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描寫貴州銅仁梵凈山奇特風景的七言絕句詩,很急!謝謝各位!幫幫忙!
1,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2,唐代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3,唐代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凈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
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里的一枚玲瓏青螺。
4,唐代李商隱《霜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譯文:
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艷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5,宋代王安石《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譯文: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後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2、梵凈山坐纜車後還要爬多少級台階才能到山頂
2000左右。
梵凈山(Mount Fanjing),原名"三山谷",位於貴州省銅仁市,得名於"梵天凈土版"。梵凈山曾榮膺權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國十大避暑名山",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梵凈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也是武陵山脈的標志。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銅仁地區,主峰紅雲金頂海拔2336米,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米。梵凈山山門距銅仁市80公里,距省會貴陽460公里。
梵凈山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空氣不幹燥,四季無風沙,年平均氣溫15.3℃。其中,最熱的七月下旬,平均氣溫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氣溫是4.6℃。降水季節都集中在5-10月份,遊客若在此時出遊,梵凈山上氣候多變,應帶上雨傘和較厚的衣裳。
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際生物圈成員、亞熱帶最完整的生物體系,棲息著黔金絲猴、珙桐、紫薇等珍稀動植物;是黃河以南地區10多億年古老的地質台地;是天下眾名岳之宗佛教聖地、全國五大佛教名山之彌勒菩薩道場。
3、梵凈山新紅雲金頂下的廣場如何稱呼
梵凈山新紅雲金頂下抄的廣場是——普渡廣場。
梵凈山分為新金頂和老金頂,擁有普渡廣場、黑灣河瀑布群、觀音瀑、觀音洞、萬寶岩、蘑菇石、萬卷書、太子石、承恩寺、金頂天橋、拜佛台、曬經台、說法台、紅雲金頂、鳳凰山、老鷹岩、思過崖、萬名洞、九皇洞、剪刀峽、金刀峽、翻天印、鯉魚石等眾多景點。景區內山峰遍布,山勢陡峭,眾多奇石是景區內的一大特點,更有佛光、禪霧、幻影和瀑布雲四大天象,以及眾多寺廟、碑刻古跡。無論是自然風景還是人文景觀,都極為豐富。
4、貴州梵凈山紅雲金頂上的橋叫什麼橋
名字叫 天橋
5、貴州梵凈山金頂水泥有限公司怎麼樣?
貴州梵凈山金頂水泥有限公司是2006-06-21在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版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權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朗溪鎮孟關村土地塘。
貴州梵凈山金頂水泥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20625789750318Y,企業法人李澤鑫,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貴州梵凈山金頂水泥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水泥製造、銷售。)。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貴州梵凈山金頂水泥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6、不知道在梵凈山山頂看日出感覺怎麼樣?什麼是紅雲金頂,是不是真的那麼神奇?
想看日出得爬上山頂才行,最好就住那兒了,等第二天天晴的話,凌晨四五點的時候就可以看見日出了。
7、貴州梵凈山歷史簡介
梵凈山有2000 多年的文明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為「武陵蠻」崇拜的神山、聖山,稱之為「三牾山」。後來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謂「三山谷」。北魏《水經注》沿稱「三山谷」。唐《元和郡縣志》稱「辰山」,因辰水(今錦江)而得名,是時佛教已傳入。
今銅仁地區境已建數座寺廟。後來因西麓源水名「思邛水」(今印江自治縣境),故北宋《太平寰宇記》記作「思邛山」。明初,梵凈山已成佛教名山,數名並稱。
一則因其三峰高聳,脈分九支,故稱「九龍山」。
二則因佛教興盛,寺剎林立,一片梵天凈土,故名「梵凈山」,俗稱「大佛山」,亦稱「大靈山」。
三則因朗月之夜,人影映於老金頂崖壁之上,於是自清代開始即稱「月鏡山」;後相傳八月十五日子時,萬國九州之影悉現於石鏡中,故稱「石鏡山」。
與此同時,還因新金頂超然卓立,也有「卓山」之稱。綜其數稱,「梵凈山」則為官方主流稱謂,民間亦較為廣泛。在民國時期,《貴州通志》雲:「梵凈山一名月鏡山……皆立梵宇,又有辟支佛跡……黔中勝概,無逾於此;訪之中州名山,亦未多得」。
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官方統一以「梵凈山」而名,民間仍間或流傳「大佛山」等稱謂。無論稱謂如何,自唐代崇尚佛道,於此山佛修寺廟、道建殿堂,歷經宋元明清各朝,先後建有「四大皇庵」和「四十八腳庵」,逐漸成為國內著名的彌勒道場。
千百年來,梵凈山以其原始古樸的生態環境,雄奇秀麗的自然景觀,超凡入聖的佛教流傳,均給世人以無窮魅力和巨大誘惑,由此形成獨特的梵凈山文化。
(7)貴州銅仁梵凈山紅雲金頂短視頻擴展資料:
梵凈山作為貴州名山是因佛教而聞名的,由於貴州地處西南邊陲,立省較晚,開發較遲,又因地勢險要,境內山重水復,與中原諸省相比較,佛教傳入較晚,在西南三省中佛教發展遜於川滇。早在晉代,中原西蜀的佛教便開始影響川滇,到唐代佛教的發展已遍及四川全境。
黔北和黔東梵凈山地區,與四川接壤,水陸交通方便,且政治、經濟和文化與四川聯系緊密,乃最早得到四川佛教風氣影響,川黔僧人相互往來傳播佛教。
據貴州地方史志記載,唐代牛騰在貴州大布佛教,是為佛教傳入貴州之始,傳布地區主要是在黔北和黔東梵凈山周圍。佛教的傳播,必然導致寺廟的興建、佛像的鑄造和僧人的活動。
8、梵凈山紅雲金頂一橋架兩山,如此雄偉壯觀的建築是如何建成的?
梵凈山紅雲金頂一橋架兩山,如此雄偉壯觀的建築是由工人師傅一塊磚一塊磚和鋼筋混合拼接而成。作為貴州一個5A級景區,梵凈山那兩座山頂上架的橋,讓世人嘆為觀止。當地的一些老人說過,紅雲金頂象徵「鴻運金頂」的意思,尤其是那兩座懸崖峭壁,更顯得意義非凡。
山頂上有兩座廟,是明朝時修建的,兩座廟前方都立著屏風,是為了遮擋風雨的吧。去梵凈山要順利登頂,是需要體力和耐力的,許多人走到一半,就會氣喘吁吁了。由於海拔較高,空氣也較稀薄,並且山體大多是垂直的,能登頂的遊客,是非常令人欽佩的。
科學的角度來看,修這座橋,是要冒巨大風險的。很有可能是從兩邊開始,而每一邊都是緩慢來修,比如說是一塊磚和一塊磚拼接在一起,等鋼筋水泥凝固後,再一截一截的修建,中間肯定還要靠鋼筋之類的去支撐,才能修建成如此氣勢磅礴的宏偉建築,有些人可能看到這個高度就會嚇得雙腿發軟,由衷欽佩建築師傅的匠人精神。
由於地殼運動等因素,山體之間會有微弱的板塊移動,也會對連接這兩座山峰的橋梁帶來一些影響。即使這種影響會很微弱,但長年累積下來,對橋梁維護方面還是存在很大挑戰的,俗話說:」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貴州。」梵凈山上的這座橋,堪稱貴州橋梁建造史上的一大景觀。
9、梵凈山紅雲金頂怎麼修建的
木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