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在做什麼工作比較有前景
2019年比較有前景工作:大數據、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1、大數據
大數據專業是從大數據應用的數據管理、系統開發、海量數據分析與挖掘等層面系統地幫助企業掌握大數據應用中的各種典型問題的解決辦法的專業。簡單點說就是搜集吃喝玩樂各項數據進行分析並精準推薦的過程。
越來越多的行業對大數據應用持樂觀的態度,在互聯網行業,比如百度、騰訊、淘寶、新浪等公司已經成為標配。
2、人工智慧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非常迅猛。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慧項目中,中國占據51%,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但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儲備,中國卻只有5%左右,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專業是個熱了幾十年的熱門專業了,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軟體工程、計算機信息工程等專業。
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組成原理、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基礎、演算法與數據結構等,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4、電子商務
中國電子商務是生長於新時代,更是服務於新時代的,發展前景可以說十分廣闊。比爾蓋茨曾說過:「21世紀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馬雲也講過:「未來5年,如果你不做電子商務,你會後悔!」
5、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專業,成長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的成熟,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
就業前景最好,有兩層含義:
一是就業容易,就業率高。
二是職位好,掙得多。
2、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論述為建立美麗中國大學生應如何擔當時代重任三千字論?
寫作思路:可以擔當時代的重任,前提是必須有過硬的肩膀,可以從先練就自己過硬的本事為出發點進行闡述,少年強,則國強為中心。
正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九零後黨員的回信中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3月21日,福建工程學院人文學院網路與新媒體1901班的同學們在輔導員王艷雙的帶領與指導下,觀看福建工程學院在福建省第六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的獲獎項目「北斗+」的分享直播並結合《習近平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對「當代大學生如何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中國青年」、「如何肩負起時代重任」的話題展開了積極討論。
習書記在回信中提到,希望青年一代能夠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福建工程學院的師生也以此為行動指南,重視實踐活動,鼓勵在校學生創新創業。福建工程學院教授鄒復民和交通運輸工程碩士研究生蔡祈欽參與的項目「北斗+」在福建省第六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取得的主賽道銀獎就是最大的鼓勵和證明。
在輔導員王艷雙的指導和進行深刻的學習之後,同學們認真思考並交流了自己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作出怎樣的努力,才能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中國青年,肩負起時代重任。班長苗祖瑞結合本專業的特色率先分享觀點:「我們應該更加註重在傳播宣傳方面去弘揚黨的先進性和積極性,同時反映出正能量,藉助媒體的力量,在社會上弘揚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曹夢瑤同學認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鍛煉自己擁有前瞻性的思維,努力學習自身的專業。」陳奕菲同學則說:「我們要正確認識國家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社會責任,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同時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正如同學們所說,北大援鄂醫療團隊的青年們不畏艱難、不懼生死,勇於承擔黨和人民給予的重託,在抗疫一線辛勤工作,救死扶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網路與新媒體1901班的同學們在此次學習中獲益良多,作為朝氣蓬勃的青年一代,同學們之後會更加重視提升自身素養,不忘習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的希望與寄託,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努力成為能夠肩負起時代重任的中國青年。
「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新時代中國青年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壯麗篇章將貫穿青年一代整個人生最精華的階段,新時代的宏偉藍圖將在青年一代的手中變為現實。身處這樣的時代,是廣大青年人生之大幸!
時代使命在不同行業、不同群體有不同的具體內容。紀檢監察青年幹部肩負的時代重任,就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忠實履行黨章和憲法賦予的職責,努力實現新時代紀檢監察事業高質量發展,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征途從腳下開始,重任須本領擔當。「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紀檢監察工作是政治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只靠一腔孤勇、渾身蠻勁是不行的,沒有兩把刷子幹不了,沒有高素質、好把式、硬功夫難堪大任。
練就過硬本領貴在學而不已。「自古聖賢,盛德大業,未有不由學而成者也。」學習既是第一位的本領,也是增強工作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水平的必經途徑。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乾的黃金時期,更應該如飢似渴學習,為青春遠航提供動力,為青春搏擊充盈能量。
紀檢監察青年幹部要抓好學習,最根本的就是一以貫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聯系實際學、持續跟進學、融會貫通學,真正把這一科學理論轉化為指導實踐、提升本領的強大力量。
練就過硬本領貴在吐故納新。「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紀檢監察青年幹部要成為名副其實的開路先鋒,就必須自我加壓、自我錘煉,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展,不斷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帶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及時轉變思維慣性和工作慣性,勇於走出「舒適區域」,努力闖新路、譜新篇,及時跟上黨中央的要求,跟上時代前進步伐,跟上事業發展需要。
