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今日頭條模式對新媒體行業的沖擊

今日頭條模式對新媒體行業的沖擊

發布時間:2021-01-27 02:53:41

1、試論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沖擊

1.傳統電視媒體應對新媒體沖擊的策略
新媒體對電視行業帶來外在和內在的雙重影響。一方面,由於新媒體被廣泛運用到電視節目製作中,並且以不同的方式改變了節目的特質;另一方面,新媒體直接與電視競爭,促使很多人使用新媒體而放棄了看電視。但是,電視業界也應看到積極的一面,一是新媒體對電視的內在影響改善提升了電視的特質,二是新媒體對電視的外在影響並不像我們擔心的那麼可怕。新媒體的運用明顯有助於電視擺脫傳統的制約。它既增添了新的內容,又給受眾提供了一個可以快捷方便地接收、參與、回應節目內容的多種方式,這意味著節目製作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誰是節目的受眾,以及受眾的品位和喜好。電視有稍縱即逝的特點,節目在空中播出後通常無法挽回和保留,但播客卻可以使節目在播出的一段時間內繼續被觀看,就像時間遷移。當然,時間遷移並不是新媒體帶來的新現象,在數碼年代到來之前,受眾是通過卡式錄音帶和錄像帶完成時間遷移和保留節目的,新媒體的出現只是使時間遷移變得更為方便。對節目製作人來說,時間遷移意味著能贏得更多的受眾,不再受時間的限制,而且,即使部分受眾是在播客上重溫節目,對製作人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反復收看節目,就意味著節目會被進一步吸收,節目會得到更好的欣賞。
2.報紙行業應對新媒體沖擊的策略
報紙媒體應與新媒體互相融合,共同發展:在沖擊與挑戰面前,報紙行業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可言,並且隨著新型媒體的沖擊,報紙行業的這種優勢將會得到放大,會變得更為突顯。傳媒的基本價值鏈是信息資源的採集和分發,作為傳統媒體,報紙的絕對優勢主要表現在採集上,並且它的權威性、公信力、資源的壟斷也是新型媒體在短時間內無法替代的。但在信息資源的分發上報紙媒體就稍顯遜色,其互動能力,傳播速度,傳播面積,娛樂功能,傳播方式都是無法和新型媒體相比的。在這種情況下,報紙媒體和新型媒體應走互相融合之路,互相取長補短,才能得到共同發展。在現階段,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的超互動已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享受,兩種媒體的優勢互補將會更大限度地放大雙方的影響力。如:報紙媒介的公關活動製造能力和網路平台的展示能力相結合,在傳媒中產生了極大地影響力,這樣即節省了傳統媒體製造的成本,又提升了新型媒體的影響力同時還達到了盈利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新媒體的沖擊帶給傳統的紙質媒體的不僅僅是挑戰或滅亡,更是一個良好的發展合改革的機遇。報紙媒體在市場變革中走下去的前提就是要正視新媒體的發展,廣泛吸收新媒體的有點,不斷發揮自己的長處,走新舊媒體共生共贏的道路。只有抓住這個新媒體出現的契機,報紙媒體就可以在信息時代走出一條能夠自我發展的路。

2、新媒體給現代社會帶來哪些沖擊

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對此,吳征認為:「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周進指出,新媒體可以與受眾真正建立聯系,同時,它還具有交互性和跨時空的特點。同時,新媒體給媒體行業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節目專業化越來越強,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等。 郭煒華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於傳播狀態的改變:由一點對多點變為多點對多點」。「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信息』與『意義』無關;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有研究者從另一個角度提出:「新媒體近乎於零費用信息發布,對受眾多為免費,這對傳統媒體的新聞產品製作成本造成挑戰。」張毓強還以「倫敦爆炸案」為個案提出了新媒體的多媒體整合態勢。「市民威廉·達頓拍攝了手機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於圖片直播的方式『報道』了災難現場狀況。這些照片很快進入各大電視網的新聞頭條。在這次『報道』中,手機、博客、互聯網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將『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權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體形式與媒體工具的結合,顯示出了巨大威力」。新媒體既擁有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優點:完全個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時送達幾乎無數的人;每個參與者,不論是出版者、傳播者、還是消費者,對內容擁有對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缺點:當傳播者想向每個接受者個性化地交流獨特的信息時,不再受一次只能針對一人的限制;當傳播者想向大眾同時交流時,不再不能針對每個接受者提供個性化內容。同時他指出新媒體完全依賴於技術,不是人類先天自然擁有的技能。沒有數字化等技術,新媒體完全不可能。

3、新媒體行業將會如何發展?

