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建議

新媒體建議

發布時間:2020-08-06 16:58:48

1、公司做新媒體推廣大家有什麼建議嗎?

不得不說現在新媒體是最火最有效的推廣手段之一,

2、新媒體推廣應該怎樣做?

現在的新媒體是指微博 ,微信,直播 ,短視頻之類的網路媒體 。 因此構 建於這些渠道的廣告推廣就是新媒體廣告推廣 。
一、定位明確我是誰,我的核心產品是什麼,核心賣點是什麼,有何資源。據此鎖定用戶群體,確定內容標簽策劃針對性的傳播內容。
二、明確渠道(平台)做飯不光要有米還得有口鍋,唱戲不但要有演員也得有戲台,搞新媒體當然缺不了渠道。
三、搭建新媒體團隊在任何一個組織的自媒體運營部門,以下幾個角色較為重要
➀新媒體運營官主要負責策劃和戰略角度思考企業的自媒體運營。
➁小編大家知道在互聯網的傳播尤其是自媒體的傳播,無外乎是文字、圖片和視頻。
➂最後建議設立一個帶有PR和BD職能的崗位,媒介經理。就是公共關系和商務合作,這個角色也相當重要。
四、確定輸出內容
1, 選介質文字、視頻,音頻文字自不必說,需要強調的是視頻這一傳播介質對很多行業(如VR)有獨特的效用,使用得當可以獲得引爆效果。
2,定格調專業極客范、文藝小清新、逗比、嚴謹、細致……根據具體傳播情景因地制宜
3,確立內容生產方式主要手段:原創,轉載,改編,翻譯。初期做內容鋪墊必原創,翻譯也是一種原創,搜索引擎無法識別不同語言之間的文字含義,改編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也是常用手段,賬號初期單純轉載不建議(否則你憑什麼拿原創)。

3、談談你對新媒體的看法?

新媒體的職業發展道路其實並不像它的工作職責和對應的工作內容一樣苦逼,相反,運營的職業發展道路其實非常開闊。新媒體是互聯網工作的一個很好的起點,可以通達很多的領域,新媒體的行當,要具有很強的大局觀,不是人雲亦雲,很多時候你要有前瞻性,對某一熱點,話題,事件要有很強的全盤操控,有時要統一,有時又要各自獨立。

4、對新媒體建設現在發布內容的看法,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一、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目前,不少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在新媒體的發展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上步入一些誤區:有的在發展的觀念上存在「重建設,輕融合」的認識,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出現「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沒有正真實現「水乳交融式」的深層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為融合就是建網站、數字報、手機報,開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出現「大拼盤」的現象;有的簡單地認為融合就是把紙媒內容搬到新興媒體上,把新興媒體內容嫁接到紙媒上,出現「大雜燴」的現象。榆林日報社如今雖然建起了網站,開通了數字報、手機報、電子屏,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也在逐步運營,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建成,但是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體之所以出現這種低層次的融合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發展思路上沒有樹立互聯網思維,在發展的措施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沒有真正形成「立體化」傳播新格局。
二、新媒體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全新的理念是發展的前提,深層次的融合是發展的保證。因此,要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地市媒體就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在進行深層次的融合的基礎上,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1、樹立互聯網思維,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樹立互聯網思維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九種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用戶思維要求媒體「以讀者為中心」「讀者至上」的理念,提供個性化新聞;簡約思維要求媒體在形式和內容上,用「簡約風格」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抓住讀者;極致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打造比較優勢;迭代思維要求媒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進行創新轉型;流量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經營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會化思維要求媒體以「眾包」的理念,借力發展新媒體;大數據思維要求媒體建立數據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信息、服務產品;平台思維要求媒體建立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解決不同媒體間技術障礙;跨界思維要求媒體樹立跨界經營的理念,形成「報、台、網、屏、微」一體化傳播新格局。
2、狠抓「五個融合」,創新媒體發展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要從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1)體制融合。媒體需要消除制度障礙,進行「頂層設計」,重組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不同業態的媒體管理體制,構建符合全媒體發展的新格局。通過整合新聞信息、人力資源,建立起統一指揮調度的新聞編輯部,統一報道部署,統一策劃主題,統一組織采訪,統一編發稿件,實現內容集約化生產、新聞信息產品多層次開發。
(2)技術融合。媒體需要打破各媒體之間的技術壁壘,建立起一個支持文圖、音視頻、簡訊等多種信息錄入、遠程寫稿和編審發布,可以提供文字數據、圖片數據、視頻數據和歷史資料等多媒體數據,並集報紙、網站、手機、電子屏、微博、微信等為一體化的「信息終端」平台和信息服務平台。
(3)內容融合。媒體需要按照紙媒、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特點和運行規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個性、不同特色的新聞信息產品。紙媒突出本土特色、權威發布、深度解讀、輿論引導;電視突出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網站突出海量化、專題化、個性化;新興媒體強化互動性、及時性、分眾化、個性化
(4)人才融合。媒體需要轉變用人機制,建立全媒體人才管理體系,真正實現人才隊伍融合。要培養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培養和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記者要成為「全天候」記者,既能采寫文字、拍攝圖片,也可錄制視頻。編輯要成為「全能」編輯,既掌握紙媒編輯技術,也掌握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興媒體編輯技術,滿足多終端傳播的需求。經營管理人才要既懂紙質媒體運營,也懂新興媒體運營。
(5)管理融合。媒體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薪酬制度進行改革,通過薪酬改革調整各媒體利益,形成適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管理模式。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把更多的資源向融合發展傾斜。要不斷完善經營機制,圍繞「專業化、品牌化」的經營主線,為客戶搭建傳播平台,提高報紙廣告的吸附能力和全媒體運營的拓展能力。

