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十大廣告人是誰?分別都是哪家廣告公司的
一、徐百益
廣告界對元勛級人物的愛稱是「老爺爺」。
奧美的老爺爺是大衛奧格威,智威湯遜的老爺爺是智威湯遜,中國廣告界的老爺爺,當仁不讓,一定是徐百益。1928年開始在《申報》聯合廣告社上班,1941年加入英國廣告顧問協會並自辦廣告公司,解放伊始當選上海市廣告商業同業公會執委,1956年調入新成立的上海市廣告公司,第二年在
逛博物館時發現中國最古老的廣告實物:宋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的廣告銅版。
文革結束,徐百益已經70歲,可是枯木逢春,比年輕人勁頭更足:給中國人寫《實用廣告手冊》、給外國人寫《中國廣告簡史》、《銷往中國》,還擔任台灣和新加坡廣告雜志的特約撰稿人。徐百益是中國現代廣告史活生生的見證,1997年底,中國廣告協會向他頒發「廣告人終生
成就獎」。
二、姜弘
姜弘從前的下屬說:「什麼樣的形容詞用在他身上都不為過」。從60年代開始從事美術宣傳,到1984年就任北京廣告公司總經理,姜弘的經歷也就是新中國廣告業發展的歷程。他在北廣提出「以創意為中心,為客戶提供全面服務」的定位,這句話今天看上去是常識,當時卻極具遠見;1988年調到對外經貿廣告協會任秘書長和副會長,做了大
量促進中外廣告交流的工作。
50歲這年,姜弘突然辭去令人羨慕的高級職務,下海創辦大誠廣告公司,這也是北京市批准成立的第一傢具有國內外廣告經營權的私營廣告公司。1994年,大誠憑借出眾表現,與北京市國際廣告公司共同成為全球最大的日本電通廣告公司的合資方,姜弘也擔任了中國電通的董事。
風度翩翩、舉止穩健、思路敏銳、行動果毅,這些詞語常在關於姜弘的報道中出現。在「老一輩」廣告人中,他無疑是最具人格魅力和光彩的一位
三、劉保孚
廣告人頭上的緊箍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1994年底通過,1995年初生效執行。時任國家工商管理局廣告司司長的劉保孚,是這部廣告法的組織起草者。
中國廣告法在某些限制性條款上比大多數國家更嚴格,比如不能「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不能進行同類產品的比較」。
劉保孚專門擬文介紹《廣告法》,說這是「中國廣告發展的新起點」,而且他認為嚴格的限制條款更符合中國國情,畢竟中西有別嘛。《廣告法》終於令我們告別那時充斥電視屏幕的「省優、部優、國優」之類的垃圾廣告。
《廣告法》也讓廣告公司「戴上鎖鏈跳舞」,風行一時的嘉士伯廣告語「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不得不改頭換面,而喜歡作類比的品牌如汰漬洗衣粉只好把新產品和自己的前一款產品比較。不管怎麼說,戴上鎖鏈跳舞總好過群魔亂舞,《廣告法》的確令中國廣告有了初步規范。
《廣告法》出台不久之後,劉保孚安然退休了。
四、唐忠朴
很多人不知道唐忠朴,但一定知道「廣告現代學名著叢書」。
這套叢書囊括了美國、日本和台灣廣告界的經典著作:大衛奧格威的《一個廣告人的自白》、顏伯勤的《成功廣告80例》等,涉及廣告策劃、創意、媒介、廣告心理研究各個方面。1991年的中國,廣告業還在蹣跚學步,而獲取資訊的渠道則遠不如今天通暢。這套叢書的推出,實在是最好的教材。不僅對當時中國廣告界的運作深有啟迪,甚至影響了一大批年輕人了解廣告、愛上廣告進而投身廣告業。一時洛陽紙貴,再三重印,沒有哪本廣告書籍能再獲如是轟動。
2007-10-27 00:01 回復
精鷹之子
3位粉絲
2樓
促成這套叢書出版並親任主編的即是當時《國際廣告》雜志的主編唐忠朴。僅此一功,足以留名中國廣告史冊。
五、韓子定
韓子定是中國廣告的傳奇大俠。太陽神形象篇1991年在中央台播出,所有人都在問:這是誰拍的。
這條製作上承前啟後的廣告片就是韓子定創辦的白馬廣告公司的成名作。白馬在國內廣告業的起步階段脫穎而出,一下子把電視廣告製作水平提高到新的階段。之後的健力寶李寧篇,潘高壽蛇膽川貝枇杷膏、三星汽車等,都成為膾炙人口的名作。白馬的創作追求唯美,恰如公司標志上飄逸的白馬。在白馬幾乎成為中國本土廣告業的代名詞的時候,韓子定的興趣卻轉向其他生意:做化妝品、房地產,到投資一億元在中國各大城市建立「風神榜」戶外燈箱網路。韓子定說:「當我滿身銅臭地從生意圈回到白馬,我的創意靈感非常豐裕。」
