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發揮多媒體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運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有助於呈現語言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交際動機,使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靈活運用英語。運用多媒體課件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實現英語教學「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英語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要注意目的性、恰當性、合理性。多媒體的使用不能代替師生課堂上真實的語言交流、思維碰撞、情感互動和人際交往活動。」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要講究科學、合理,把握好一個「度」字,切實發揮多媒體為增強學生英語學習效果而服務的作用。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談談多媒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進行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是教師運用恰當的導入語揭示新授教材前的一個小小環節,成功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基礎。新課導入是一種教學藝術,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藝術性是新課導入環節應該體現的特點。每當進行一個新的單元教學或轉入某一新板塊的教學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與新課或新的知識點有關的背景知識,藉此巧妙地導入新課,引領學生自然地入情入境,輕松、愉快地步入新的學習之旅。如執教《牛津初中英語》7B Unit1 Dream homes,上課伊始,執教老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不同風格與情調的家居環境,把具體、生動的畫面栩栩如生地呈現於學生眼前,學生頓感耳目一新。由此可見,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一種與之相吻合的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如臨其境之感,增強感性認識;教師提供與課文相關的短語和句式,再趁熱打鐵,向學生發問:①Do you have any dream homes in your mind?②What are your dream homes like?③Can you describe your dream homes for us?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通過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新知的慾望,促使學生迅速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運用多媒體實現精講精練,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學生接受信息的載體由單一的語言文字變成可聞的聲音、可視的場景,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真正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讓學生聽聽英語錄音、看看英語錄像,標準的發音具有示範作用,錄像聲情並茂更具吸引力,可為學生形成語感、提高說和寫的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突破重點、難點的有效方法是變革並優化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對文字、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的處理能力,形成聲、圖、文並茂的媒介,進行視、聽、觸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在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比如學生對動畫片情有獨鍾,教師可以設計並製作一些動畫,並配以精彩的對話,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明白在什麼樣的生活情景中使用什麼樣的語言來交際。這樣,既幫助學生掌握了知識,加深了對語法規律的理解,又讓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靈活運用了語言,化難點為易,實現了精講精練,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譬如,在講授「過去進行時」的語法規律時,一位教師用動畫Flash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孩子「李健」晚上在家裡做家庭作業、看電視和跟家人共進晚餐的情景。當學生看到在畫面中自己熟悉的老師後,一下子有了興趣,教師趁機發問:「Li Jian was doing his homework at home at 8 yesterday evening.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at time?」學生紛紛舉手,躍躍欲試,學習熱情高漲,語法難點也在圍繞這一情景所設置的訓練中順利突破。
三、運用多媒體將生活情景引入課堂,訓練學生說寫能力
英語同漢語一樣是一種工具,人們在生活中運用它進行表達與交流。它源於生活,為生活服務。但是,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英語常常偏重於語法知識的灌輸,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致使許多學生在某些場合不會說英語或不敢說英語,形成了語言交流障礙,陷入了「啞巴英語」的尷尬境地。為了改變現狀,為學生創設鮮活的訓練情境,訓練學生說的勇氣,可以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它能將生活情景引入課堂,在英語和學生生活經驗之間架起橋梁,使英語學習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英語,進而訓練學生的說寫能力。譬如,執教《牛津初中英語》7A Unit 5「Going Shopping」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教材,教師可在課前拍攝與課文相關的對話錄像,在授課前先播放錄像,讓學生觀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次播放時可將有關畫面定格,引導學生逐一說出與畫面內容相關的句子;還可將聲音關閉,僅呈現畫面,要求學生給畫面「配音」;最後可請同學們模擬表演,展開對話,在對話中運用所學詞彙與語言,使學生由對課文的機械記憶轉變為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為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還可在課堂上將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圖畫或照片呈現出來,讓學生把從圖畫或照片中獲取的信息編成句子完整、意思連貫且容易用英語表達的小故事,生生之間相互交流。然後,教師指導學生從課文中選擇可供使用的句型和用語,按照文體和篇章要求,構築完整的語篇,提高學生看圖會意的寫作能力。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會真切感受到英語寫作和漢語寫作是一樣的,都是在用語言文字表現生活、反映生活。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課堂教學容量,為學生創造理想的英語學習環境;可在教學思路、方式、內容、過程等方面都發生質的變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英語學科的角度出發,遵循英語學習規律,深入研究如何運用多媒體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恰到好處地將多媒體手段融入到英語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
2、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
多媒體技術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大的作用。但是,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不是萬能的,只是在教學中起輔助、促進的作用,我們決不能片面誇大它的功能。文章闡述了當前使用多媒體教學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剖析,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以提高課堂效率,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高效課堂
不久前我民眾中學普及了多媒體教學設備。老師們都很高興。因為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普遍歡迎。本文就如何實現多媒體的高效課堂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什麼是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也叫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CAI),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和高效課堂本質上是統一的。
二.多媒體教學有何優勢?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做過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可見,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到,還能摸得著。這說明了多媒體教學有以下優勢
1.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使教學手段趨於全方位、多層次,有利於創造一個更適合學生學習的開放的探索式的學習環境。它能加速學生感知過程,促進認識深化,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2.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適當的節奏,信息量大,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由於聲音與圖像結合,語言與情景結合,視覺沖擊力與聽覺感染力結合,學生輕松自如地進入語言活動的現實情景里,學習中找到了樂趣,同時也加深了理解,強化了記憶。
3.利用網路、多媒體等技術能把教學內容直觀於學生面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優化學習環境,全面高效地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可以為我們創設生動真實的語言環境,還可以給我們的課堂帶來很大的實效性。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事實證明,多媒體教學能提高課堂效率。那麼,在具體使用過程中,怎樣利用多媒體使課堂更高效呢?
三.怎樣運用多媒體,實現更高效的課堂?
多媒體教學既有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也有傳統教學所沒有的負面影響,只有做到多媒體與教學科學有機地結合,才能發揮其最大效能,並且避免或消除它的消極作用。下面談談多媒體教學的一些原則和誤區。
1. 避免形式主義誤區,注重實效性原則。
多媒體教學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因此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要遵循學生思維規律,把著眼點放在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來。多媒體材料內容要符合新課標要求,力求准確到位,課件製作講求精益求精,以達到最佳視聽效果為標准,展示過程中教師既要熟悉多媒體操作,又要准確把握教材;既要細心觀察,逐步引導學生,還要通過多媒體控制教學活動,並能靈活處理教學中的突發事件,以使多媒體優勢在思想品德課中得到充分發揮。
誤區一:華而不實,花里胡哨。
多媒體課件需要藉助一定的藝術形式但不能單純地為藝術而藝術,僅僅停留於作表面文章,過多的花邊和插圖。只有充實的內容與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達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積極性、改善教學環境的目的。反之,一些多媒體課件過分追求華美的外表,怪異的聲音甚至是刺耳的聲音(如音調較高的喇叭聲和剎車聲),眩目的視頻,導致喧賓奪主,使得學生上課時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本身上,而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學習和記憶。還有些老師在課件中增加了大量的卡通、音效和動畫,在課堂上經常會「博得」學生的一陣陣歡笑,但是,學生其實是覺得課件本身「好玩」,而不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授課內容本身上,等到興高采烈的下課,才發現這堂課講的是什麼還沒有在頭腦中留下痕跡。