5、做一個新媒體編輯需要哪些能力

我們不談理論,只講新媒體運營的硬核技能,
先說具象的能力:
A 文案功底
對於一個新媒體運營er來說,所有工作幾乎都要依賴文案去展開,壓根不會寫文案,會被招聘方直接Pass掉;文案功底差,將會混得很艱難。對於剛入行的人來說,可以不是文案大神,但是一定得寫得出來。
早期還是新媒體運營專員的時候,日常工作就是輸出內容,長短、體裁幾乎沒有限制:關於品牌的公關文章,推廣產品的產品文案,以及組織活動、和粉絲互動的話術,電子海報上的一句話文案……
一說到寫文案,大家都很怕,一開始也覺得自己不會寫不是這塊料,甚至因此想放棄這條路,但其實工作了就會發現,文案並不等於文章,高考作文的人未必能寫得好文案;而沒讀過多少書的人也有可能寫出效果好的文案。
因為文章是讓讀者欣賞讓讀者閱讀的,而文案是讓自己達成自己目標的工具。
打個比方,兩種文案
手機:精工打造,像藝術品細致動人iPod:超大容量,4G內存,把1000首歌裝進口袋裡
前者辭藻華麗,可是你懂它是在講什麼嗎?後者都是大白話,但是用實實在在的數據把好處擺在你眼前,消費者能不心動?
就一句話,你不是作家,你的文案能讓用戶聽得懂就行。所以,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被文案嚇怕了。
文案技能怎麼get?
1. 學習別人的經驗,少走彎路,可以在網易雲課堂、騰訊公開課、喜馬拉雅這些平台去搜
2. 自己多練,聽一千節課,看一百本書都不如自己實際寫一篇文章
剛做新媒體運營時,每周原創3篇3000字+的微信推文,持續了將近一年,為我自己積累了深厚的文案功底。
B 自媒體平台的操作
新媒體運營,說到底是新媒體平台的運營,就是幫助公司管理、維護各大自媒體平台,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抖音、簡書、百家號、豆瓣、搜狐號這些。
我們得掌握這些平台的後台是怎麼操作的,它們的規則是什麼、是怎麼一個玩法。拿抖音來舉例,什麼類型的視頻在抖音上更受用戶歡迎?你發布的視頻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數據標准才能被平台本身推送、曝光?
怎麼學?
平台操作部分的技能很容易get,百度一下全都有。經常上網的人都能很快學會,你可以自己注冊一個公眾號、百家號之類的,邊學邊操作。
平台運營規則這部分相對難一些,也需要時間自己去體會,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掌握。建議加一些討論交流群,多請教專業做運營的小夥伴們。
C 活動策劃
每一個互聯網公司,或多或少都會要辦活動,線上線下都有(線上偏多一些),比如,往小了說,微信公眾號留言送書活動;往大了說,公司周年慶,回饋老用戶。
而這些活動,新媒體運營必定會參與的。如果是一家小公司,恐怕一個新媒體運營會前前後後地承擔所有策劃、組織、復盤的工作;如果公司規模大,人員充足,活動規模也大的話,新媒體運營要負責的可能僅僅是一個環節,比如宣傳。
D 溝通能力
新媒體運營,工作的對象是人,人是千變萬化的,所以這個崗位不容易被機器、人工智慧取代掉,反而還能鍛煉你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說回來,這里的溝通能力,要求是如何去表達讓對方快、狠、准地理解你的意思;如何說服對方,讓他按照你的引導去進行下一步行動。
對象分兩類:
同事、老闆,這里強調的是團隊協同,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誰也不願意聽一個人說半天,卻啥也沒聽懂。
然後是用戶,除了讓用戶迅速get你的意思,你的表述還要有魅力,讓用戶跟著你思路走、按照你目的進行下一步行動的魅力。
