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是否會取代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是否會取代

發布時間:2021-01-19 08:01:52

1、辯論賽 傳統媒體會被新媒體取代嗎

這首先是一個概念問題,

傳統媒體的定義。如果是相對現在的互聯網媒體和自媒體而言的傳統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這里討論的就不是傳統媒體問題,而是他們的媒介,紙張,電視,收音機,這些物品會不會被取代。
如果傳統媒體是指,信息的發布主題是具有新聞工作特質或者是權威的主題,而新媒體是信息發布完全自由,那麼這里討論的也不是傳統媒體問題,而是新聞傳播機制與渠道問題。
就事實而言,新媒體還沒有權威性,傳統媒體,也在進行向新媒體的轉型。所以取代這個字,我本身就覺得欠妥。
個人認為,從新聞自由性來講,新媒體更好,從新聞道德上來講,傳統媒體更好。他們同時存在的局面是最有利與新聞發展的模式。個人傾向於不會被取代,而是會被佔領一定份額。

2、傳統媒體PK新媒體 是否會走向消亡

2010年以來,網路媒體在社會傳播中趨於主流化。今年年初,國家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這更促進了用戶利用新媒體作為信息獲取的主渠道,關於新媒體是否會逐步取代傳統媒體的爭論聲音也不絕於耳。特別是蘋果IPAD平板電腦、亞馬遜Kindle電子書的問世,讓消費者可以更加方便的利用電子終端產品來瀏覽電子報刊、雜志,這更是對傳統媒體的一次巨大沖擊。
但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來說,還是保留著許多優勢,例如傳統媒體給讀者視覺帶來的舒適度要比網路媒體更高,給讀者帶來的閱讀感受會更為親切、熟悉。另外,傳統媒體的受眾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高消費階層,年齡層偏高,更樂意接受傳統的閱讀方式。 這讓傳統媒體在一定時期內還會保有很大的一個市場空間。 第一視頻《坐視天下》特邀嘉賓李文在對 「網路媒體是否會取代傳統媒體?」現場做評論時也感同深受:我覺得ebook的流行,不代表傳統媒體就會消失,書店還會有,但是可能會少。像我現在都很愛去圖書館,但是不像大型的書店,可能以後連房租都交不起了。假如你現在買ebook,我不知道Ipad怎麼樣,我不知道方便不方便,所以我還是喜歡翻報紙的感覺,完了拿一個筆。這是我傳統的做法。」
其實新老媒體會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共存,因為市場確實還需要雜志、報紙這種傳統媒體,只不過傳統媒體的市場會被不斷擠壓,成本也會有所上升。這就如同當初電視、廣播的誕生,並沒有讓報紙、雜志消亡一樣,因為市場、消費者還很需要它們,缺之不可。很多消費者對新媒體的偏愛並不會抹去另一部分消費者對傳統媒體的偏愛。隨著社會人文與技術的發展,新舊媒體將會進入一個共存的時代。同時也將進入一個相互交融的時代。「因為我本身不太喜歡這么小的電話還要看,我覺得特別的累,我喜歡星期天每天早上喝杯奶茶,聽點音樂,這種感覺我相信現代人基本上沒有了,可能在國外都會這樣,大家帶著報紙會在地鐵看。」李文的這種切身感受道出了傳統媒體還會長期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現在傳統媒體的盈利模式也在悄悄發生改變,比如傳統媒體現在跟網路、手機結合,提供付費網上閱讀、下載服務等。其實傳統媒體更應該充分發揮其與傳統媒體的天生差異性,如在內容權威性、公信力上的優勢,從而創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形成自己的稀缺資源,提升核心功能。拿美國暢銷報紙舉例來說,李文就一語道破了其和新興媒體不同的真正差異性:「230塊錢一份的紐約時報,所以翻的時候可能我就在數人民幣了,不過這是我願意花的,我少出去喝點喝酒,少買一些東西,我就可以存下來去看真正有價值有知識的東西。」 所以如果不想讓報紙在未來成為文物,最好的方法就是最大化體現其內容差異化優勢。

3、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有何不同

新媒體(New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4、新媒體真的完全替代傳統媒體了嗎

完全替代是個什麼概念?個人覺得,傳統媒體的作用沒了,才叫完全替代。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沒有替代:

1.信用。傳統媒體發出的聲音更可靠的觀念目前還存在。因此,我們的許多客戶要發出給自己品牌增信的聲音時,還是會選擇傳統媒體。

2.重要信息的出口。目前政府部門的信息還是主要依託於傳統媒體曝出;

3.內容製作流程。雖然傳統媒體的內容效率比較低,但是嚴謹的內容製作流程大多數新媒體沒有掌握。因此新媒體更容易產生謠言,或者片面的信息。

5、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新」在哪裡?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較而言,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新的傳播載體。新媒體是網路媒體,以互聯網會傳播載體,快速,多媒體,立體地傳播信息。新的傳播方式。新媒體的網路傳播把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有機融合在一起(比如社交媒體),而傳統媒體基本屬於較單一的大眾傳播。新的傳播內容。大眾化的內容,碎片化的內容,泛新聞開始出現。新的互動機制。傳統媒體缺乏受眾參與,而新媒體則特別強調受眾的參與,提供了各種渠道和方式吸引受眾介入傳播。