比如:兩位老師講《unit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一位老師用了精美絕倫的課件,色彩艷麗,還不時地配有掌聲和鼓勵聲,學生被這些表面的現象吸引了眼球,但由於教師不能修改該Flash課件,致使許多不需要的東西也呈現在學生面前,一節課學生似乎很忙碌很投入,實際卻對於分式意義的感知和表達都很欠缺;而另一位老教師只用課件引入了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講練結合,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學生思維的發展和真正的活躍。可見,多媒體的使用不在多而在於精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從實際出發,找准最佳作用點進行有的放矢,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誤區二:呆板單調、索然無味。
多媒體課件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就是以文字為基礎,配合圖像、聲音、動畫等手段,從多方面刺激學生的官,引起血色還能夠的興趣。一個形式呆板的多媒體課件與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沒什麼區別,它所獲得的教學效果自然不會顯著。生硬拼接、胡拼亂湊是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另一個誤區。課件的製作應講求取材合適,用材得當。比如:在真實圖像上加上一些卡通圖片,就顯得很不協調,使課堂效率低下。
2、避免不切實際的誤區,注重針對性原則。
在學每一單元之前,我們一個教研組的老師先統一認識,針對學生情況擬定製作課件的內容,如哪些章節宜用課件,應做多長的課件等,經過所有老師討論之後進入課堂,使用後,我再針對存在的問題稍加修改,以達到最佳效果。一般是導入一節課,聽力和sectionA一節課,sectionB和閱讀課一節課,寫作和復習練習一節課。
對於初中學生,那種滿堂灌的課件及一些只在不必要的動畫、音樂上做文章的課件已經起不到掌握知識的效果,需要我們著眼於現在英語知識的記憶過程、口語練習等方面修改課件,使課件起到黑板、粉筆和其他教具所起不到的作用,這樣才能做到課件的高度有效。如,我在Unit9新課講解單詞是學生就覺得本單元的單詞太多,太難去記憶,這樣我就剪接一個李陽英語記單詞的演講片段,讓學生學著試試李陽老師的記憶方法,觀看後同學們有感觸,後來這個單元單詞記憶效果還不錯,那些啟發較大的學生還自創了一些自己的記憶方法。
3. 避免濫用的誤區,注重適用性原則。
針對授課類型,傳統教學可以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授課類型有很多種,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多媒體,例如對於復習課則比較適合使用多媒體,而對於新授課,特別是在進行習題講解的時候,無論是從容量上、思考時間上或者是從學生的注意力上來看,都不太適宜採用多媒體。因此在最後總復習的階段我就是利用多媒體將我所教的短語等知識點進行了綜合匯總,用搶答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練習,用了幾次下來,發現效果還真的很不錯。如《Review of units 1-6》中,復習的單詞和短語就不好用老師用傳統的方式講解,如 how ,how far, how often, how long這幾個疑問詞的區分和記憶,我就設計成為單項選擇題讓學生練習並進行板書評講,顧及到學習程度較差的同學,實效高效的課堂。
4、避免濫用的誤區,注重適度性原則。
在我們的問卷調查過程中,有77.1%的學生希望減少課件每頁的文字量,有91.5%的學生要求放慢課堂教學的速度,另外還有63.4%的學生認為多媒體課件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不能代替傳統的黑板教學。因此,教師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由計算機包辦,利用課件大量存儲的特點,一味增加授課內容,速度過快,導致學生難以吸收,豐富生動的多媒體教學變成了大屏幕教材,學生只有時間轉動眼球跟著屏幕走,卻沒有空間去思考,更不要說記錄課堂筆記了,後果就是學生喪失了思維的主動性。而這些,正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老師不能僅僅是放映員,還應該擔負其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不能把多媒體當成一種「全能媒體」,整節課不論是課題、情境圖、還是對話練習題,一切由電腦完成。如果這樣的話,一堂課下來,黑板上不留一點痕跡,電腦成了另一本供學生觀看的「課本」。比如<<unit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中的sectionA的第一個課時,有短語study for a test, go to the doctor,have a piano lesson,help my parents等等,通過圖片展示,和進行對話練習,最後就應該讓我們的引入告一段落,設計一些練習題馬上記憶鞏固這幾個短語,這樣學生就有時間消化這一節課的內容,學得就實際一點。
我們知道,多媒體功能的發揮是有賴於一定的條件的,並不是說在教學中採用了多媒體就一定能改善教學,更不是說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還需要考慮在什麼條件下用?何時用?何處用?用多久?如何用?而不是處處濫用。這樣,課堂才能更有效。
5、避免進入獨角戲的誤區,重視師生互動原則。
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提高教學效率,並在一定程度上確能替代教師的一部分工作,到那種認為機器能代替教師的觀點是錯誤的。計算機再怎麼更新,它總需要人操作和管理的;課件需要教師的製作與開發。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情況需要教師去把握,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要教師去引導。
因此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師,而是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學手段變化了,但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沒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要處理好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關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體教學工具,而忽略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讓現代化教學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作用,與學生緊密相結合,使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得以順利開展。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好比搭台唱戲。老師搭台,師生唱戲。這戲可不能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應該是師生的雙簧戲。
以上五個誤區是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經常會出現的,也是我們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要克服的幾個誤區。下面再從學生興趣、教學氛圍、教學情境、教學活動、教學節奏、學生參與等方面談談如何實現多媒體教學的高效性?
6、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而心理學家也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樂趣」,課堂「應是快樂的場所」。歡快的課堂,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無意注意,而且在無意注意中掌握的知識技能效果更佳,達到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受年齡特徵的影響,初中學生的這一特點更為突出,所以,多媒體教學中我們應該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這樣不但有助於提高課堂效果,而且有助於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如在《unit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引入時我先找了4個同學錄制了一個小短片,是一個關於『比比誰更好』的小對話,在同學們看到自己的夥伴在視屏里播發時都很感興趣,並很仔細的去聽他們在講什麼,這是我就用問題和另一個課堂游戲進入這個單元比較級的學習了。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多媒體講課導入得好,不僅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於探索,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就要在多媒體課一開始就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證明,在導入新課中,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設置懸念等,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7、精心設計多媒體教學活動,讓英語課堂和諧、高效。
英語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決定著英語教學的質量,英語新課程標准要求對課堂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創新,更注重素質教育,體現靈活開放,尊重個體差異,倡導體驗參與,促進學生發展。因此,我們要加強創新研究,勇於進行教學改革,精心設計多媒體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和諧、民主、開放的課堂環境中參與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讓英語課堂更加和諧高效!我們在課件中引入「游戲」的畫面,融入「音樂」來配合活動,插入「故事」,讓活動更加明確,直接的進行。比如,在提高學生聽力和開口說的能力時,一般的做法是讓學生多做聽力題和做對話練習,我用剪輯好的《Forrest Gump》中,一段沒有任何字幕的電影片段,來設計了一個聽力和口語訓練課,首先是學生觀看,由於藉助裡面人物的身體語言學生明白了一個模糊的場景。但不明白裡面地道的美式英語,學生的興趣較濃,想要去弄明白電影里講的是什麼,這時就給出幾個要學生要注意的地方,反復聽。然後揭曉答案。要求學生掌握那幾個給出的單詞和習慣用語。最後再設計了一個配音比賽,訓練學生口語。學生下來向我反映這節課學到很多實用的東西。以新的形式,利用多媒體設計好一個活動,讓課堂更有效。
8、利用多媒體調控好課堂教學節奏,重視學生思考、參與,注重情感的交流。
老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時候不能僅僅充當放映員,而應仍然象在傳統模式的教學當中一樣,牢牢把握課堂節奏,重視學生表情、語言等信息的反饋,有張有弛的調整教學進度,注意課堂互動,給學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間,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收獲更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unit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第二個課時時,在重點的3a部分時,進行到對課文復述部分時,同學們碰到讀起來有難度的octopus和aquarium。學生沒信心,復述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第二個班上這個部分時候我在課件圖片上標注單詞英標,這個單元每次出現這個單詞就會連接到這個單詞發音,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反復操練,通過多次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學生最後已經掌握了這個單詞,消除了對這個單詞的恐懼,實現了多媒體高效課堂。
在進行多媒體輔助選擇題和閱讀訓練時,教師要注意調控好課堂教學節奏,重視學生的思考與參與,如做閱讀練習時,可先讓學生一定的解答情況,由教師點評,接著切換到電腦,一步步地找出正確答案,其中還提問學生相關的知識點,用劃線的方式突出重點短語和詞彙等方式,啟發學生關注和思考問題。
9、維護好多媒體電腦設備,避免影響高效課堂的展開。
要想達到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理想效果,不但要有好的課件和懂得教學的優秀教師,設備的好壞以及教室的環境也至關重要。因為多媒體設備是由計算機、投影機、音響系統和網路系統等多種高科技設備組合起來的,而在教學中,設備處於無專業人員監控、維護狀態中。所以,如果使用不當或保養不到位,就會造成教學工作的中斷,減少教學時間,有時甚至會造成教學秩序的混亂,影響到整個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計算機病毒導致播放無法進行。
大多是因為老師每次殺毒都不及時和U盤攜帶病毒造成的。那可以在電腦主板上進行設置,每次關機時主動刪除電腦上的外來文件,這樣電腦每次打開就跟第一次打開一樣。沒有病毒,這樣的缺點是老師們每次粘貼在電腦的東西也會被刪除,但這也是保護電腦的好辦法了。
另外,多媒體設備在使用前要進行檢測或試用,小故障沒被發現或發現後沒及時排除,都會影響到課堂的效率。試想一下:本來准備好一個視頻,如果喇叭沒有聲音的話,將會使效果大打折扣。