六、邵隆圖
談上海的廣告發展,不提邵隆圖,絕對不完整。邵隆圖以創意和策劃著稱,操作過的成功案例數不勝數。「今年二十、明年十八」這句先流行於上海、隨後在全國家喻戶曉的廣告語,就是邵隆圖為白麗香皂設計的。開開襯衫、蜂花洗發精、鳳凰珍珠霜、老蔡醬油……,這些上海名牌的形象推廣都有邵隆圖的功勞。甚至上海市許多形象改變的新鮮點子,也出自邵隆圖之手,譬如開辟南京路步行街,就是他在1995年向黃埔區政府提議的。邵隆圖所著《智慧宣言》一書的自序題為「我是怎樣走上『自虐』之路的?」,甘於自虐,擠壓智慧,邵隆圖代表了廣告人的最高職業准則。
七、譚希松
中央電視台1994年底推出黃金時段「5秒標版」廣告招標,首年孔府宴酒以3099萬元得中,輿論微有波瀾,次年山東臨朐縣小酒廠秦池拋出6666.688萬元奪取標王,大爆冷門。秦池當年銷售額的奇跡增長將1997年的投標炒得炙手可熱,誰也沒料到秦池會出天價3.2億元再次奪標,可孤注一擲的結果是慘敗,廣告費根本無法兌現。這一系列沸沸揚揚的事件把原本穩居幕後的中央台廣告部主任譚希松推到了台前,正是她的決策創造了中國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廣告時間,和國內企業家對贏得中央台「標王」稱號的瘋狂熱情。在指責「標王」打亂市場秩序的同時,很少有人留意,也是在譚希松任內,中央台廣告部拿出價值3億元以上的廣告時段,與廣告公司聯手推出扶貧廣告,30多個貧困地區的農副產品因此能在電視屏幕上亮相。1999年,譚希松去了香港,擔任中華廣告公司總經理,乾的還是本行:全面代理衛視電影台廣告。
八、張藝謀
張藝謀拍廣告,總共也就四五條,總像帶點客串性質。即使是客串,也和他的電影一樣,不斷嘗試新東西,讓廣告圈裡的資深人士感嘆:原來廣告還可以這樣拍。萬寶路賀歲片,紅黃綢緞將整座嘉峪關團團裹起的磅礴氣勢至今無人能及;愛立信形象篇,父與子、夫和妻最平實的生活片斷,卻深刻傳達出「溝通就是關懷」、「溝通就是愛」的真諦。從現在的許多電視廣告中,我們仍可看到受以上手法的影響的痕跡。當然,也有不那麼成功的作品,比如為鞏俐拍的野力干紅。
或許在張藝謀不那麼戰戰兢兢,拿廣告認真當回事的時候,狀態才發揮得最好。
九、宋秩銘
大家都叫他T.B,好像來源於他名字的台語發音。宋秩銘不僅把全球代表廣告人最高理想的奧美廣告公司引進台灣,更讓奧美在香港和中國三大城市落地生根,兼跨公關、直銷,組成交響樂團般的奧美整合傳播集團。奧美帶給中國廣告界先進的廣告理念,更重要的還有追求完美的執著精神。在這種精神的動力下,奧美在1979年為雷達表在《文匯報》發布了第一條外商廣告,1993年,又在《文匯報》發布中國首次頭版整版廣告——西泠空調,成功的廣告創意比比皆是。身為奧美大中華區董事長,宋秩銘四分之三的時間都待在大陸,不遺餘力地出席各種廣告研討活動,發表演講,公開奧美建立品牌的寶貴經驗,為的是幫助大陸廣告整體水平的提升。宋秩銘是地道的台灣本省人氏,和許多在大陸辛勤工作的台灣人一樣,選擇在大中國區工作,「多半是因為對中國有感情」,也因為中國市場的廣闊空間,可以更舒展地翱翔。
10 余也魯
今天,在北京、廣州、上海的廣告圈,隨時可以碰到廈門大學廣告專業的畢業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獨當一面。1983年開始招生的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廣告專業,是中國廣告教育的開端。發起人余也魯先生,曾是斯坦福大學傳播學創始人宣偉伯的入室弟子,當時就任香港中文大學傳播學院主任。盡管中國廣告剛剛恢復沒多久,余也魯已經從廣告界蓬勃發展的趨勢看到對人才需求必將成為一大難題。為此,他力主廈門大學擬議成立的新聞系應包含大眾傳播的研究,並在新聞專業外另設廣告專業。余也魯為此付出的心血難以想像,收集國外資料、培訓師資、聯絡境外專家講學,事事親力親為;乃至為了選擇一位優秀的英文教師,打越洋電話,同美方候選人傾談半個鍾頭,了解到對方能力才放心。又過了6年,北京廣播學院才設立第二個廣告專業。其後兩三年內,廣告專業遍及全國高校。對余也魯的遠見,還有什麼話可說呢。
2、百度信息流廣告什麼時候推出來的?
