播具有開放性強、交互性好、傳播速度快、影響面廣等一系列優勢,其輿論形成具有自發性、快捷性、多元性、長留性等特徵。也因為網路的開放性、網民身份的隱匿性以及受部分網民社會經驗、自身素養等因素的影響,網路輿論往往又呈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甚至會以偏激和非理性的謾罵與攻擊來表達觀點。因此,正確分析和引導網上輿論,顯得十分重要。

網上輿論引導重要而緊迫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准確匯集民情民意的需要。准確匯集和分析民情民意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民意反映的集約性、普遍性、可視性在網路輿論得到最為顯明的反應。與傳統媒體輿論相比,網路輿論在真實、直接、及時反映民意方面更具有代表性。各大網站的留言板、BBS論壇,成為表達民意、體現觀點、形成網路輿論的重要場所。網民的留言被放大成一種觀點後,經過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交互影響,就會形成輿論。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網民素質參差不齊,難免會出現起鬨、攻擊等宣洩型、情緒型輿論。如果不能對這些偏激的輿論加以正確引導,勢必造成「網民的聲音一大片,群眾的聲音聽不見」的混亂嘈雜局面,嚴重擾亂黨和政府掌握民情、了解民意的視線。因此,要使互聯網真正成為引導和洞察社會輿論的重要窗口,就必須加強對網路輿論的引導。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人民行使監督權力的需要。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從來沒有像網路輿論這樣明顯。網路輿論在形成以後會產生巨大的作用力施加於決策者。特別是在一些重大事件、與民休戚相關的決策上,網民關注的越多,越容易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壓力。與此同時,由於廣大網民的關注,也使得解決問題的各項流程更加透明化。但由於網路上傳播者身分的匿名性及隱藏性的特點,會導致一些不良言論出現,混淆視聽,削弱正確輿論的導向。因此,我們有必要維護網路輿論的正確聲音,使之發揮正確引導民眾的積極作用。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提高互聯網服務經濟社會水平的需要。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是新聞媒體的作用集中表現。互聯網作為新興媒體自然也不例外。互聯網發展十幾年以來,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網路這種新媒體的產生,一些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網站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過多的關注社會的陰暗面,導致負面報道層出不窮,正面報道形不成聲勢,嚴重脫離中心工作,給社會的發展和穩定帶來不利影響。為此,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倡導科學精神、弘揚社會正氣的作用,就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網路輿論導向,堅持顧全大局、服務中心、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的方針,積極為經濟社會的發展營造氛圍、凝聚人心、匯集人氣。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的需要。網路媒體作為一種更加有效的媒介,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互聯網上各種文化類型、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准則道德規范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國內外一些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還利用網路散布謠言、傳播反動言論,甚至僱傭網路寫手對一些「熱點」進行炒作,欺騙網民,誤導輿論。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增強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在互聯網上旗幟鮮明地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使網路輿論成為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的主陣地。

要把握好網路輿論的特徵和形成機制

當前,社會輿論環境復雜多變,重大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頻頻,加劇了人們思想情緒的變化。鎮定與恐慌、理性與沖動、事實與謠言、積極態度與消極言論同時出現,各種思想認識相互交織,無論是以及時豐富的新聞信息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還是以准確有效的輿論引導社會公眾,都需要我們第一時間掌握社會輿論的趨勢和特點。

來自互聯網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大。網路輿論關注的公共事務素材,一方面是來自傳統媒體如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的報道,另一方面來自網路原創,尤其是BBS上網友自行發布的新聞和傳言。如果傳統媒體的報道被門戶網站轉載,或網上傳言得到傳統媒體的證實,或網上觀點得到傳統媒體的聲援,那麼這種網上網下的交互作用,會促使輿情洶涌,形成強大的輿論聲浪,對當事人特別是負有社會管理責任的公權力形成壓力。

互聯網成為反映社會心理和表達公眾訴求的重要渠道。從今年網上輿情來看,社會敏感問題成為網路輿論焦點,經濟民生類、政府管理、立法司法備受網路關注。環境問題、腐敗問題、司法不公等事件極易激發網民的非理性情緒,甚至一些偶然的事件也會引發不良情緒,應該加以警惕。