多媒體教學僅僅是輔助教學手段,不能代替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職責,喧賓奪主只能適得其反,無法體現多媒體教學手段應有的魅力,教師始終是教學的靈魂,使用多媒體教學是教師的一種基本技能,不管將來的多媒體科技繁榮到何種地步,教師的光芒在三尺講台上應該永遠不會被淹沒。
總之,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不是萬能的,只是在教學中起輔助、促進的作用,我們決不能片面誇大它的功能,也不能抹殺它的作用。在使用時要注意適度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和師生互動等原則,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營造良好情境,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各種活動,以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和效果。我們教師也要進行課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讓多媒體教學手段更好地為課堂服務,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急求 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英文文獻
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確,如何能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便吸引孩子們的目光,讓活潑好動的學生盡快融人英語教學的課堂氣氛中,是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教學"這一環節,便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重視.成功的"新課導入"能迅速安定學生的學習情緒,引發學習興趣,能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迅速融入課堂氣氛中;成功的"新課導入"還能使學生置身於語境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說英語,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英語的主動性,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就來談談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幾種常用方法:
一、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在新課之前把先前學過的與本課教學相關的內容以板畫、圖片、圖像等形式呈現給學生,師生藉助於直觀教具所提供的情景進行自由交談,操練和表演。直觀教具包括實物、教學掛圖、簡筆畫、卡片、幻燈片、投影片、教學錄像、多媒體課件等。直觀導入法常以看「圖」說話的形式出現,切入新課主題快速高效。如:在教句型「What』s his/her name?」 時,可通過教師事先的准備,准備好若干張朋友和卡通人物或明星的照片,運用所學的句型看圖說話,通過談論人物的外貌特徵,如:He's tall and strong. He has short black hair.然後教師用What's his/her name?進行猜測游戲,導入新課。
二、歌曲導入法
英語歌曲具有優美動聽的旋律和輕松歡快的節奏,對於激發興趣和分散難點,激活兒童大腦細胞,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組織教學中融音樂與英語為一體,能幫助學生復習理解,表現情景內容,創設有聲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投入。通過聽唱歌曲來導入新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深受小學生歡迎。如在教新標准英語第二冊Mole 9 Unit1 Happy New Year 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唱英語歌曲Happy New Year,由這首歌導入新課。再如學習時間表達法What time is it ? It』s …教師可組織學生唱Ten Little Indian Boys,由數字導入時間表達法的學習。有許多歌曲如:「In the classroom」,「Colour song」,「Header, Shoulder, Knee and Toe」 等都是與課文內容相配套的單詞和句型,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它們來進行教學。更何況唱歌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還是將美育寓於英語教學之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復習導入法
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努力挖掘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通過有針對性復習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再通過巧妙設疑問,引發學生的求知慾,創設傳授新知識的最佳契機。如:新標准英語第二冊第一模塊 What』s your favorite ...? 可以利用一張顏色調查表,並運用以前學過的句型Do you like…(color)?Yes, I do. No , I don』t.在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調查對某些色的好惡;然後,導入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 讓學生針對自己喜歡的顏色做出正確的選擇,教師由此開始講解新課。
四、游戲導入法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活動能使抽象語言內容變成一種具體、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競爭性等特點,能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游戲中導入新知能瞬間抓住兒童的心,起到安定情緒的作用,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一個好的游戲導入設計,常常集新、奇、趣、樂、智於一體,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躍課堂氣氛,消除學生上課的緊張心理,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詼諧幽默的游戲氛圍中不知不覺地習得新知,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實現「主體、生動、發展」的學習。如在教玩具單詞:doll,car,plane,boat,balloon一課時我用了猜一猜游戲導入:Christmas is coming. Father Christmas has many gifts to us.Guess,what are they?學生被吊足了胃口,可猜pencil, crayon…教師通過大口袋一一亮出,一邊復習舊知,一邊自然導入新詞;又如教新標准英語第四冊第四模塊第一單元時,可設計這么一個游戲:教師事先將寫有「ran, sing, jump, walk, play football, watch TV, swim, draw」 等單詞的字條放在講台桌,然後讓學生抽取並表演動作來引出新句型:What is he/she doing?當然這些動作都是學生學過,而且是很容易表演的。這樣新句型成功導出。 游戲導入法就是在呈現新知識前組織生動有趣的英語游戲,通過游戲復習調動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在英語教學中,適當地加入一些游戲,既能調動課堂的氣氛又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五、談話導入法
談話導入法是指在新課內容呈現之前,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話題,使用英語「自由」交談。如:師生談論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ay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weekends? What』s your hobby? 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師生談話中不知不覺地進入新課題。通過師生的真實交流,既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又為新知識的技能發展做好了鋪墊。
六、情景導入法
情景導入法是英語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種導入新課方法。一般來講,小學階段的英語對話和課文多出現在一定的情景中.英語教師可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逼真的語言環境,讓同學們觸景生情,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新知識。如在教學「How much is it?」時,教師可以將教室布置成一個商店:桌子看成櫃台,並在其上面擺放各種物品,標明價格。學生老師分別扮演顧客和營業員。這樣藉助直觀教具,配合動作、手勢和表情等,設計一個買東西的真實情景。情景導入法適用范圍及廣,如:買東西,打電話,問路等等。這樣新的內容在真實的情景中表現出來學生就一目瞭然。
七、圖畫式導入法
英漢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而圖畫則可以成為溝通兩種語言的中間媒體,它可以一目瞭然地告訴大家教師在講些什麼。如簡筆畫、卡通畫形象直觀,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傳統媒體的一種,利用畫簡筆畫、卡通畫導入新課可以設下懸念,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興趣,讓孩子們的內心自然地迸發出激情的火花,讓學生不知不覺跟著教師步入課文的情景。如卡通畫可以讓無生命的東西因添加了手足而變成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使枯燥難記的英文單詞變的有趣,易於掌握。除了利用簡筆畫、卡通畫,我們還可以藉助另外更多的畫種,讓它們生動的形象、豐富的色彩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極大興趣。如在教水果單詞時,教師可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讓學生想像是什麼,教師通過學生思維隨手添加一點點變成:ball,balloon逐漸過渡到新詞watermelon, apple, orange, pear, peach……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開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激發和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得很自然。這一導入過程運用了啟發式教學法和比較法,學生通過黑板能直觀、清晰地分辨出本課新的語言項目,培養了學生的總結能力和主動思維的習慣,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聯結知識,溫故知新"的感受。又如在教方位介詞in, on, under, behind時,教師可用There is a house in the picture. Behind the house there is a tree. In the tree there is a bird…變化無窮的活動畫面隨著老師的講述、拼貼,一幅優美的圖畫就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這種導入式不但容易將全班的精神集中在一起,而且學生從中也受到美的熏陶。
八、多媒體導入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化的教學媒體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多媒體導入新課也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多媒體導入是指用錄像、投影、課件等電教媒體創設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畫面,使認知活動與其結合起來。為什麼多媒體導入能越來越受到師生們的青睞呢?因為它有以下三大功效:(一)營造氛圍,激發熱情。多媒體教學以其豐富的形象,鮮明的色彩,活潑可愛的動畫形象吸引了學生。如在教學「The bedroom」這課時,一張卡通的bed,一張左右搖擺的desk,一個會說話的lamp,都會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耳目一新。這不僅營造了學習氛圍,更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二)聯系實際,活化內容。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還比較低,他們認識世界以直觀形態為主。多媒體集「聲、光、影、像」於一身,它把抽象的語言變成直觀具體的形象。在教學新標准英語第四冊第八模塊「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n Beijing? 」這一課時,我在課前先錄制好呼呼的風聲,嘩嘩的雨聲,隆隆的雷聲等等,並在網上找了相關的圖片,進行整理、剪切和設計,做成教學軟體。上課鈴聲一響本人首先給學生播放教學軟體,使學生在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畫中風、雨、陽光等自然現象與綠樹、湖泊等景觀融合,加上逼真的配音,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課件聯系了實際,活化了內容,使學生能輕松自如地學習新知識。(三)拓寬視野,提高效率。在短短的四十分鍾中,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完成教學任務,還要結合新課內容增加相關的課外知識,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談何容易。多媒體導入利用自身立體感強,信息量大等特點,將人和事物,簡單化、生動化、形象化。往往一個圖像的變化就代替了教師諸多的話語,學生耳濡目染,對解決教學的重、難點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拓寬了學生視野,提高了教學效率。