2
3、中國第一家廣告公司在什麼時候創立的!
無從考證,就好象「中國第一個上網的人是誰?」一樣!
你不如了解一下中國廣告發展史:
1、中國廣告發展史(1979年以前)
我國最古老的廣告形式是由口頭叫賣、吆喝聲逐漸發展而形成的各種形式的銷售現場廣告。
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北宋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的雕刻銅版,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印刷廣告物。
1815年8月,英國傳教士米憐在馬來亞創辦了《察世俗每月統紀傳》,這是最早的刊登廣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國傳教士在香港發行並銷售到廣州、上海等地的《遐爾貫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辦廣告業務。
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孖刺報》,增出中文版《中外新報》,最早刊登了商業廣告。
1904年,國人開辦閔泰廣告社。國人開辦的廣告公司中,規模較大的有成立於1926年的華商廣告公司和成立於1930年的聯合廣告公司。
我國最早的廣告研究團體是1918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
1927年,上海有六家廣告社組織成立「中華廣告公會」,這是我國廣告同業的最早組織。
2、中國廣告猛進史(1979年後)
1979年初,中國廣告恢復全面啟動。這足以說明1979年是中國的廣告元年。
1979年1月14日,《文匯報》首先發表文章《為廣告正名》
1979年1月,上海電視台擬訂《上海電視台廣告業務實行辦法》、《國內外廣告收費實行標准》。
1979年1月25日,上海電視台成立了廣告業務科。
1979年1月28日,上海電視台在電視上播出「上海電視台即日起受理廣告業務」的幻燈片,繼而播出中國電視廣告史上的首條商業廣告:參桂補酒。
1979年2月,《文匯報》率先恢復中國報紙廣告。
1979年3月15日,中央電視台首次播出外商廣告——西鐵城手錶。
1979年3月5日,上海電台恢復廣告業務。
1979年4月15日,廣東電視台設立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廣告節目。
1979年4月17日,《人民日報》開始刊登廣告。
1979年11月,中央宣傳部頒布《報刊、廣播、電視刊登和播放中國廣告的通知》。
1979年12月,中央電視台開辟「商品信息」節目,集中播放國內外廣告。
1979年12月20日,北京市各處出現商業廣告路牌。
1979年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開始研究廣告節目的問題。
1980年元旦,中央人民廣播電播出建台以來第一條商業廣告。
1982年,我國公布大陸廣告業復甦後的第一部廣告法規《廣告管理暫行條例》。
1983年12月27日,中國廣告協會成立(簡稱中廣協)。
1983年,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開辦廣告專業,正式向全國招生。這是我國高等院校開辦的第一個廣告專業。
1988年9月,北京廣播學院廣告學專業成立。
1993年7月15日,國家工商局發布《關於在部分城市進行廣告代理制和廣告發布前審查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從1993年下半年起在全國開展廣告代理制試點。
1994年3月,北京廣播學院成立我國內地第一個廣告學系。
1994年6月,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獲准正式招收首批廣告碩士研究生。
1995年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正式實施。
1995年,由IMI市場信息研究所、北京廣播學院廣告學系、國際廣告雜志社等編輯的全國首部《1995IMI消費行為與生活形態年鑒》問世。
1996年,《國際廣告》雜志由雙月刊改為月刊,這是我國第一家廣告專業月刊。
1996年,中國首家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成立。
200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和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合作出版的《新京報》誕生,是首次由兩大報業集團跨抵禦合作出版的綜合性日報。
4、國內有哪些信息流廣告投放渠道
你要的資源 搜好資源網 或者SohoJoy那裡是excel格式的,不用客氣的噢!
