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互聯網是哪一年開始發展的?
互聯網進入中國復15
15年來互聯制網在中國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1987年-1995年為萌芽階段,1995年-2000年為啟動階段,2000年以來為融合階段。融合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是混沌當中正在孕育的新的技術格局和產業秩序
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越過長城,通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從那個時候算起,到今年9月20日,互聯網進入中國正好是15年時間。你怎麼看互聯網這15年在中國的發展。
2、中國網路是哪年開始有的?
業界通常認為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是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錢天白先生回於1987年9月14日發出的答。亦有稱9月20日發出的。現從郵件記錄來看,發出時間為9月14日,收到時間為9月20日,當時竟然走了6天!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第77個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
3、新媒體的發展歷程經過哪幾個時代?
新媒體發展時代是相對於傳統媒體發展而言的,「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媒體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精英媒體、大眾媒體和個人媒體。這三個階段分別代表著傳播發展的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
4、什麼是新媒體?
您好
新媒體是一種以互聯網為載體新型的信息傳播工具,它有別於那種傳統的、老舊的媒體,是互聯網高速發展中的時代產物。
其實新媒體提法最早源於1967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公司技術研究所所長P.Goldmark的一份商品開發計劃;1969年,美國傳統政策總統特別委員會主席E.Rostow想尼克松總統提交的報告書中多處使用了「新媒體」概念;此後,新媒體一詞就開始在美國流行,並擴展到全世界。
新媒體營銷有哪些平台(百度,搜狐,360,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鳳凰,微信,微博,騰訊等能發布信息網路傳播平台。)
5、什麼是新媒體?新媒體都包括哪些?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廣義的新媒體包括兩大類:
一是基於技術進步引起的媒體形態的變革,尤其是基於無線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電視、IPTV(互動式網路電視)、手機終端等;
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前已經存在,現在才被應用於信息傳播的載體,例如樓宇電視、車載電視等。狹義的新媒體僅指第一類,基於技術進步而產生的媒體形態。
(5)新媒體哪年開始的擴展資料
實際上,新媒體可以被視為新技術的產物,數字化、多媒體、網路等最新技術均是新媒體出現的必備條件。
新媒體誕生以後,媒介傳播的形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諸如地鐵閱讀、寫字樓大屏幕等,都是將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移植到了全新的傳播空間。這種變化包含如下幾個技術元素:
首先,數字化的出現使大量的傳統媒體加入到了新媒體的陣營,這一改變主要呈現為媒體的技術變革,不論是內容存儲的數字化,還是傳播的數字化,都大幅度提升了媒介的傳播效率。
其次,媒介形態也因新技術的誕生而呈現出多樣化,網路電視、網路廣播、電子閱讀器等均將傳統媒體的內容移植到了新的媒介平台上。
6、電子政務新媒體的興起最早是哪國
日本地震海嘯,災難遠在千里之外,有些國人浮想聯翩,一句「核泄漏污染海鹽」的謠言,一時引發全國各地史無前例的搶鹽風波,連日本災民都對此感到大惑不解,真是讓人丟盡顏面。中國再缺什麼也不缺鹽,在事件發生第一時間,如果政府有關部門即時向市民發簡訊告知真相,或許事情不致於越演越烈……
中國各級政府為政府信息化建設投入的資金到底是多少,沒有一個確切的統計,但七七八八加在一起,少說也有上千億人民幣,基礎設施有了,平台有了,可普遍存在的「重建設、輕應用」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互聯網路的發展預示著電子政務已經到了新媒體時代。眼下,微博、社交網、視頻網站等等,這些曾經讓很多人覺得可有可無的網路新玩意兒,已經不再是可趕可不趕的時髦,它跟我們的生活已息息相關。
3G高速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新媒體的普遍應用,人們無需守在電腦前,只要打開手機便可以隨時暢游無線網路,瀏覽新聞資訊,收發Email,搜索地圖等。由於手機用戶更為靈活,隨時登錄,且在網時間長,為電子政務的建設打開了新的思路,中國有8億人使用手機,還有4億網民,各級政府官員千萬不要小看圍脖(微博)的140個字的威力。
新技術的革命帶來了信息傳播方式、媒介環境的極大改變,變革了傳統的信息發布、傳播方式,新技術革命以及媒體格局、媒介環境的變革已經悄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深刻影響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新媒體時代的媒介傳播方式、環境改變也深深影響了傳統的政務信息傳播渠道、方式,以新技術、新媒體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及全新的媒介環境變化加快了新政務時代的來臨。電子政務建設正在從以硬體為主向以綜合應用和信息資源開發、整合、利用為主的方向轉變。「十二五」時期國家明確要求要切實推進政務信息化建設,推進地方電子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創新政務信息傳播載體、方式及體系,以新政務的理念打造全新政務體系。管理型政府通過信息化向服務型政府逐漸轉變、過渡,將是我國新政務時代未來最主要的可選空間及標志。實現新的政務信息化、體系化,適時全面推進到政府流程再造和服務型政府的建立;有重點地推進新政務形式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以互聯網、手機為載體的全新媒體環境,已成為社會輿論、輿情的主要集散地,成為政府開展輿論引導工作、提升執政能力的重要載體,成為政府新聞信息發布、政務信息傳遞、輿情信息收集、疏導的主要平台。尤其是在一些大規模的群體事件、突發事件以及區域性的公眾危機事件中發揮了重要的信息傳播及輿論引導作用。在國內外較發達地區,互聯網、通信行業,主流媒體與政府之間合作搭建的新政務信息化體系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溫家寶總理說,國之命,在人心,消除人民的怨氣,實現人民的願望就必須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要讓人民共同為構建信息時代和諧社會獻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