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挑戰
首先確定的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是必然趨勢。一方面是政策上的推動,眾所周知,近年來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
2、2010年記者節 記者們都是怎樣過的
2010年11月8日中國記抄者節到來之際,由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舉辦的第六屆未名大講堂「與名記者、名主持、名專家面對面」活動,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活動以「今天我們怎麼做記者」為主題,以危機、轉機和生機為關鍵詞,就新媒體時代傳媒業面臨的變革與挑戰,傳統媒體的職能轉型,新媒體的沖擊和媒體人的責任等話題,展開了深入對話。
論壇由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俞虹教授和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女士主持。論壇採取對話形式,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岩松,柴靜,《中國青年報》總編輯陳小川,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副總監侯東合,新華社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陸小華,人民網副總裁羅華,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時統宇,《中國經濟時報》首席記者王克勤,中國教育電視台研究室主任張志君等中國傳媒業界、學界精英應邀出席。
嘉賓們圍繞數字網路時代傳統媒體的生存,變革和發展;信息時代傳媒人的價值觀變革與發展趨向;媒介跨平台融合中的問題,機遇和變革力這三個核心議題展開了討論,並與來自各媒體的記者,以及現場觀眾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交流。
3、陸小華的主要成果
經濟學專著:復
《西部對策——抑制制返貧與中西部發展》
新聞學專著:
《整合傳媒——傳媒競爭趨勢與對策》
《再造傳媒——傳統媒體系統整合方略》
《激活傳媒——傳媒競爭力發掘與執行策略》
《新媒體觀——信息化生存時代的思維方式》
法學專著:
《信息財產權——民法視角中的新財富保護模式》
還編譯有《全能記者必備》、《重大報道對策》等。
4、201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的展會議程
新媒體論壇 月13日上午 主題:融合創新、合作共贏——三網融合下的通信和媒體的融合與變革 時間 演講題目 演講嘉賓/職務 09:00-09:20 致辭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副台長 王曉暉 09:20-09:30 致辭 廣電總局傳媒機構管理司 司長 陶世明 09:30-09:40 致辭 工信部電信管理局 副局長 劉傑 09:40-10:00 手機新媒體業務發展趨勢 Frost & Sullivan 首席顧問 王煜全 10:00-10:20 三網融合:最大機會在滿足移動化重
組生活與工作的需求 新華社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 總編輯 陸小華 10:20-10:40 待定 谷歌 全球副總裁 劉允 10:40-10:50 茶歇 10:50-11:10 全媒體時代的鳳凰新媒體 鳳凰新媒體 副總裁 王育林 11:10-11:30 三網融合媒介服務新媒體 大唐移動 三網融合事業部總經理 李振湘 11:30-11:50 三網融合給視頻網站帶來的機遇 酷6網 首席執行官 李善友 11:50-12:10 以手機為核心的大互聯網平台時代 3G門戶 總裁 張向東 10月13日下午 13:30-13:50 待定 百視通新媒體 首席執行官 吳征 13:50-14:10 數字營銷如何影響中國主流消費者 分眾傳媒 首席戰略官 陳岩 14:10-14:30 待定 UT 斯達康 首席執行官 盧鷹 14:30-14:50 手機視頻發展帶來的市場新機遇 人民視訊 總經理 佟偉棟 14:50-15:00 茶歇 15:00-15:20 待定 渤海基金 執行董事 薛明 15:20-15:40 門戶網站的新媒體突圍 網易公司 副總編輯 張銳 15:40-16:00 手機多媒體,手機應用的下一個爆發點 手機大頭 副總裁 汪浚 16:00-16:30 對話:鏈接各方資源,打造新媒體平台 主持人:央廣新媒體 張曉春 總經理
吳征、李善友、盧鷹、張向東 16:30-17:00 對話:在路上的移動新媒體 主持人:格蘭研究 韓凌 研究總監
天涯社區 馮劍榮 無線事業部副總經理
買賣寶 江鵬 副總經理
手機大頭 汪浚 副總裁
歡網科技 姜鈞凱 歡網科技戰略合作中心總監
方正飛閱傳媒 註:最終日程以會議當日為准
5、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媒介的「新」與「老」縱觀歷史,人類傳播媒體一直在演變。每次當一個新的想法和願望變成現實時,人們都會認為「我們已經擁有了相當先進的傳播媒體」了。然而,過不了多久,曾經革命性的發明又被新的革命性發明所顛覆,人們就會把昨天還認為是先進的傳播媒介打上「傳統」的烙印。廣播相對於報紙,是新媒體;電視相對於廣播,是新媒體;雜志廣告、戶外廣告、空中廣告、直郵廣告等等,可以說,如今你看得到的任何習以為常的廣告形式,它們在歷史上都曾經是填補空白的發明創造,在青春燦爛後被質疑或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