企業黃頁(可按地區、行業進行篩選),地圖商戶信息(地圖商戶採集),供求信息(用戶可發布),廣交會名錄,雲控批量導粉測試(通訊錄用vcard或CVF轉換導入),CRM管理系統,企業展示型網站搭建,商城網站搭建等綜合內容
目前我們常說的黃頁就是指電話號碼簿,目前幾乎世界每一個城市都有這種紙張為載體所印製的電話號碼本(黃頁)。
現在互聯網上流行的免費中國黃頁、企業名錄、工商指南、消費指南等,也可以算是黃頁的各種表現形式;黃頁可以以印刷品、光碟、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向公眾發布及出版。
黃頁19世紀末誕生於美國,當時的電話號簿也跟現在的出版物一樣都是用白紙印刷的,由於一次印刷廠庫存白色紙張不夠等原因,臨時用黃色紙張代替,但是沒想到印出來的效果比白色紙張的效果要好,於是以後都用黃色紙張印刷,別的印刷廠見後也紛紛效仿用黃色紙張印電話號簿,慢慢就形成了一個慣例,從此全世界的電話號簿都叫作「黃頁 yellow pages」,也成了電話號簿的一個專用名詞。
1880年世界上第一本黃頁電話號簿在美國問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黃頁是國際通用按企業性質和產品類別編排的工商電話號碼薄,相當於一個城市或地區的工商企業的戶口本,國際慣例用黃色紙張印製,故稱黃頁。目前我們常說的黃頁就是指電話號碼薄,目前幾乎世界每一個城市都有這樣以紙張為載體所印製的電話號碼本(黃頁)。
紙質媒體以電話號碼形式來刊登分類廣告和產品,其中包括公司地址、電話、公司名稱、郵政編碼,聯系人等簡單信息。
其缺點:
1、用戶可以按索引分類逐級的來查詢,可以在各個地區找到類似的黃頁,但是面對龐大的書面數據,查找起來非常的不方便。基本上以電話為主要的單一溝通方式。
2、傳統黃頁產品受發行量,發行渠道的限制,對客戶的推廣基本上只能做到發行多少,拓展多少,不能准確預測瀏覽人群。
3、受出版印刷時間的限制,更新速度慢,只能在改版做修改。
4、根據企業的購買價位,受版面的大小的限制,企業數據的容量也有限制。
以前的黃頁是紙質文件,現在多以電子版形式存在。
希望能解決問題,
就給個採納吧,採納是我的動力,
服務絕對滿意。
5、我們公司最近想做信息流廣告,但不知道怎麼弄,有誰知道流程嗎?
信息流廣告是位於社交媒體用戶的好友動態或者資訊媒體和視聽媒體內容流中的廣告。信息流廣告的形式有圖片、圖文、視頻等,特點是演算法推薦、原生體驗,可以通過標簽進行定向投放,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推曝光、落地頁或者應用下載等等,最後的效果取決於創意+定向+競價三個關鍵因素。
信息流(Feeds)廣告,在2006年由Facebook首先推出。這種穿插在內容流中的廣告,對用戶來說體驗相對較好,對廣告主來說可以利用用戶的標簽進行精準投放,因此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後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媒體都推出了信息流廣告平台。
信息流廣告的優勢:1.流量龐大;2.演算法領先;3.形式豐富;4.定向精準;5.用戶體驗好。結合大數據和AI進行精準投放,無論是品牌曝光還是獲取效果都可滿足需求。
根據平台的屬性可分為:社交類、資訊類、視頻類。
定向方式:一般有自然屬性、地理屬性、人群屬性、自定義屬性等等。
計費方式:CPC、CPM、CPA、OCPC、OCPM、OCPA。
效果評估:創意+定向+競價。
信息流廣告已經成為媒體平台流量變現的主要模式,從傳統巨頭到新興力量都加入了信息流廣告大戰,如:騰訊、阿里、百度、網易、新浪、頭條、小米、360、知乎、美柚、bilibili、快手、抖音等等。
6、互聯網+誰提出的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八提「互聯網」,首提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點燃了神州大地、華夏兒女「互聯網+」創新創業激情,即將在貴陽召開的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就是展示「互聯網+」魔法的一個奇妙舞台。「互聯網+」不僅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生活,更意味著思維方式的全新變革。
