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新媒體運營寫稿沒思路怎麼辦?
建議:
1、找10個以上粉絲比較多的新媒體賬號進行分析學習
不建議大家去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等這樣的大號,因為他們線下資源太多,根本不用推廣就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如果從這樣的大號分析出發,我們就會陷入一個陷阱,人家一篇文章,隨便推送一下都是10w+,我們要是認真做也就是幾百,所以大號平台太重要了,建議去分析一些行業內做得不錯的個人IP賬號,這樣我們會跟做得好的賬號學到很多知識。一開始我們可以嘗試模仿一下,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會有所進步。例如你可以分析分析新媒學會公眾號。
其實這些案例都是很好找的,可以去微信搜狗搜索或者新榜、微指數等等第三方平台去找。新媒學會木子李推薦關注一條、杜蕾斯、網頁教學網、新媒學會、新聞哥、鳥哥筆記、李叫獸等。當然還有很多類似優秀的賬號,自己也可以慢慢挖掘。
2.、可以考慮加入新媒體圈子進行交流
新媒學會木子李就在組建新媒體運營圈子:有付費群和免費開放群。關於新媒體運營方面問題,有什麼不懂都可以和大家交流,共同學習成長。更好地發揮自己優勢,時間長了也可以互相加好友,有什麼資源或者信息可以共享一下。抱團加入一個適合自己的圈子是非常重要的,取己之長,補己之短,這樣你才能在新媒體運營這條路走的更遠
3. 養成善於在互聯網上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知道互聯網網民最關注什麼,關心網上熱點事件,隨時准備蹭熱點寫文章,關注網路語言,流行趨勢是怎麼樣的等等。
4、 經常練習文案策劃和撰寫文章的能力
寫作這個事,大家只要上過學,基本就知道了,唯獨和咱們上學時寫作文不同的是,我們現在的寫作目的是為了推廣一款產品。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技巧,當然不排除有人比較有天賦,沒有天賦怎麼辦?那就需要你多看、多讀、多練就可以了。
建議你寫作的時候可以寫身邊的人、事、物、自己的觀點、評論以及感悟這些都可以,只要你堅持、勇敢寫出來,新媒學會覺得你就離成功不遠啦!
至於活動策劃這塊內容,也是需要實踐練出來的,要明確活動的目的,背景以及活動前需要准備哪些東西,活動細節,活動後要注意些什麼。
2、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新聞的內涵、特徵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大一作業,求解求思路!謝謝
新聞在內容上不再是單一的文字,而有力圖片,聲音,視頻等等,新聞的形式也發生了改變,具備了互動性等等
3、新媒體文案怎麼寫寫?沒思路怎麼辦?
新媒體文案可以根據主題確定一個線索,然後根據線索串聯各個畫面,如果寫一個家庭或者公司的文化,通過一個「燈」串聯,白天敞亮的燈光,夜間昏暗的燈光,辦公室的台風,車間的聚光燈,走廊的等,室外的路燈,通過這些寫文案,可以很好地展現出主題,其他類型的一樣參考。望採納!
4、新媒體運營有哪些書籍推薦?
1營銷思維:
《引爆點》《營銷管理必讀12篇》《定位》《需求》
2運營理念認知:
《從零開始做運營》《運營之光》《增長黑客》
3運營技巧:(文案、標題、數據分析、策劃、用戶心理)
《誰說菜鳥不會數據分析》《深入淺出數據分析》《數據化管理》
《文案創作完全手冊》《文案訓練手冊》《影響力》《人性的弱點》
4互聯網思維:
《周偉鴻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參與感》《長尾理論》
《免費:商業的未來》《顛覆式創新》《浪潮之巔》
5、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新媒體營銷有哪些不同策略
傳統企業解決線上線下沖突,最主要的思路:
1、網路專供;
2、電商定位為下水道庫存思路;
3、o2o;
4、線上線下價格完全一致;等等
傳統企業微信新媒體運營組合最佳方式:官方公眾號+創始人微信號+全員個人朋友圈微信號+官方行業自媒體微信公眾號運營。與微博一樣,強調內容和互動。
一億以上規模的企業與一億以下規模企業,一個小店與一個幾百連鎖店的企業,一個做生活服務的企業與賣商品貨的企業,其o2o策略路徑完全不一樣。幾乎所有o2o的文章都籠統都按一個類型來談o2o,所以都講不清楚,絕對是錯誤的思路。
6、如何快速學會某個領域的知識?
