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趙麗穎為河北加油,你還知道哪些明星為自己的家鄉發過聲?
趙麗穎,這位明星大家都非常熟悉,在娛樂圈有著非常高的人氣。熟悉趙麗穎的人都知道,趙麗穎是出生於河北,而這一次河北出現了一波比較嚴重的疫情,河北石家莊和邢台甚至還出現交通管制,各個地方也加強了防控措施。趙麗穎作為從河北走出來的明星,趙麗穎在自己的微博上發文為河北加油。其實娛樂圈有不少的明星都曾經為自己的家鄉發聲,我們來看看有哪些。
王凱
王凱這些年在娛樂圈發展得非常好,出演了不少的經典作品,收視率都相當高,而且口碑也一直很不錯,她精湛的演技也被大家認可。熟悉王凱的人都知道,他是出生於湖北武漢市。2020年年初武漢率先爆出疫情,一夜之間,武漢封城,整個中國都在給武漢加油!王凱作為武漢人,當得知自己的家鄉出現疫情,總共給武漢捐了兩百萬,同時還發文為家鄉加油,一直在平台號召奔赴在一線的抗疫人員保護好自己。
趙薇
趙薇也是娛樂圈裡面非常知名大明星,現在更是成為了一名導演。趙薇是出生於安徽蕪湖,有一年蕪湖發生水災,給當地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趙薇得知之後,不僅給當地捐了100萬,同時還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向家鄉加油,還呼籲社會各地為蕪湖捐獻愛心,之後娛樂圈裡面的各個明星都加進來一起呼籲。
王寶強
王寶強也是從河北邢台走出來的一個明星,雖然現在他已經是當紅大明星,但是他從來就沒有忘記過家鄉,過年的時候也經常會回老家。有一年邢台發大水,王寶強就為家鄉捐錢捐物,甚至還在微博上為家鄉加油,同時還呼籲大家一起重建家鄉。
2、關於中國航天及嫦娥一號
嫦娥一號
動態信息嫦娥一號已於2007年10月日18時05分04秒成功發射升空!
18:07火箭一二級分離
18:09整流罩分離 火箭飛出大氣層
18:10火箭二三級分離
18:15火箭三級發動機一次關機 星箭結合體進入滑行階段
18:25衛星進入初始地球軌道
18:26三級火箭二次點火
18:28三級火箭發動機二次關閉
18:29星箭分離 衛星進入近地點205公里,遠地點50930公里,周期16小時的超地球同步軌道。
18:36衛星指控轉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18:59衛星太陽帆板打開
2007年10月24日19時15分確定發射成功!
2007年10月25日17時55分完成第一次變軌! 指令發出130秒後,衛星近地點高度由約200公里抬高到約600公里,變軌圓滿成功。這次變軌表明,嫦娥一號衛星推進系統工作正常,也為隨後進行的3次近地點變軌奠定了基礎。這次變軌是嫦娥一號衛星在約16小時周期的大橢圓軌道上運行一圈半後,在第二個遠地點時實施的。
2007年10月26日17時44分,遠望三號船消息,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第二次變軌。這是衛星的第一次近地點變軌。
嫦娥一號衛星第二次變軌後,將進入24小時周期軌道。遠地點高度由5萬多公里提高到7萬多公里。
10月29日17時33分左右,第二次近地點變軌,衛星遠地點高度由7萬余公里提高到12萬余公里,進入繞地飛行48小時周期軌道。
10月31日17時25分,第三次近地點變軌,衛星遠地點高度由12萬余公里提高到37萬余公里,進入114小時地月轉移軌道。
嫦娥一號是我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已於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左右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整個「奔月」過程大概需要8-9天。預計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壽命大於1年。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
概況
「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目前這顆衛星已經進入初樣研製階段。在該階段,將有電性星和結構星這兩顆初樣衛星來承擔衛星測試工作。
航天專家介紹,電性星的試驗主要是用於一些帶有電子性能的設備的綜合測試,結構星的試驗主要是要考核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溫度控制設計的合理性。目前,這兩顆初樣星的結構製造已經完成,將在年底以前開始整星測試。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嫦娥一號」正樣衛星的研製。據介紹,整個初樣測試階段將持續到明年6月份,隨後將進入衛星正樣星的研製階段。
此外,承擔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甲火箭目前已經投入生產。為了保證完成月球探測工程任務,科研人員對長三甲火箭進行了41項可靠性的設計工作,以提高其運載可靠性。
技術難點1、軌道設計與飛行程序控制問題
2、衛星姿態控制的三矢量控制問題
3、衛星環境適應性設計
4、遠距離測控與通信問題「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兩大部分組成。衛星平台利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技術研製,科研人員對結構、推進、電源、測控和數傳等8個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修改。有效載荷包括CCD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太陽宇宙射線監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探測儀器。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將於2007年10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發射後,將用8天至9天時間完成調相軌道段、地月轉移軌道段和環月軌道段飛行,執行科學探測任務。它將完成四大科學任務,首要目的便是為月球「畫像」,也就是要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體圖像。此外,還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間環境。