警惕「網路暴力」現象。據統計,我國網民中,30歲及以下的超過了70%。這個年齡段的大部分人都心懷正義、充滿激情、好奇心強,強烈期待融入社會,熱切希望表達自我,並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性。但是這一年齡段的人涉世未深,很難擺脫沖動與激情,容易在群體的興奮中忘記理性地制約自己,習慣於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懲罰他們認定的「壞人」。他們很難對自己在「善良動機」下所導致的行為後果作出全面客觀的估計。在網上討論某一事件時,會出現極端、辱罵、非理性的聲音,在有的引起網民反感的事件中,一些網民自以為懷著正義之心,對當事人實施「網路暴力」,包括公布當事人隱私、電話騷擾、現場騷擾等需警惕。

重視「意見領袖」的作用。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對於熱點社會事務、公共話題,非專業人士積極發言,與大眾分享他們的智慧、學識和價值觀。這些民間身分的觀察家對公眾的影響力較大。特別是網上一些較權威的論壇和知名個人博客,以及一些資深網友,扮演了傳播學上的「意見領袖」角色。在一些復雜的現實問題的辯論中,他們的觀點往往能影響網友的價值判斷。有時「意見領袖」的意見並不完全客觀正確,卻能引導整個網路輿論的走向,導致了網路輿論的偏向性。因此,需要找到恰當的方式,與「意見領袖」進行溝通,讓互聯網中的「意見領袖」與我們合作,成為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和紐帶。

積極探索引導網上輿論的機制和措施

把傳統媒體網站、政府新聞網站等主流媒體網站作為發展的戰略重點,形成網路輿論引導的合力。由於我們的主要新聞媒體在社會和公眾中有較高的媒介公信力,當人們在網上要獲得新聞信息時,總是把傳統媒體網站、有影響力的新聞網站和重要的門戶網站作為主要甚至是首要的選擇。因此,主流媒體既是維護公民知情權的重要社會力量,發揮著信息傳播主渠道的作用,同時也是有效引導社會輿論的排頭兵。因此,要建設一批政府管得住、網民信得過的主流媒體網站,以較大規模和影響力在網路輿論中做好引導。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為他們提供新聞發布上的優先權,促進有影響的網站與傳統媒體的合作,以增強信息互通,形成輿論聯動,確保網路輿論引導的合力。

提高行政決策的透明度,確保各類信息及時公開,從源頭上堵住網路流言和虛假信息的泛濫。提高政府部門行政決策的透明度,確保各類信息及時、客觀、全面的發布,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滿足公眾知情權,貫徹「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以往的新聞傳播實踐告訴我們,當重大的突發性事件發生後,如果政府能通過媒體(特別是網路媒體)及時發布信息,就能安撫公眾情緒、保持社會穩定。對於那些影響面大且具有持續性的事件,要注意形成信息傳遞的波次效應,在及時滿足網民知情慾的同時,逐漸降低人們的關注度。反之,由於網路傳播本身的放大作用,信息的混亂、錯誤、拖延,會使謠言大行其道。在網路傳播的時代,在播客、博客、個人新聞盛行的時代,在傳統大眾媒體不是信息惟一來源的時代,更要避免因對正常信息的過度控制而導致信息短缺,而使那些虛假信息通過網路得以廣泛傳播。只有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增強信息的透明度,才能確保包括網路輿論在內的社會輿論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加快網路「意見領袖」群體的培養,藉助專業網路評論員的力量,幫助網民從輿論客體的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藉助專家、學者、社會名流以及網路當中部分民間觀察家的力量,培養網上的「意見領袖」,不僅可以起到媒介信息中介和過濾環節的作用,還可以為網民提供科學理性的觀點和建議,也可以成為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和紐帶,以強化主流言論,孤立非主流言論,對網路輿論的最後形成起著主導性作用。

建立分工協作、專兼職結合的網路評論員隊伍,理順體制機制,增加投入,擴大網上影響。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網路評論員隊伍是做好網上輿論引導工作的關鍵,要著手建立起專職、兼職和覆蓋全省各地、各部門的不同層次的網路評論員隊伍。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培育起一支高素質的網路寫手,由專兼職網評員平時負責與其聯系和交流,以應對必要時輿論引導的特殊需要。要理順工作機制,把新聞發言人與網路評論員兩只隊伍結合起來,擴大發展網路評論員隊伍的外延。

與學工處新媒體建設情況匯報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