1.
如何快速學會某個領域的知識?
答案是:大量讀干貨。
但副作用是――你會忘得更快。
那麼,如何讓知識更加牢固?
答案也很簡單:讀教科書。
但前提是,你沒辦法「速成」。因為,讀教科書,讀的不僅僅是內容、也不僅僅是課後練習,還有它背後那套完整的體系。
2.
如今,新媒體運營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行業,這方面的書每年都層出不窮、卻又良莠不齊。
因為很多書都是基於作者個人的看法來寫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對於運營高手來說,這些書可以補充知識;對於新手,這些書卻無法給他們帶來完整的「知識體系」。
就像我見過很多攝影的書,有些教你如何構圖、有些教你如何拍人像、或者教你「從入門到精通」;我們得到這樣的知識,馬上就可以去練習、上手操作,卻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這么做?」
甚至,昨天學了構圖、今天學了色彩搭配,但這兩種知識要怎麼融合到一起?
這就是缺乏系統的「知識體系」的結果。
3.
一套系統的教材會如何教你攝影呢?
首先,它會用長長的篇幅告訴你:什麼是攝影?它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其次是攝影的種類、攝影的流派;然後是教你認識器材、提高審美??等這一套學完了,最後才教你操作方面的技巧。
我買過一套紐約攝影教材,內容非常系統。但它太厚了,而且還很燒腦,因此我連「什麼是攝影」都沒讀完、就把它送人了。
為什麼教材要花這么多篇幅來講「什麼是攝影」這樣一個定義?
因為,這個「定義」包含了至少三個大問題:它決定了這個領域的性質是什麼、這個領域的范圍是什麼、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不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就很難構築這個領域的知識體系。
這就像是培訓班和大學的區別――後者要講概論、講歷史;而前者只告訴你怎麼做,你做就行了。
前者的操作性強、信息更新快;後者燒腦,而且如果不掌握學習方法、學完了也不知道怎麼操作。
4.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學習教科書呢?
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學習計劃,專門針對秋葉大叔的新媒體教材。但目前,我自己還沒開始學,所以這里只能聊聊思路、不涉及具體的學習方法,以免把你們帶跑偏。
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借著這些思路,去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思路一:
觀察生活和工作中,哪些地方受到了新媒體的影響?
給「新媒體運營」領域畫一個界限,它包括什麼、不包括什麼?這一點,可以在書中的「概論」和「發展史」上看到。
(包括文案、策劃、營銷、項目管理;不包括技術、產品、設計)
思路二:
新媒體運營的知識體系是什麼樣的?
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刷完這套書、並且結合自己的經驗、網上的干貨來思考了。
我曾經畫過一幅「微信運營」的思維導圖,裡面簡單地歸納了一下這個領域需要的知識。
框架搭好了,一旦學習了新的內容,我們就可以直接在框架上添磚加瓦、不用擔心這些知識會在頭腦里打架了。
思路三:
結合實際、結合實際、結合實際!
重要的說三遍。
教科書的優點在於,它們的知識非常完整、自成體系;缺點也很明顯:內容滯後、相對缺乏深度(在某些細節上,教材比不上專業的書。例如秋葉大叔這套教材里、關於文案寫作的部分,肯定不如小馬宋、或者樂劍鋒的文案書;但大叔的教材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而且,教科書的編輯、審核流程比較長,要看最新的資訊,還是去讀干貨來的快。
所以,哪怕你硬著頭皮刷完了一整套教科書、記了厚厚的筆記,如果這些知識沒有經過你的檢驗,它們終究無法成為你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