專家介紹,嫦娥一號衛星兩米見方,太陽翼展開後,最長可達18米,起飛重量為2350公斤,衛星需要10-12天可以飛到月球附近。嫦娥一號設計壽命為一年,執行任務後將不再返回地球。
發射步驟
「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後首先將被送入一個地球同步橢圓軌道,這一軌道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公里,最遠為7萬公里,探月衛星將用26小時環繞此軌道一圈後,通過加速再進入一個更大的橢圓軌道,距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 公里,最遠為12萬公里,需要48小時才能環繞一圈。此後,探測衛星不斷加速,開始「奔向」月球,大概經過83小時的飛行,在快要到達月球時,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減速。在被月球引力「俘獲」後,成為環月球衛星,最終在離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極地軌道繞月球飛行,開展拍攝三維影像等工作。
預計衛星奔月總共需時157個小時,距離地球接近38.44萬公里。而過去,中國發射的衛星距離地面一般都在3.58 萬公里左右,二者幾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探月計劃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介紹「嫦娥一號」是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距地球的平均距離是38萬公里,而在這之前,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離地面4萬公里。
繞月探測工程將完成以下四大科學目標:
一、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精細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構造和地貌單元,進行月球表面撞擊坑形態、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為類地行星表面年齡的劃分和早期演化歷史研究提供基本數據,並為月面軟著陸區選址和月球基地位置優選提供基礎資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鈦、鐵等14種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繪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圖,月球岩石、礦物和地質學專題圖等,發現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區,評估月球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等。
三、探測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輻射技術,獲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數據,從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齡及其分布,並在此基礎上,估算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的含量、資源分布及資源量等。
四、探測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月球與地球平均距離為38萬公里,處於地球磁場空間的遠磁尾區域,衛星在此區域可探測太陽宇宙線高能粒子和太陽風等離子體,研究太陽風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場磁尾與月球的相互作用。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介紹,
由月球探測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的繞月探測工程系統屆時將實現以下五項工程目標:
1) 研製和發射我國第一個月球探測衛星;
2) 初步掌握繞月探測基本技術;
3) 首次開展月球科學探測;
4) 初步構建月球探測航天工程系統;
5) 為月球探測後續工程積累經驗。
歷史
探月計劃醞釀10年
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研究,以後又開展了深化論證工作。
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我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
1) 第一期繞月工程將在2007年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探測。
2) 第二期工程時間定為2007年至2010年,目標是研製和發射航天器,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具體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視車、自動機器人探測著陸區岩石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和周圍環境,進行高解析度攝影和月岩的現場探測或采樣分析,為以後建立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與物理參數。
3) 第三期工程時間定在2011至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采樣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製和發射新型軟著陸月球巡視車,對著陸區進行巡視勘察。後期即2015年以後,研製和發射小型采樣返回艙、月表鑽岩機、月表采樣器、機器人操作臂等,採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對著陸區進行考察,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選址提供數據資料。此段工程的結束將使我國航天技術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測試