「好的開頭,有如春色初展。鮮花含露,叫人鍾情。」成功的課堂導入重在吸引,使「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導入作為課堂活動第一個重要的課堂教學環節,其心理任務主要在於激發興趣和情感,產生學習動機,把學生引進課堂情境中來。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年齡特徵、心理特徵等情況,講究精彩的導入藝術,在課堂黃金階段——「導入」這第一環節牢牢吸引學生眼球,贏得學生高度的注意力和高漲的學習熱情,讓英語課堂教學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4、如何利用多媒體上好高中英語導入課
下面是利用多媒體上好高中英語導入課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1 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刺激學生聽視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目標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多媒體技術正是教師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激發其英語學習興趣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教學過程中,我向學生呈現事先准備好的課件,如:生動形象的圖片和栩栩如生的動畫。語言、圖象和聲音同時作用於學生聽、說、視、觸等各種感覺,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最大限度的做到學中有樂並獲取語言知識,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之後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動機。而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以達到學習目的的內在心理傾向。所以多媒體在教學中能更容易做到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發揮學生內在的潛能,相對於傳統教學手段這便是它的一個極大優勢。
2 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語言學習情景
著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和深入,情景教學(Communicative Teaching)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即在英語課堂中創設一種較真實的交際環境,使學生在盡可能真實的交際活動中發展語言能力。若是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往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來創設情景,並且效果還可能不盡人意。而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則能創設有聲有象的情景,把課文內容用故事的形式呈現,將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有助於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看圖說話和寫作能力。
3 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優勢,提高學生聽說能力
媒體可以有效地增強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利用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我堅持每節課使用錄音機讓學生以磁帶里的語音語調為准,還常利用早自習課時間播放有趣味的錄像(如美國著名兒童影片Home Alone 或Harry Potter等)和 FLASH 課件等供學生觀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手段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中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但在播放英語課文錄音時要注意方法,不可盲目地追求形式,對於難以聽懂的部分,要讓學生反復聽辨或利用pause(暫停)鍵停止播放予以解釋,並可根據VCD影片中情節,針對性的提出Yes-No questions 或wh- questions 幫助學生理解,增強他們的成就感。這樣,利用多媒體技術既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又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4 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優化思維方式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要求教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的能力。全面開發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多採用「啟發式」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對舊知識總結歸納並結合新學知識,找到合理的高效的學習方法。如在學習單詞時,可以藉助Powerpoint向學生介紹記憶單詞的方法:⑴同義詞記憶法:如every-each , question-problem ;⑵ 反義詞記憶法:如up-down , close-open ;⑶同音異形異記憶法:如there-their,meet—meat.還可靈活運用各種方式加深新舊單詞之間的聯系,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容量大這一特點,把所有的記憶方法和相關練慣用投影手段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
5 充分發揮PowerPoint在英語課堂中作用
首先、優化詞彙教學。要問學英語最難的是什麼?無疑是背單詞了,這是學習英語的第一大難關。利用多媒體,可以使過這一難關變得輕鬆起來。一般來說,背誦要眼、口、耳、手等共同發揮作用,才會達到良好的記憶效果。只背不寫、只寫不說、只說不看都無法達到最佳效果。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把單詞加上聲音、圖像、動畫等,讓學生的感官充分調動起來,記憶的效果會更好。例如,在記憶實物單詞時,就可以利用一些實物圖像,讓學生從課件中既可以聽到單詞的讀法,又看到了實物,從一開始就培養學生從音、形、義三個方面利用五種感官的協同去識記單詞的能力。這樣記憶起來效率更高,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 其次.優化聽說教學。聽、說通常是在人們眼、耳、腦、嘴對語言信息的綜合反映的情況後得以實現的。沒有綜合運用聽說等語言技能的能力,就無法從事有效的語言交際。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聽力訓練,能集音、像、形於一體,這種優化組合能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展開立體化的思維活動,多渠道地感知語言材料。通過文字、圖像、聲音等與實踐聯系起來,能有效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提供豐富的、聲像並茂的語言教學內容以及最接近語言交際的自然環境,使學生在真切的情景中學習活的語言,這顯然更有利於實現語言習得的目標。
5、多媒體教學課件怎樣運用於英語教學
不久前我民眾中學普及了多媒體教學設備。老師們都很高興。因為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普遍歡迎。本文就如何實現多媒體的高效課堂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什麼是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也叫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CAI),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和高效課堂本質上是統一的。
二.多媒體教學有何優勢?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做過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可見,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到,還能摸得著。這說明了多媒體教學有以下優勢
1.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使教學手段趨於全方位、多層次,有利於創造一個更適合學生學習的開放的探索式的學習環境。它能加速學生感知過程,促進認識深化,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2.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適當的節奏,信息量大,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由於聲音與圖像結合,語言與情景結合,視覺沖擊力與聽覺感染力結合,學生輕松自如地進入語言活動的現實情景里,學習中找到了樂趣,同時也加深了理解,強化了記憶。
3.利用網路、多媒體等技術能把教學內容直觀於學生面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優化學習環境,全面高效地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可以為我們創設生動真實的語言環境,還可以給我們的課堂帶來很大的實效性。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事實證明,多媒體教學能提高課堂效率。那麼,在具體使用過程中,怎樣利用多媒體使課堂更高效呢?
三.怎樣運用多媒體,實現更高效的課堂?
多媒體教學既有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也有傳統教學所沒有的負面影響,只有做到多媒體與教學科學有機地結合,才能發揮其最大效能,並且避免或消除它的消極作用。下面談談多媒體教學的一些原則和誤區。
1. 避免形式主義誤區,注重實效性原則。
多媒體教學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因此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要遵循學生思維規律,把著眼點放在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來。多媒體材料內容要符合新課標要求,力求准確到位,課件製作講求精益求精,以達到最佳視聽效果為標准,展示過程中教師既要熟悉多媒體操作,又要准確把握教材;既要細心觀察,逐步引導學生,還要通過多媒體控制教學活動,並能靈活處理教學中的突發事件,以使多媒體優勢在思想品德課中得到充分發揮。
誤區一:華而不實,花里胡哨。
多媒體課件需要藉助一定的藝術形式但不能單純地為藝術而藝術,僅僅停留於作表面文章,過多的花邊和插圖。只有充實的內容與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達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積極性、改善教學環境的目的。反之,一些多媒體課件過分追求華美的外表,怪異的聲音甚至是刺耳的聲音(如音調較高的喇叭聲和剎車聲),眩目的視頻,導致喧賓奪主,使得學生上課時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本身上,而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學習和記憶。還有些老師在課件中增加了大量的卡通、音效和動畫,在課堂上經常會「博得」學生的一陣陣歡笑,但是,學生其實是覺得課件本身「好玩」,而不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授課內容本身上,等到興高采烈的下課,才發現這堂課講的是什麼還沒有在頭腦中留下痕跡。
比如:兩位老師講《unit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一位老師用了精美絕倫的課件,色彩艷麗,還不時地配有掌聲和鼓勵聲,學生被這些表面的現象吸引了眼球,但由於教師不能修改該Flash課件,致使許多不需要的東西也呈現在學生面前,一節課學生似乎很忙碌很投入,實際卻對於分式意義的感知和表達都很欠缺;而另一位老教師只用課件引入了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講練結合,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學生思維的發展和真正的活躍。可見,多媒體的使用不在多而在於精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從實際出發,找准最佳作用點進行有的放矢,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誤區二:呆板單調、索然無味。
