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首批「大國工匠」網路媒體行在哪裡啟動?
2018年首批「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3月26日在四川成都啟動。20餘家中央網路媒體和重點商業網站媒體將分赴四川省10多個市縣,深入一線企業、班組,講述工匠故事,弘揚「工匠精神」。
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活動啟動儀式上表示,今年將以點帶面、刻畫「群像」,著重展現以「大師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等集體為代表的工匠團隊,突出「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工匠人才的培育,讓更多一線工人有亮相出彩的機會。
據悉,此次活動采訪的18名四川工匠來自各行各業,有資深采氣工、「軍工綉娘」、車工技師,也有釀酒大師、非遺傳承人。他們是四川一線職工的傑出代表,創造出一個個行業奇跡,生動詮釋了「工匠精神」的內涵和要義。
2、工匠精神(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工匠精神復(北京)文化傳媒制有限公司是2016-10-08在北京市朝陽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小武基路滿井村57號院4幢等13幢內6幢A-219室。
工匠精神(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5MA008MQH5X,企業法人陳燃,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工匠精神(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演出);企業策劃;企業管理;舞台燈光音響設計;旅遊信息咨詢;技術推廣服務;教育咨詢(不含出國留學咨詢及中介服務);文藝創作;銷售工藝品;電影發行;電影放映;電影攝制。(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在北京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59049741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6133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良好。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工匠精神(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什麼是當前的大國工匠精神
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工匠精神」將成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還會有更多的「士」脫穎而出。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說「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來充斥媒體的「中國智造」「中國創造」「中國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為決策層共識,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顯得尤為難得和寶貴。
(3)新媒體工匠精神擴展資料
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准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4、你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是什麼?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專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屬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不僅專業而且專注。工匠精神的精髓則是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經營、用心詮釋人生。
匠人一般是指技藝高超的手藝人,也指有相當寫作水平的人。這些人往往是追求更高的技術,或藝術境界,所以一般是說一個人對某種技藝或藝術以達到很高的水平。匠人精神是只要專注、踏實地做好一件物品,哪怕只是一枚螺絲釘,也能獲得成功。
(4)新媒體工匠精神擴展資料:
精神來源: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工匠精神」將成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還會有更多的「士」脫穎而出。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說「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來充斥媒體的「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為決策層共識,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顯得尤為難得和寶貴。
5、工匠精神主要表現在哪三個方面
1、敬業。
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2、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
3、專注。
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工匠精神都意味著一種執著,即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
(5)新媒體工匠精神擴展資料: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工匠精神」將成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還會有更多的「士」脫穎而出。
在2016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說「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來充斥媒體的「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為決策層共識,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顯得尤為難得和寶貴。
6、什麼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包括
1、敬業。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執事敬」,是指行事要嚴肅認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臨事要專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強自身修養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
2、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能基業長青的企業,無不是精益求精才獲得成功的。
3、專注。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工匠精神都意味著一種執著,即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
「術業有專攻」,一旦選定行業,就一門心思紮根下去,心無旁騖,在一個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優勢,在各自領域成為「領頭羊」。在中國早就有「藝痴者技必良」的說法,如《莊子》中記載的游刃有餘的「庖丁解牛」、《核舟記》中記載的奇巧人王叔遠等。
4、創新。「工匠精神」還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古往今來,熱衷於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製造商」王傳福、從事高鐵研製生產的鐵路工人和從事特高壓、智能電網研究運行的電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優秀傳承者,他們讓中國創新重新影響了世界。
(6)新媒體工匠精神擴展資料: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工匠精神」將成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還會有更多的「士」脫穎而出。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說「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來充斥媒體的「中國智造」「中國創造」「中國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為決策層共識,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顯得尤為難得和寶貴。
7、「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什麼?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敬業。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
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
專注。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
創新。「工匠精神」還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古往今來,熱衷於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
(7)新媒體工匠精神擴展資料: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0提高到1,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工匠精神」將成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還會有更多的「士」脫穎而出。
在2016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說「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些年來充斥媒體的「中國智造」「中國創造」「中國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為決策層共識,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顯得尤為難得和寶貴。
著名企業家、教育家聶聖哲曾呼籲:「中國製造」是世界給予中國的最好禮物,要珍惜這個練兵的機會,決不能輕易丟失。「中國製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過渡到「中國精造」。
「中國精造」穩定了,不怕沒有「中國創造」。千萬不要讓「中國製造」還沒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動化(手藝活)是自動化的基礎與前提。要有工匠精神,從「匠心」到「匠魂」。
一流工匠要從少年培養,有些行業甚至要從12歲開始訓練。要盡早恢復學徒制。稅制要改革,要促成地方政府對製造業重視的局面。中國的教育要學德國、日本而不是美國……
參考文獻:網路-工匠精神
8、提起「工匠」「工匠精神」,能聯想到什麼東西?