展望未來,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紀檢監察青年幹部要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在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的奮斗歷程中砥礪意志品格、錘煉過硬本領,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中綻放青春光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中跑好自己這一棒。
3、中國媒體傳播的政治性
二、中國政治性社交媒體使用分析:以政務微博為視角
2011年以來,社交媒體尤其是政務微博在中國呈現蓬勃發展之勢,2011年被稱為中國政務微博元年,2012年更被稱為政務微博高速發展年。
1.中國政府官員微博應用分析
筆者持續追蹤新浪微博、騰訊等的政府官員微博的發展脈絡,並選取關注度高的前10個官員微博樣本進行內容分析。
樣本方面,整體樣本來自對新浪、騰訊、人民、新華四家微博網站官員微博的持續跟蹤;內容分析部分的樣本來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間從關注度高的10個官員微博中隨機抽取的1000條微博,分析層面涉及粉絲數、活躍度、轉載率等方面。選取前10名官員微博中轉發和評論數超過2000次的微博內容來看高關注度的內容指向。經研究發現:
一是中國政務微博發展迅猛,但尚處於自發摸索狀態,其中有技術、行政和商業驅動的共同作用。
就當前階段而言,技術和商業驅動因素占據主體,這一點在商業網站和政府網站的官員微博賬戶比例上可以獲得佐證。截至2011年底,新浪和騰訊上的黨政幹部微博共17400個,而在人民網和新華網認證的黨政幹部微博總計僅有803個。機構微博與官員微博的發展比例在商業網站和政府網站區別也很顯著。 商業網站上的個人與機構注冊比例要遠高於政府網站的注冊比例,在商業網站上注冊的個人數量明顯比在政府網站上注冊的個人數量要多。造成這一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商業因素,當最初試水的政務微博帶來了流量及潛在流量,驅動了商業網站的後續開發和跟進,如新浪網即稱在意識到商機後,「迅速確定了政務微博作為主攻方向,公司組織了上百人的團隊,細分到省,每個省都有專門的負責人,從不同的系統挨個去捋,找他們去談,把一些成功的經驗告訴他們,就像賣保險一樣,推銷,讓他們來開。」通過訪談和數據分析,本報告認為當前中國官員微博主要可分為對話型、獨白型和應景型三類。
二是對排名前10的官員微博賬戶的樣本分析來看,內容分布,官員微博的內容構成以政務活動描述為主體,工作內容、公共話題和私人生活三類內容均占據一定比例;表達風格,與官樣文章有所區分,出現一定數量的網路語言,感嘆詞使用增加;互動程度上,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就共同關注的話題討論、回應網友提問、解決現實問題等。內容分析顯示,首先是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官員微博能引發高關注度,其次,軟性話題同樣也能引發高關注度。以微博「粉絲」數量第一個破百萬的官員,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的微博來看,溫州動車事故當晚,蔡奇連發微博30多條,在通報現場救援情況的同時發布了一條被廣為提及的微博:「這么大的事故,怎能歸咎於天氣和技術性因素?又該誰來埋單?鐵道部門應痛定思痛,從中汲取深刻教訓:鐵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傷不起啊!!!」官員身份下的公開質問使得這條微博被轉發65817次。而蔡奇的一些「觀看《竊聽風雲2》……吳彥祖,在象山見過,確實帥」、「贊『油條哥』!近日河北保定的劉洪安火了。這位早點攤販堅持用新油炸油條……」等軟性話題的微博也獲得較高的轉發率。
三是微博具有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混雜屬性,由此也引發了官員微博的三重身份混雜,個性化、碎片化的傳播特徵也加劇了官員微博的這一身份混合狀態。
四是影響力方面,結合年度熱門話題來看,官員微博在其中比例較低,目前尚未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但開拓了政治傳播的渠道,吸引了更多人參與政治。
就當代中國而言,官員微博在很長一段時間將呈現出對話、獨白、作秀和應景的混合體,但是伴隨著媒體和社會環境的日趨發展,傳播模式的變革帶來政治模式的變革,面對日漸成長的數字公民,可以預見官員的微博應用將對中國的政治生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2.中國政務微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應該說,當前中國政務微博發展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從微博問政到微博辦公搭建了政府和民間對話溝通的新平台,同時地方政府也已經開始積極運用政務微博應對網路輿情。如在江蘇啟東「王子」污染、寧波PX項目等事件上,政府官方微博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輿論情緒,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是政府微博開設多但活躍度未能同步。 微博熱帶動了中國政務微博的快速增長,但快速增長的背後有著大量的形式化擴張,真正理解微博特性並善於運用這一傳播平台的機構和官員並不多,目前廣為詬病的一點就是政務微博流於形式的較多,階段性和主題性微博占據相當比例。
二是政務微博互動程度有待提高。
三是政務微博在表達方式上存在多種問題,如過於官方化、過度網路化、語言生硬等問題,導致民眾對政務微博的發展持保留態度,如在一項調查中,面對「怎樣看待『風起雲涌』的政務微博」問題,73.71%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只是趕時髦、走過場,屬於作秀行為」,而只有6.97%的被調查者認為「正在朝著好的趨勢發展,只是在過程中出現了些問題,完善就好」。
所以出現上述問題,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觀念層面,觀念缺失或偏頗。未樹立新媒體時代的政治傳播觀念,延續了大眾傳媒時代的單向告示思路;開設微博的動機有偏頗,如「平時跟領導交流的機會不多,開通了微博,也能喊領導一聲『童鞋』,多好。特別是自己做了什麼工作發個微博,也方便領導知道,比在會議上匯報強多了。」上官蘭雪:《政務微博:走秀還是救火?》,《南方周末》2011年11月30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65338。
二是制度層面,未對社交媒體的使用形成制度性保障和規范。
三是技術層面,缺乏媒體知識,不了解社交媒體的傳播特性,未掌握新媒體運用技巧。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巨大變革,那就是關系變革。包括幾個層面,個體之間的關系、個體與群體(國家、機構、組織等不同層級群體)之間的關系、群體和群體的關系。這一關系變革在社交媒體出現後達到了一個質變點。作為最能體現互聯網本質的發展,社交媒體在時間、空間和社會層面推進了關系變革。在政治傳播領域,社交媒體直接帶來了政治傳播關系結構的變革:既有的社會科層、地域、時間限制被打破,個人(政治人物、普通民眾)與政治系統的關系,政治系統整體與機構的關系,機構與機構之間的關系、個人(政治人物、普通民眾)與機構的關系,政治人物之間的關系,政治人物與民眾的關系等均發生了程度不等的變革,加之主體、語言、路徑等層面的改變,社交媒體改變了全球政治傳播圖譜,帶來了政治傳播向政治交往的轉向,各國政府和民眾也在不同程度上認識並在實踐中推進了這一轉向,如何弘揚其正向效應並避免或減少其負向效應是全球業界和學界值得共同長期關注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