多媒體課件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就是以文字為基礎,配合圖像、聲音、動畫等手段,從多方面刺激學生的官,引起血色還能夠的興趣。一個形式呆板的多媒體課件與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沒什麼區別,它所獲得的教學效果自然不會顯著。生硬拼接、胡拼亂湊是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另一個誤區。課件的製作應講求取材合適,用材得當。比如:在真實圖像上加上一些卡通圖片,就顯得很不協調,使課堂效率低下。
2、避免不切實際的誤區,注重針對性原則。
在學每一單元之前,我們一個教研組的老師先統一認識,針對學生情況擬定製作課件的內容,如哪些章節宜用課件,應做多長的課件等,經過所有老師討論之後進入課堂,使用後,我再針對存在的問題稍加修改,以達到最佳效果。一般是導入一節課,聽力和sectionA一節課,sectionB和閱讀課一節課,寫作和復習練習一節課。
對於初中學生,那種滿堂灌的課件及一些只在不必要的動畫、音樂上做文章的課件已經起不到掌握知識的效果,需要我們著眼於現在英語知識的記憶過程、口語練習等方面修改課件,使課件起到黑板、粉筆和其他教具所起不到的作用,這樣才能做到課件的高度有效。如,我在Unit9新課講解單詞是學生就覺得本單元的單詞太多,太難去記憶,這樣我就剪接一個李陽英語記單詞的演講片段,讓學生學著試試李陽老師的記憶方法,觀看後同學們有感觸,後來這個單元單詞記憶效果還不錯,那些啟發較大的學生還自創了一些自己的記憶方法。
3. 避免濫用的誤區,注重適用性原則。
針對授課類型,傳統教學可以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授課類型有很多種,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多媒體,例如對於復習課則比較適合使用多媒體,而對於新授課,特別是在進行習題講解的時候,無論是從容量上、思考時間上或者是從學生的注意力上來看,都不太適宜採用多媒體。因此在最後總復習的階段我就是利用多媒體將我所教的短語等知識點進行了綜合匯總,用搶答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練習,用了幾次下來,發現效果還真的很不錯。如《Review of units 1-6》中,復習的單詞和短語就不好用老師用傳統的方式講解,如 how ,how far, how often, how long這幾個疑問詞的區分和記憶,我就設計成為單項選擇題讓學生練習並進行板書評講,顧及到學習程度較差的同學,實效高效的課堂。
4、避免濫用的誤區,注重適度性原則。
在我們的問卷調查過程中,有77.1%的學生希望減少課件每頁的文字量,有91.5%的學生要求放慢課堂教學的速度,另外還有63.4%的學生認為多媒體課件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不能代替傳統的黑板教學。因此,教師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由計算機包辦,利用課件大量存儲的特點,一味增加授課內容,速度過快,導致學生難以吸收,豐富生動的多媒體教學變成了大屏幕教材,學生只有時間轉動眼球跟著屏幕走,卻沒有空間去思考,更不要說記錄課堂筆記了,後果就是學生喪失了思維的主動性。而這些,正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老師不能僅僅是放映員,還應該擔負其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不能把多媒體當成一種「全能媒體」,整節課不論是課題、情境圖、還是對話練習題,一切由電腦完成。如果這樣的話,一堂課下來,黑板上不留一點痕跡,電腦成了另一本供學生觀看的「課本」。比如<<unit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中的sectionA的第一個課時,有短語study for a test, go to the doctor,have a piano lesson,help my parents等等,通過圖片展示,和進行對話練習,最後就應該讓我們的引入告一段落,設計一些練習題馬上記憶鞏固這幾個短語,這樣學生就有時間消化這一節課的內容,學得就實際一點。
我們知道,多媒體功能的發揮是有賴於一定的條件的,並不是說在教學中採用了多媒體就一定能改善教學,更不是說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還需要考慮在什麼條件下用?何時用?何處用?用多久?如何用?而不是處處濫用。這樣,課堂才能更有效。
5、避免進入獨角戲的誤區,重視師生互動原則。
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提高教學效率,並在一定程度上確能替代教師的一部分工作,到那種認為機器能代替教師的觀點是錯誤的。計算機再怎麼更新,它總需要人操作和管理的;課件需要教師的製作與開發。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情況需要教師去把握,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要教師去引導。
因此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師,而是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學手段變化了,但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沒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要處理好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關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體教學工具,而忽略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讓現代化教學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作用,與學生緊密相結合,使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得以順利開展。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好比搭台唱戲。老師搭台,師生唱戲。這戲可不能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應該是師生的雙簧戲。
以上五個誤區是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經常會出現的,也是我們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要克服的幾個誤區。下面再從學生興趣、教學氛圍、教學情境、教學活動、教學節奏、學生參與等方面談談如何實現多媒體教學的高效性?
6、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而心理學家也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樂趣」,課堂「應是快樂的場所」。歡快的課堂,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無意注意,而且在無意注意中掌握的知識技能效果更佳,達到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受年齡特徵的影響,初中學生的這一特點更為突出,所以,多媒體教學中我們應該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這樣不但有助於提高課堂效果,而且有助於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如在《unit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引入時我先找了4個同學錄制了一個小短片,是一個關於『比比誰更好』的小對話,在同學們看到自己的夥伴在視屏里播發時都很感興趣,並很仔細的去聽他們在講什麼,這是我就用問題和另一個課堂游戲進入這個單元比較級的學習了。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多媒體講課導入得好,不僅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於探索,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就要在多媒體課一開始就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證明,在導入新課中,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設置懸念等,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7、精心設計多媒體教學活動,讓英語課堂和諧、高效。
英語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決定著英語教學的質量,英語新課程標准要求對課堂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創新,更注重素質教育,體現靈活開放,尊重個體差異,倡導體驗參與,促進學生發展。因此,我們要加強創新研究,勇於進行教學改革,精心設計多媒體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和諧、民主、開放的課堂環境中參與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讓英語課堂更加和諧高效!我們在課件中引入「游戲」的畫面,融入「音樂」來配合活動,插入「故事」,讓活動更加明確,直接的進行。比如,在提高學生聽力和開口說的能力時,一般的做法是讓學生多做聽力題和做對話練習,我用剪輯好的《Forrest Gump》中,一段沒有任何字幕的電影片段,來設計了一個聽力和口語訓練課,首先是學生觀看,由於藉助裡面人物的身體語言學生明白了一個模糊的場景。但不明白裡面地道的美式英語,學生的興趣較濃,想要去弄明白電影里講的是什麼,這時就給出幾個要學生要注意的地方,反復聽。然後揭曉答案。要求學生掌握那幾個給出的單詞和習慣用語。最後再設計了一個配音比賽,訓練學生口語。學生下來向我反映這節課學到很多實用的東西。以新的形式,利用多媒體設計好一個活動,讓課堂更有效。
8、利用多媒體調控好課堂教學節奏,重視學生思考、參與,注重情感的交流。
老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時候不能僅僅充當放映員,而應仍然象在傳統模式的教學當中一樣,牢牢把握課堂節奏,重視學生表情、語言等信息的反饋,有張有弛的調整教學進度,注意課堂互動,給學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間,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收獲更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unit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第二個課時時,在重點的3a部分時,進行到對課文復述部分時,同學們碰到讀起來有難度的octopus和aquarium。學生沒信心,復述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第二個班上這個部分時候我在課件圖片上標注單詞英標,這個單元每次出現這個單詞就會連接到這個單詞發音,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反復操練,通過多次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學生最後已經掌握了這個單詞,消除了對這個單詞的恐懼,實現了多媒體高效課堂。
在進行多媒體輔助選擇題和閱讀訓練時,教師要注意調控好課堂教學節奏,重視學生的思考與參與,如做閱讀練習時,可先讓學生一定的解答情況,由教師點評,接著切換到電腦,一步步地找出正確答案,其中還提問學生相關的知識點,用劃線的方式突出重點短語和詞彙等方式,啟發學生關注和思考問題。
9、維護好多媒體電腦設備,避免影響高效課堂的展開。
要想達到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理想效果,不但要有好的課件和懂得教學的優秀教師,設備的好壞以及教室的環境也至關重要。因為多媒體設備是由計算機、投影機、音響系統和網路系統等多種高科技設備組合起來的,而在教學中,設備處於無專業人員監控、維護狀態中。所以,如果使用不當或保養不到位,就會造成教學工作的中斷,減少教學時間,有時甚至會造成教學秩序的混亂,影響到整個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計算機病毒導致播放無法進行。
大多是因為老師每次殺毒都不及時和U盤攜帶病毒造成的。那可以在電腦主板上進行設置,每次關機時主動刪除電腦上的外來文件,這樣電腦每次打開就跟第一次打開一樣。沒有病毒,這樣的缺點是老師們每次粘貼在電腦的東西也會被刪除,但這也是保護電腦的好辦法了。
6、如何運用多媒體提高英語課堂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要面向現代化,要適應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並在教育手段上要加以革新,傳統的教學已經不適應現行的教育要求,運用多媒體教學已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採用,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的難點,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它將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那麼,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呢?