6、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有什麼區別

說說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①新媒體(網路媒體)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網民到2010年,預計絕對數字將達到全球第一(當然相對數字還是小)。
②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存在的關系。近年來,受網路沖擊最大的是電視。當然,電視的娛樂功能,服務功能不全受網路影響。我這兒有5月10日美國一家公司的調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電視了,20%少看雜志了,9%少聽廣播了,11%少看報紙了。電視觀眾的減少量最多。但是,我認為任何媒體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網路媒體會替代傳統媒體」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報紙、廣播、電視,三者能和平共處,現在也會是這樣。以前電視剛出現後,有人預言它會替代廣播,事實是和平共處。各種媒體有它的優勢,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報紙不要任何電子設備就能閱讀;廣播,可以邊干其他事邊接收。受眾在選擇媒體上不存在排他性、應有多種選擇。以後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新媒體還可以刺激傳統媒體的發展,相互融合,出現網路廣播、網上視頻等。
一個新媒體要超越一個傳統媒體,成為一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媒體,至少要經過一代人。2250萬,這是中國的網民數。這樣一個相對比例很小的數字,完全能說明:今天在中國,互聯網對傳統媒體遠不足以構成沖擊。
說說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差異:
①市場的差異。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要有「准運證」。壟斷帶有保護性,能賺錢,能帶來高利潤。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②受眾的區別。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那裡,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③管理的不同。傳統媒體發展至今已經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機制和結構。編輯至上,輕視市場。而網路媒體的管理機制相對模糊。網站的老大是總經理而不是總編。對技術的重視也有區別。在網站決策層中技術人員的份量重,而傳統媒體則不然。
④內容的不同。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編輯—總編輯,這樣一種「三審制」,沒辦法在網站上實行。總編把關的模式很難在網站實現,一天滾動發2000條新聞,你總編輯一個人哪裡看得過來。所以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⑤時效的不同。傳統媒體有明確的發布時效、時段。定時定量。這種傳播時效,決定了受眾的關注也有了時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關注。而網路媒體24小時在滾動,每天必須n次關注,才不會漏掉重要新聞。滾動新聞這種形式,對於習慣了每天一次性關注的受眾來說,很可能會漏掉重要新聞。
⑥版面不同。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在網站上不存在。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⑦寫作的不同。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一弄就幾千字的新聞稿,在網上是行不通的。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什麼標題的對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沒人看的。
⑧采訪。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一個特派記者,花多少多少費用寫回來的稿子,如果到網上一發,全給人抄走了。

7、傳統媒體會被新媒體取代嗎?

一個幽靈,一個新媒體的幽靈,在傳統媒體的上空徘徊。一個聲音高叫著:爬上來吧,給你生存。傳統媒體小心翼翼地爬上來一看,就宛如劉姥姥進了世博會,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只見這邊廂干露露、郭美美自炫身體和財富,那邊廂孔慶東教授排比推出去他媽的,滾他媽的,操他媽的……傳統媒體禁不住誘惑,但又極度擔心這個世界有沒有他的立足之地。幾天前,香港城市大學、鳯凰衛視和清華大學合作舉辦了一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對話,以上是鳯凰衛視中文台副台長程鶴麟主持開場白的大致內容,雖然有點嘩眾取寵,但卻道出了傳統媒體目前的憂慮。程鶴麟以及鳯凰衛視大多數講者都聲稱自己為傳統媒體,但其實電視普及也就幾十年,相對於報紙電台,她當初也曾是新媒體,理論上說她可取代了報紙,結果卻證實這種擔憂是多餘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電視局限了觀眾的觀看時間,而報紙則有更大自由,而且好的內容還可保存。現在網路媒體恢復了報紙的功能,又保留了電視聲畫並重的特長,到底會不會進而取代這兩種傳統媒體,看上去大有可能。但仔細想想,又覺所謂新媒體同傳統媒體有很大區別,傳統媒體如報館、出版社,它們都會有兩大功能,一是內容的搜集、提煉、修改、編輯,一是印刷發行。前者關乎內容,後者關乎載體。現在所謂新媒體,可與傳統媒體比擬的,當是門戶網站,但不管多受歡迎的門戶網站,目前都不自己搜集和製作內容,只是一個載體。這種載體或許可以取代傳統載體,但傳統媒體製作內容的團隊則面對的需求更大更高。可見這是傳統媒體的寶貴財富,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沖擊下如果大量裁剪有經驗的製作人才,或是不停簡化節目製作,那真是自尋死路的行為。論壇上有人質疑新媒體的可信性,愚見這又是傳統媒體無法被取代的一個重要原因。傳統媒體經多年的煉歷和堅持,能給予讀者一份信心。一些著名網站的點擊率早已超出報紙很多倍,但世界性人物如需要向世人公布一些新消息或新政策,依然借傳統媒體為載體,如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夫人公開美國新的東亞政策,就要借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而作出的。這是因為希拉莉看中的是紐約時報的可信性,而不是它的讀者人數。希拉莉絕不會叫GOOGLE找人來訪問她,因為她很明白,只要紐約時報登出這則新聞,所有網站都會轉載,網站讀者或觀眾也能看到,而且都不容置疑。但如只是GOOGLE自行登出,所有人都會再核實其真實性。是它不限制任何人在那裡或抒發或喧泄或表現或抗爭,如果讓它學傳統媒體的方式,那豈不是自殘。所以不難得出結論,傳統媒體的載體即傳播平台定會多元化,甚至會被新媒體的平台取代,但其內容製作的生命力則依然旺盛不衰。

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是否會取代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