E 數據分析能力
一個規范的互聯網公司,領導大大們是絕不會拍腦袋做決策的,一切事情都拿數據說話。
數據思維要貫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自己怎麼知道下一步該干什麼?需要數據反饋。
寫了一篇文章放到今日頭條上,閱讀數只有3K,而公司的平均數量是6K,那麼我就可以知道,我寫的這篇文章效果不好,那麼就要調整內容、或者文案類型了。
此外,還可以看看評論數量,看看大家跟你這篇文章產沒產生情感共鳴;還可以通過點贊數,看用戶對你的認可。
比如,想申請經費測試一個新項目,拿出以往類似項目得數據、加分析,你的上級大佬才會放心撥錢給你不是?
總之,新媒體運營是要根據數據反饋去做事的。
再說抽象的能力,
A 網感
網感說白了是一種感覺,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所以我覺得這種能力比較抽象。
新媒體運營的載體是互聯網,網感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要有網感呢?新媒體運營經常要蹭熱點去寫文案、策劃活動,我們需要知道現在市面上流行的網路用語、流行的梗、流行的創意活動,給自己參考,這些都需要網感。
而且和用戶打交道也需要網感,畢竟現在市場上的消費主力軍是年輕人,是活躍在互聯網上的一類人,你自己不混互聯網是很難和他們溝通、很難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如何培養自己的網感?
以前的我常年在工地,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更沒有時間上網,網感為0,我是這樣培養自己的網感的。
1. 刷微博熱榜
微博熱榜上的熱點更新頻率快,消息及時,你可以第一時間知道熱門事件。
另外,知道年輕人都在關注什麼,大家的痛點是什麼,可以運用到你的文案中去。
2. 看微信公眾號推文的標題
通過這些真正運營微信公眾號的小編起的標題,你能迅速get年輕人的表達方式。
3. 玩所有時下人們的社交軟體
抖音火了,立馬去下抖音;小紅書最近勢頭很猛,即使你是漢子,也要去逛一逛。
4. 互聯網資訊網站
以下網站可以考慮經常看的,在精不在多,建議沒事的時候刷一刷,能幫你看清當下的形式:
36kr
虎嗅
B 遇見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遇見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媒體運營崗位的核心競爭力,具備這個能力,我們無論轉崗做其他種類的運營也好,還是做管理層也好,都是一個大大的閃光點。
為什麼?因為在你工作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各種各樣的情境、各種各樣的問題,總不可能事無巨細每個都要問你的領導吧?況且工作之後你會發現,身邊很少會有人像師父一樣帶你,全靠你自己摸爬滾打。
而你的成長你的進步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
而get這個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勇敢去做、勇敢去嘗試,不知道怎麼辦?先做了再說。
原地思考問題永遠不會得到解決。

6、新媒體營銷存在哪些問題

運營團隊是否成熟,營銷方法是不是大眾所喜愛,當然還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多點留意身邊的資源,多點宣傳品牌