《藍皮書》指出,中國新媒體產業發展呈現五大趨勢,分別是:1.新媒體產業新巨頭崛起;2.5G、區塊鏈新產業將逐步落地;3.新媒體產業上市融資將更為便利;4.產業互聯網成為突破新方向;5.組織架構調整成為新趨勢。

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臨近,網路扶貧進程將進一步加快,而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企業主體在網路扶貧中的作用將日趨凸顯。
而作為中游的普通企業,不管是提升企業的知名度或者是擴寬產品的銷售面,都需要靠一個有效而高效的渠道來實現,也許新媒體行業為你直接帶來的轉化效果可有可無,但作為間接轉化的你不容忽視。
因為現在社會,新媒體行業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看時事新聞、看趣味、朋友聊天、找工作等等,都是通過新媒體行業的各個平台去實現的,而在這個社會機制下誕生的企業,它是不可能脫離之外的,客戶需要聯系你(手機、微信、QQ等)、新客戶需要了解你(官網、公眾號等)、新產品需要宣傳推廣(線上名片、文字或視頻的線上分享)。
可能你會說,以上你都不用,但你的員工呢?你的朋友呢?你的客戶呢?一個人不適用,不會影響什麼,但一個企業全部不使用,不接觸新媒體渠道,那在現在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作為普通企業,繼續拓展新媒體領域的步伐是有必要的,適當的時候還可以加快速度,即使效果差強人意,也可以作為一個線上對外的開放窗口,多一個讓他人了解的渠道總是對企業有利的,何況現在大多新媒體行業的入駐都幾乎是免費的,實在覺得不劃算,還可以通過其它的專業平台,直接與已經做的較為成功的自媒體運營平台合作嘛,利用他們強大的粉絲團體,來實現企業宣傳的目的。

4、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有何沖擊或影響

主要幾個方面:
對受眾的分流。報紙發行量明顯下降,電視開機率逐年降低,流失的受眾基本向互聯網、手機媒體轉移。
對廣告市場的搶奪。報紙、電視廣告收入連年急劇下降,而下降的份額基本都流向了新媒體市場。
資本的轉移。對傳統媒體的投資大為減少,而對新媒體的風險投資市場火爆。
其他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5、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受到的沖擊有哪些

沖擊波1.0時代:網路渠道與UGC的興起
這一時代,以互聯網門戶、互聯網新聞門戶新浪等的興起,從傳播介質以及傳播渠道主導權的角度對傳統媒體產生沖擊,直接導致的結果有兩個,一個是將原來的所謂大眾媒體不自覺改名為「傳統媒體」,另外一個就是將大眾媒體的傳播渠道壟斷地位打破,硬生生開辟了一個屬於大眾的,可數量化,可交互的全新電子傳播渠道。
沖擊波2.0時代:廣告主與內容人才的雙重流失
隨著互聯網對於傳統媒體渠道壟斷地位以及內容生產主體地位的沖擊和影響,使得傳統媒體在經過長期經營,並在業務層面上作為媒體身份在社會上形成的傳播影響力逐漸減弱;加之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進入百姓生活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俘獲更多的受眾,也使得互聯網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逐漸變得顯著,以至於大大擠佔了傳統媒體在其心目中的地位,這一影響的直接後果就是,作為敏銳觀察百姓大眾喜好趨向的廣告主,第一時間將其關注的中心從傳統媒體的身上轉移的互聯網大平台之上,也帶來了沖擊波2.0的到來,那就是互聯網對於傳統媒體作為盈利性企業的根基——商業模式的影響,廣告主的青睞減弱,直接導致的是廣告收入的下降,一種釜底抽薪的狀態。
沖擊波3.0時代,一個產業光環的褪去
未來的傳統媒體或許可以通過包養的方式來在未來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無論是給政府或者是給企業財團,但是這遠遠不是盡頭,這最後的一條路上也充滿了危機,因為互聯網大鱷,尤其是BAT這樣的巨頭依然在路上陰魂不散,給傳統媒體沖擊波3.0的影響,那就是徹底褪卻傳統媒體產業光環,將媒體的需求降為最低,最終讓媒體無路可走。

6、舉例說明新媒體給傳媒業帶來哪些沖擊

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對此,吳征認為:「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周進指出,新媒體可以與受眾真正建立聯系,同時,它還具有交互性和跨時空的特點。同時,新媒體給媒體行業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節目專業化越來越強,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等。 郭煒華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於傳播狀態的改變:由一點對多點變為多點對多點」。「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信息』與『意義』無關;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有研究者從另一個角度提出:「新媒體近乎於零費用信息發布,對受眾多為免費,這對傳統媒體的新聞產品製作成本造成挑戰。」張毓強還以「倫敦爆炸案」為個案提出了新媒體的多媒體整合態勢。「市民威廉·達頓拍攝了手機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於圖片直播的方式『報道』了災難現場狀況。這些照片很快進入各大電視網的新聞頭條。在這次『報道』中,手機、博客、互聯網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將『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權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體形式與媒體工具的結合,顯示出了巨大威力」。新媒體既擁有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優點:完全個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時送達幾乎無數的人;每個參與者,不論是出版者、傳播者、還是消費者,對內容擁有對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缺點:當傳播者想向每個接受者個性化地交流獨特的信息時,不再受一次只能針對一人的限制;當傳播者想向大眾同時交流時,不再不能針對每個接受者提供個性化內容。同時他指出新媒體完全依賴於技術,不是人類先天自然擁有的技能。沒有數字化等技術,新媒體完全不可能。

與今日頭條模式對新媒體行業的沖擊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