一、梳理的幾個概念
1.多媒體教學 :運用多種傳遞信息的載體與現代教法的最佳結合 。
2.課堂教學:以課堂為場所,以課程內容為中介,以教學方法手段為紐帶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是一個准備——實施——目標達成的完整過程,是一個復雜多變的系統。
3. 有效教學: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
【核心思想】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
有效教學就是教師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
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
二、有效課堂教學的評價
(一)從學生的學習狀態評價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所以,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注重個體差異。高效的課堂,要看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是否積極、主動的接受知識;要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如何;要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的形式與效果;要看學生的思維量與思維水平如何。簡言之,學生的學習狀態,在一定程度上,是評價課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決定課的無效、有效、高效。
(二)、從教師的授課狀態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專業水平決定有效教學的實施水平。要實施有效教學,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就要避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單向獨白式講授。課堂教學必須打破陳舊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構建學生喜歡的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文藝界的「導演」,體育界的「教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像主持人一樣,引導要恰到好處。教師講授的內容要精選、講授的角度要精當、講授的時間要精準、講授要注重語言藝術、講授要充滿激情。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研究學生,要准確定位學生,要關注學生的群體結構,要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要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要及時發現學生當堂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有效調控課堂,極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優化教師的授課狀態和學生的學習狀態
1.多媒體手段直觀新穎,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投影.電影.錄像.錄音等媒體,集光.形.色於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能夠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
【案例1】七年級生物,流動的組織-血液,這一節中,幻燈片血液的組成,及血常規化驗單,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
2.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案例2】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小游戲)你今年幾歲了
【案例3】在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利用歷史畫面使學生情緒受到感染,讓學生有一種融入歷史長河中的感受。《飛奪瀘定橋》這一課,利用多媒體,載現當時紅軍在奪下瀘定橋時的壯烈場面,從畫面中學生可以感受到紅軍戰士英勇無畏的精神和氣概。學生彷彿身臨那場奪取瀘定橋的緊張激烈的戰斗。這樣,學生就會自然的被那激烈的戰斗場面所吸引,很快的將學生的興趣引到了學習課文之中。而且學生對文中描寫時間緊迫,路途艱險和瀘定橋令人膽寒這兩個方面的內容自然便理解了。
【案例4】例如在歷史教學中,在講授《三國鼎立》一節時,計算機通過圖片和視頻的演示,清楚地展示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形成」這些歷史事件
【案例5】
在英語教學中,背單詞時英語教學的一大難關,背誦要眼、口、耳、手等共同訓練,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只背不寫,只背不說,只背部用心去看,都是達不到良好的背誦效果,多媒體能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把單詞加上圖像、聲音、動畫等,讓學生的感官充分調動起來,記憶的效果會很好,例如在記實物單詞時,在課件上出示一些實物圖。
3、運用多媒體整合課程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案例6】法律初探,整合課程資源
一些案例,備課基於教材,要超越教材
4.用運多媒體梳理知識結構,提高復習課教學效率
【案例7】有理數章節復習,利用課件做思維導圖
5.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動態演示,加深理解,突破重點難點。
【案例8】三視圖的截面及展開圖、多媒體課件在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及統計圖等。在幾何知識教學中,多媒體課件提供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的圖象能促進學生建立空間觀念並培養空間想像力。空間想像力是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空間想像是高一級的心理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課件可以提供感性材料,也可以呈現思維過程,以促進學生這一能力的提高。
6.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質疑、引導探究。
【案例9】在教學《磁鐵的性質》這課時,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發現磁鐵的同極排斥,異極吸引,這樣的規律。通過這一過程可以使學生由認識現象,到總結規律。從而主動地解決問題。教師在設疑、質疑、釋疑的過程中傳授知識。在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能使深奧的理論通俗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不但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而且能調節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熱情。教師又很好的把握進度,並在教學實際中做到突破難點,落實重點,優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7、多媒體教學容量大,教學效率高。
【案例10】化學: 對於一些較復雜、有危險、要求高、時間長的實驗,不適合課堂演示,可拍成錄像,在課堂播放。這樣,既保證了實驗的證實性和直觀性,又便於觀察實驗現象,同時,也提高了課堂容量。例如,講「CO的性質」時,筆者將煤爐燃燒情況拍成錄像用於授課。又如,講「鐵的銹蝕條件」時,筆者經過多次實驗之後,選擇了利用一周的時間,在試管中設置不同的環境,探究鐵生銹,並把實驗的緩慢進程拍成真實可信的錄像,再採用片斷剪輯製成短片。這樣,把一個復雜、反應時間長的實驗帶到課堂,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11】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節約了時間,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件與無課件對比(枝陽中學,七年級數學,平行線的特徵)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弊端及誤區
1.僅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視它的「內在美」.
忽視對教學的干擾.一些課件背景五顏六色,學生無法看清字幕;課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樂,似乎是活躍課堂氣氛,實際上是擾亂了學生思維.數學課必須實在,落到實處,不能只講究華麗的外表.
2.重視課堂的「教」,忽視與學生的互動和情感交流.
學生上課就會象看電影一樣,只看屏幕,不看老師.使雙邊的活動更少.有的課件把教案搬上屏幕,以「電子板書」代替「黑板板書」,上課教師只需點擊滑鼠,對其它教學手段置之不理,使課堂由「人灌」變成「機灌」這些只是簡單應用了計算機的演示功能,教師成了播放員,學生成了觀眾.
3.過分追求快節奏教學,減少了學生的思維量。
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固然可以節省教師作圖、板書時間,加快課堂節奏,增加課堂密度,但有時欲速則不達.當學生正在思考這一頁的問題時,屏幕已經顯示到下一頁的內容.或者當學生正在解題過程中,屏幕上巳經顯示出標准答案——解題思路、步驟、結果,學生可能會放棄自己的思考,不利於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生學習是有一個認識、思考、探索的過程的,有時多媒體的速則不能達.
五、對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點思考
1.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學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並不是排斥傳統教學手段,應是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採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有時通過教師的語言、板演、手勢及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提問等反饋手段,教師靈活掌握教學策略,因勢利導反而會獲得更好的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給數學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力,但計算機不是決定性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必須依靠教師科學地設計、精心地組織,才能發揮它的效能.
2. 藉助這一現代化的工具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益。
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和使用數學課件無非是要將抽象的東西直觀地顯示在學生眼前,為學生提供操作示範,便於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感知、發現、創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因此應用多媒體教學應努力做到:優化教學思想注意多媒體的輔助性、工具性,堅持教師的主導地位、注重思維訓練,貫穿教學思想.總而言之,我們要藉助這一現代化的工具真正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 要用正確的態度、心態來看待和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
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有其利也有其弊,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用傳統教學手法不能讓學生很好理解的,而多媒體又能彌補這方面的就充分的用讓其優勢盡現,不用多媒體就能解決問題的就盡量不要用.另我們要擺正觀點,多媒體是輔助我們教學的,不要為展現或其他目的而用多媒體.我相信只要我們能用正確的態度、心態來看待和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我們的教學,只要我們能看清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利與弊,相信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會越來越得心應手.多媒體教學以它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化抽象為具體,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決了教學重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確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7、英語教學應用多媒體教學有什麼優缺點
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優點:
1、使學生更有效地獲得感性材料,把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我們往往「要使學生有看到、聽到、甚至摸到的學習對象,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去充分感知學習的對象」(許桂蓉,2001),而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包括:口、耳、眼、腦。實驗心理學家特雷奇勒(Treicher)在1967年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其中一個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有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甘肅教育學院學報,1999)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動手操作,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這對於知識的獲取和記憶的保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個實驗,是關於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自己聽到和同時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甘肅教育學院學報,1999)這就是說,如果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而多媒體集合了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技術,與計算機程序融合在一起,它可以將這些內容根據教學的步驟一一呈現出來,從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把課文內容與實際情景、事物聯系起來,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深刻的概念。
2、有利於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學到的知識易鞏固
「克拉申曾經把能否提供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作為一個優秀教師的標准,並認為輸入應該是有趣而密切相關的。這就涉及到習得者的心理因素。它是建立在習得者能夠理解的基礎上並進一步刺激其學習興趣的一種輸入方式」(席玉虎,2002)。不論採用何種教學方法,都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見,「在語言學習中,興趣、注意力、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語言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補充」(許桂蓉,2001)。在許多中外結合的家庭中,兒女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會講兩種語言的事例有很多,這證明了諸如興趣、環境、親情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習語言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潛在的非智力因素。多媒體教學正是運用了將視、聽、說融為一體的這一手段,充分利用學生在學習中的這些非智力因素,把學生注意力、興趣引導到學習對象上,進而使學生對學習對象獲得深刻、完整的理解,並易於鞏固。