7、想學習新媒體,有什麼建議呢?怎樣學習

學習媒體的話,首先你要先多看,多學習別人的做法,先看別人如何做成功的。

8、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有哪些思考和建議

【摘 要】 文章概述了在現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和「三網融合」的背景下,新媒體發展的現狀及趨勢,分析了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新媒體發展的思路與對策:樹立互聯網思維,走全媒體發展之路;狠抓「五個融合」「體制融合、技術融合、內容融合、人才融合、管理融合」,創新媒體發展。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4/view-6348423.htm
【關鍵詞】 互聯網思維;傳統媒體;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興媒體不斷涌現,極大地沖擊著傳統媒體的發展。面對這種嚴峻形勢,地方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挑戰,謀求全媒體發展之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加快新媒體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新媒體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新的媒體形態不斷涌現,並經歷了「從無到有」「迅猛發展」的過程。繼報紙、期刊、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之外,出現了互聯網、網路廣播、網路電視、手機電視、IPTV、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觸摸媒體等新興媒體形態。新媒體藉助強大的技術和傳播優勢極大地沖擊和蠶食著傳統媒體固有的市場。榆林日報社積極應對挑戰,乘勢而上,在《榆林日報》的基礎上,開通了《榆林日報――數字報》《榆林日報――手機報》《榆林日報網》《榆林日報――電子屏》,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也在逐步開通運營,初步形成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並存的「報、網、微、屏」立體化傳播新格局,步入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二、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目前,不少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在新媒體的發展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上步入一些誤區:有的在發展的觀念上存在「重建設,輕融合」的認識,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出現「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沒有正真實現「水乳交融式」的深層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為融合就是建網站、數字報、手機報,開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出現「大拼盤」的現象;有的簡單地認為融合就是把紙媒內容搬到新興媒體上,把新興媒體內容嫁接到紙媒上,出現「大雜燴」的現象。榆林日報社如今雖然建起了網站,開通了數字報、手機報、電子屏,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也在逐步運營,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建成,但是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體之所以出現這種低層次的融合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發展思路上沒有樹立互聯網思維,在發展的措施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沒有真正形成「立體化」傳播新格局。
三、新媒體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全新的理念是發展的前提,深層次的融合是發展的保證。因此,要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地市媒體就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在進行深層次的融合的基礎上,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1、樹立互聯網思維,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樹立互聯網思維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九種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用戶思維要求媒體「以讀者為中心」「讀者至上」的理念,提供個性化新聞;簡約思維要求媒體在形式和內容上,用「簡約風格」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抓住讀者;極致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打造比較優勢;迭代思維要求媒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進行創新轉型;流量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經營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會化思維要求媒體以「眾包」的理念,借力發展新媒體;大數據思維要求媒體建立數據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信息、服務產品;平台思維要求媒體建立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解決不同媒體間技術障礙;跨界思維要求媒體樹立跨界經營的理念,形成「報、台、網、屏、微」一體化傳播新格局。
2、狠抓「五個融合」,創新媒體發展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要從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1)體制融合。媒體需要消除制度障礙,進行「頂層設計」,重組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不同業態的媒體管理體制,構建符合全媒體發展的新格局。通過整合新聞信息、人力資源,建立起統一指揮調度的新聞編輯部,統一報道部署,統一策劃主題,統一組織采訪,統一編發稿件,實現內容集約化生產、新聞信息產品多層次開發。
(2)技術融合。媒體需要打破各媒體之間的技術壁壘,建立起一個支持文圖、音視頻、簡訊等多種信息錄入、遠程寫稿和編審發布,可以提供文字數據、圖片數據、視頻數據和歷史資料等多媒體數據,並集報紙、網站、手機、電子屏、微博、微信等為一體化的「信息終端」平台和信息服務平台。
(3)內容融合。媒體需要按照紙媒、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特點和運行規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個性、不同特色的新聞信息產品。紙媒突出本土特色、權威發布、深度解讀、輿論引導;電視突出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網站突出海量化、專題化、個性化;新興媒體強化互動性、及時性、分眾化、個性化
(4)人才融合。媒體需要轉變用人機制,建立全媒體人才管理體系,真正實現人才隊伍融合。要培養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培養和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記者要成為「全天候」記者,既能采寫文字、拍攝圖片,也可錄制視頻。編輯要成為「全能」編輯,既掌握紙媒編輯技術,也掌握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興媒體編輯技術,滿足多終端傳播的需求。經營管理人才要既懂紙質媒體運營,也懂新興媒體運營。
(5)管理融合。媒體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薪酬制度進行改革,通過薪酬改革調整各媒體利益,形成適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管理模式。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把更多的資源向融合發展傾斜。要不斷完善經營機制,圍繞「專業化、品牌化」的經營主線,為客戶搭建傳播平台,提高報紙廣告的吸附能力和全媒體運營的拓展能力。

與新媒體建議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