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記者的特點

新媒體時代記者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1-19 07:50:22

1、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和編輯人員針對行業發展能做到哪些方面的創新呢?

金融
回答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和編輯人員針對行業發展能做到哪些方面的創新呢?
新媒體 新聞 記者 媒體

2、如何當好新媒體時代的記者

一是必須以先進技術創新為支撐,緊盯技術前沿,瞄準發展趨勢,不斷以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
從傳播技術角度看,媒體的發展總是與技術的創新緊密聯系在一起。新興媒體誕生和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網路技術和信息內容相互結合與發展的過程。技術與內容互為支撐、相互融合,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共同構成核心競爭力。傳統媒體要生存發展,必須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趨勢,積極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推進新聞生產,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超越,利用微博微信技術拓寬社會化傳播渠道,把當今可用的技術都囊括到我們視野中來,進入到我們的項目設計,把長期積累起來的內容生產優勢、傳播公信力優勢與新興媒體的數字技術、多媒體傳播、多元交互等技術優勢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二是必須以內容建設為根本,進一步增強媒體信息內容的核心競爭力。
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內容永遠是根本,是決定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在強調技術引領和驅動的同時,要始終把內容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要在品質上追求專業權威。傳統媒體在信息採集核實、分析解讀等方面,有著新興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必須最大限度地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延伸和拓展到新興媒體。要在傳播上注重快捷精簡,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得先機。要在服務上注重分眾化互動化,認真研究用戶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生產特色信息產品,點對點推送到用戶手中,做到量身定做、精準傳播,提高新聞宣傳的實效性。同時,加強媒體與用戶間的互動交流,吸引用戶提供新聞線索、報道素材和意見建議,提高用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在互動中參與,在參與中傳播。要在展示上實現多媒體化,以多樣化的展示、多介質的推送,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使我們的新聞報道動起來、活起來。
三是必須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為融合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3、記者在新媒體時代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1、編程和數據分析。
2、在社交媒體收集和核實信息。
3、學習剪輯音頻和視頻。
4、直播和VR

4、新聞工作的職能在新媒體時代有哪些變化?

新聞工作者當下的三大困惑:
1.內容生產的獨立性困惑: 在社交媒體環境下,記者不再是獨立於受訪者和受眾的個體。他們有可能在受眾的期待下,產生參與事件的沖動。記者在新聞報道中難以保持中立性,甚至自己成為新聞事件的主角,參與、介入、影響新聞事件的發展進程。
2.媒介的管理者和生產者困惑: 在新媒體環境下記者的管理者和生產者身份開始合一,記者不僅關注內容生產還要關注內容推廣和受眾反饋,部分媒體也以量化考核指標作為記者的指揮棒。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記者為了更好的傳播效果討好受眾,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判斷。
3.移動平台的碎片化困惑: 由於其便捷性,移動平台已成為許多人獲取內容的第一來源。然而,移動媒體本身的碎片化、娛樂化特徵會影響內容的完整性,社交平台更有利於突發事件的告知和短評論,而不利於嚴肅、冷靜的思考。
三大矛盾:
1.快速與准確的矛盾 ,動搖著新聞記者獲取信息、發布信息的權威感,最終可能導致這種權威感帶來的對新聞職業應有的神聖感不復存在。
2.信息的量與質的矛盾 ,讓新聞記者感到傳播專業化受到空前擠壓,這種擠壓最終可能讓新聞記者感到關注度的喪失,由這種喪失帶來對新聞職業本身應有的傳播機制喪失信心。
3.信息題材的專與雜的矛盾 ,記者感到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專攻某一領域的可能性不復存在,讓一人身兼采寫編播等數職,但專業水平沒有了,新聞稿件粗製濫造,新聞產品的質量下降,職業神聖感漸行漸遠。
對MJC和新聞學同學而言,這三個知識點太重要了,為什麼?因為最近幾年考新聞大題,大都是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理論、新聞實踐變遷。

這是比較專業性質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

感謝採納

與新媒體時代記者的特點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