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中的幾個問題
1、過分重視多媒體而忽視常規教學手段
雖然多媒體教學有許多優點,但並不能在教學過程中一味追求這種現代化的教學形式,只注重表面,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工具。比如黑板、粉筆、實物等常規教具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不容小覷。所以,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需要選擇最合適的媒體和手段,合理地將多媒體和常規媒體結合起來。以板書為例,有些英語教師把計算機顯示屏當作黑板,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屏幕只能在短暫的時間一幕一幕顯現授課內容,我們不可能在一屏中顯示整堂課的內容和重難點,這勢必影響了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把握。另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對黑板板書內容進行隨時更改,但是,如果教師一旦將整個教學步驟及講練的內容都輸入計算機,課上很難對其更改。所以,我們不能有了先進的教學手段就摒棄黑板這一傳統教學工具。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所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手段,才能取長補短,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2、運用多媒體的技能有待於提高
大多數教師運用多媒體都是從網上下載一些課件,只做一些修改,自己製作的課件很難做到既符合英語教學規律又充分體現多媒體的優勢。或者有些英語教師雖具備一些課件製作知識,但也只是把黑板板書搬到屏幕上,把錄音、錄像和幻燈片簡單地組合在一起,並未充分發揮電腦多媒體的效能。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努力學習電腦知識,盡快成為一名精通多媒體技術的優秀教師。
3、多媒體的錯用或濫用
多媒體集文、圖、聲、像、動畫於一體,增強了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效果,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主動性,能起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作用。有的教師為了更多地擁有現代化的氣息,恨不得把所有的效能派上用場,精美的幻燈片、色彩艷麗的背景、美妙的音樂、三維動畫,五花八門的信息一一呈現,從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似乎很濃,事實上,學生被過多的花哨信息干擾,過多的無意注意使學生無法專心於視聽媒體所蘊含的教學內容,學生對語言素材的獲取量就小,也不可能在有限課堂上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一切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多媒體也一樣,一定要學會運用它輔助教學,突出重點、難點,並在課前就考慮好在某個環節運用何種手段或是對於不同類型的課採用不同的方法。
8、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合理利用多媒體
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對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的開發呈現出空前的熱情,許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乃至教師都投入巨大的資金和精力,加入到這一隊伍中來。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由開始時的在優質課、示範課上的「表演」,正式向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邁進,尤其是英語課堂教學。一進入小學英語課堂,多媒體技術便以其集成性、富含信息量、直觀性、多樣化、動態化,為課堂提供了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它具有突破時空、擴大容量的特點,並藉助聲、光、電、畫、動的奇妙配合,強化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且能將教學中某些抽象、靜態的元素以形象、動畫的方式予以呈現,從而有助於使學生直接受到視覺刺激,教學效果的提升也就自然明顯了。
現代教育技術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思想。同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應該把握學科、課時內容、學情等特點,合理而恰當地用好先進技術,方可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英語教學是一門藝術性、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這是由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所決定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切實掌握基礎知識,培養英語交際運用能力,發展智力和情感。那麼,教師就必須是課堂教學的設計師,為學生提供能夠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的自然情境和教學情境就顯得極其重要,其根本目的就在於學生能在各種不同的場合靈活地運用所學的語言材料進行交際。在此期間,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使教學多樣化、交際化,把枯燥的單詞有機地組成對話形式,編寫成小故事、短句或小品來表演;把語法知識點改編成有趣的游戲。在這個階段,教師僅是個指導者、導演。在這個真實的情境交際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大膽參與表演,發展他們的交際技能,使學生敢說、樂說、會說。這樣在運用中自然地記住了詞彙,大大增強了語感。
在教學數字時,筆者避免用簡單枯燥的數字操練形式,而是運用計算機信息、計算機技術形象生動地展示門牌號碼、自行車號碼、電話號碼、摩托車號碼、汽車號碼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種信息,跟隨畫面上跳動的數字有節奏地跟讀。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對英文數字的實際運用,筆者又穿插一首英文數字歌,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並用所學的數字說一說自己家裡的電話號碼。通過練習,學生學會了用英語來表達數字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學和用的能力。色彩鮮艷的畫面、逼真的視覺形象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中,筆者把大量的口語交際情景用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畫面提供情景,學口語、用口語,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更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情景對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輕松愉快地交際中,克服了小學生口語能力低、弱的恐懼心理,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使他們從小養成敢說、愛說英語的好習慣,讓他們更好地去聽說交際,使他們能在不同的情況下充滿自信地與人交談。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體?
1)科學運用多媒體,化難為易,學習和操練課文對話。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和操練課文對話的過程本是一個較為枯燥、煩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新的單詞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復地練習聽、說句子直至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化枯燥為有趣,化煩瑣為簡煉,將一個個生硬的句子轉換成實情實景,便於學生理解,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在操練句型替換練習教學中,計算機媒體的使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學習重點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時,筆者將這個句型做到課件當中,把計算機里各種各樣的圖片用在句型的替換部分,並做了適當的擴充,如play basketball、visit my grandparents、go skating、watch a film、surf the Internet等,這些都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很高。雖然不知道下一個會是怎樣的圖片,但是學生個個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課堂氣氛活躍,他們也輕輕鬆鬆地練習了新句型。如此一來,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並使學生以最大的熱情獲取了新知識,為接下來的對話練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科學運用多媒體,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交際環境。著名的語言學家克魯姆認為對語言學習者來說,相關的語言環境和氛圍對學好某一種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學生較快地進入特定的狀態,找到合適的感覺。這就要求英語教師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而多媒體手段可以為英語教師提供英語的相對真實環境,讓學生感受情景,在交際中運用語言。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2「Ben』s birthday」的A部分,為了鞏固學生在這一課所學的語言知識及內容,筆者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事先搜集了部分學生過生日時拍的照片,並將其做到課件幻燈片中。當學生看到所熟悉的人物照片時既驚訝又興奮,紛紛舉手要求用本課所學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對照片中的同學進行提問,在真實情境中激發學生說英語的慾望。這樣學生既訓練了自己的英語口語,又鞏固了本課所學的相關的詞彙和句型。同時,筆者在這樣真實的英語教學交際環境中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實踐證明,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英語學習的狀態中。同時多媒體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3)科學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導入新課時,筆者會利用多媒體呈現舊課的內容,然後提出新問題,幻燈片上可根據新內容出現新的固定畫面,再板書新詞、課題。然後,筆者通過實物、體態語言或簡筆畫操練新詞或短語,並扼要地講述知識要點。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有畫、有字,而且有聲、有形,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課堂氣氛也隨之變得活躍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各種內在潛力,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增強。
4)科學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高效的課堂教學意味著「高密度」「快節奏」,而多媒體技術的科學運用則能實現這一目標。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存儲大量的信息,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知識信息的輸入量,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大幅度地增加學生的實踐量,顯著地提高了實踐的質量。
如在教學一年四季的新單詞及開展的活動這一單元時,筆者先通過多媒體呈現一年四季的氣候、溫度、顏色,接著呈現大量人物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在不同季節里,大家的著裝有什麼不同。後來筆者又將世界各地的風光一一展現給學生,這樣他們了解的就不光是簡單的四季的英語名稱,他們對這些季節的氣候、溫度、人們的著裝,甚至對世界各地的季節劃分、風光也都有了相當的印象,記憶也更加深刻。由此可見,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讓教師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既節約了教學時間,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全新教學方式,已經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美好的前景。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可使教學內容更直觀,使課堂氛圍更活躍,更便於學生認識和理解課文內容。
9、小學英語課堂如何合理,有效應用多媒體
多媒體就像一把「雙刃劍」。現代教育技術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思想。同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應該把握學科、課時內容、學情等特點,合理而恰當地用好先進技術,方可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一、英語課堂如何合理、有效應用多媒體。
1、科學運用多媒體,化難為易,學習和操練課文對話。
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和操練課文對話的過程本是一個較為枯燥、煩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需要學習新的單詞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復地練習聽、說句子直至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化枯燥為有趣,化煩瑣為簡煉,將一個個生硬的句子轉換成實情實景,便於學生理解,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操練句型替換練習教學中,計算機媒體的使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學習重點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I would like to eat/drink ……」時,我將這個句型做到了課件當中,把計算機里各種各樣的圖片用在句型的替換部分,並做了適當的擴充,如:hamburgers, sandwiches,salad,ice cream,chicken,tea,milk,juice,water,coffee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們喜愛的食物,學生的積極性自然就很高。雖然不知道下一個會是怎樣的圖片,但是學生們個個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也輕輕鬆鬆地練習了新句型。如此一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並使學生以最大的熱情獲取了新知識,為接下來的對話練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科學運用多媒體,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交際環境。