提起工匠,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木匠、皮匠、陶匠、泥瓦匠等傳統手工技藝。也許,隨著時代的發展,機械化的進步,這些手工技藝會慢慢退出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工匠精神」作為一種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卻不能失傳。提到「工匠精神」往往會令人肅然起敬,那麼「工匠精神」究竟應該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一種精雕細琢的追求。瑞士手錶之所以能成為享譽全球的奢侈品牌,就在於它不忽略每一個細節,不放棄對極致的追求,因此即使價格不菲,也依然受到追捧;青島啤酒之所以能連續13年蟬聯中國啤酒行業首位,並且成為「世界級」啤酒品牌,成功的秘訣源於對5粒麥芽凝萃1滴酒,一支酒瓶要洗30分鍾,輸酒管道用水洗凈後,還要再用1噸多啤酒沖掉殘留水分的高品質追求中。
一種聚精會神的專注。有一種專注叫做一輩子只做一件事。花費一輩子的時間來做一件事,就是要保證一份嚴謹。近日不斷被媒體披露的高校畢業證出錯新聞中,工匠精神的缺失問題凸顯。可見,沒有反復推敲的認真態度,生活中就會出現很多類似的「低級錯誤」,讓本來嚴肅莊重的事情變得令人啼笑皆非。
一種吃苦耐勞的堅守。「業精於勤荒於嬉」,當代神農袁隆平從安江農校的一名教師登上國家最高科技獎領獎台,並且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源於他對立志打敗飢餓願望的辛苦堅守,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王進喜除了「鐵人」,還有一個「工人工程師」稱號,強烈的主人翁意識,不但讓吃苦耐勞的品質更加堅韌,還可以激發出創造的火花。
「工匠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或者可以說是其形象化「具象」,因此工匠精神絕不僅僅是某一個人、某一類人特有的精神,它更應該是我們全民族的精神,更需要聚全民族之力去涵養、去傳承,只有將其發展為世代相傳的時代氣質,我們民族魂的內涵才會更加豐富,我們才會在各行各業中涌現出更多的民族脊樑、國家之柱。
9、我們如何弘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弘揚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弘揚工匠精神要敬業。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執事敬」,是指行事要嚴肅認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臨事要專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強自身修養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1]
弘揚工匠精神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能基業長青的企業,無不是精益求精才獲得成功的。
弘揚工匠精神要專注。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工匠精神都意味著一種執著,即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術業有專攻」,一旦選定行業,就一門心思紮根下去,心無旁騖,在一個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優勢,在各自領域成為「領頭羊」。在中國早就有「藝痴者技必良」的說法,如《莊子》中記載的游刃有餘的「庖丁解牛」、《核舟記》中記載的奇巧人王叔遠等。[1]
弘揚工匠精神要創新。「工匠精神」還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古往今來,熱衷於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製造商」王傳福、從事高鐵研製生產的鐵路工人和從事特高壓、智能電網研究運行的電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優秀傳承者,他們讓中國創新重新影響了世界。
10、當前形勢下如何弘揚新時期接待工匠精神
當前形勢下如何弘揚新時期接待工匠精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號召,引發全社會熱議。召喚踏實務實、執著專一、寧靜致遠的「工匠精神」,不僅是當下企業改善供給、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升級換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的必然選擇。新時期,我們如何發揚「工匠精神」?
繼承傳統,甘於精雕細琢
去年,中國遊客大量從日本買回馬桶蓋,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遊客在境外消費約1.2萬億元,繼續保持世界主要旅遊消費群體稱號。諸多消費者為什麼如此熱衷於國外購物?「質量過硬」是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像馬桶蓋、電飯煲這種小東西,技術含量並不高,很容易製造。但是,把這些小東西造好、造出口碑就不太容易了。這需要我們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實際上,工匠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從不乏具有匠心的能工巧匠。從建築到一些藝術品,我們都能看到古代工匠那種追求極致、追求品質的精神。鋸的發明者魯班就是一個例子。
在我們身邊也並不乏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在電子秤的天下,吳興區埭溪鎮的張漢亮仍一絲不苟地造著精緻的手工秤,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工匠精神」;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社區電工」吳克忠,把簡單的事做出了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出了不平凡,從他的職業精神里我們看到了「工匠精神」;在被譽為中國質量界「奧斯卡」的評選中,天能集團榮獲「年度質量標桿企業」稱號,這也要歸功於對「工匠精神」的堅守……
今天,互聯網已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但對於產業發展,特別是傳統產業來講,除了要做好「互聯網+」的文章,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萬萬不能丟。摒棄浮躁,踏實務實,精緻精細,繼承好這樣的優良傳統,我們才能拿得出讓消費者信賴的高品質產品。
順應時代,勇於創新求變
不少人對工匠有著片面的認識,認為他們是因循守舊,偏執地守著古老的技藝,一味追求「慢工出細活」。其實不然,工匠精神固然要「慢工出細活」,但它也是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造新工藝、新技術的過程,是傳承與創新的並存。
在這個創新引領的時代,「工匠精神」與創新創造並不矛盾,它指向的是凡事追求極致,在這個過程中,本身就需要以開放的姿態吸收先進與前沿的技術。坊間一直在討論,我國是製造業大國,大飛機都能造出來,卻做不出一個圓珠筆芯。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要解決這一尷尬,離開技術創新是做不到的。
其實在當下,任何領域都離不開創新。媒體多次報道,我市很多企業都十分鼓勵基層員工的創新精神,很多員工的技術革新為企業發展省下了可觀的生產成本。這些技工身上創新求變的鑽研精神,不就是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嗎?如今中國製造在全世界已經有了十足的影響力,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製造業仍然處於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的階段,究其原因,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是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在「互聯網+」時代,倡導「工匠精神」與創新精神本質上是一致的。「工匠精神」要以最開放的姿態來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從而創造最新的成果。它不是一味地恪守傳統而裹足不前,恰恰相反,是善於用創新的精神,對產品精雕細琢、反復對比,找到最好的結果,體現最大的價值。(中國湖州政府網)。