中國探月計劃第一顆衛星「嫦娥一號」的有效載荷正樣系統正在進行最後聯試,以確保科學探測設備將來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號」衛星有效載荷的研製測試工作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負責。有效載荷總指揮、中科院空間中心主任吳季16日在接受采訪時說:「在有效載荷正樣系統聯試的最後階段,各研製人員應繼續保持嚴慎細實的工作態度,按質量要求完成正樣聯試,確保有效載荷設備順利交付和工程任務圓滿完成。」
衛星有效載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務而異,在現階段主要是進行科學探測的儀器和科學實驗的設備。「嫦娥一號」衛星有效載荷將包括微波探測儀分系統、空間環境探測分系統、有效載荷數據管理分系統等。
據了解,微波探測儀分系統將主要對月壤的厚度進行估計和評測,這是國際上首次採用被動微波遙感手段對月表進行探測。空間環境探測分系統由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等3台設備組成,將探測地月和近月的空間環境參數。
「嫦娥一號」計劃將於2007年發射,而後圍繞月球進行一年的探測。
中國的探月計劃經過長期准備、10年論證,於2004年1月正式立項,被稱作「嫦娥工程」。該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繞月探測、月球三維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全球含量與分布調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間環境探測。
相關資料
為月球畫像
繞月探測工程是我國月球探測的第一期工程,即研製和發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該星將環繞月球運行,並將獲得的探測數據資料傳回地面。該工程由探月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現已確定探月衛星主要利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運載火箭採用「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場選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測系統利用現有航天測控網,地面應用系統由中國科學院負責開發。
具體計劃是,「長征三號甲」火箭從西昌發射中心起飛,將「嫦娥一號」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後實現星箭分離,衛星最後進入環繞月球南、北極的圓形軌道運行,並對月球進行探測,軌道距離月面的高度為200公里。
設計壽命為1年的「嫦娥一號」衛星,將攜帶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激光高度計、微波輻射計、太陽宇宙射線檢測器和低能離子探測器等多種科學儀器,對月球進行探測。它在環月飛行執行任務期間,主要獲取月面的三維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球土壤厚度,檢測地月空間環境。其中前3項是國外沒有進行過的項目,第4項是我國首次獲取8萬公里以外的空間環境參數。此外,美國曾對月球上的5種資源進行探測,我國將探測14種,其中重要的目標是月球上的氦—3資源。氦—3是一種安全高效而又清潔無污染的重要燃料,據統計,月球上的氦—3可以滿足人類1萬年以上的供電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達500萬噸。
發射初定2007年10月24日18:05
據專家透露,衛星最佳發射時間的確定相當復雜,需對當地雷電、降水和雲量等因素進行詳細分析,並結合相關歷史資料來判斷。在航天、衛星發射、氣象、天文等多個部門反復協商下,最終確定了最佳發射窗口為10月24日下午6時05分左右。
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准備工作緊張而有序,用於發射「嫦娥1號」的長征三號甲火箭已經吊裝進3號塔的回轉平台,而「嫦娥1號」也已經進入發射區3號發射塔靜靜矗立,藍色的回轉平台緊緊閉合,呈測試狀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測試發射、測量控制等五大系統科技人員,正在爭分奪秒,精測細量,為確保「嫦娥1號」衛星順利發射升空進行最後的准備,目前准備工作一切順利。
據了解,為確保「嫦娥1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對2號、3號發射塔都進行了數十項技術改造。目前,中心兩個塔架均具備發射「嫦娥1號」的能力。有專家評價說,升級後的3號發射塔架已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射塔架之一。數天之後,「嫦娥1號」將從85米高的3號發射塔起飛,奔往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屆時世界將再次矚目中國。
3、財政學專業都開設哪些課程?
財務管理是企抄業管理的一襲個重要方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化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投資、融資分析等財務決策業務越來越成為企業決策的重要部分。因此本專業內容包括公司決策、財務管理、企業金融、金融工程和風險管理、證券投資和期貨與期權管理。
主幹學科:經濟學、工商管理
基礎課有:經濟學基礎、經濟數學基礎、會計學、審計學、計算機應用基礎。
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財務管理學、公司理財、金融學、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金融風險管理、金融工程、期貨期權與衍生證券、審計學、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經濟預測與決策、計量經濟學、C語言、電子商務概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資產評估、投資銀行業務、保險精算、公司財務理論、風險投資、項目融資、投資分析、資產評估等。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4、2020年,你身邊發生了哪些令你感動的事?