著名的語言學家克魯姆認為對語言學習者來說,相關的語言環境和氛圍對學好某一種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學生較快地進入特定的狀態,找到合適的感覺。這就要我們英語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而多媒體手段可以為我們提供英語的相對真實環境,讓學生感受情景,交際中運用語言。例如:部分,為了鞏固同學們在這一課所學的語言知識及PEP英語小學四年級上第三單元My friends內容,王榮麗老師事先搜集了部分學生運動會獲獎或生活照片,並將其做到課件幻燈片中,當同學們看到所熟悉的人物照片時既驚訝又興奮,紛紛舉手要求用本課所學句 型「His name is.../Her name is...?」對照片中的同學進行提問,在真實情境中激發學生說英語的慾望。這樣學生既訓練了自己的英語口語,又鞏固了本課所學的相關的詞彙和句型,同時,在這樣真實的英語教學交際環境中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實踐證明,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英語學習的狀態中。同時多媒體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科學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們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我在導入新課時,我會利用多媒體呈現舊課的內容,然後提出新問題,幻燈片上可根據新內容出現新的固定畫面,再板書新詞、課題。然後,我通過實物、體態語言或簡筆畫操練新詞或短語,並扼要地講述知識要點。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有畫、有字,而且有聲、有形,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課堂氣氛也隨之變得活躍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各種內在潛力,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4、科學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效的課堂教學意味著 「高密度」、「快節奏」,而多媒體技術的科學運用則能實現這一目標。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存儲大量的信息,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知識信息的輸入量,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大幅度地增加學生的實踐量,顯著地提高了實踐的質量。如我在教學一年四季的新單詞及開展的活動這一單元時,我先通過多媒體呈現一年四季的氣候、溫度、顏色,接著呈現大量人物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在不同季節里,大家的著裝有什麼不同。後來我又將世界各地的風光一一展現給學生,這樣他們了解的就不光是簡單的四季的英語名稱,他們對這些季節的氣候、溫度、人們的著裝,甚至對世界各地的季節劃分、風光也都有了相當的印象,記憶也更加深刻。由此可見,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老師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既節約了教學時間,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全新教學方式,已經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美好的前景,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可使教學內容更直觀,使課堂氛圍更活躍,更便於學生認識和理解課文內容。
二、多媒體課件製作應注意的問題
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來積極准備,做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不能局限於教材,成為教材的翻版,也不能片面追求外觀,追求媒體形式的「全」,過於注重視覺形象和技術的高水平。例如部分課件屏幕版面過於花俏,圖文、表格和公式一次性顯示過多,這樣的課件只適合於技術講座,不適合課堂教學;還有少數課件粗製濫造,或盲目引用,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若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合理製作和運用多媒體課件。從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製作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課件要有整體性和層次感。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往往是一些相關知識的集合,因此必須注重課堂中知識傳授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另外,在課件製作過程中,要注意知識的層次性,使其條理清楚、循序漸進。具體來說,每張演示文稿應有一定的標題,使教學內容的各知識點成為緊密聯系的有機體,有助於學生全面把握教學內容,形成整體概念。
2、色彩的選擇與運用。教學媒體的製作不同於廣告宣傳,其屏幕的色彩、構圖要符合教學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有利於學生。在考慮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要考慮保護學生的視力,尤其是坐在前排的同學,屏幕對其視力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在色彩的使用上,顏色搭配應協調、柔和、清爽。即要注意背景和內容有較強的對比度,清晰地展示教學內容,利於學生觀看、記錄,並以較強的視覺沖擊刺激大腦對教學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又不宜太過刺激和強烈對比,造成學生眼睛過度疲勞。一般來說,屏幕底色最好為淺色,過分艷麗、斑斕的色彩不僅影響學生的視力,也給人騷動不安的感覺。文字的色彩也要考慮,其色調應相對統一。但是,某些重點內容還是需要用不同字體、不同顏色、不同字型大小的變化來加以突出,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表格適宜單色,最好是白底黑字,既醒目又不影響學生的視力,也不加重學生的視覺疲勞感。
3、字體、字型大小的選擇和字數的控制。字型大小、行距的選擇一方面要考慮學生閱讀清楚和保護視力,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演示文稿的整體畫面和視覺效果,還要考慮一頁演示文稿承載的信息量。從學生閱讀和保護視力角度考慮,文字的字型大小最好不要小於28號,並適當擴大行間距和段落間距,使幻燈片內容簡介,段落清晰,便於學生觀看和記錄。有時為了強調某些內容,還可選用更大字型大小(如 36、40……)加強學生對其的印象和重視程度。每頁演示文稿字數的多少主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習慣。多媒體課件承載的信息量不是體現在文字的多寡上。一般來說,每頁演示文稿文字宜少不宜多,字型大小、間距宜大不宜小。
4、關於動與靜、圖與文、無聲與有聲的關系。多媒體課件要充分體現多媒體的特色,給人豐滿的感覺,單靠文字演示和靜態畫面是達不到效果的。要用圖片補充說明文字內容,提高多媒體教學的視覺沖擊力。讓文字與圖片有機地結合,不僅使多媒體課件顯得美觀、引人注目,還有助於學生理解文字內容。適當的動畫可以加強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啟發式教學方式中,以動畫形式提出問題,展示參考答案等,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果的目的。三維動畫的演示讓靜態畫面的演示與動畫效果有機地結合,能充分體現多媒體教學的動感效應。但圖片的演示和動感效應也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有些課件畫面背景復雜,按鈕奇形怪狀,並且使用大量的動畫和音響,盡管看上去「花哨」、「好玩」,但是違背了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只能接受主要信息的認知規律,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干擾了學生對問題本身的思考和理性思維,最終影響到教學的實際效果。
總之,多媒體課件應充分體現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要以充分發揮學習者的潛能,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重心。因此教師應該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探索製作技巧,製作出更多圖文並茂、形聲俱佳的優秀多媒體課件,努力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合理利用課件,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1、控制好上課的節奏,突出重點、難點
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時,由於大部分教師將所用文字、圖形、公式推導、動畫等內容都事先設計在幻燈片中,課堂上很少用粉筆書寫,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這本是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但如果教師把握不住授課速度,就會不可避免地帶來負面效應。學生學習新的內容,需要一個思考、理解的過程。以前用黑板上課時,教學節奏較慢,學生相對比較適應;採用多媒體教學時,有些課件由於容量較大,教師幾乎以幻燈片瀏覽的方式上課,「老師上得太快」成了學生的普遍意見。所以教師應掌握好授課速度和節奏,讓每一張幻燈片都有足夠的停留時間,重點部分停留的時間可稍長一些,並進行詳盡的講解,使文字和圖片都能讓學生有時間看清。一般來說,英語的課件,每節課可以講授的演示文稿頁數在10頁左右較為適宜,超過這個限度授課速度就要加快,學生很難適應,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正如一篇文章的好壞,看它中心思想是否明確;一堂課的好壞,是看教師能否講出重點內容。使用多媒體教學也應遵循基本的教學規律,在適當的時機突出重點和難點內容。
2、創設互動教學情境,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是人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同時還有師生思想感情的交融活動,因此,任何先進的教學手段都不能取代教師的活動。使用多媒體課件授課時,切忌使教師變為單純的電腦操作員,而應創設互動教學情境,遵循教師起主導作用和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學原則。 眾所周知,為使多媒體課件達到光影和諧的最佳效果,需要營造一定的灰暗、柔和的環境,往往拉上暗色窗簾布,因此講台附近的光線一般較暗。許多學生反映這樣的環境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最好站在屏幕旁邊,面向學生教學,使學生在看大屏幕的同時也能看到教師的活動。教師通過增加形體語言,使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與課件的圖、文、聲、像相結合,達到和諧統一,更好地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充分發揮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講課是一門藝術。教師講課的同時要根據課堂反映及時調整自己的語言、表情、手勢等,調動整個課堂的氣氛,聚焦學生的目光、注意力和求知的慾望。同時,學生也能從教師旺盛的精力、飽滿的情緒、富有表現力的眼神、手勢中受到感染。調查結果表明,即使是優秀學生,一節課也只有 80%的時間注意力完全集中。最典型的情況是:上課 15-20 分鍾後,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影響了聽課效率。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就應該通過各種辦法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再次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通過讓學生的腦、手、口動起來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例如,可以在講授完一個環節的新知識後,讓同學們對所學知識展開討論,即為下面的學習解決了難點,又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或是到學生身邊走動一下,或是提出一個較為輕松的話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從課堂教學中獲取知識。
3、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方式有機結合
多媒體教學是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只能對傳統教學方式加以揚棄,而不能全盤否定,否則就違背了辯證唯物主義關於事物的發展規律。因此,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授課時,要有傳統教學方法的要素,不能一味地按課件的思路和流程進行教學,要有適當的發揮和調整。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如選擇優秀的教學錄像片,典型的實物標本,簡潔形象的板書作為必要補充,更能提高教學效果。
10、如何巧用多媒體導入英語新課
陶曠多媒體就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來儲存和傳遞信息的工具.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將大大促進英語教學的成效.多媒體軟體集圖像、聲音、文字於一體,通過生動形象、活潑的形式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那麼,如何利用多媒體上好一堂英語課呢?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電化教學方式,每堂課必須要有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才能有的放矢.教學目標包括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受到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獲得理解,分析語言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二、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一個優秀的多媒體外語輔助教學軟體可在計算機上模擬外語環境,並附有生動的圖像、解釋、使學生在計算機上學英語單詞、語音、語法、同時,還能參與有趣味性的情景訓練.多媒體軟體集圖像、聲音、文體於一身.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一堂課應該掌握的詞彙和句型,通過生動形象活潑的形式使學生積極參與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從而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三、外媒體課件必須已學生為中心.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培養方向,學生現有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等等,進行軟體設計和程序編制.如:在聽力訓練方面:教師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結合生活,注入趣味,也可配以畫面和音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語音、語調,進行聽、寫、會活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