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指出,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要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路、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互聯網+提出的背景與思路,有點類似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理念。」 北京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超圖軟體先進技術實驗室主任黃騫補充道,「互聯網+」是希望用國內相對優質與國際領先的互聯網力量去加速國內相對落後的製造業的效率、品質、創新、合作與營銷能力的升級,以信息流帶動物質流,也會與一帶一路整體戰略相結合,推展整體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7、信息流廣告案例有哪些
出現在社交媒體用戶好友動態中的廣告,這種廣告的基礎是對於用戶需求的理解。是在大數據的基礎之上去學慣用戶行為,給用戶進行畫像,將用戶標簽化,在用戶的好友動態中毫無聲息的展現出來。
這種廣告形式的好處就是用戶的反感程度比較低,點擊率也比較高,如果整體的廣告文案和轉化路徑設置的好,那麼轉化率也肯定是會高於普通的硬廣。關鍵還是,對用戶體驗的傷害比較小。但是實現高效、精準的信息流廣告難度還是很大的,國內很多平台所謂的信息流可能只是來至於自有平台的數據或者購買部分大平台的數據為依據,這種情況帶來的准確性是很有限的。
信息流廣告的始祖應該是facebook,在中國的信息流廣告現在社交媒體和新聞資訊平台基本上已經有了,比較典型的是人人網、微博、今日頭條、手機百度等。
8、請問有哪些靠譜的做信息流廣告的公司?
信息流廣告是位於社交媒體用戶的好友動態或者資訊媒體和視聽媒體內容流中的廣告。信息流廣告的形式有圖片、圖文、視頻等,特點是演算法推薦、原生體驗,可以通過標簽進行定向投放,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推曝光、落地頁或者應用下載等等,最後的效果取決於創意+定向+競價三個關鍵因素。
信息流(Feeds)廣告,在2006年由Facebook首先推出。這種穿插在內容流中的廣告,對用戶來說體驗相對較好,對廣告主來說可以利用用戶的標簽進行精準投放,因此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後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媒體都推出了信息流廣告平台。
信息流廣告的優勢:1.流量龐大;2.演算法領先;3.形式豐富;4.定向精準;5.用戶體驗好。結合大數據和AI進行精準投放,無論是品牌曝光還是獲取效果都可滿足需求。
根據平台的屬性可分為:社交類、資訊類、視頻類。
定向方式:一般有自然屬性、地理屬性、人群屬性、自定義屬性等等。
計費方式:CPC、CPM、CPA、OCPC、OCPM、OCPA。
效果評估:創意+定向+競價。
信息流廣告已經成為媒體平台流量變現的主要模式,從傳統巨頭到新興力量都加入了信息流廣告大戰,如:騰訊、阿里、百度、網易、新浪、頭條、小米、360、知乎、美柚、bilibili、快手、抖音等等。
9、哪些行業適合投放信息流廣告
信息流廣告是位於社交媒體用戶的好友動態或者資訊媒體和視聽媒體內容流中的廣告。信息流廣告的形式有圖片、圖文、視頻等,特點是演算法推薦、原生體驗,可以通過標簽進行定向投放,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推曝光、落地頁或者應用下載等等,最後的效果取決於創意+定向+競價三個關鍵因素。
定向方式:一般有自然屬性、地理屬性、人群屬性、自定義屬性等等。
計費方式:CPC、CPM、CPA、OCPC、OCPM、OCPA。
10、請問 廣告 一詞中國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先謝謝你幫我來下的書哈:)希望這個可自以幫到你.我本科不是這個專業的,所以這個資料也是查的.
日本的一些廣告學者認為,"廣告"一詞最早在日本出現.鈴木保良著《現代廣告手冊》中稱:大約明治5年至明治20年(1872~1887),日本開始流行"廣告"這個詞.而日本專家八卷俊雄也認為,日本流行和公認"廣告",約在19世紀80年代後,但卻認為源於中國,日語里最初叫"廣目",是從漢語里得到這個詞彙的.
在現代漢語詞彙中,"廣告"一詞是外來語,約在20世紀初到20年代左右從國外傳入.最初把Advertising多譯為告白,告帖等,用"廣告"一詞,最早應見於1907年的《政治官報章程》.在此之前,我國的《康熙字典》和《詞源》都沒有"廣告"一詞,以前把廣告叫做告白.按照漢語字面上的解釋,廣告一詞是"廣而告之",即向廣大公眾告知某些事物,也可解釋為"廣泛勸告"的意思.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告活動在我國日益廣泛和普遍,廣告的真正含義才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