2020年,身邊令人感動的事可以從疫情方面寫,在這次疫情期間,白衣天使在大年三十夜奔赴前期,身邊的人為了抗疫又做了哪些令人感動的事,都可以寫。
正文:
病毒,令人聞風喪膽。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病毒大家庭里又新增了一名成員——新型冠狀病毒。由於這種病毒極具傳染性,暫時沒有能夠有效抑制病毒的葯物,使得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的人數急劇增多,感染上的人時刻都有生命危險。每天的新聞都是「最新!確診多少例,死亡多少例,治癒多少例。」因為沒有特效葯,所以醫護工作者只能採取最古老的的方式——隔離。只有隔離,才能控制傳染源,切斷了傳染途徑後,新增案例就會越來越少,最終降低到可控范圍內。
病毒來勢洶洶,到處彌漫著鉛灰色的陰霾,人人談肺炎而色變。然而在如此強大又惡劣的疫情面前,卻有很多人沖鋒在前線,為我們遮風擋雨。全國各地的無數醫生護士主動放棄休假、放棄與家人團圓的機會,請願前往一線支援武漢。
他們為了千千萬萬家庭的安康,為了確保病患及時的收治,逆流而上,不是朝著家的燈光,而是背對著家的方向,不是前往年味十足的年夜飯,而是奔向急救室的病榻。一封封按滿紅手印的請願書,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話語,表明他們一致的信念——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在肆虐的疫情面前,這些沖鋒在最前線的白衣戰士是真正的英雄,他們的事跡令人感動。
疫情防控期間,很多普通人的故事也感動著我們。湖南常德,有一個小伙捐獻了1.8萬個口罩。可是這口罩的來源我們想不到:去年,他曾在一家口罩廠打工,後來工廠效益不好,他辭了職。廠里沒錢,就給了價值兩萬元的口罩抵工資。
春節前後,疫情緊急,口罩緊缺,他立刻想到把這批口罩捐給需要的人。武漢火神山醫院順利完工,一位全程參與建造的工人,拿到了工資,但是他卻全部捐了出來。一位河南女導游,組織她的「武漢護城隊」,從泰國買足了40大箱防護服,扛回國內,直接發往武漢。
他們是最最普通的勞動者,他們做的事,算不上驚天動地,但是也特別了不起,他們的靈魂閃閃發光,他們的事跡同樣令人感動。
此刻,雖然疫情仍在蔓延,但我很驕傲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國家有無數無私奉獻不圖回報的人。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春天已經來臨,中國這只大雄雞,一定會昂起它精神煥發的頭顱,長鳴一聲,打破病毒造成的寂靜,神州大地將會煥發出無以倫比的光彩!
5、訂購語音月包、加油包業務時,用戶如何知道自己已訂購成功?
答:訂購語音月包、加油包業務成功後,用戶會收到訂購成功簡訊,部分共享版無簡訊提醒。
6、中南大學在全國985高校中處於什麼水平?
首先呢,先介紹一下985工程,985工程是指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而實施的工程,截至2013年年末,985工程高校一共有39所高校,而且教育部表示「985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將不會再新增高校,引入動態競爭機制,在一流的行業特色型大學中遴選實施「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以重點打造世界一流學科群。
中南大學這些年的關於985排名一直在15到20之間徘徊,而最新公布校友會2018中國雙一流大學專業排行榜,清華大學位列第一,9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躋身全國100強,其中中南大學位居第十二位,所以中南在所有985裡面屬於中間偏上的水平,而且我們的學校在不斷地努力,排名也在不斷向前。
學校在全國重點大學中實力應該是屬於第一方陣的,師資力量雄厚,各種獎助學豐厚,而且承擔了國家很多項目,實驗室條件很好,中南大學側重於理工科和醫科,文科也有很多專業很強,很多專業學科都在全國前列,醫科的話可以說是全國最頂尖的之一也不為過從性價比來說,應該是比較高的,因為現在中南大學分數還沒有很高,這主要是因為中南大學剛剛合並10多年,名氣上確實不如很多名校。
而且中南大學的硬體設施毫無疑問是全湖南省最好的,09年已修建的超現代化新校區一期工程花費近20億,二期工程正在進行,新體育場也是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體育場之一,為這里是本部老校區依山傍水,環境也十分優美,適合居住學習。
選中南性價比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